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5470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

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考纲要求]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Ⅱ)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6.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细节拾遗

1.教材必修2P96“技能应用”:

X射线照射野生型链孢霉使其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加入某种维生素则立即能生长,说明了什么?

提示:

说明了基因突变可能影响了酶的合成,从而影响了维生素的合成。

2.教材必修2P107“本章小结”:

说出选择育种的特点。

提示:

选择育种是不断从变异个体中选出最好的类型进行繁殖和培育,缺点是周期长,可选择的X围有限。

3.教材必修2P118“基础题4”:

如果没有突变,进化还能够发生吗?

为什么?

提示: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如果没有突变,就不可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也就没有意义,生物就不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也就不能进化了。

易错诊断

1.γ射线处理使染色体上数个基因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2.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受精过程中也可进行基因重组(×)

3.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DNA碱基序列的改变(√)

4.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5.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能从种子发育而来,其原因是形成种子过程中联会紊乱(×)

6.杀虫剂诱导害虫发生突变会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

7.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增加更有利于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

8.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

9.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中的两个岛屿上初始地雀种群基因频率是一样的(×)

10.人类对濒危动植物进行保护,一般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

授课提示:

对应学生用书第52页

考点

 生物的变异

1.利用四个“关于”区别三种变异

(1)关于“互换”问题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参与互换的基因为“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参与互换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2)关于“缺失”问题

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基因内部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3)关于基因“质”与“量”的变化

①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质(基因结构改变,成为新基因),不改变基因的量。

②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质,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改变基因间组合搭配方式,即改变基因型(注:

转基因技术可改变基因的量)。

③染色体变异——不改变基因的质,但会改变基因的量或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

(4)关于变异的“水平”问题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2.利用“还原法”判断模式图中的变异类型

在判断模式图中的变异类型时,可通过将变异后的图形还原或分开的方法予以判断,图示如下:

(1)交叉互换:

(2)易位:

(2)倒位:

(3)易位:

3.“两看法”界定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

[特别提醒]

(1)体细胞中发生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但有些植物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

(2)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间,至少两对或者两对以上的基因。

如果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后代出现新类型可能来源于性状分离或基因突变,而不会是基因重组。

(3)自然条件下,细菌等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可遗传变异只有基因突变;真核生物无性繁殖时的可遗传变异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命题点1 以基因突变为载体考查信息获取和运用能力

1.(2020·高考某某卷)某膜蛋白基因在其编码区的5′端含有重复序列CTCTTCTCTTCTCT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TCTT重复次数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突变

B.CTCTT重复次数增加提高了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

C.若CTCTT重复6次,则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

D.CTCTT重复次数越多,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解析:

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等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都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编码区的重复序列属于基因结构的组成部分,其重复次数改变会引起基因突变,A项错误;由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嘌呤数=嘧啶数,所以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仍为1/2,B项错误;碱基序列CTCTT重复6次,正好是30个碱基对,对应10个密码子,重复序列之后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变化,对应的密码子数量也没有发生变化,并且重复6次的碱基序列中没有出现终止密码子,因此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C项正确;CTCTT重复次数增多,可能会影响该基因的功能,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D项错误。

答案:

C

2.果蝇的某个基因若发生突变,会出现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请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与多对野生型果蝇杂交,后代不会出现突变型个体

B.如果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突变,一对突变型果蝇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

C.如果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为了探究一只雄果蝇在受到致变因素后是否发生该突变,可选野生型雌果蝇与之杂交,通过后代雌雄比来推测

D.如果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为了探究一只雌果蝇在受到致变因素后是否发生该突变,可选野生型雄果蝇与之杂交,通过后代雌雄比来推测

解析:

如果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相应的基因用a表示),与多对野生型果蝇(AA)杂交,后代不会出现突变型个体(aa),A项正确;如果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突变(相应的基因用A表示),一对突变型果蝇(Aa×Aa)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胚胎致死)∶Aa∶aa=1∶2∶1,因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B项正确;如果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相应的基因用a表示),为了探究一只雄果蝇在受到致变因素后是否发生该突变,若选野生型雌果蝇(XAXA)与之杂交,无论该雄果蝇是否发生基因突变,后代雌雄比均为1∶1,因此不能通过后代雌雄比来推测,C项错误;如果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相应的基因用a表示),为了探究一只雌果蝇在受到致变因素后是否发生该突变,可选野生型雄果蝇(XAY)与之杂交,若该雌果蝇未发生基因突变,即XAXA×XAY,则后代雌雄比为1∶1,若该雌果蝇发生基因突变,即XAXa×XAY,则后代雌雄比为2∶1,因此可通过后代雌雄比来推测,D项正确。

答案:

C

技法提炼

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定

(1)显性突变如a→A,该突变一旦发生即可表现出相应性状。

隐性突变如A→a,突变性状一旦在生物个体中表现出来,该性状即可稳定遗传。

(2)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断方法

①选取突变体与其他已知未突变体杂交,据子代性状表现判断。

若后代全为未突变体,则为隐性突变;若后代有突变体出现,则为显性突变。

②让突变体自交,观察子代有无性状分离而判断。

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显性突变;若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为隐性突变。

命题点2 以染色体变异为载体考查信息获取和运用能力

3.果蝇的性别决定是XY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会影响果蝇的性别特征甚至使果蝇死亡,如性染色体组成为XO的个体为雄性,XXX、OY的个体胚胎致死。

果蝇红眼和白眼分别由基因R和r控制。

某同学发现一只异常果蝇,该果蝇左半侧表现为白眼雄性,右半侧表现为红眼雌性。

若产生该果蝇的受精卵染色体组成正常,且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核中只有一个细胞核发生变异,则该受精卵的基因型及变异细胞核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A.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

B.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

C.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

D.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

若受精卵为XRXr,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核中只有一个细胞核发生变异,若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则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XRXr和XrO,表现为红眼雌性和白眼雄性,A正确;若受精卵为XrXr,有一个细胞核发生变异,若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则子细胞基因型为XrXr和XrO,表现为白眼雌性和白眼雄性,B错误;若受精卵为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即缺失、重复、倒位、易位,也不会产生白眼雄性性状(XrY、XrO),C错误;若受精卵为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会产生白眼雄性性状(XrY、XrO),D错误。

答案:

A

4.在栽培二倍体水稻(2N)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例如有一种单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5号染色体,称为5号单体植株。

利用5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杂交亲本

实验结果

5号单体(雌)×正常二倍体(雄)

子代中单体占25%,正常二倍体占75%

5号单体(雄)×正常二倍体(雌)

子代中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

A.5号单体植株可以由花粉粒直接发育而来

B.5号单体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C.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分析得出N-1型配子的雄配子育性较低

D.实验中产生子代单体的可能原因是其亲本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解析:

该单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5号染色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仍属于二倍体,A错误;该单体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变化,B错误;在杂交亲本5号单体(♂)×正常二倍体(♀)的后代中,子代中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说明N-1型配子的雄配子育性很低,C正确;实验中产生的子代单体的亲本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D错误。

答案:

C

[特别提醒]

单体不等于单倍体,单体可用(2N-1)表示;三体不等于三倍体,三体可用(2N+1)表示。

注意单体和三体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

命题点3 三种生物变异的判断

5.如图为果蝇眼部细胞中某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分布,有基因A时果蝇表现为正常翅,某群体中存在其突变类型缺刻翅,这一变异有某些致死效应,在果蝇的群体中没有发现过缺刻翅的雄性果蝇,b、C为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下面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上的b、C基因都可以发生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

B.该细胞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使b基因变化为B基因

C.该条染色体最可能是果蝇的X染色体

D.缺刻翅性状的出现是A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解析:

DNA上任何一个基因都可能发生突变,体现了突变的随机性,A错误;该细胞是果蝇的眼部细胞,而基因重组正常情况下发生在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以该细胞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导致基因改变,B错误;果蝇的种群中没有发现缺刻翅的雄性果蝇,表明该基因与性别有关,很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缺刻翅性状的出现可能是A基因发生了突变,也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答案:

C

6.某生物基因组成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该生物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了如下图一~四所示的几种配子。

下列关于这几种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配子一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B.配子二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最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C.配子三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原因可能是基因b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

D.配子四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复制发生错误导致基因A或a缺失

解析:

由题图可知:

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配子一产生的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配子二形成的原因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携带有基因A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所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未分离,属于染色体变异,B正确;a和b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而在形成的配子三中,基因a和b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原因可能是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a基因所在的非同源染色体上,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配子四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复制时发生错误导致基因A或a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此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D错误。

答案:

D

技法提炼

1.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判断

2.三看法辨析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考点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从育种目的、方法特点和实验材料确定育种方案

2.不同育种方法需注意的问题

(1)杂交育种不一定需要连续自交。

若选育显性优良纯种,需要连续自交筛选,直至性状不再发生分离;若选育隐性优良纯种,则只要出现该性状个体即可。

(2)设计育种方案时,应该注意是“动物育种”还是“植物育种”。

①植物育种时,一般用连续自交的方法获得纯合子,这是由于植物中雌雄同体的物种较多。

②动物只能选相同性状的个体相互交配,待性状出现分离后进行筛选,然后用测交法检测出纯合子,这是由于动物大多是雌雄异体,不能“自交”。

(3)不要看到“染色体数目加倍”就认为是多倍体育种。

若操作对象是单倍体植株,则属于单倍体育种;若操作对象为正常植株,则属于多倍体育种。

(4)单倍体育种一般应用于二倍体植物,因为若为四倍体植物,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的个体不一定是纯合子。

(5)花药离体培养只是单倍体育种中的一个程序,要想得到可育的品种,一般还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使染色体加倍。

[特别提醒]

(1)诱变育种:

可以提高基因突变频率,但不能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所以需要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2)单倍体育种:

包括杂交、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三个主要环节。

应在秋水仙素处理后对各种纯合子进行选择,而不能选择花粉或单倍体,因为花粉不表现相关性状,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也难以表现相关性状。

(3)多倍体育种:

若处理幼苗,得到的整个植株并不是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均加倍,根部细胞一般仍保持正常染色体数目。

(4)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可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单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只能处理“单倍体幼苗”,切不可写成处理“种子”。

(5)切不可将“花药离体培养”等同于“单倍体育种”:

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阶段,后者必须形成“可育植株”。

命题点1 以育种为载体考查理解和信息获取能力

1.研究人员在水稻中发现了一株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异植株,并欲以此为基础培育早熟水稻新品种。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要判断该变异植株是否具有育种价值,首先应确定它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B.若该变异植株具有育种价值,在选择育种方法时,首先应确定其变异类型

C.若该变异是由某个基因突变引起的,则与晚熟品种杂交即可获得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D.若该变异是由某个基因突变引起的,则要快速获得新品种,可选择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解析:

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者的根本区别是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因此,要判断该变异植株是否具有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A正确;不同的变异类型,育种方法也不同,所以要先确定变异类型,如果是基因突变,可采用自交或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如果是染色体变异,可以采用细胞工程育种,B正确;若该变异是由某个基因突变引起的,则该早熟变异植株为显性,与晚熟品种杂交后,需要进行连续自交才能获得所需要的新品种,C错误;若该变异是由某个基因突变引起的,则要快速获得新品种,可选择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因为单倍体育种可以获得含有突变基因的配子,且明显缩短育种年限,通过单倍体育种,可以获得含有突变基因的纯合子,D正确。

答案:

C

2.为获得果实较大、含糖量高的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扦插栽培。

研究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的细胞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中有四倍体植株。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嵌合体”产生的原因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

C.“嵌合体”产生配子过程中,部分细胞染色体联会紊乱

D.“嵌合体”个体自交也可产生二倍体、三倍体的子代

解析:

由分析可知,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A正确;细胞的分裂不同步是“嵌合体”产生的原因,B正确;“嵌合体”是由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组成的,因此在产生配子过程中,细胞染色体联会不会紊乱,C错误;“嵌合体”个体自交可能产生二倍体、三倍体的子代,也可能产生四倍体子代,D正确。

答案:

C

命题点2 以育种为载体考查科学探究及社会责任

3.(2020·高考全国卷Ⅲ)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

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

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

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

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

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解析:

(1)杂种一中的两个染色体组分别来自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两个不同物种,无同源染色体,不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正常的配子,因此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

杂种二中含3个染色体组,经其染色体加倍形成的普通小麦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故普通小麦体细胞中共含有42条染色体。

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的优点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2)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有很多,如低温处理、用秋水仙素处理等。

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甲(抗病易倒伏)和乙(易感病抗倒伏)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且都是纯合体,可通过杂交育种或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将两者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个体上。

若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其实验思路是将甲、乙两个品种杂交得F1,F1自交得F2,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

若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其实验思路是甲、乙杂交得F1,将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最后经筛选可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答案:

(1)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42 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 

(2)秋水仙素处理 (3)甲、乙两个品种杂交,F1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

4.水稻的育性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基因型为MM和Mm的个体可产生正常的雌、雄配子,基因型为mm的个体只能产生正常的雌配子,表现为雄性不育,基因M可使雄性不育个体恢复育性。

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基因M与雄配子致死基因A、蓝色素生成基因D一起导入基因型为mm的个体中,并使其插入到一条不含m基因的染色体上,如图所示。

基因D的表达可使种子呈现蓝色,无基因D的种子呈现白色。

该方法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大量培育不含转基因成分的雄性不育个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mm的个体在育种过程中作为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该个体与育性正常的非转基因个体杂交,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图示的转基因个体自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其中雄性可育(能产生可育的雌、雄配子)的种子颜色为________。

F1个体之间随机受粉,得到的种子中雄性不育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快速辨别雄性不育种子和转基因雄性可育种子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转入的基因D由于突变而不能表达,将该种转基因植株和雄性不育植株间行种植,使其随机受粉也能挑选出雄性不育种子,挑选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该方法只能将部分雄性不育种子选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生产中需利用基因D正常的转基因植株大量获得雄性不育种子。

解析:

(1)根据题意,基因型为mm的个体只能产生正常的雌配子,表现为雄性不育,故mm的个体在育种过程中作为母本,该个体与育性正常的非转基因个体,即MM和Mm杂交,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为Mm、mm。

(2)据分析可知,若转基因个体ADMmm作为父本,产生的可育配子为m,作为母本,产生的可育配子为m、ADMm,故该转基因个体自交,F1的基因型为mm、ADMmm,比例为1∶1,其中mm为雄性不育,ADMmm为雄性可育,由于基因D的表达可使种子呈现蓝色,故雄性可育种子颜色为蓝色。

F1的基因型为mm、ADMmm,mm为雄性不育,ADMmm为雄性可育,F1个体之间随机受粉,则杂交组合有mm(♀)×ADMmm(♂)、ADMmm(♀)×ADMmm(♂),前者产生的子代都是mm(雄性不育),后者产生的子代有mm(雄性不育)∶ADMmm(雄性可育)=1∶1,故得到的种子中雄性不育种子所占比例为1/2+1/2×1/2=3/4,且雄性可育个体都含D,表现为蓝色,故若所结种子为蓝色则为转基因雄性可育,若为白色则为雄性不育,该方法可用于快速辨别雄性不育种子和转基因雄性可育种子。

(3)若转入的基因D由于突变而不能表达,将该种转基因植株ADMmm和雄性不育植株mm间行种植,随机受粉,则根据

(2)题分析可知,mm上产生的种子都是mm(雄性不育),ADMmm上产生的种子有mm(雄性不育)∶ADMmm(雄性可育)=1∶1,故在雄性不育植株上结的都是雄性不育种子,但该方法只能将部分雄性不育种子选出,因为转基因植株上也能结出雄性不育的种子,因此生产中需利用基因D正常的转基因植株大量获得雄性不育种子。

答案:

(1)母本 Mm、mm 

(2)ADMmm∶mm=1∶1 蓝色 3/4 若所结种子为蓝色则为转基因雄性可育,白色为雄性不育 (3)选择雄性不育植株上所结的种子 转基因植株也能结出雄性不育的种子

考点

 生物的进化

1.理清生物进化脉络

2.明确隔离、物种形成与进化的关系

[特别提醒]

(1)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②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

(2)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

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3)共同进化并不只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还包括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命题点1 以生物进化为载体考查理解和信息获取能力

1.下列关于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均会阻断两个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

C.细剪股颖草有的能生长于含有毒重金属的垃圾场,有的不能耐受重金属不能进入垃圾场,属于地理隔离

D.辐射松和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