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739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docx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

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思维”这个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乌鸦喝水》<三只白鹤》3篇课文,课文内容浅显,但含义深刻。

《坐井观天》说明认识事物,看待问题,不能太片面;《乌鸦喝水》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想办法;《三只白鹤》提示我们要注意周围事物的发展变化,发现其位置关系的变与不变。

3篇课文虽然都很短,但形象鲜明,情节有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含义深刻的小故事,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坐井观天》可以围绕课后练习第三题,开展关于“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的讨论,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道理;《乌鸦喝水》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梳理乌鸦喝水的办法,启发学生遇到困难要学会想办法;《三只白鹤》可以围绕课后练习第二题展开学习交流,思考三只白鹤找到或没找到大鱼的原因。

木单元的另一个训练重点是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因此在学习新方法前,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回顾,再导入新知。

在《坐井观天》中以“口渴、拍头、无边无际”为例,进行具体的指导。

 

课题

8坐井观天

一、教材解析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争论天有多大,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看待问题,不能太片面。

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改交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为故事的展开做好铺垫。

第二至第七自然段运用了3轮对话来展现故事的内容。

第一轮对话交代了小鸟从哪里来,来干什么。

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使得青蛙对小鸟的说法产生了质疑。

第二轮对话是青蛙和小鸟发生了争论。

青蛙的一叹一问,小鸟的反驳,都鲜明并且情感强烈地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第三轮对话,青蛙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十分无奈,只好叫这只青蛙自己跳出井来看看天到底有多大。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青蛙坐在井底抬着头与站在井沿上的小鸟对话。

插图充分反映了故事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观、呀”等12个生字,会写“百、找”等8个字,会写“信、抬头、弄错”等字词和句子,会打指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读好青蛙与小鸟的对话,初步体会故事的寓意。

4.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口渴、抬头”等词语的意思。

5.能用“别、不要”说,写句子。

三、教学重、难点

1.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2.教育学生开拓视野,多读书籍,增长见识。

四、教具准备

PPT课件

五、教学课时

4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根据要求,做游戏“纸筒看黑板”。

教师出示游戏规则:

(1)左手把纸筒放在左眼处

(2)右手捂住右眼。

(3)头不能移动,直视前方。

教师:

通过纸筒,你看到的黑板是什么样子的?

拿下纸筒,再看看你刚才看过的地方。

你看出了什么?

过渡语:

同学们,通过纸筒,我们发现,视角不同,看到的范围也就不同了。

今天,有一只小青蛙,坐在了一口井中,仰望天空,它眼中的蓝天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8坐井观天》。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多练习朗读几遍。

2.出示本课的认读生字,学生自由朗读。

3.指生朗读,相机正音。

(1)“观、渴、喝”的3个生字的声母都是舌根音。

提示学生先注意舌根的位置再发音。

特别注意“渴”和“喝”再声调和送气方式都不同。

(2)“弄、抬”的2个声母是舌尖中音,“际、信”2个生字声母是舌面音。

提示学生注意舌的位置,一定要先放好舌位,再进行朗读。

(3)“百”的声母是双唇音,注意摆好唇形,再进行朗读。

(4)“找”是翘舌音,“错”是平舌音,朗读时进行对比,体会发音方式的不同。

(5)“呀”和“无”的发音较为简单,结合语境学习。

4.练习朗读生字。

5.识记字形

(1)加一加识字。

又+见=观、口+牙=呀、一+白=百、扌+台=抬、亻+言=信

(2)比较识字。

“渴、喝”“无、天”“抬、找”,观察每组字的异同,再交流识记的方法。

(3)语境识字。

学习“呀”“弄”,结合具体句子来理解意思。

(4)结合生活实际识字。

“错”可结合生活语境或场景进行学习,如“做错”“错题”。

“际”结合天空、大海等事物理解词语“无边无际”,初步明白“际”在这里是边缘的意思。

6.教师领读词语,认读词语。

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教师领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四、巩固练习

1.熟读生字词。

2.朗读课文。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八课—坐井观天,学习了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了两个可爱的朋友——小鸟和青蛙。

在它们身上会发生哪些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作业

1.认读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字词。

2.朗读课文。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观察插图,走人故事。

结合插图,看一看,想想:

图上有谁?

它们的位置分别是在哪里?

它们的动作是怎样的?

它们可能在说什么?

2.随文指导,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尽量将字音读准确,教师相机正音。

(2)教师领读课文,有困难的地方重点指导,引导思考:

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3)小组互读课文,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4)师生分角色串读课文。

教师读旁白,男女生分别读青蛙和小鸟说的话。

随文比较认读生字“渴、喝"。

三、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一组对话

1.教师领读对话,指导读好停顿。

(1)教师出示课文领读,在需停顿的地方用手势提示。

(2)教师直接领读,请学生在听(看)后跟读,注意合理停顿。

(3)学生自由读,教师适时正音和指导。

2.两人一组读对话,初步体会问句的语气

(1)师生共读对话,教师读问句、学生读答句,提示学生观察老师读问句时的表情,体会表达的语气。

在朗读中读准“呀”字,理解“呀”所代表的语气。

(2)两生一组练习读对话,注意语气的表达。

(3)小组上台表演读句。

3.随文理解“井沿、一百多里,口湖、找水明”。

(1)看插图,描出图中的“井沿”,请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还知道哪些“沿”。

(2)通过举例、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口渴”。

小鸟飞了一百多里感觉怎么样?

它是怎么做的?

通过联系上下文使学生明白“口渴”的意思就是口干想喝水。

(4)通过动作演示、联系上下文理解“找水喝”。

4.看插图,分角色读对话。

想象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

(1)看插图,注意观察青蛙和小鸟的位置,自由读对话。

(2)教师指导分自色朗读,一人读旁白。

两人读对话。

(3)三人一组练习分角色表演读。

想象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状态,为后面体会寓意做好铺垫。

四、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指导书写“百、找”

1.借助关键词引导学生背通第1-3自然段。

出示第1-3自然段,先隐去“井里,井治、同、雾儿、回答、天上”几个词话让学生读一读,再隐去“生、飞、落、一百多里、口洞、搜点儿水啊”等词近,逐步练习背通。

2.指导书写“百、找”。

(1)观察字形。

教师范写,重点提示见“写字教学”中的指导,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青蛙所在的位置,还知道了小鸟还来一百多里以外的地方,它飞累了,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作业

1.书写生字。

2.和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默写词语

一百、找东西

2.认读词语。

3.试背课文第1-3自然段。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二组对话

1.教师领读对话,指导读好停顿。

(1)教师出示课文领读,在需停顿的地方用手势提示。

(2)教师直接领读,请学生在听(看)后跟读,注意合理停顿。

(3)学生自由读,教师适时正音和指导。

2.两人一组读对话,初步体会问句的语气

(1)师生共读对话,教师读问句、学生读答句,提示学生观察老师读问句时的表情,体会表达的语气。

(2)两生一组练习读对话,注意语气的表达。

(3)小组上台表演读句。

3.讲读第二组对话意思。

(1)大话是什么话?

你说过大话吗?

你看青蛙多么自信,它说小鸟在吹牛呢?

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

文中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了大话呢?

(2)小鸟是怎么来反驳青蛙的呢?

天有多大?

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生字?

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出示图片练说:

小鸟飞呀飞,飞过,飞过,还没有看到天的边。

教师引读:

天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

这些都是无边无际的,大得很呢!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过渡:

青蛙认为天多大?

(井口那么大)小鸟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子的?

(无边无际,大得很)可是有趣的是青蛙还认为小鸟是在说大话,说大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吹牛,说假话。

可见青蛙一点儿也不相信小鸟的话。

它们两个谁也不肯认输,不信你们瞧。

(三)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三组对话

1.教师领读对话,指导读好停顿。

2.两人一组读对话,初步体会问句的语气

3.讲读第三组对话意思。

(1)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你认为谁错了?

(青蛙)你们的意见相同吗?

(2)教师:

你们都认为青蛙错了,为什么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就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3)小实验

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把书卷起来,卷成一个纸筒,往上面看,你能看到多大的一片天?

指名说。

我们的视线被纸筒挡住了,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小结:

青蛙不就是这样吗?

它一直生活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4)想象

小鸟为什么会认为天无边无际呢?

因为它一定飞过很多地方,从来没有看到过天的边际。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那只可爱的小鸟,你飞过哪些地方?

看到了一些什么呢?

你们飞过那么多地方,有没有看到天的边际?

可是青蛙不相信啊,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相信呢?

(让它跳出井口来看看)

三、总结拓展,揭示寓意

1.想象、说话练习

(1)假如这只青蛙真的跳出水井,它将会看到一些什么?

(很大一片天空,美丽的风景)

(2)那它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小鸟又会说什么呢?

------指名说

2.揭示寓意

提问:

学习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你喜欢课文中的谁呢?

为什么?

教师:

所以我们认识事物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还自以为是。

老师希望你们学好知识,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做一个见多识广,多才多艺的人,千万不要做“井底之蛙”哦。

四、指导书写“远、弄、错、无、抬、信”。

1.观察字形。

教师范写,重点提示见“写字教学”中的指导,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背诵课文。

第四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默写词语。

一百、找东西、远近、弄错了、无边无际、抬头、不信

2.认读词语。

3.背诵课文。

二、完成课后练习题

1.教师出示题目:

你知道下面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和同学交流。

(1)教师出示词语:

口渴、抬头、无边无际。

(2)让学生分别找出课文中带有上述词语的句子。

(3)齐读句子,在句子中理解词意。

(4)教师小结。

“口渴”即口干想喝水。

“抬头”联系上下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

“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看不见边际。

2.教师出示题目: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教师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第1、2小问,引导学生用课文的内容进行回答。

(3)第3小问,在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基础上回答。

(4)教师小结。

3.教师出示题目:

读一读,写一写,再打指语。

(1)领学生读拼音,打指语。

(2)要求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统一批改。

4.教师出示题目:

读一读,体会句子的语气。

(1)教师出示句子。

(2)指名学生朗读句子,教师订正。

(3)齐读句子。

5.教师出示题目:

看图,照样子写句子。

(1)教师出示例句,领读例句。

(2)指导学生观察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

(3)教师讲解。

“别”和“不要”在相同语境中的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别”就是“不要”的意思。

(4)教师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

(5)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怎么做的?

这样做对不对?

(6)引导学生分别用“别”和“不要”说句子。

(7)齐读句子。

6.教师出示题目:

想一想,说一说。

(1)教师出示内容:

如果青蛙跳出了井口,它……

(2)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比如:

跳出井口,青蛙会看到什么,遇到谁,青蛙会说什么。

(3)教师总结学生说的内容。

三、作业

课后练习题第2—7题。

 

板书设计:

8坐井观天

天有多大?

井沿小鸟——无边无际

 

井底青蛙——只有井口那么大

 

课题

9乌鸦喝水

一、教材解析

这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根据《伊索离言》改写,讲述了一只口渴的乌鸦“找水喝—喝不着水一想出办法一一喝着水了”的故事,告诉学生做事情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图上有只乌鸦站在瓶口上、眼睛看若瓶子里的水,嘴里衔着石子,正在往瓶子里投石子。

插图反映了乌鸦喝到水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8个生字和鸟字边,会写“乌、鸦”等8个字,会写“怎么办、慢慢”等词句,会打指语。

2.他正确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

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号、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4.能用“到处”说、写句子。

三、教学重、难点

1.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2.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遇到困难要动脑想办法解决。

四、教具准备

PPT课件

五、教学课时

4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1.同学们,看老师写一个字“乌”,(标上拼音),读,再来一遍。

加上一点是什么今天,老师就为同学们介绍一种鸟(贴乌鸦图)

2.你们看,它是谁?

我们把它的名字写到黑板上去,看,去掉鸟眼就是“乌”。

乌鸦的“鸦”是鸭子的鸭吗?

那是哪个鸦呢?

谁能告诉我他用的是哪种识字方法?

(板书:

乌鸦)

3.齐读。

今天教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关于乌鸦的童话故事。

(板书:

喝水)。

这个字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读,连起来读,加上题号,再来一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多练习朗读几遍。

2.出示本课的认读生字,学生自由朗读。

3.指生朗读,相机正音。

(1)“瓶、升”是后鼻音,与之前学过的“平、生”读音相同。

(2)“但、慢”是前鼻音,韵母和声调相同,但声母不同,提示学生发音时注意舌、唇位置的变化。

(3)“乌、鸦、颗”与前一课学习的“无、呀、渴”读音比较近似,进行对比朗读。

(4)“处、升”是翘舌音,提示学生尽量将舌位放准确、再发音。

4.练习朗读生字。

5.识记字形

(1)加减识字。

鸟-、=乌、牙+鸟=鸦、亻+旦=但

(2)比较识字。

“渴、喝”观察每组字的异同,再交流识记的方法。

(3)语境识字。

学习“慢”“升”“怎”,结合具体句子来理解意思。

(4)结合生活实际识字。

“处”可结合生活语境或场景进行学习,如“到处”。

6.教师领读词语,认读词语。

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教师领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四、巩固练习

1.熟读生字词。

2.朗读课文。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九课—乌鸦喝水,学习了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了一种鸟类——乌鸦。

在它身上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作业

1.认读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字词。

2.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句,理解“到处”的意思。

(1)问题引读:

乌鸦为什么要找水喝?

(2)联系《坐井观天》一课,复习词语“口渴”“找水喝”,检测学生的理解情况

(3)理解“到处”:

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可能会列哪些地方找水?

(森林、草原、田野、花……)理解“到处”就是“各处、处处”的意思。

2.出示第三句,理解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

(1)读句子:

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

(2)出示实物,4个装着水的瓶子。

(大瓶口的满瓶水、大瓶口的半瓶水、小瓶口的半瓶水、小瓶口的满瓶水)

(3)引导学生说说乌鸦看到的是哪个瓶子,为什么?

抓住“水不多”和“瓶口又小”来理解。

(4)引导学生再次读句,朗读“喝不看水”时,要速度稍快。

读出乌鸦急切、焦急的心情。

3.出示第四句,指导朗读。

指导朗读第四句话。

读这个问句时,要与前面的句子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停顿。

“办”字要重读,“呢”表示疑问,可以带着衣情和动作读,突出乌鸦焦虑的心情。

4.带着表情和动作,朗读第自然段,体会乌鸦心情的变化。

5.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1)指图读。

(2)去关键词读。

(3)两人一组互相练习。

(4)上台展示。

三、指导书写“乌、鸦、渴、喝、处”

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学生观察交流,注意关键它两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自主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点评,指导学生再次书写。

四、课堂总结

乌鸦口渴了,它找到了水,可是因为瓶口太小它喝不到水,怎么办呢?

乌鸦是否能够解决这个困难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分析。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默写词语。

乌鸦、口渴、喝水、到处

2.认读词语。

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讲读课文

(一)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

乌鸦找到了水,可是因为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太小,喝不着水。

2.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题,猜想课文既然以“乌鸦喝水”为题,那事情的结果?

——(一定是乌鸦喝到了水。

3.教师:

这时,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4.教师出示第二自然段。

5.教师引读,就是这样,乌鸦积极动脑,不停地想办法,忽然,乌鸦看见——(读第二自然段)

6.教师提问:

乌鸦是一下子,很快就想到办法的吗?

乌鸦看到了什么,想到了办法呢?

7.教师小结。

第二自然段中又出现“看见”,说明乌鸦善于观察,交代了解决问题的依据。

乌鸦不仅善于观察,还擅于动脑筋,思考了很长时间,“终于”想出了办法来。

它看见石子就想到了办法。

那么乌鸦是怎么利用小石子喝到水的?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三自然段。

(三)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教师:

乌鸦想到的是什么好办法,它是怎么做的?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理解“一颗一颗”。

(1)教师提问:

“一颗一颗”就是两颗石子吗?

(不是,是很多颗石子。

(2)教师:

乌鸦是把这许多颗石子一下子放进瓶子里吗?

怎么放?

(3)教师小结并演示。

乌鸦是用嘴巴叼起一颗小石子放到瓶子里,放完一颗再放一颗,放完一颗又放一颗,放了很多呢。

3.教师指名同学演示,其他同学们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4.教师提问:

你们发现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吗?

(水慢慢升高了。

5.教师小结。

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去,占了地方,把水挤得就慢慢地往上升了。

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6.指导朗读。

读“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时,语速要稍慢,表现出期待之情;“喝着水了”要重读,强调喜悦的心情。

三、指导书写“怎、慢、升”

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学生观察交流,注意关键它两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自主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点评,指导学生再次书写。

四、课堂总结

学到这儿,同学们喜欢这只乌鸦吗?

为什么?

是呀,这只乌鸦遇到问题,积极动脑,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并背诵课文。

第四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默写词语。

乌鸦、口渴、喝水、到处、怎么办、慢慢地、升起

2.认读词语。

3.背诵课文。

二、完成课后练习题

1.教师出示题目:

说一说乌鸦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

(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独立回答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订正、小结。

2.教师出示题目:

听(看)词语和句子,再打指语。

(1)教师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2)教师帮助学生巩固词语意思。

(3)教师领读词语。

3.教师出示题目:

读一读、写一写,再打指语。

(1)领学生读拼音,打指语。

(2)要求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统一批改。

4.教师出示题目:

比一比,选一选。

(1)教师分别出示每组字,让学生进行区分。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内容正确选择并书写。

(3)教师领读句子。

(4)指导学生尝试用上述词语说不同的句子。

5.教师出示题目:

看图,照样子写句子。

(1)出示例句,指导学生朗读。

(2)理解词语“到处”的意思。

“到处”就是“各处、处处”的意思。

(3)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这是什么地方?

(4)教师讲解第一句,地点是公园,公园里到处是什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公园里到处都是花。

(5)教师讲解第二句,地点是草原,草原上到处是什么,通过观察图片可以知道“草原上到处是羊。

(6)齐读句子。

6.教师出示题目:

想一想,乌鸦还有哪些办法可以喝到水?

和同学交流。

(1)教师可发给学生装有水的小瓶子,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只乌鸦,除了课文讲述的办法,还有哪些办法可以喝到水。

(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尝试。

三、作业

课后练习题第2—6题。

板书设计:

9乌鸦喝水

口渴了——找水喝

找到水——喝不着要动脑筋解决问题

想办法——喝到水

课题

10三只白鹤

一、教材解析

课文讲述了三只白鹤把吃剩下的一条大鱼埋在地里,准备留着明天吃。

它们分别记住大鱼埋在太阳底下、白云下面和大柳树旁边。

第二天,三只白鹤分别按照各自记住的标志去找鱼,结果只有一只白鹤找到了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注意事物位置关系的变与不变,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插图形象再现了三只白鹤识记标志的情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意。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鹤、捉”等10个生字和酉字旁,会写“捉、饱"等8个字,会写“提到、第一”等词句,会打指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说出哪只白鹤找到了鱼。

4.理解序数词和基数同的区别、能在语境中正确运用。

5.会用“刚刚、刚(副词)广”说、写句子。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是哪只白鹤找到了鱼,并懂得另外两只白鹤找不到鱼的原因。

2.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四、教具准备

PPT课件、卡片

五、教学课时

4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