7中级财务会计一期末复习指南.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2598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中级财务会计一期末复习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7中级财务会计一期末复习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7中级财务会计一期末复习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7中级财务会计一期末复习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7中级财务会计一期末复习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7中级财务会计一期末复习指南.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7中级财务会计一期末复习指南.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中级财务会计一期末复习指南.doc

《7中级财务会计一期末复习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中级财务会计一期末复习指南.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7中级财务会计一期末复习指南.doc

2013年7月

中级财务会计

(一)期末复习指南

本学期中级财务会计

(一)课程的期末考试除参加网考试点的以外,仍然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类型有:

单选(20分)、多选(15分)、简答(10分)、单项业务(编制会计分录)(30分)、计算及综合题(25分)。

简答题涉及的主要问题有:

1、银行存款的概念及企业银行存款账户的种类;备用金的概念及其会计管理;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的区别

答:

银行存款是企业存放在银行或者其他金额机构的货币资金。

企业银行存款账户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

备用金是指财会部门按企业有关制度规定,拨付给所属报账单位和企业内部有关业务和职能管理部门用于日常零星开支的备用现金。

备用金的会计管理:

(1)备用金也是库存现金,首先应遵守现金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2)备用金的具体管理方法分定额管理与非定额管理二种模式。

定额管理模式下,对使用备用金的部门事先核定备用金定额,使用部门填制借款单,一次从财会部门领出现金。

开支报账时,实际报账金额由财会部门用现金补足。

非定额管理是指根据业务需要逐笔领用、逐笔结清备用金。

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的区别:

(1)收账期不同。

应收账款的正常收账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应收票据的收款期最长可达6个月。

(2)法律约束不同,从而导致债券人收回债权的保证程度不同。

应收票据以书面文件形式约定,加油法律上的约束力,对债权人有保障。

应收账款则不然,其债务人并不出具付款的书面承诺,账款的偿付缺乏法律约束力。

(3)应收票据作为商业信用和工具,既可以转让,也可以流通,还可以向银行申请贴现。

应收账款正常情况下可将其出售或抵借,但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不可行。

2、权益法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证券投资的概念及其分类;交易性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区别

(1)权益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技资成本计量后,技资期内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账面余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权益法造用于长期股权投资形成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

投资企业对所控制的子公司平时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报表时再用权益法转换。

(2)证券投资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的方式直接投资于证券市场。

证券投资按投资品种分类分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

证券投资按管理意图分类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

(3)交易性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区别复习指导39页

一、持有目的不同

二、性质不同

三、会计处理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区分主要是投资目的或管理意图不同。

具体讲:

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目的是为了获取短期买卖价差收益,并非长期持有。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在购入时就有明确意图与能力计划持有至到期,其确认条件包括到期日固定、收回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与能力持有至到期。

3、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及固定资产减值的含义;无形资产摊销的相关规定

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是指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

固定资产减值:

企业取得固定资产后,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除了由于使用等原因导致固定资产价值磨损并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外,还会因损坏、技术陈旧或者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称为固定资产减值。

无形资产摊销相关规定:

(1)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会计上不核算摊销,只需核算减值。

只有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才需要在估计的使用寿命内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2)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应进行合理估计与确认。

(3)无形资产的摊销期自其可使用时开始至终止确认时止。

(4)其摊销方法多种,包括直线法、生产总量法等。

具体选择时,应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并一致地运用于不同会计期间。

4、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及其后续计量模式;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与自用房地产会计处理的区别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二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后续计量模式:

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与自用房地产会计处理的区别

(1)会计计量模式不同,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有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自用房地产仅使用成本模式。

(2)会计处理不同。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时,投资性房地产或自用房地产均需计提折旧或摊销。

发生减值的,还应按规定计提减值准备。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持有期内无需计提折旧或摊销。

也不存在减值的核算,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单项业务题涉及的主要业务类型有:

1.申请办理信用卡金额从银行存款户中转账支付;

借:

其他货币资金—信用卡存款

贷:

银行存款

支付备用金由出纳员用现金付讫;

借:

备用金

贷:

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盘亏原因待查;

借:

待处理财产损益

库存现金

经理出差回来报销差旅费出纳员以现金付讫;

借:

管理费用

贷:

库存现金

出纳员用现金支付报废固定资产的清理费用;

借:

固定资产清理

贷:

库存现金

委托银行开出银行汇票用于支付购料款;

借:

在途物资

贷:

银行存款

2.将不带息应收票据贴现(支付银行贴现利息后余款存入公司存款账户);

例题,将一张面值100000元、不带息的银行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支付银行贴现利息2000元。

借:

银行存款98000

财务费用2000

贷:

应收票据100000

不带息票据到期对方无力付款;

如:

一张为期4个月、面值60000元的不带息应收票据现已到期,对方无力偿还。

借:

应收账款60000

贷:

应收票据60000

确认坏账损失;

如:

确认坏账损失150000元。

借:

坏账准备150000

贷:

应收账款150000

3.用银行存款预付购货款;

如:

用银行存款预付购货款100000元。

借:

预付账款100000

贷:

银行存款100000

从外地购入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货款尚未支付材料未达;

如:

从外地购入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价款40000元,增值税率为17%,款未付,货未达。

借:

材料采购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

贷:

应付账款46800

材料运达企业并验收入库;

如:

上述材料运达企业并验收入库,计划成本为38000元。

借:

原材料38000

材料成本差异2000

贷:

材料采购40000

上月购进并已付款的原材料今日到货并验收入库(计划成本核算);

如:

上月购进并已付款的原材料今日到货并验收入库,价款50000元,计划成本为52000元。

借:

原材料52000

贷:

材料采购50000

材料成本差异2000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如: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00元。

借:

资产减值损失5000

贷:

存货跌价准备5000

期末集中一次结转本月入库原材料的成本超支额;

如:

结转本月入库原材料的成本超支额1800元。

借:

材料成本差异1800

贷:

材料采购1800

结转应由本月生产产品负担的原材料成本超支差异;

如:

结转应由本月生产产品负担的原材料成本超支差异3000元。

借:

生产成本3000

贷:

材料成本差异3000

期末结转本月发出原材料应负担的节约额;

如:

期末结转本月发出原材料应负担的节约额4000元。

借:

委托加工物资(生产成本)4000(红字)

贷:

材料成本差异4000(红字)

4.购入设备投入使用,款项已支付;

购入生产用设备已交付使用,价款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并通过银行支付。

借:

固定资产100000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17000

贷:

银行存款117000

计提设备折旧;

如果设备是基本生产车间用

借:

制造费用

贷:

累计折旧

如果设备是管理部门用

借:

管理费用

贷:

累计折旧

如果设备是销售部门用

借:

销售费用

贷:

累计折旧

收到出租设备收入存入银行。

借:

银行存款

贷:

其他业务收入

5.出售专利款项收妥并存入银行;

摊销自用商标价值;

借:

管理费用

贷:

累计摊销

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入一项专利;

例题:

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入一项专利,公允价值170万元,合同约定售价200万元,每半年一次、分4次平均支付。

相关手续己办妥,专利己交付使用。

借:

无形资产1700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300000

贷:

长期应付款2000000

计提无形资产减值损失;

借:

资产减值损失

贷:

无形资产差值准备

结转固定资产出售净收益

借:

固定资产清理

贷:

营业务收入

 6.投资性房地产(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期末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甲企业将一栋写字楼于2010年10月1日租赁给乙公司,写字楼造价为9000万。

2010年12月31日,该写字楼公允价值为9200万。

答:

因为公允价值9200万大于账面价值9000万

借: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200万

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万

如果写字楼造价为10000万。

2010年12月31日,该写字楼公允价值为9200万。

那么公允价值9200万小于账面价值10000万

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00万

贷: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800万

7.采用权益法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收益;

如:

对甲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取权益法核算(股份占30%)。

本月甲公司实现税后利润为200000元,决定分配现金股利180000元。

借: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200000*30%贷:

投资收益60000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本年度确认应收现金股利;

如:

对甲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取成本法核算(股份占15%)。

本月甲公司实现税后利润为200000元,决定分配现金股利180000元。

借:

应收股利(180000*15%)

贷:

投资收益27000

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净收入存入银行(持有期内已确认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

如:

将股票10万股出售(已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每股售价10元,每股购买价为5元,持有期内已确认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每股3元,净收入存入银行。

(1)借:

银行存款1000000

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500000

—公允价值变动300000

投资收益200000

(2)借: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300000

贷:

投资收益300000

以银行存款购入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

如:

2009年3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A公司股票50000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每股价格16元,同时支付相关费用4000元。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股票(成本)800000

投资收益4000

贷:

银行存款804000

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如:

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0000元。

借: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0000

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000

期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如:

B公司股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格由原来的106万上涨到108万元,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000

贷: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本期确认应收利息

如:

持有至到期投资本期确认应收利息50000元,实际利息46500元。

借:

应收利息50000

贷: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500

投资收益46500

8.销售产品货款已于上月全部收妥存入银行;销售产品一批(货款已于上月预收一部分余款尚未结清)。

例,销售产品一批,售价20万元,增值税率17%。

经查,该批产品的货款已于上月预收15万元,余款尚未结清。

借:

预收账款2340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200000

应交税费34000

计算题及综合题涉及的主要业务类型有:

(一)计算题

 1.1月3日购入同日发行的债券一批计划持有至到期,该批债券每半年付息一次,公司于每年的6月30日、12月31日结算利息并分摊债券溢价。

要求计算该项债券投资的购入债券溢价、半年的应收利息、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第1期投资收益以及分摊的债券溢价、第1期末的债券摊余成本。

如:

C公司1月3日购入同日发行的债券一批计划持有至到期,该债券的面值为100万元,期限为5年期,年利率为6%,当市场利率为4%时,按1089808元溢价购入。

每年的6月30日、12月31日结算利息并分摊债券溢价。

要求计算:

(1)购入债券的溢价;

(2)半年的应收利息;(3)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第1期投资收益以及分摊的债券溢价;(4)第1期末的债券摊余成本。

答案:

(1)购入债券的溢价=1089808—1000000=89808(元)

(2)半年的应收利息=1000000×6%÷2=30000(元)

(3)第1期投资收益=1089808×4%÷2=21796.16(元)

应分摊的债券溢价=30000—21796.16=8203.84(元)

(4)第1期末的债券摊余成本=1089808—8203.84=1081604.16(元)

2.公司经营三种商品,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并按单项比较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已知第一年初各项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以及第一年末和第二年末各项存货成本及其可变现净值,要求按公司规定分别确认第一、二年末三项存货的期末价值以及应计提或冲减的跌价准备,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如:

E公司经营甲乙丙三种商品,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并按单项比较法确认存货跌价损失。

第一年初甲、乙、丙三种存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分别为1万元、2万元、1.5万元。

第一年末,甲、乙、丙三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

甲存货成本10万元,可变现净值8万元;乙存货成本12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丙存货成本18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

第二年末,甲、乙、丙三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

甲存货成本6万元,可变现净值8万元;乙存货成本11万元,可变现净值9万元;丙存货成本16万元,可变现净值12万元。

要求确认第一、二年末各项存货的期末价值以及应计提或冲减的跌价准备,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项目

甲存货

乙存货

丙存货

成本

可变现净值

跌价准备

账面价值

成本

可变现净值

跌价准备

账面价值

成本

可变现净值

跌价

准备

账面价值

年初

1

2

1.5

第一年末

10

8

计提1

8

12

15

冲减2

12

18

15

计提1.5

15

第二年末

6

8

冲减2

6

11

9

计提2

9

16

12

不计

12

3.3月2日购入甲公司股票9000股作为长期投资,每股买价10元、其中包括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每股0.2元,支付相关税费1400元。

投资日,甲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

当年甲公司实现税后利润为200000元,决定分配现金股利180000元。

要求计算:

(1)该项股票投资的初始成本;

(2)假设所购股票占甲公司普通股的15%,请采用成本法计算该项投资的应收股利与投资收益;(3)假设所购股票占甲公司普通股的30%,并能对甲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请采用权益法计算该项投资的应收股利与投资收益。

  

答:

(1)该项股票投资的初始成本=买价-包括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相关税费

=9000*(10-0.2)+1400=89600

(2)成本法核算。

2010年购入股票时

借:

长期股权投资89600

应收股利(0.2*9000)1800

贷:

银行存款91400

2010年末

借:

应收股利(180000*15%)27000

贷:

投资收益27000

(3)权益法核算

2010年购入股票

借:

长期股权投资89600

应收股利(0.2*9000)1800

贷:

银行存款91400

2010年末

借: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调整(200000*30%)60000

贷:

投资收益60000

借:

应收股利(180000*30%)54000

贷: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54000

4.2010年12月底甲公司购入一台设备并投入使用,原价*元,预计使用*年,无残值,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税法规定该种设备采用直线法折旧,折旧年限同为*年。

要求:

(1)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该设备2011年、2012年度的折旧额及2012年末的净值;

(2)2012年末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元,计算确定年末该设备的账面价值;(3)若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2011年、2012年设备的折旧额又是多少?

如:

2010年12月底甲公司购入一台设备并投入使用,原价80000元,预计使用5年,无残值,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税法规定该种设备采用直线法折旧,折旧年限同为5年。

要求:

(1)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该设备2011年、2012年度的折旧额及2012年末的净值;

(2)2012年末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25000元,计算确定年末该设备的账面价值;

(3)若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2011年、2012年设备的折旧额又是多少?

答案:

(1)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

2011年的折旧额=80000×40%=32000(元)

2012年度的折旧额=(80000—32000)×40%=19200(元)

2012年末的净值=80000—32000—19200=28800(元)

(2)年末该设备的账面价值=25000(元),因为根据账面价值与可回收金额孰低法,可回收金额25000低于账面价值28800元,年末该设备的账面价值应等于可回收金额25000元。

(3)采用年数总和法:

2011年的折旧额=80000×5/15=26667(元)

2012年的折旧额=80000×4/15=21333(元)

(二)综合题

1.2月8日销售商品一批,不含税价款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100000*17%=17000),商品成本80000元;合同规定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

2月15日购货方按规定付款。

不考虑其他税费,也不考虑增值税的现金折扣。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

(1)计算2月15日实收的货款总额;

(2)如果购货方在2月24日付款,计算实收的货款总额;(3)编制2月8日销售商品、2月15日收到货款的会计分录。

(1)2月15日实收货款总额=不含税价款+税款

=100000+100000*17%

=117000

(2)【2/10、1/20、N/30的意思是购货方如果在10日天内付款,给予2%的折扣。

在20天内付款给1%的折扣。

在30天内付款不给折扣】.

如果在2月24日付款。

因为是在20天内付款,所以给予1%的折扣。

折扣额=117000*1%=1170元。

实收货款总额=117000-1170=115830

(3)2月8日

借:

应收账款1170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100000

应交税费17000

借:

主营业务成本80000

贷:

库存商品80000

2月15号,因为是10天内,给予2%折扣。

折扣额=117000*2%=2340.

借:

银行存款117000-2340=114660

财务费用2340

贷:

应收账款117000

2.2010年1月22日,A公司委托证券公司购入H公司普通股10000股(占H公司总股本的10%)计划长期持有,每股面值1元,购入价每股5.5元,其中包括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每股0.2元,发生交易税费1200元,相关款项用之前已划入证券公司的存款支付。

2010年度H公司实现净利润30万元,宣告分配现金股利15万元,支付日为2011年3月9日。

要求:

(1)计算上项股票投资的初始成本;

(2)采用成本法编制A公司2010年1月对外投资、年末确认投资收益以及2011年3月收到现金股利的会计分录。

(1)投资的初始成本=实际支付购买价-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相关税费

=(5.5元-0.2元)*10000股+1200

=54200元

故投资的初始成本为54200元

(2)2010年1月

借:

长期股权投资54200

应收股利(0.2*10000)2000

贷:

银行存款56200

2010年12月确认投资收益

宣告分配现金股利中占的份额=15万*10%=15000元

借:

应收股利15000

贷:

投资收益15000

2011年3月收到现金股利

借:

银行存款15000

贷:

应收股利15000

 3.H公司对应收账款采用账龄分析法估计坏账损失。

已知2011年初“坏账准备”账户贷方余额、当年6月确认坏账损失金额、12月31日应收账款账龄及估计损失率,2012年2月9日,收回以前已作为坏账注销的应收账款*元存入银行。

要求:

(1)计算H公司2011年末对应收账款估计的坏账损失金额;

(2)计算H公司2011年末应补提的坏账损失金额;(3)编制H公司2011年6月确认坏账损失、年末核算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4)编制H公司2012年2月相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如:

H公司对应收账款采用账龄分析法估计坏账损失。

已知2011年初“坏账准备”账户贷方余额为50000。

当年6月确认坏账损失金额30000元。

12月31日应收账款账余额为800000元,估计损失率5%,2012年2月9日,收回以前已作为坏账注销的应收账款5000元存入银行。

要求:

(1)计算H公司2011年末对应收账款估计的坏账损失金额;

(2)计算H公司2011年末应补提的坏账损失金额;(3)编制H公司2011年6月确认坏账损失、年末核算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4)编制H公司2012年2月相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答案:

(1)2011年末对应收账款估计的坏账损失金额=800000×5%=40000(元)

(2)011年末应补提的坏账损失金额=40000—(50000—30000)=20000(元)

(3)2011年6月确认坏账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