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7830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讲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讲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讲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讲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讲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讲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讲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讲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讲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讲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讲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讲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讲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讲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讲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讲话.docx

《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话.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讲话.docx

讲话

汤桦语录“建筑师应该是善良的,因为我们要为人们建造遮风挡雨的地方。

  “现代主义风格也是一种机器美学,柯布说住宅是居住的机器,每个造型都要从功能出发,要有一定的功能。

  “建筑不是雕塑,是产品。

从道德的要求来说,建筑师要满足社会共同的理想,而不是个人的标新立异。

从技术角度衡量,建筑师做出来的东西要经得起专业标准的考验。

  “建筑师是手艺人,应该凭手艺吃饭,不能脱离操作层面的东西。

脱离技术去做管理,我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

  “有一首诗,诗名是‘树林里的两条路’,它的含义是如果你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就无法再踏上另一条,人生是不能比较的。

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在做选择题,但是有一点我不能不选择,就是做一名建筑师。

  “做一个对得起别人,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专业的建筑师。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要去寻找何种关系之间的平衡。

但是,只要能放弃一些利益,也就不难做到。

  “我不希望把公司做成大机构,还是喜欢做成事务所的形式,大家都是志同道合的建筑师,有共同的理想,每年不要做太多的项目,也不必看甲方的脸色,让自己游刃有余地享受较高质量的生活。

可以用很多时间来整理自己的想法。

”这是汤桦理想的生活状态,因为“建筑行业需要一段时间去思考,要有一个合理的工作周期。

”但目前要达到这种状态还是很难。

  就像在《营造乌托邦》一书里,汤桦写的:

“每个时代都有‘激进’的思想,也就应该有相应的建筑观念,就像‘乌托邦’的观念至今仍然在打动我们、激励我们而成为一种永恒的精神源泉。

对未来的感受是在对今天的敏锐感觉基础上的一种积极性放大,尽管有时不被社会和技术所接受,但是今天的现实往往就是昨天的乌托邦。

汤桦:

建了20年房子的建筑设计师

作者:

佚名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点击数:

1958更新时间:

2008-1-521:

26:

29

汤桦,一个建了20年房子的建筑设计师,同时也是一个一直没有离开校园的大学教授。

然而他身上所具有的更多的物质却像一个工匠:

勤于劳作,勤于思考,在实践中理解和把握建筑的奥秘。

在汤桦建造的房子里,我们依然能体会到建筑的视觉空间给人带来的内在形式的愉悦感。

从某种意义上说,汤桦在他的作品中始终固执地坚守着一种古典现代建筑的设计趣味和法则,并尝试着寻找一种使现代建筑本土化的方式,这种坚守也许正是他所试图营造的乌托邦。

在汤桦的心目中,简约和反装饰的设计更接近于建筑的本质,一如成为建筑之前的房子。

这座在昆明市中心建造的银海SOHO国际公寓就体现了他的建筑理念。

  

早在95年汤桦就为银海的业主设计了几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其中一个项目在当时卖出了天价,而业主在与汤桦的合作中也逐步加深了对建筑的认识。

楼建起来了,而市场带来的压力也随之来了。

汤桦与业主之间的合作在同行当中一直有很好的口碑。

  

1959年汤桦出生在四川成都一所大学校园里,父母都是大学老师,童年时汤桦的爱好并不多,只是和大院外的孩子一样到野外游玩。

由于父亲的早逝,汤桦中学毕业后,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下乡劳动,而是被分配到工厂当了一名工人。

77年国家又恢复了高考,这让汤桦多少有些意想不到。

当时整个社会都崇尚科学,而考生们首先选择的专业就是数理化。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汤桦被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录取。

尽管汤桦对学建筑并不自信,但他身上所具有的天赋使他很快在学习成绩上名列前茅。

在整个大学期间,汤桦都表现得不张扬。

虽然大学期间处于建筑资讯贫乏的年代,但汤桦所西文受到的专业教育仍然是西方的现代主义,对汤桦建筑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师主要是柯布西埃等几位现代主义大师。

毕业留校后,汤桦又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而这时他把主要兴趣放在了中国传统建筑上。

汤桦利用假期在全国旅行期间,考察了中国古典建筑和乡土建筑,这次旅行对他而言,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不久他一面在校任教,一面来到深圳,成为一名职业建筑师。

 

福建广播电视中心

 

成都贝森总部办公室

汤桦在建筑界引起较大反响的作品是他在深圳设计的南油文化广场。

在这座94年建造的作品中,汤桦加入了有关历史、文化的符号和隐喻,使广场成为一个具有仪式感的广场。

经过一段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摇摆后,汤桦又回复到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而此时,他更关注的是建筑的技术、材料和营造问题,总部设在成都的贝森集团给了他一次实践的机会。

汤桦在这座建筑中尝试着用不同的材料、砖、钢材、玻璃和木料交织有序地形成不同的纹理,这种材料的对比带给人更强的视觉体验。

穿透的会议室渗入户外的自然风光,更为明亮、开敞,而整座建筑以简朴的形式呼应成都平原的风景文脉,使建筑具有一种地域性和历史性的意味。

汤桦曾深深地迷恋一种“不可测”理论,认为好的建筑完成于上帝之手。

经过20年的实践,汤桦已成为国内有影响的建筑师,正当他在设计上一帆风顺时,遵义经济开发区行政办公楼的项目又找上了他。

所有精妙的构想都要在施工中得以完成,这个让无数建筑师倍感头痛和无奈的问题,在汤桦这儿又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尽管汤桦在同龄的建筑师中完成的作品算是比较多而且项目比较大,但他依然有许多方案无法通过。

他为深圳福田区设计的高150米、每格之间宽200米的大型建筑群。

汤桦把它设计成中国传统的九宫格样式,试图实现早期现代主义先驱所构想的“空中之城”,这个方案由于过于理想化而未获通过。

    主持人(梁文道):

我们今天这个论坛由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主办、百仕达设计院、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联合主办,是国内首个由大众传媒联合主办的学术论坛。

我们的主题中国当代建筑实验与反思。

今天这个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深圳大学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饶小军担任学术策划人。

今天分几个部分:

上午有一个主题发言,然后主题探讨。

然后我们有一些榜单的发布。

还会讨论一下关于中国当代传媒大奖的构成是怎样。

我们今天这个论坛有四张榜单出来,20世纪中国最不应该被忘记的四大建筑。

20世纪十大建筑学家。

十大人性化城市以及深圳人最喜爱的十大公共空间。

这四份榜单是不一样的,前面两个榜单是论坛的学术榜单,所以整个评选标准是有差异的。

今天我们在场大家看到都可以说是当今中国建筑界里面的精英都在这边。

待会儿逐一向大家介绍,今天除了在座各位,论坛嘉宾还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江艺平老师。

南方都市报执行总编辑庄胜之;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南都总编辑陈朝华;百仕达地产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士华;百仕达地产有限公司策划部经理汤爱民。

我们这次论坛策划人之一贺承军博士,还有中国著名平面设计师、本次论坛视觉总监张达力先生。

还有其他南方周末、城市画报、搜房网等媒体同仁,欢迎大家!

   我们要说明的特别情况,这次论坛的学术策划人贺承军博士,还有论坛的嘉宾马清运先生临时有一个重要活动仪式要出席,他们将会晚一点,大概11点半来到现场。

现在我将会场交给江艺平,请江艺平老师代表主办单位致辞。

   江艺平:

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上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既充满期待又非常荣幸的心情在这里举行2007中国建筑思想论坛。

今天的会议规模不大,但规格很高,论坛嘉宾都是建筑界最有影响力的嘉宾,而学术主持人梁文道先生在传播届大大有名,我代表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对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本次论坛是南方都市报开辟建筑评论专栏后对建筑,这是一个公益论坛,也是国内学术建筑论坛。

随着社会发展,建筑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但是建筑却构成了不低的门槛。

关于建筑标准的评价也是,南方都市报希望接着传媒的力量,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从这个意义上说,2007年中国建筑思想论坛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使得一些高深的专业理论问题,让社会大众获得更深的理解和认知的机会,也使建筑师也有机会接受观众的挑战。

从而使全社会对建筑的认识不断提升本次论坛得到了专业的学术策划团队支持,有重量级的论坛嘉宾和主持人的参与,相信论坛会获得圆满成功,再次感谢各位!

   主持人(梁文道):

接下来有请百仕达董事总经理刘士华先生致辞。

   刘士华:

大家早上好!

各位建筑设计界的专家学者、老师、各位媒体朋友,欢迎大家到我们红树西岸参加这个论坛。

作为主办方,百仕达地产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举办这次活动,通过这次论坛我相信各位专家学者也好、媒体也好、与会人员会对我们中国建筑的过去、现状以及未来,特别是我们现在一些新的建筑理念,探讨一些新的和谐发展观也好,还是绿色可持续一些新的设计概念,通过这个交流,我相信会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把各地、各派、各家的想法有一个交流,把南北不同风格、国内外不同的建筑形式和想法能有一个很好的交流。

希望这次论坛能够达到上述的目的,也取得圆满的成功,短短一天的时间,也希望百仕达红树西岸、深圳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祝这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梁文道):

今天我带着很多问题来参加这个盛会,看到各位专家学者的主题发言,有可能会解答我藏在心里面的很多问题。

什么问题呢?

我8年前曾经去到深圳,当时去深圳几个镇参观,有很多广场,那些广场一个比一个惊人,有一个广场当地官员介绍,这个广场很了不起,了不起的地方在哪里呢?

有一个破了吉尼斯记录的东西,他用了一万个“寿”字砌了一堵墙。

结果去到第二个广场,这个广场非常庞大,大到任何人去到都像一个蚂蚁一样。

而到了第三个广场,那个广场有一个灯塔,设置在5、6楼的高度,能够横扫附近的邻居,你晚上睡觉会觉得睡在紧急状态的情况下,因为你睡在里面,会感觉有一层光一分钟扫一遍。

而且当时北京有一个天子大饭店落成,我一点都不反感,我当时回到香港就说将来要写一本书《向深圳学习》,介绍给老外。

但是后来我看到整个中国建筑一直在变,到了今年,中国快要举办奥运了,有很多变化。

到底这个国家出的什么东西呢?

我们建筑涌向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呢?

这都是我很好奇的话题,同时我看到今天中国城镇化的发展。

有一种城镇化的发展,好像是城市,但是其实不是城市,因为在城市和传统的镇的之间地带出现了城市化的地带,这个地带很像城市,但是从农村进去的人,他们的生活形态、社会结构还是保持农村形态,但是住在城市里面。

这种新的社会组织对城市建筑会带来什么影响?

或者建筑应该怎么样回应这个趋势?

我觉得今天我们太多太多的问题,需要建筑界的精英去回应、提出自己的想法跟解答的。

今天非常难得在这个场合碰到这么多数一数二的建筑师、思想家。

所以我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主持这个活动,我相信大家也带着很多疑问而来。

而在今天下午离开的时候,我们不一定都能够得到答案,大家我们会发现我们问题再次提出的时候可以问的更有深度、更有挑战性,这就是我们大家今天对论坛的期许。

   我先说一下论坛规则,这个规矩就是主题发言每人15分钟,你讲到大概14分钟左右,我会有一张小纸片传给你。

到了15分钟的时候,你眼睛立刻会看到我的手指向你打圈,这说明你时间快到了。

如果你16分钟都没有结束,我的圈会打的更大了。

如果各位顺利在15分钟之内把主题发言完成后,理论上我们10:

50分有一个茶歇时间。

现在我们就向10:

50分钟迈进吧,先请王明贤先生,他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

    王明贤:

很高兴参加今天这个论坛,今天这个论坛可能在中国当代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

这标志着中国实验建筑从边缘已经走到了主流。

说到中国的情况,我先说三句:

第一,目前中国建筑量肯定是世界上最大的。

这个不用阐述大家都很清楚,我们在欧美可以看到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新建筑。

第二,目前世界上最愚蠢的建筑可能也在中国。

因为有大量毫无特点的建筑在中国城市。

第三,我觉得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建筑也在中国。

因为中国蓬勃发展的城市状态孕育着各种各样的机会,中国平面建筑师在他们创造中可能会接触一些更新的东西,为当代建筑史提供一些更新的思路。

这是我对中国城市建筑史的大概判断。

   中国建筑的潜力,这跟中国实验建筑师是联系在一起的。

这要从11年前说起了,当时在广东我跟饶小军策划了一个中国青年建筑师的南北对话,中国实验建筑史有三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1996年5月这是中国实验建筑的一个萌芽。

第二,1999年在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当时我们主办了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作品展,虽然那个展览规模很小。

但是它可能标志着中国青年建筑师的亮相。

第三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今天,说明中国实验建筑已经不是边缘状态了,已经对中国城市、世界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说到中国建筑的发展,我们要从80年代开始回顾,中国80年代包括从文化、哲学、艺术、建筑都是,80年代有点像中国的五四时期一样,是中国新文化复兴运动。

建筑走在又前面、又后面的状态。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建筑界对西方现代建筑理论其实都已经有比较多的研究,包括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都有很深的研究。

当时哲学界、美术界、文学界对后代建筑的研究都是借鉴了当时中国的建筑成果。

另一方面当时的建筑创造又是滞后的。

在80年代,建筑创造又几乎是一个空缺。

80年代初期,中国对现代建筑的介绍,首先在世界建筑杂志、建筑师杂志等等,就开始对建筑理论进行全面的介绍。

1980年我们成立了一个中国建筑文化沙龙。

总体来说,当时的建筑界情况就是官方、主流的占据重要地位,民间学术力量还处于边缘性。

但是当时建筑文化沙龙把当时中国重要的建筑批评家、建筑师聚集在一起。

包括王朔、张永和都参加了我们的活动。

到了90年代,96年的活动就是实验建筑的萌芽。

像王塑、朱锫、马清运、汤桦、刘家锟、刘晓都等等,还有重要的理论家支持,包括贺承军、饶小军等等。

99年当时我们做展览的时候,整个中国实验建筑师还受到被压制的状态。

很多老先生对青年建筑师的作品表示怀疑,而且当时青年建筑师只有方案。

但是影响很快,到了2002年突然中国的青年建筑师就成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关注的现象。

基本上媒体有活动不请到建筑师,就好像活动不够成功。

业主这方面,包括房地产商、政府部门也都一定要请到这批实验建筑师,才觉得他们是真正的建筑师。

   但是这样也面临一个问题,因为原来的实验建筑是边缘,在边缘状态下有一个很好的创造力。

现在如果让位主流后,是不是在这种商业化的面前是怎么处理它的实验跟提出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我想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王明贤:

中国目前建筑界的情况,艺术评论家黄专原来评论了一个问题《居住改变中国》,后来被房地产商引用了,做了各种各样关于房地产的推广。

我觉得这几年肯定有一个的变化,居住当然还在改变中国,但是有一个另外的现象,就是艺术改变中国。

不然中国的当代建筑也是呈边缘状态,也不会变成被社会各界关注的对象。

这个现象从2005年开始,中国当代建筑从边缘状态变成被追随的对象。

美国有一个当代艺术家张小刚的作品拍卖就达到人民币800万。

当时大家讨论这可能是泡沫,这都是虚假的。

结果去年刘晓都的三峡拍到人民币2200万。

当代艺术突然就上升。

到了今年春拍、秋拍就远远不是这个数字了,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那个记录又被改写了,就是在维也纳这几天,上个月的25号在香港家实得拍卖,蔡国强一个草图拍卖到7400万。

所以说艺术改变中国。

有的朋友开玩笑,目前当代艺术应该改名,现在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华人民艺术共和国。

大家可能还没有注意一个情况,前几天我们在维也纳开了一个建筑艺术论坛,我们交流的时候,发现建筑师的作品都跟艺术有关系,比如王澍做的中国美院的建筑。

崔凯也专门做了艺术家的工作室。

   另一方面,从资金来说,因为原来从国际上包括欧美,经济是由三大市场支撑,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艺术品市场,这三个共同支撑起经济市场。

中国原来只是股票跟房地产市场,但是现在也是艺术品市场支撑起来,三足鼎立。

但是没想到中国情况发展的比欧洲和美国还要快,中国现在已经不是股票、房地产跟艺术品市场三足鼎立,而是艺术品市场暴利远远超过了房地产市场。

所以现在艺术品市场大概只有毒品市场能够比美。

但是贩毒是要杀头的。

天底下应该没有这样的好事,但是偏偏有这样的好事,两三年内就涨一千倍甚至几千倍。

这可能是中国特定环境产生,艺术改变了整个中国城市面貌。

这对于经济来说,可能有很多的问题。

但是这些艺术家毕竟有相应的艺术眼光,他们对建筑格局改变应该是有一个变化的。

   中国建筑师跟当代艺术家都是从80、90年代一起共同奋战起来的,他们是在一个共同战壕里,现在大概是到中国当代建筑师出来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再一个,欧美城市已经完全定型了,从城市规划来看,他们城市变化不大,所以他们的建筑也没有太多的探讨。

中国的建筑师可能是受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

我想在我们中国实验建筑师完全走出一条跟西方建筑师完全不同的路,这条路可能对世界当代建筑师历史一个思考。

谢谢!

    主持人(梁文道):

谢谢王明贤先生,接下来我们请到王澍中国知名建筑师。

现任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并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系主任及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营造研究中心主任。

   王澍:

很荣幸,因为今天跟这么多朋友在一起。

有点聚会聊天的性质。

刚才大家已经谈到了不少问题,其实我听的时候挺恍惚的。

因为今天进到会场就给人有点恍惚,黑白两色的色调,对我来说是两个意义,一个是它像回忆、像梦境,刚才谈到中国建筑很多年,我听起来都好像是回忆、梦境,因为已经很长时间了,蛮遥远的。

另外黑白色调在中国是有特殊意义的,一般是追悼会。

我想它首先是追悼整个中国传统价值的崩溃和传统几乎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

这是第一个追悼。

第二个,也是对我们实验建筑运动的追悼。

当他从边缘进入主流的时候,运动就进入了他生命的尽头。

   今天这个会尽管规模不大,但是很有意思。

深圳这个地方对我也有特殊意义,我特别喜欢到深圳,我们当年想搞新建筑运动,希望发生的事情、所害怕发生的事情在深圳得到了一个集中的体现。

昨天我还开玩笑,我说深圳就像这样一个概念,他像全中国建筑师的大玩具。

因为这件事还没有玩完呢,还有很多可玩的事情。

说他可玩就是你可以在这里看到所有那种不负责任的建筑是怎么完成的。

所有那种想要有意义,但是不知道真实的意义是什么,最后我出空虚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给我特别有一种好莱坞动画的感觉。

深圳首先我想到第一个形象就是动画片里有一个麦克狼,它生活在一个没有文化根源的西部小镇。

深圳是非常典型的。

第二个意义,我在92年在深圳住过三个月,当时为深圳大剧院做过一个艺术家沙龙室内设计,不知道后来那个作品下场如何。

我记得当时我走,正好是邓小平南巡,大家都很兴奋,大家议论建筑师可是要挣大钱了,那个时候建筑师向深圳聚集,在那个时候我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我说这是我开始离开的时候。

当开发商需要建筑师这样工作的时候,就不是我该待的地方了。

就在92年最热的时候我离开了深圳。

当有一堆甲方排队在们外等候的时候,我就买了一张机票逃避了。

我想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所有人都知道同样的信息,所有人都在想类似的事情,真正有意思的生活在哪里,真正有差别的生活又在哪里,我们都用一个非常类似的方式、所有人都知道的方式在做事情的时候,他就没有差别。

当没有差别的时候,生活真正的意义就没有了。

也就开始了,从92-2000年差不多有7年多基本上是隐居状态的生活。

中间也做了星星点点的事情,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游山玩水。

我觉得这个社会总要有一些人走一些不一样的道路。

它的基本价值就是要有另外一种生命。

   对不起,我到现在为止,不会用电脑,我只会用铅笔(播放不出投影),主持人,这个不能算时间。

   主持人(梁文道):

对,这个我肯定不算,电脑没心没肺。

中国实验建筑的道路多困难啊(笑)。

   王澍:

其实怎么做都难,包括不实验的建筑师也很难,也很累,我们只不过在寻找一个难,但也比较累,但是这个过程比较快乐,有很多乐趣。

   这个我不想多说,大家一看基本都知道(图),但是我想到的不太一样。

我想到的不是那种特别抽象的思想、观念等等,我这个人比较实惠。

我看到这样子多的建筑被拆毁,再重新建造,这种浪费我首先就受不了。

因为这个不是一个正常的生存状态应该发生的事情。

所以这两年我做的其中之一的事情就是回收建造。

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有一些地域的传承,像捡垃圾一样把传统捡回来,也正因为这样你就必须要亲近现场,必须到现场了解那些材料。

这跟坐在书斋里是不一样的。

最后你发现你所做的活动已经超越一般教授学者讨论的问题,回到一个更加熟悉的东西,我称之为“生活世界”。

基本上超越了一般的争论的领域。

   再一个,工作总要有目的。

这个是我生活的地方,我拍了两张照片(图),朝西边看,几千年没有变化的西湖。

下面就是一个发生巨大变化的地方。

你站在这里就是一个抉择,你选择哪边?

   这是北宋的一张画(图),卷还在深圳,当你看到这张图的时候意义就特别不同。

我们好像在跟这件事情毫无关系的地方,但是我不相信这个。

60年代劳斯去巴西考察的时候,他说看上去巴西人跟欧洲人生活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他最后下一个结论,这种在自然之中人类更真实的生活方式,他的语言、他的艺术埋藏在欧洲人民的心中,这是我的信念。

即使在深圳,像这样的图景,中国人曾经有过的。

他表达了一些基本的理念,我们为什么要造大而空洞的广场,建筑是需要意义的,空间是需要意义的,当他找不到意义的时候,做各种各样的虚的尝试是必然要做的。

当他没有标准,这种情况发生就一点都不奇怪。

而且这种发生在中国都是蛮可爱的,都是以超级卡通的方式出现。

这是非常中国传统的东西,而且是在中国鼎盛的时候,文化非常自信的年代所发生的,他相信自然代表着人类生活更高的价值。

他是我们参照、学习的对象,他用非常细腻的描述来表达。

对自然山川做了非常详细的描述。

一座山可以出现将近100个名称来描述他不同的地位。

他绝对不是一个简单概念化的描述。

我们另外一个建筑学角度就是说你可以看到覆盖整个国土的曾经有一个全国土的景观体系,从城里到城外,它是成系统的。

所有诗歌、绘画描述都是这样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离我们非常近,最多100年前,这些东西基本完全保存着,50年前变成了残存,到现在基本变成了一堆渣。

从一个非常高度的中心,突然直线坠落,摔成碎片,被垃圾一扫,还剩下几粒。

在这里我们可以中国的多样性、差异性、复杂性。

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对心中生活的世界有一个图景。

就是我们想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中,这是有一个图景的。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对你心中整个国土的生活有一个图景吗?

你可能发现巨多的问题,但是没有一个图景。

所以我说这个国家现在文化方向完全是一个迷失的状态,没有方向。

尽管大家拼命往前走,但是你要往哪里走?

什么方向?

    王澍:

这里有不同的态度,他用今天匆忙方式达不到的结果,就是北宋人特有的非常平静的。

当大家都用急急忙忙的、非常时尚的轻浮方式来谈论这个东西,永远达不到。

他需要在基本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上有一个转变。

   刚才我说那个好像又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图景。

但是实际上我们最喜欢的是,中国事情永远是这样的,那张大画用这样小的细节来完成。

在大的画中有一个非常小的结构组群。

一个小的东西看上去基本上有那张整个大画的意思。

也就是说,这实际上就是我们一般流行的说你想干这个事情?

可操作吗?

他有操作现实性吗?

这种小中见大、大中见小的方式基本上意味着操作的可能性。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里面有一些是排除任何讨论之前就应该有的态度,比如和自然的亲近,比如我们看中国传统,人可以很近距离的和带有完全自然生长的那种树木、林木,他们近距离的混居状态。

房子和树几乎长在一起,你看到有立面吗?

完全没有,已经被树包裹起来了。

有一个外国人说12点西湖边上的树林还可以进去吗?

我说你放心进去吧,非常安全,你可以去爬山的。

因为这是被中国人驯养过,或者说“修理”过的自然。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这是在浙江,曾经诞生出山水画的地区,这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有一点,中国人敢去这样处理的话,你可以看到他内心的精神性彻底崩溃了。

以前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当他随便做这件事的时候,整个内心的精神性彻底崩溃了。

   这就是杭州边上萧山著名的农民住宅,有人说这是人类5000年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个最长的建筑(图)。

但是我觉得他至少比很多建筑师做的矫情建筑还要朴素,来得直接。

   我的工作室叫业余工作室。

另外一个角度,我觉得我用这样一个名称来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