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8750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docx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

第五讲:

精神分析心理学(1900)

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流派。

它产生于19世纪末,既是一种神经症(或神经官能症)(Neurosis)的治疗方法和理论,如自由、联想、移情、释梦、解析等;又是一种潜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

“精神分析最初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而现在它也变成了一门科学的名称——潜意识心理过程的科学。

”到20世纪20年代,这个理论逐渐扩展大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构成现代西方的一种主要的社会思潮,世称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ticschool)亦称弗洛伊德主义(Freudianism),是由奥国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所创建的。

波林曾写到“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名字,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心理学通史了”(高觉敷译,1981,814)。

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点:

(1)从产生条件来看,它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精神病(Psychosis)治疗实践中产生的。

(2)从研究对象来看,它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

(3)从研究内容来看,它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着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一层的内容。

故通常把精神分析称深蕴心理学(或深度心理学)(DepthPsychology)。

(4)从研究方法来看,它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方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

由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运动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心理治疗上,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经常发生派别内部的分裂与重新组合。

在精神分析运动的早期,一方面弗洛伊德本人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他的前期理论与后期理论就有很大差别;另一方面弗洛伊德的弟子们由于日益不满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先后与他分道扬镳。

于是出现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在精神分析运动史上,他们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一起被称为早期精神分析或古典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最初流行于德语国家,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随着大批精神分析学家移居美国,精神分析运动的中心从欧洲转到了美国。

一些精神分析学家又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对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修订或扩充。

移居美国的哈特曼和艾里克森等人从弗洛伊德重视伊底,转向重视自我,形成了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派;移居美国的霍妮、弗洛姆和美国的沙利文等人则从社会和文化方面扩充弗洛伊德的理论,形成了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声称代表着正统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方向,它与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在新的形势下相对峙,构成了精神分析发展的主要线索。

一、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是奥国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西方心理学第二势力的领导者。

他开创潜意识研究的新纪元,促进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新发展,奠定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并为20世纪西方人文科学提供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柱。

《梦的解释》被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书。

1895年与布洛伊尔合作发表《癔症研究》,标志着精神分析的理论奠基和正式起点。

1896年弗洛伊德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

1900年他出版的《梦的解释》通常被人们视为精神分析学的正式形成。

1910年在召开第二次国际精神分析大会时,成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它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的最终形成。

主要著作:

《梦的解释》(1900)、《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1)、《精神分析引论》(1922)、《群众心理分析和自我分析》(1921)、《自我和本我》(1923)、《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33)、《弗洛伊德心理学全集》(24卷,由后人编辑)。

(一)精神分析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背景

精神分析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根源。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史家黎黑指出:

“由于弗洛伊德的经验是用于临床诊治现实的人类问题,他的理论比实验心理学家的理论来说,就更多地根植于社会基础。

①精神分析是19世纪末奥地利的杜会经济和政治条件的产物,即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企图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病态现象所需要的产物。

当时的奥地利,在经济上由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这种变化导致了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大资产阶级更加腐化,中、小资产阶级随时面临破产的困境,大批工人失业,生活悲惨,奥地利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相互交织,广大劳动人民遭受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和民族的三重压迫,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日益尖锐。

因此,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人们精神沮丧,惶惶不可终日,致使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

作为治疗神经症的一种理论和方法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正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孕育产生的。

②精神分析是19世纪末奥地利的社会文化生活的产物,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企图解决犹太人家长制和维多利亚式性道德压抑而造成的社会病态现象的迫切社会需要的产物。

本来,资本社会是极力宣传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反对禁欲主义,要求婚姻开放自由。

但当时的奥地利,在文化上仍然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陈腐伪善的道德和华而不实的文风占统治地位,特别是在家长式统治的犹太人社会里,宗教气氛非常浓厚,社会禁忌十分严格,尤其是两性关系的禁忌更甚,人们正常的性冲动、性驱力得不到满足,性本能受到极大的压抑,造成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和内部紧张冲突的状态,以致犹太人家庭中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迫切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

总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既是他居住地的精神文化气氛下的产品,也是他成长于其中的社会环境下的产物”。

2.思想背景

(1)精神分析形成的远因

古希腊的哲学家中恩培多克勒、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弗洛伊德产生无可置疑的影响。

恩培多克勒把“爱”与“恨”(或憎)两种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视之为万物运动和变化的根本动力。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Psychodynamics)基质,也建立于两种力量的“相互又排斥”作用的基础之上的。

柏拉图对弗洛伊德的影响表现在:

①关于性的学说;②关于心理结构说;③关于童年经验的重要性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对弗洛伊德的影响主要有三点:

①弗洛伊德也像亚里士多德一样重视梦,并且把释梦看成是了解潜意识活动的一条重要途径。

②弗洛伊德也把梦的理论基于象征论(Symbolism)上,认为梦以象征的方式表明以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情。

③弗洛伊德也承认梦的歪曲(或曲解)(Distortion)现象,并在《释梦》一书中专门论述梦的歪曲问题。

在他看来。

歪曲就是一种蓄意的伪装手段。

因对梦所表达的愿望实行稽查(或检查)(censorship),故造成梦的歪曲。

(2)精神分析形成的近因

德国与奥国是近邻,两国的文化思想相近,加上哲学在奥地利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具有预备和先修的性质,故近代德国哲学心理学思想对弗洛伊德的影响更为直接和重要。

①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思想对他的影响。

弗洛伊德接受了布伦塔诺心理现象的意向性、能动性的观念,并把心理现象的能动力量视为只存在于内在世界的一种“内在的客观性”。

②莱布尼兹微觉学说的影响。

莱布尼兹是近代第一个肯定无意识心理现象的人,他把微觉视为未被意识到的无意识,是积极主动活动着的东西。

微觉形成一个浮动着的冰山,它那不大的山峰为智者观察自身活动打开了眼界。

弗洛伊德重视潜意识的价值就受此启发。

③赫尔巴特意识阈概念的影响。

赫尔巴特认为,意识阈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转化的。

赫尔巴特关于无意识与意识等差的观念、关于心理活动的冲突、排斥和复合的观念,对弗洛伊德的思想都有明显的影响。

④费希纳无意识思想的影响。

他是弗洛伊德公开承认对其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

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表述、对精神位置概念的重视和恒常性原则的观点都受他的影响。

⑤叔本华生存意志思想的影响。

二者的偶合与相似之处有三点:

一是他也把无意识视为一种冲动、本能、奋进和渴望,属于非理性的无意识活动范畴。

二是他的“爱欲”决定一切的泛性论同叔本华把“生殖器官”称为“意志焦点”的性欲决定论相一致。

三是他把生与死的本能看作是对立同一的观点也和叔本华相同。

⑥尼采权力意志思想的影响。

弗洛伊德对尼采极为赞叹,并在其《自传》中谈到,哲学家尼采的一些猜测和直觉,常常惊人地与精神分析的艰苦研究成果相一致。

一是尼采对于人的深层心理的开掘,确实预示了精神分析的建立;二是弗洛伊德把梦视为被压抑愿望的伪装满足的思想早已被尼采所表达。

三是弗洛伊德有些概念也和尼采有密切关系。

例如,他们在强调性冲动升华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上极为相似。

⑦哈特曼(EduardvonHartmann,1842~1906)的无意识哲学论的影响。

一是重视无意识的地位;二是肯定认识无意识的可能性;三是在坚持悲观主义方面,也有相似之处。

哈特曼从本体论的角度阐述无意识时,论述人生存在的绝望的悲剧性及其内在的苦难根源,暴露了他的悲观主义倾向。

3.科学背景

19世纪的中叶是人类科学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许多科学部门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能量守恒定律、进化论、细胞学说等三大发现。

所有这一切,不仅为人们深入地认识心理活动的本质提供科学条件,而且也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产生提供重要前提。

(1)物理学背景

弗洛伊德在其老师布吕克的指导下,受过长期物理主义的生理学训练。

布吕克认为,生物是一个动力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化学、物理的定律也同样适用。

他的这一思想,对弗洛伊德影响很大。

①表现在弗洛伊德思想体系的机械论上。

1926年他自称精神分析是以力学为基础的。

他在《超越快乐原则》一书中,反复阐述的恒常性原则就是一个证明。

②表现在弗洛伊德思想体系的决定论上。

他自称是个决定论者。

认为,一切心理事件甚至错误或梦都是被决定的。

没有任何行为是由于机遇或自由意志而发生,始终由潜意识所支配。

③还表现在弗洛伊德思想体系中的唯能论上。

唯能论的主要代表是德国的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认为能量是唯一的客观实在和世界的本原,宣称万物都是能量的派生物,甚至意识的能量造就了外部世界。

弗洛伊德也是一个唯能论者,他把人的整个机体看作是一个能量系统。

该思想在他的《科学心理学设计》一文中就有所体现。

(2)生物学背景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它是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的主要的生物学基础。

①达尔文学说促进弗洛伊德确立生物决定论的观点;②达尔文学说促进弗洛伊德确立有机体有规律发展的观点;③达尔文学说促进弗洛伊德确立泛性论的思想。

(3)医学背景

由于弗洛伊德本人是医师,精神分析又是医学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因而医学主要是精神病理学背景在精神分析的产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当时奥国、英国主要是法国精神病学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

主要表现在“两术”、“两派”的启示上:

“两术”:

①麦斯麦术(或通磁术),是催眠术的前身,即催眠是从动物磁性感应演化而来。

麦斯麦是奥地利医师,他认为,人身体内有一种磁气,即动物磁液。

如体内过多或过少,失去平衡,就会患精神病。

在他看来,动物磁液可由人的意识来支配,即从身体的这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因此,他用通磁的办法,使机体磁液恢复平衡,以治疗疾病。

这种技术叫麦斯麦术(或通磁术)。

②布雷德术,英国外科医生布雷德是催眠术的创始人。

他将麦斯麦的理论加以改造形成布雷德术,即催眠术。

他认为催眠状态是一种心理作用,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结果,称为“单一观念状态”。

他在实行催眠术的时候,只叫被催眠者注视一个玻璃杯塞,这足以说明催眠术的要点在于注意的集中。

由此,催眠术初步获得了科学的形式。

(19世纪中叶)

“两派”:

19世纪法国精神病学在欧洲最发达。

当时法国有两个著名的精神病学派。

①南锡派;②巴黎派。

两派均相信催眠术,并用以治病。

南锡派的继承者首创了精神神经症(或神经官能症)这一概念。

巴黎派的继承者认为,癔症是心理方面的缺陷,是精神衰竭和破产的表现,是分裂的结果。

1885年和1889年弗洛伊德先后向两派学习过,故他们对他的影响很大。

主要有三点:

①坚信神经症是功能性的疾病,即癔症(或歇斯底里)并非器质性病变,而是精神或动力创伤所致;②坚信性的因素在神经症致病中的重要作用,即神经官能症都有“凹室的秘密”,经常同性感区有关;③坚信催眠术可治病,即重视疾病的心因性病因和心理治疗的重要价值。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他认为,无意识又可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只是前意识的一部分,潜意识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是弗洛伊德整个学说的理论基础,后来的精神分析学无论怎样发展和演变,但是潜意识却始终不变。

2.研究方法:

与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相适应,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也有别于传统的实验心理学。

他研究无意识心理主要有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法(显梦/隐梦)、对日常生活的分析三种方法。

这三种方法也是弗洛伊德心理治疗的基本方法,其实质都是为了寻找人产生异常行为的心理深层的潜意识原因(病因)。

(三)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体系

从时间发展来看,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

(1)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1895-1913),即精神分析学的萌芽、奠基和形成。

其主要内容除精神分析治疗的方法和理论外,还有心理地形学、压抑和抵抗(或抗拒、阻抗)、梦的解释、泛性论、行为的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等。

(2)弗洛伊德的晚期理论(1914/1920-1939),即精神分析得到修正和补充,并发展成弗洛伊德主义。

其主要内容有本能理论的发展(生与死的本能)、人格结构学说的创立(本我—自我—超我)、社会文化理论的形成(如社会观、文明观、道德观、宗教观、犯罪观、战争观、妇女观、教育观、美学观、哲学观等)。

从内容体系来看,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可以划分成精神分析的心理学理论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文化论两大块。

以潜意识这一核心概念,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可以分为人格结构论、人格发展论、本能论、焦虑论、梦论五大部分。

1.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结构论

早期,提出心理地形说(Psycho-topography)主张人的心理由潜意识(unconscious)(深层)、前意识(preconscious)(中层)、意识(consciousness)(表层)等三个层次所构成。

其潜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学三大理论支柱之一。

晚期,提出三部人格结构说(tripartitepersonalitystructure),认为人格有本我(或伊底、原我、兽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所构成。

每一部分都有相应的心理反映内容和功能,三部分又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中。

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真正的心理事实是伊底。

该学说既奠定精神分析学派探索人的心理和人格结构的基础,又开拓后来研究人格的一条道路。

2.以性欲论为基础的人格发展论

以性欲论(Sexualtheory)为基础的人格发展阶段说是弗洛伊德学说极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学说的三大理论支柱之一),也是他区别于新精神分析的主要标志。

他把性欲理解为寻求广义的快感,由力比多(欲力或性本能)所驱动,是人类行为的真正动机和发生的原因。

他按力比多能量贯注于人体有关部位的变化和发展,把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1)口唇期(0-1岁)、

(2)肛门期(1-3岁)、(3)性器期(3-5岁)、(4)性潜伏期(5-12岁)、(5)两性期(生殖器期)(12-20岁)。

这一思想有两个特点,第一,他把性欲(尤其是儿童性欲)要求与养育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看作是人格发展的决定性原因;第二,他极其强调婴幼儿期(即前生殖器阶段)发展情况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这一理论又常被称为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这一理论是对传统禁欲主义的反抗,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也对性科学的发展具有学术价值和开拓意义。

但是,他极端夸大性心理的自然性,宣扬泛性论则是根本错误的。

3.本能论

本能论(Instinctivetheory)是弗洛伊德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的人格理论的动力学基础。

精神分析的核心就是阐明潜意识的本能动力学。

他认为本能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趋力。

本能主要有四个特点:

1)本能的根源性,即任何本能均源于人体内部的需要冲动,并将贮存在体内的能量释放出来;2)本能的目的性,即消除某种本能刺激的根源,以满足体内需要状态;3)本能的对象性,即本能行为我达到目的所利用的对象以及采取的手段;4)本能的动力性,即本能总是具有某种数量和强度的力,其大小由本能拥有的心理能量的多少来决定。

关于本能的划分,早期,分为两种:

一是自我本能,即自卫本能,指有助于个体自我保存的原始性冲动;二是性本能,即生殖本能,指与性欲和种族繁衍相联系的冲动。

晚期,又改为另外两种:

一是生的本能,包括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它表现为生存的、发展的和爱欲的一种本能力量,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自身中的一种进取性、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二是死的本能,表现为生命发展的另一种对立力量,它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中的一种破坏性、攻击性、自毁性的趋力。

这一理论的正面意义在于:

(1)他提出研究本能理论的新视角和新见解。

(2)他提出具有辨证思想成分的本能二分法。

(3)他在重视和维护人的本能作用方面有一定的合理性。

弗洛伊德本能理论的根本错误在于:

他夸大人的自然性、贬低人的社会性,陷入生物主义的本能决定论(Instinctualdeterminism)。

4.焦虑论

焦虑论(Anxietytheory)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也是有关矫正人格障碍和保持人格完整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他先后对焦虑有不同的解释,形成两种不同的焦虑论:

早期焦虑论(1890-1910)认为:

(1)焦虑是由被压抑的力比多转变而来,即本我是焦虑的根源;

(2)具有现实性神经症的特征,即神经症首先出现为因,而焦虑再出现为果。

晚期焦虑论(1926)认为:

(1)自我是焦虑的根源;2)一切神经症的基础,均存在神经质焦虑,即焦虑先存在为因,而其他症状为果。

弗洛伊德根据焦虑的来源不同,将之分为三种:

客观焦虑、神经质焦虑、道德焦虑。

为了缓解和防止焦虑或愧疚的精神压力,弗洛伊德早在19世纪末曾提出防御机制的问题。

后来他明确提出防御机制是通过自我实现的,故它又称为自我防御机制。

它是自我应付本我的驱动、超我的压力和外在现实的要求等三个对手的心理举措和防卫手段,以减轻和解除心理紧张,保持人格结构的平衡,其实质是一种自我保护法。

安娜·弗洛伊德把散见在她父亲著作中的自我防御机制归纳为下述十种:

1)压抑(repression)

2)投射(或外投、推诿)(projection)

3)内向投射(或心力内投、摄入作用)(introjection)

4)反向形成(或反转机制、反向作用)(reactionformation)

5)升华(sublimation)

6)认同(或自居作用)(identification)

7)合理化(或文饰作用)(rationalization)

8)解脱(或抵消)(undoing)

9)固着(或固恋)(fixation)

10)退行(或倒退)(regression)

5.梦论

梦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三大理论支柱之一,也是了解潜意识活动的一条重要途径。

他把梦视为被压抑的愿望伪装的满足。

人的梦境有显梦(或显性梦境/显相)和隐梦(或潜性梦境/隐意)两种。

所谓梦的工作,即是把隐意变做显梦的过程。

他认为梦的工作方式有四种,即凝缩、移置、象征化和润饰。

6.社会文化观

这属于弗洛伊德晚期的思想。

在早期,他的研究倾向是建立和完善精神分析的一般理论,对人的心理过程和实质做一般性的解释,主要活跃在精神病理学和心理学领域。

在晚期,他在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把研究兴趣和目标转移到社会历史领域,去解释人类社会历史现象,从而提出了有关社会文化的基本观点。

弗洛伊德提出的社会文化观点表明精神分析学已经超越了心理学范围而涉足于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包括宗教、道德、文学、艺术、哲学、人类学、教育等诸领域。

弗洛伊德把文明和文化在同一意义上加以使用。

他所谓的文化、文明,就是人类社会生活本身。

在文明社会起源上,他主张社会契约论。

他认为文明的产生有其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

所谓外在条件就是人的艰苦的生活条件或自然环境。

而文明产生的内在条件,则是人本身所具有的精神特点或人性特点。

他认为,社会文明在人类本性中的依据就是所谓“广义的人对爱的需要”或“同样被抑制的爱”。

他对文明与人性本能之间关系的论述,独到之处在于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来考察文明的进步,他看到了文明和本能的联系和差异。

但是,他把文明的发展和人性本能对立起来,认为文明是对本能的否定则是不正确的。

(四)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1.贡献:

(1)开创了无意识心理的研究——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精神分析开创了无意识心理研究的新纪元。

这是弗洛伊德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正因为弗洛伊德系统地揭露了埋藏在人心深处、受意识表层重重封锁和压抑的无意识王国的内幕,因而在西方,弗洛伊德有无意识领域的哥白尼或达尔文之称。

(2)开拓了心理学学科的建设——在心理学学科建设上,精神分析把性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并提出了具有独特见解的理论,开拓了性心理学、动力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

(3)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在对有关学科的影响上,精神分析渗透到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发端于治疗实践的精神分析,到了后来,已超出了心理学的范畴,逐渐扩展到历史、文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人类学和哲学等领域,并由一种无意识的心理学体系发展成为一种解释个人、文化及社会历史现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精神分析对现代西方社会思潮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它已成为现代西方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在医疗实践中,精神分析突出了心理治疗的价值,创立了一套治疗神经症的方法和理论。

他主张用精神分析方法来挖掘病人被压抑到潜意识内的心理矛盾以治好病人,这就突破了过去那种单靠药物、手术与物理方法治疗的束缚,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2.局限:

(1)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正确态度——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弗洛伊德从根本上是反对和责难的。

他认为马克思只重视经济因素的作用,因而他要用心理因素去“补充”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真正的科学”。

着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也为后来形成的弗洛伊德——马克思学派(即把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2)在方法论上的局限——在方法论上坚持还原论、等同论。

首先,他主张先天的本能是人的一切心理和行为的内驱力,从实质上完全抹杀了人的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和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否定了意识在人的心理中的主导作用,显然,这是一种典型的庸俗唯物论和形而上学还原论的表现。

其次,他把特殊的变态心理与一般的常态心理相等同。

把变态心理普遍化,把整个人类的心理看成是畸形的,实质上是一种用特殊代替或否定一般的形而上学的等同论观点。

(3)学说的生物学化倾向——他的整个学说具有生物学化倾向,提倡泛性论。

他的整个理论体系是建立在生物学的基础之上,他用生物学的观点观察社会、历史,解释人类的心理和文化。

他极端夸大人的生物性,即本能尤其是性本能的作用,贬低人的社会性,以致他的学说中,到处弥漫着性的色彩。

他还非常重视幼儿性欲的作用,甚至在他的著作中,把“伊底普斯情结”看成是人类道德和宗教的最后根源,这就完全歪曲了事实的本来面貌,从而走向了“泛性论”。

(4)整个理论主观色彩浓厚——弗洛伊德的许多概念和理论,如关于伊底、自我、超我的假设,关于儿童性欲、人类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对梦的象征以及对神经症和精神病的解释,都是纯粹出于主观的臆想和纯粹的逻辑演绎。

他甚至简单地运用神话传说来证实和提出自己的观点,既没有事实为根据,也无从加以客观的验证,故通常被称为心理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