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_1篇(共12页)81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36607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_1篇(共12页)81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_1篇(共12页)81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_1篇(共12页)81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_1篇(共12页)81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_1篇(共12页)81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_1篇(共12页)81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_1篇(共12页)81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_1篇(共12页)81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_1篇(共12页)81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_1篇(共12页)81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_1篇(共12页)81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_1篇(共12页)81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_1篇(共12页)8100字.docx

《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_1篇(共12页)81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_1篇(共12页)8100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_1篇(共12页)8100字.docx

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

  乌镇导游词

(1)

  提到乌镇,喜欢刘若英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从似水年华拍摄到最近成为乌镇的形象大使可以说刘若英跟乌镇是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天我们就将前往这座千年古镇顺着刘若英的思路来欣赏一下古镇的美景。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乌镇的确称得上是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从古至今诞生了不少杰出的英才。

据这个镇志记载:

从宋朝到晚清,全镇出了64名进士,161名举人,近代更是出现了一代文学巨匠茅盾。

真可谓人因镇而兴,镇因人而名。

  既然乌镇是这么出名,想必大家对于乌镇的来历也一定非常的好奇。

乌镇在南宋以前,以现在镇中的车溪为界分为乌镇和青镇两个镇。

河西的是乌镇属于湖州府,河东的是青镇属于嘉兴府。

解放以后进行区划调整,把乌镇和青镇合并统一由嘉兴市管理。

关于&;乌镇&;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

据说在唐朝时,浙江刺史李琦想割据称王,举兵造反,朝廷就命令乌赞将军率兵前往讨伐。

这位乌赞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李琦的叛军是节节败退。

当打到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牌休战。

正当这个乌将军就地安营休息时,李琦却在当天晚上偷袭乌军的营地。

乌将军仓促应战,最后连人带马跌入李琦在桥上设的陷阱里面了。

结果当场被叛军用乱箭射死。

虽说丈是打败了,但是乌赞将军忠君爱国的精神却感动了当地的所有百姓。

大家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姓氏来作为镇名。

  上面说了一些有关乌镇的历史,我们朋友到了乌镇是去玩的,那么到了乌镇都该玩些什么呢?

无外乎是吃,穿,游。

说到吃啊,可能我们多数朋友就开始兴奋起来了,毕竟民以食为天,谁都好这一口。

别急,听小王给您慢慢的介绍。

说到乌镇的名吃,就不得不提这个姑嫂饼。

听到这个名字估计大家已经猜到了,肯定跟姑嫂关系有关。

不错,相传啊,在明朝时候,镇上有户姓张的人家,世代都以做姑嫂饼为生。

因为是独家配方自然风味独特,因此经久不衰生意兴隆。

但是张家有一个条不成文的规定,为了保证这个秘方世代相传规定秘方只传给媳妇,不传给女儿。

毕竟女儿以后是要出嫁的,就成了别人家的人。

当传到明朝这代时呢,家里的小姑子看到母亲只教嫂子做饼的方子,心里就非常不高兴。

毕竟嫂子才嫁到家里一年多,而自己在这个家里待了十几年了,母亲都从来不提教给自己。

于是呢,就处处跟嫂子过不去,有一天,正到嫂子在做饼的时候,天开始下雨了。

于是小姑子就对嫂子说:

&;嫂子,外面下雨了,快去收衣服&;。

嫂子一听就连忙往外跑,小姑子看到嫂子出去了,气不过偷偷的抓了一吧盐丢到了饼锅里。

说来也巧,今天吃了张姑嫂饼的客人都说今天饼的味道很特别,比以前的好吃。

嫂子就奇怪了,我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做法,怎么会不一样呢。

于是她自己也吃了一块,结果感觉味道真的非常特别。

  这时候小姑子,开始说话了。

&;嫂子如果你想知道今天为什么饼的味道这么好,并且想以后天天这么好的话就先把做饼的秘方告诉我&;,嫂子拗不过她,就把做饼的方子一五一十的告诉给了小姑子。

当然小姑子也很诚实的把她如何使坏的但又适得其反因祸得福的事情告诉了嫂子。

因为现在的做法是姑嫂两个人共有的,所以就把这饼取名为&;姑嫂饼&;。

等会参观完了,自由活动时大家不妨买些尝尝。

说完了&;姑嫂饼&;当然就不得不说说乌镇的特产&;三白酒&;了。

三白酒是天然纯手工制作。

因为以白米,白面,白水为原料,所以起名为&;三白酒&;。

其他的还有这个杭白菊,白水鱼,红烧洋肉。

等会吃饭是大家也可以点些来品尝一下。

  讲完了吃,我们再说说穿。

蓝印花布是乌镇特产之一,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

大家可以买些小件的东西,比如爱美的女士可以买一两个蓝印花布的头巾,小手提袋留做纪念。

衣服我建议大家就不要买了,因为现在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去穿这些花色的衣服,其次蓝印花布容易掉色。

等会天热了,穿着这种衣服一流汗搞的满身花纹象个金钱豹式就不好了。

呵呵。

其他得就是些手工的棉鞋,棉拖鞋。

大家自己斟酌购买。

  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最重要的游,让大家把握重点,等会游览时做到有的放矢。

刚刚说了,乌镇是大文学家茅盾的故乡,那么茅盾故居自然是非去不可的。

到了水乡游览不外乎是看建筑,品民俗。

而&;临街枕水,粉墙黛瓦&;是水乡建筑的共性,我们既然到了乌镇就得看它最有特色的东西。

乌镇的建筑特色都集中在镇头的修真观和古戏台上了。

所以大家等会第一个景点修真观一定不要错过。

观里有景点讲解员给大家讲解,我会大在进去的时候在门口把景点的门票发跟各位。

参观完第一景点以后,大家愿意跟我一起游览的就跟我一起,不愿意跟我一起打算自由活动的就可以自由活动了。

我们再回到游的介绍上来。

俗话说的好: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我们南京离乌镇估计有个5百里,所以民俗就更加的不同了。

而乌镇在民俗方面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赏的平台。

镇里设有江南木雕陈列馆,宏泰染坊蓝印花布陈列馆,江南百床馆,民俗馆等多个展馆。

等会小王会带大家一一参观。

  乌镇导游词

(2)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刘X,大家可以叫我小刘,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的是乌镇、西栅。

  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乌镇地处浙江北端,与江苏省相邻,曾经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疆越界,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越国,当时称乌戌。

&;乌镇&;的称呼,首次出现是在唐咸通十三年。

南宋嘉定年间,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解放后,统称乌镇。

  关于&;乌镇&;一词的由来,还有一个典故。

据说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据称王,举兵叛乱,朝廷命乌赞将军率兵讨伐。

乌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叛军节节败退。

李琦突然在市河河畔挂牌休战,正当乌将军就地扎营伺机再战时,李琦却于当日深夜偷袭营地。

乌将军仓促应战,最后连人带马跌入李琦设下的陷阱,被叛军乱箭射死。

虽说仗是打输了,但是乌赞将军那种正直、忠诚、爱国的表现,让老百姓十分钦佩。

大家为了纪念他,就把镇名以他的姓氏为名,改称&;乌镇&;。

  乌镇二期的西栅景区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河畔,占地三平方公里,由12个碧水环绕的岛屿和72座形态各异的古石桥组成,需坐渡船才可以进入景区。

相对一期东栅景区而言,二期的保护和开发更加完善彻底,人和环境、自然、建筑更为和谐。

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有余,整个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真正成为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活动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草木本色染坊

  整个工坊占地XXXX年平方米,地面是青砖铺就的,上面竖立着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阶梯式晒布架,规模相当庞大。

这里除了制作蓝印花布外,还有独特的彩烤工艺流程,而且当时的彩烤色彩也十分丰富,都是从当地的草木原料中提取出来的,像茶叶啊,桑树皮啊,杭白菊啊,都是提取色素的原料。

红茶可以染成浅红色,绿茶可以染成浅绿色,杭白菊可以染成浅黄色,桑树皮可以染成浅褚色,因此,这个染坊在当地被叫做草木本色坊。

  叙昌酱园

  中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叙昌酱园是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酱园,它是镇人陶叙昌于清咸丰九年创立的。

  酱园前店后坊,自产自销,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它晒酱的地方。

满院子都是青灰色的酱缸,我们从缸身上,斗笠上都可以看到&;叙昌酱园&;的字样。

大晴天的时候,工人们就把斗笠取下,露出盖着蚕丝棉的酱缸,让里面的豆瓣酱尽情的吸收阳光。

或许大家要问,为什么要盖一层蚕丝棉呢?

首先这是因为要防灰防蚊虫,另外一方面,蚕丝有很好透气性,让豆瓣酱可以在烈日下更好的呼吸发酵。

晒的时间大概要3&;4个月,直到变成黑褐色为止。

  这里是陶家的一个会客厅,旁边还有一些照片,上面是做酱的工艺流程。

做酱的工艺比较复杂,要先浸泡黄豆、蚕豆、小麦等原料,再利用竹匾制曲,再发酵,发酵好了加盐水放到外面暴晒,而暴晒的时间是最久的。

以前江南一带的人家几乎都是自己做酱的。

  亦昌冶坊

  亦昌冶坊也是前店后坊的性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口锅被称为&;天下第一锅&;。

明代嘉靖年间,湖州铁匠沈济带着一身熟练的冶炼技术来到乌镇开了个小作坊,当时它是浙西唯一的一家冶铁作坊,因此生意兴隆,发展的很快。

这口大铁锅就是同治五年家族生意最鼎盛的时候做出来的,既展示了自家冶炼的高超技能,也展现了他家的经济实力。

旁边墙上的照片有关于这口大铁锅的资料记载,我们面前的这一口铁锅,也是根据资料仿制的,并不是真品。

  往左走上楼是一个体验区,每个礼拜的二、四、六下午2点到4点,这里会有专门的师傅给大家展示铁锅的制作过程。

这个屋子的建筑结构也非常特别,所有立柱都是用石料雕凿而成,因此有&;石脚屋&;之称,其实这也是为了防止冶炼过程中四处飞溅的火花引燃木料,酿成火灾。

这面墙上描绘了冶炼铁锅的所有制作步骤,其中最耗时间,也最难的一步就是给炉子升温,因为要铁水熔化,温度一定要达到XXXX年度以上才行。

我们身边这个就是给炉子鼓风的风箱,大家可以在这里绕一圈参观一下。

  昭明书院

  昭明书院得名于曾在此地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

萧统编辑整理的《文选》是我国第一半诗歌散文选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选》和《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钞》都是古代读书人案头必备的文学读本,影响深远。

  前方庭院中有四眼水池,四周古木参天,正门入口有明朝万历年间建立的一座石牌坊,上题&;六朝遗胜&;,龙凤板上有&;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的字样,在文革期间,被有心人涂上了石灰,才得以幸存。

  书院的后册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及作品展览馆。

乌镇是文学巨匠茅盾的故乡,自第五届开始乌镇已经成为茅盾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第五届是在乌镇一期东栅,第二期是在我们西栅。

  三寸金莲馆

  中国封建历史里的缠足现象存在了上千年,对于这段缠足历史,历来都是褒贬不一。

这个三寸金莲馆用大量珍贵的实物和图片给大家讲述中国历史上的缠足文化,如此系统全面的介绍,在世界上也是第一家。

  我们现在进的是当初西栅大街大户人家的房子,这里很多景点包括客栈都是把几个大户人家的房子打通建成的。

我们现在第一进的地方是做商店用的,主要卖一些工艺品。

第二进是蜡像区,让游客了解一下当时裹小脚的场景。

这边是我们的女孩到了一定年纪,长辈给她裹小脚的场景。

裹脚一般都是在女孩5&;8岁的时候,如果年龄太小,脚还很软,可能会裹的不到位,落下终身残疾,没办法走路,如果年龄太大,脚掌就定型了,裹起来更痛苦,而且也裹不漂亮。

现在我们到里面的展览馆去看一下。

  那个时候就已经有高跟鞋、坡跟鞋了,为的是让脚显的更小些。

大家看他们的鞋子都是尖头鞋,那我们现在穿尖头鞋是为了漂亮,为了时髦,那时候他们的脚本来就被绑成了尖形,所以鞋子都是尖头的。

当时她们只有大脚趾是不动的,其他四个脚趾都被折断压在脚底板下面,同时还要把脚面骨折断,从而把脚裹成一个弯弓的形状。

  大家过来看一下这边的两双鞋子。

这是一双富贵高筒靴,是富家小姐或有钱人家的小姐穿的,平常的鞋子都是自己做,做靴子的话就要请专门的鞋匠来订做。

这靴子上的花卉是牡丹花,也表示大富大贵的意思。

这边这双是专门给古时的歌舞妓跳舞时穿的,脚后跟这个抽屉是放花粉用的,下面还有个镂空的莲花形状图案。

跳舞的时候,随着脚步的移动,会有一朵朵的莲花印在地板上,因此这被称为步步生莲鞋。

  往里面进去,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童鞋,有虎头鞋、十二生肖鞋等等。

再进去就可以看见更多的鞋子,这里的鞋子有按种类分,按地区分的。

像这几双鞋子普遍要偏大点,因为是民国初年的时候的鞋子,那时候缠脚不是很讲究,所以脚还是比较大的。

现在我们看看这些小的,这几双单个的鞋子很有特色,它们都是单个的,叫做订婚鞋。

因为当时男婚女嫁都是靠媒婆做媒的,媒婆会把女孩子的绣花鞋其中一只拿到男方家给女孩做媒,而男方的父母就看着这鞋子来选媳妇。

他们主要看两方面,一方面看大小,因为当时以小脚为美,另一方面是看鞋的做工,也就是鞋面上的绣花。

因为女孩子裹了小脚之后,干不了重活了,只能在家里做些家务活,女工方面当然也是非常看重的,因此挑媳妇主要就是看鞋子的大小和做工这两个方面。

  这里还有一双睡鞋,顾名思义是睡觉时穿的鞋子。

这鞋的底是软的,睡觉前套在脚上,出门的时候在这双鞋子外面再套一双硬底的鞋子就可以了。

  这边有四个地区的鞋,南方的,北方的,中原地区的,江南地区的。

其中中原地区的脚型是最漂亮的,像湖南湖北这一带,而且那里做的鞋大多是坡跟鞋。

大家都知道,相同长度的鞋子,做成坡跟和做成平跟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做成坡跟后看上去明显更小些。

中原地区的女孩有纤骨的称号,她们骨骼长的比北方女孩要小,因此脚也相对小些。

而缠脚是要按比例的,缠的过小了会影响女孩子的正常行走,所以北方的鞋子要相对的大一些。

  这边是72双精品鞋,这些大一点的是民国时期的,这些有点少数民族味道的是青海地区的,都是从山区农户家收集回来的。

  这边还有两双镇馆之宝&;两双出土文物。

这里是故意放着一大一小两双,做一个对比。

这双是北宋年间的,到现在已经有XXXX年多年的历史。

当时还没有广泛流行缠脚,当时没有缠过的脚是跟我们现在一样,自然生长的,那这个鞋子也是蛮大的,按现在的标准来说有39码的样子。

那旁边这双就明显小很多,这是明朝的鞋子,也是从乌镇近郊出土的一双三寸金莲鞋。

因为明朝是缠脚最鼎盛的时期,那个时候如果女孩子不缠脚是嫁不出去的。

  刚开始流行缠脚是在南朝的时候,李后祖有个宫女叫媚娘,她本身脚比较小,经常在跳舞的时候不穿鞋子,用布把脚绑一下,在棉花上面跳舞,李后祖就赞誉她是&;凌云之态&;。

那时候开始就以小脚为美,到了宋代的时候开始有了三寸金莲的说法。

它从宫廷传到一些富贵家庭,再传到妓院,慢慢的开始广泛流行。

那时候民间老百姓还不怎么会缠,特别是在农村,农村里的女孩子是家里劳动力的一部分,缠脚后就意味着不能下地干活了。

那到了明朝的时候,如果说女孩子不缠脚肯定是嫁不出去的。

皇帝朱元璋娶了马皇后,因为上轿时一阵风吹来,把轿帘吹开,露出了马皇后的一双大脚而被人耻笑,于是就有了露马脚之说。

  清朝的宫廷里面是不缠脚的,因为满人认为江山是从马背上打来的,缠了脚还怎么骑马呢?

康熙皇帝在康熙三年的时候下了一个禁缠令,就是说凡是我康熙元年出生的女孩一律不准裹小脚,可是汉族的老百姓太多了,而且缠足的思想也根深蒂固了,他们还是在偷偷给自己家里的女孩子裹小脚。

于是在康熙七年的时候,朝廷就索性不管了,也把这个禁缠令罢免了。

真正没有裹小脚是在民国的时候。

  这个脚是我们乌镇90多岁的老人家的脚,她这个脚已经不是三寸金莲的小脚了,而是有点畸形。

因为这位老人家小的时候父母给她裹了一段时间的小脚,后来又不裹了,但是脚始终长不好,就变成这样畸形的了。

  乌镇导游词(3)

  各位团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参加我们杭师旅行社组织的乌镇一日游,现在我们的车已经行驶在沪杭高速上了,我们今天要去的就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乌镇,从杭州到乌镇大约1小时的车程,下面呢,我先对乌镇做个简单的介绍。

提到乌镇,喜欢刘若英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从似水年华拍摄到最近成为乌镇的形象大使可以说刘若英跟乌镇是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天我们就将前往这座千年古镇顺着刘若英的思路来欣赏一下古镇的美景。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乌镇的确称得上是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从古至今诞生了不少杰出的英才。

据这个镇志记载:

从宋朝到晚清,全镇出了64名进士,161名举人,近代更是出现了一代文学巨匠茅盾。

真可谓人因镇而兴,镇因人而名。

  既然乌镇是这么出名,想必大家对于乌镇的来历也一定非常的好奇。

乌镇在南宋以前,以现在镇中的车溪为界分为乌镇和青镇两个镇。

河西的是乌镇属于湖州府,河东的是青镇属于嘉兴府。

解放以后进行区划调整,把乌镇和青镇合并统一由嘉兴市管理。

关于&;乌镇&;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

据说在唐朝时,浙江刺史李琦想割据称王,举兵造反,朝廷就命令乌赞将军率兵前往讨伐。

这位乌赞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李琦的叛军是节节败退。

当打到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牌休战。

正当这个乌将军就地安营休息时,李琦却在当天晚上偷袭乌军的营地。

乌将军仓促应战,最后连人带马跌入李琦在桥上设的陷阱里面了。

结果当场被叛军用乱箭射死。

虽说丈是打败了,但是乌赞将军忠君爱国的精神却感动了当地的所有百姓。

大家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姓氏来作为镇名。

  上面说了一些有关乌镇的历史,我们朋友到了乌镇是去玩的,那么到了乌镇都该玩些什么呢?

无外乎是吃,穿,游。

说到吃啊,可能我们多数朋友就开始兴奋起来了,毕竟民以食为天,谁都好这一口。

别急,听小王给您慢慢的介绍。

说到乌镇的名吃,就不得不提这个姑嫂饼。

听到这个名字估计大家已经猜到了,肯定跟姑嫂关系有关。

不错,相传啊,在明朝时候,镇上有户姓张的人家,世代都以做姑嫂饼为生。

因为是独家配方自然风味独特,因此经久不衰生意兴隆。

但是张家有一个条不成文的规定,为了保证这个秘方世代相传规定秘方只传给媳妇,不传给女儿。

毕竟女儿以后是要出嫁的,就成了别人家的人。

当传到明朝这代时呢,家里的小姑子看到母亲只教嫂子做饼的方子,心里就非常不高兴。

毕竟嫂子才嫁到家里一年多,而自己在这个家里待了十几年了,母亲都从来不提教给自己。

于是呢,就处处跟嫂子过不去,有一天,正到嫂子在做饼的时候,天开始下雨了。

于是小姑子就对嫂子说:

&;嫂子,外面下雨了,快去收衣服&;。

嫂子一听就连忙往外跑,小姑子看到嫂子出去了,气不过偷偷的抓了一吧盐丢到了饼锅里。

说来也巧,今天吃了张姑嫂饼的客人都说今天饼的味道很特别,比以前的好吃。

嫂子就奇怪了,我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做法,怎么会不一样呢。

于是她自己也吃了一块,结果感觉味道真的非常特别。

这时候小姑子,开始说话了。

&;嫂子如果你想知道今天为什么饼的味道这么好,并且想以后天天这么好的话就先把做饼的秘方告诉我&;,嫂子拗不过她,就把做饼的方子一五一十的告诉给了小姑子。

当然小姑子也很诚实的把她如何使坏的但又适得其反因祸得福的事情告诉了嫂子。

因为现在的做法是姑嫂两个人共有的,所以就把这饼取名为&;姑嫂饼&;。

等会参观完了,自由活动时大家不妨买些尝尝。

说完了&;姑嫂饼&;当然就不得不说说乌镇的特产&;三白酒&;了。

三白酒是天然纯手工制作。

因为以白米,白面,白水为原料,所以起名为&;三白酒&;。

其他的还有这个杭白菊,白水鱼,红烧洋肉。

等会吃饭是大家也可以点些来品尝一下。

  讲完了吃,我们再说说穿。

蓝印花布是乌镇特产之一,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

大家可以买些小件的东西,比如爱美的女士可以买一两个蓝印花布的头巾,小手提袋留做纪念。

衣服我建议大家就不要买了,因为现在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去穿这些花色的衣服,其次蓝印花布容易掉色。

等会天热了,穿着这种衣服一流汗搞的满身花纹象个金钱豹式就不好了。

呵呵。

其他得就是些手工的棉鞋,棉拖鞋。

大家自己斟酌购买。

  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最重要的游,让大家把握重点,等会游览时做到有的放矢。

刚刚说了,乌镇是大文学家茅盾的故乡,那么茅盾故居自然是非去不可的。

到了水乡游览不外乎是看建筑,品民俗。

而&;临街枕水,粉墙黛瓦&;是水乡建筑的共性,我们既然到了乌镇就得看它最有特色的东西。

乌镇的建筑特色都集中在镇头的修真观和古戏台上了。

所以大家等会第一个景点修真观一定不要错过。

观里有景点讲解员给大家讲解,我会大在进去的时候在门口把景点的门票发跟各位。

参观完第一景点以后,大家愿意跟我一起游览的就跟我一起,不愿意跟我一起打算自由活动的就可以自由活动了。

我们再回到游的介绍上来。

俗话说的好: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我们杭州离乌镇估计有个2百里,所以民俗就更加的不同了。

而乌镇在民俗方面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赏的平台。

镇里设有江南木雕陈列馆,宏泰染坊蓝印花布陈列馆,江南百床馆,民俗馆等多个展馆,等会小杨会带大家一一参观。

  好了,乌镇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带上行李跟我下车。

  看过&;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的还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