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庄子心得_3篇(共8页)52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43296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丹庄子心得_3篇(共8页)52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于丹庄子心得_3篇(共8页)52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于丹庄子心得_3篇(共8页)52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于丹庄子心得_3篇(共8页)52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于丹庄子心得_3篇(共8页)52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于丹庄子心得_3篇(共8页)52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于丹庄子心得_3篇(共8页)52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于丹庄子心得_3篇(共8页)52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于丹庄子心得_3篇(共8页)5200字.docx

《于丹庄子心得_3篇(共8页)52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丹庄子心得_3篇(共8页)5200字.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于丹庄子心得_3篇(共8页)5200字.docx

于丹庄子心得

  由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系列图书编委会通过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授权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于丹〈庄子〉心得》一书自3月3日在全国陆续上市以来,受到了全国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现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本文是于丹庄子的心得,欢迎阅读。

  于丹庄子心得一: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

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

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

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

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内心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所以有一个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

所以宽容的好朋友,是一种做人的情怀,是我们在失落时需要的关怀,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

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知道了三种好朋友,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呢?

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

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

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总是让你错失良机。

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小人。

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

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明确自己的修身养性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于丹庄子心得二: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

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

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

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但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

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于丹认为,庄子是一个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

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他的文章嬉笑怒骂尖酸刻薄,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庄子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经济的问题,生存的困窘,庄子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有一天,庄子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去借米,等米下锅。

他找监河侯,一个专门管水利的小官,向他借点粮食。

监河侯说,你看我现在正在忙着收租子,等我把租子全部收上来,就借你300两黄金。

庄子一听,就给监河侯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昨天我从这个地方过,听到有人叫我,看了一下四周没人,又找了一圈,低头发现地上车沟轧出来的车辙印里面有一条小鲫鱼。

小鲫鱼说,给我点水喝好吗?

只要有一升水,就能救我的命。

庄子说,可以。

但是我现在没有水,等我到吴越去,向吴越王请求,开通西江的水,引水回来接你回归大海怎么样?

小鲫鱼说,等你把那么远的水调来,那时候,你到那个卖鱼干的铺子,或许还能找到我。

说完这个故事,庄子就走了。

说明庄子在现实的境遇中,并不一个超越,洒脱,生活富足无忧的人。

  庄子说,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

一个人可以困窘于贫困,但他的内心是否真正在乎这种贫困,他对于一个利字看得究竟有多重,这就决定了他面对贫困的态度。

  在宋国,有一个叫曹商的人,他非常荣幸,有一天带着国家使命出使秦国。

当时秦国是西部最强大的国家,走的时候国家给他配了几乘车马,到了那儿不辱使命,把事情办完,得到了秦王的欢心。

回来时,带着上百乘的车马浩浩荡荡,趾高气扬地对大家说,我这个人,让我住在一个破房子里,每天织草鞋,做手工,对这样的生活,我恐怕自己没有那种能力。

但是,一看到国君,一看到高职位的人,我只要用几句话就能讨得他们的欢心,我的能力也许大概就是这样的了。

庄子听完此话,淡淡地对他讲,我听说,秦王患病时,常求遍天下名医。

比如说他身上长疮,长疖子的时候,如果有人能够为他破一个脓疮,就赏他一辆车马,如果有人肯低三下四去为他舔痔疮,就赏他五乘车马。

他问曹商,你是不是去秦国给秦王治痔疮了吧?

要不然你怎么能带回这么多车马呢?

这个故事,说明&;利&;这个字,困不住庄子。

  于丹教授认为,庄子的文章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尖酸刻薄的讽刺与挖苦。

那么庄子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

  于丹庄子心得三:

  今天,一个有10块钱的人,未必他的快乐不如一个身价上百万上千万的人。

手中有多少金钱,并不能决定它在你心中的分量。

在今天我们这个社会上,最快乐的人,既不是穷得叮当响的人,也不是家财万贯的人,往往是那些有温饱到小康的这一批人。

因为他们的日子不至于生活得过分窘迫,也不至于被财富所束缚,在财富里异化,为财富而担忧。

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有资格幸福的人。

  现在网上流行这么一个段子,说人生无非是为了几张纸。

为钱,就是为那么几张人民币。

名呢,为了那么几张奖状,文凭,档案。

人死了以后,为了墓志铭,为了烧纸钱。

一辈子,就是为了几张纸而已。

  庄子,把这些东西看得太淡了,所以,利束缚不了他。

庄子觉得,要我为了利丧失我很多自由,很多心智,让我用心去为形役,不值得。

这个道理今天也许有一些高士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说到第二层,破名,则要比破利难得多。

我可以不为金钱所动,但是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生前一世,为的是死后追封一个谥号,由君王追封他忠,他孝,他文,他武。

当这个谥号刻上墓志铭,他会觉得生前的一切失落在这个永恒的墓碑上得到了补偿。

这就是辛弃疾所谓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庄子在乎名吗?

庄子这个人,富有雄才大略,但他不爱说。

他认为天地沉浊,不可与庄语。

天地之大美,自是不言。

这样,他就周游列国,在各地游荡。

  他有一个好朋友叫惠施,著称是天下有名的雄辩家,在梁国做宰相。

这一回,庄子晃荡到了梁国。

很多人就跑去跟惠子(惠施)说,庄周(庄子)的口才和雄辩远在你之上,千万不能让他直接去见梁惠王,万一梁王把相位给了他就不好办了。

于是惠子就发动他手下的人,满城去找庄子。

后来,庄子听说这个事,就去找惠子。

庄子对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叫鵷()雏(一种像凤凰的鸟),从南海飞到北海的时候,一路上,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甘泉不喝。

有一天它飞过一只鴞()鸟(猫头鹰之类的猛禽)的头上,这只鴞鸟正在吃腐烂的老鼠,鴞鸟怕鵷雏抢它的老鼠,便仰头大叫一声。

庄子对惠子说,你现在是不是也想对我大叫一声啊?

其实,名位对于世俗,虽有设置的必要,但对于大智慧的人来说,名位就像旅社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留念的。

这就是庄子眼中的名。

  战国时期有三个最大的国家:

楚国,齐国和秦国。

楚王曾派大臣去找庄子,想把楚国的相位授给他。

当时,庄子在蒲水上逍逍遥遥地钓鱼。

楚国两个大臣说明请他出山为相的来意后,庄子又开始讲故事。

听说楚国有一种神龟,死了三千年了,它的骨头被放在庙里,用作占卜。

你说,它是情愿送了性命留下骨头,让人敬重好啊,还是情愿活在烂泥巴里打滚好呢?

我猜,它一定愿意在泥巴里打滚。

你们回去吧,我和它一样,愿意拖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

这就是庄子对送上门来的名,如此态度而已。

  人心为什么有自由?

自由就是因为他不在乎。

人的一生只有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可以真正拘束住。

人生的劳顿有很多时候,要先问一问目的是什么?

很多事是一个循环,也许你眼下的起点,对自己的交待,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回答,比如说,是为了家人,为了自己的成就,为了对社会有所贡献。

但是,潜在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呢?

这是不是我们给名和利,找的一个堂而皇之的托辞?

有时,就是因为被名利在前面一步一步地牵引着,沦陷进一种无事忙的人生循环。

  有时候,我们大家都会有一种无名火,或是因一个什么样的官没当上,或是因挣钱没挣到,总有一种堂而皇之的理由,变成了无名火,这个无名火循环往复地出现。

在一个公司或一个机构里,最有资格高高在上的人,就是老板。

他可以随意呵斥任何一个下属,你为什么没有把这个工作做好?

你做不好工作,我就没有政绩,单位就没有好名声,所有过错全在你一个人操作的能力上。

作为他的下属,只能是唯唯诺诺,点头称是。

回家以后,这无名火就发在老婆身上,对着老婆大喊大叫,我辛辛苦苦在外挣钱,撑着这个家的名分,你才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但你没把家没管好,没把孩子管好,你就让我过这样的生活吗?

把老婆臭骂了一顿,老婆也只好唯唯诺诺,点头称是。

但是,她心里又不平衡,就去训孩子。

孩子不服气,就去骂他们家的小狗。

狗也不敢对主人说什么,出去就把无名火发在野猫身上。

猫也打不过狗,只好忍气吞声,然后就拼命地去找耗子。

因为只有在耗子身上,猫的愤怒才能得到宣泄。

如此这般,一个老板的愤怒,跟一个耗子的委曲之间到底还差多少环节呢?

这就是我们人世间的一种潜规则。

其实,我们人人心里都有无名火,我们真的想让自己平息,就回过头来看看庄子,看一看有没有我们内心的原因:

是别人给我们的这么多委曲,还是我们自己看不破名与利这两条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