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题第十六章所得税.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4622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题第十六章所得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题第十六章所得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题第十六章所得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题第十六章所得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题第十六章所得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题第十六章所得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题第十六章所得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题第十六章所得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题第十六章所得税.docx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题第十六章所得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题第十六章所得税.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题第十六章所得税.docx

2016年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题第十六章所得税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负债中,其计税基础为零的是(  )。

  A.因税收滞纳金确认的其他应付款

  B.因购入专利权形成的应付账款

  C.因确认保修费用形成的预计负债

  D.为职工计提的应付养老保险金

  【答案】C

  【解析】负债的计税基础为其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因税收滞纳金确认的其他应付款,税法规定其支出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选项A错误;因购入专利权形成的应付账款以及为职工提取的应付养老保险金,会计与税法处理相同,不形成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选项B和D错误;因确认保修费用形成的预计负债,税法允许在以后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即该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其账面价值-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0,选项C正确。

  2、大海公司2013年12月31日取得的某项机器设备,账面原价为1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处理时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税法处理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大海公司在计税时对该项资产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会计和税法的折旧年限相同,预计净残值均为零。

计提了两年的折旧后,2015年12月31日,大海公司对该项设备计提了80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15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  )万元。

  A.640

  B.720

  C.80

  D.0

  【答案】A

  【解析】2015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000-1000×2/10-(1000-1000×2/10)×2/10=640(万元)。

  3、大海公司当期发生研究开发支出共计5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100万元,开发阶段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12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280万元,假定大海公司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达到预定用途,并在当期摊销10万元。

会计摊销方法、摊销年限和残值均符合税法规定。

大海公司当期期末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  )万元。

  A.0

  B.270

  C.135

  D.405

  【答案】D

  【解析】大海公司当期期末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280-10=270(万元),计税基础=270×150%=405(万元)。

  4、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了一项租赁协议,甲企业将其原先自用的一栋写字楼出租给乙企业使用,租赁期开始日为2014年12月31日。

甲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2014年12月31日,该写字楼的账面余额为50000万元,已计提累计折旧5000万元,公允价值为47000万元。

假定转换前该写字楼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等,税法规定,该写字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2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

2015年12月31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48000万元。

该写字楼2015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为(  )万元。

  A.45000

  B.42750

  C.47000

  D.48000

  【答案】B

  【解析】该写字楼2015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50000-5000)-(50000-5000)/20=42750(万元)。

  5、A公司2014年12月31日“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费用”科目贷方余额为200万元,2015年实际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90万元,2015年12月31日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20万元。

税法规定,产品质量保证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则2015年12月31日该项负债的计税基础为(  )万元。

  A.0

  B.120

  C.200

  D.190

  【答案】A

  【解析】2015年12月31日该项预计负债的余额在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因此计税基础为0。

  6、2015年1月1日,B公司为其100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份现金股票增值权,这些人员从2015年1月1日起必须在该公司连续服务3年,即可自2017年12月31日起根据股价的增长幅度获得现金,该增值权应在2018年12月31日之前行使完毕。

B公司2015年12月31日计算确定的应付职工薪酬的余额为200万元。

税法规定,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形成的应付职工薪酬,实际支付时可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015年12月31日,该应付职工薪酬的计税基础为(  )万元。

  A.200

  B.0

  C.100

  D.-200

  【答案】B

  【解析】应付职工薪酬的计税基础=200-200=0。

 7、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2013年12月31日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购买价款为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万元,购入当日即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会计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税法规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估计相同,A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2015年12月31日该设备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为(  )万元。

  A.120

  B.48

  C.72

  D.12

  【答案】B

  【解析】2015年12月31日设备的账面价值=200-200÷5×2=120(万元),计税基础=200-200×40%-(200-200×40%)×40%=72(万元),2015年12月31日该设备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120-72=48(万元)。

  8、2011年12月31日,甲公司因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确认了1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2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甲公司当期应交所得税的金额为150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公司2011年度利润表“所得税费用”项目应列示的金额为(  )万元。

  A.120

  B.140

  C.160

  D.180

  【答案】B

  【解析】本题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

所得税费用                 140

  递延所得税资产                10

  贷: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50

  借:

其他综合收益                 20

  贷:

递延所得税负债                20

  注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对应的是其他综合收益,而不是所得税费用。

  9、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因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确认了15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23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甲公司当期应交所得税的金额为120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公司2013年度利润表“所得税费用”项目应列示的金额为()万元。

  A.105

  B.128

  C.120

  D.123

  【答案】A

  【解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对应的是资本公积而非所得税费用,因此该公司2013年度利润表“所得税费用”项目应列示的金额=120-15=105(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

所得税费用                     105

  递延所得税资产                    15

  贷: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20

  借: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3

  贷:

递延所得税负债                    23

  10、甲公司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8万元,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4万元,本期期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1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120万元,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30万元,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无其他暂时性差异,不考虑其他因素,本期所得税费用为()万元。

  A.1.5

  B.-1.5

  C.7.5

  D.-9

  【答案】B

  【解析】本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20×25%-4=26(万元),其中对应资本公积的金额=30×25%=7.5(万元),本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00×25%-8=17(万元)。

  会计分录;

  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            26

  贷:

递延所得税负债            17

  所得税费用              1.5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5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能够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有(  )。

  A.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资产

  B.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负债

  C.超过税法扣除标准的业务宣传费

  D.按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

  【答案】AB

  【解析】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选项A和B均正确;选项C和D产生的均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下列各项资产和负债中,因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致形成暂时性差异的有(  )。

  A.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B.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

  C.已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D.因违反税法规定应缴纳但尚未缴纳的滞纳金

  【答案】ABC

  【解析】选项A,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会计上不计提摊销,但税法规定会按一定方法进行摊销,会形成暂时性差异;选项B,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发生实质性损失之前税法不承认,因此不允许税前扣除,会形成暂时性差异;选项C,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税法上也不承认,会形成暂时性差异;选项D,因违反税法规定应缴纳但尚未缴纳的滞纳金是企业的负债,税法不允许扣除,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3、企业当年发生的下列会计事项中,可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有(  )。

  A.预计产品质量保证费用

  B.年末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成本(计税成本)并按公允价值调整

  C.年初新投入使用一台设备,会计上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而税法上要求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D.计提建造合同预计损失准备

  【答案】ACD

  【解析】选项B,使负债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三、判断题

  1、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因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生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其确认结果将影响购买日的所得税的费用。

(  )

  【答案】×

  【解析】非同一控制下的免税合并,合并时被购买方不交企业所得税,合并后资产、负债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确认的暂时性差异,导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确认的是商誉或营业外收入,不计入所得税费用。

  2、企业合并业务发生时确认的资产、负债初始计量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所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  )

  【答案】×

  【解析】符合免税合并条件,对于合并初始确认的资产和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调整合并形成的商誉或者计入当期损益。

  3、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

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继后期间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也不应当转回。

(  )

  【答案】×

  【解析】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

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继后期间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应当转回。

 四、计算分析题

  某企业于2015年度共发生研发支出5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100万元,开发阶段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1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300万元,假定该无形资产于2015年7月1日达到预定用途,采用直线法按5年摊销,无残值。

税法规定的摊销年限、方法以及净残值均与会计相同。

该企业2015年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假定无形资产摊销计入管理费用。

  要求:

(1)计算该企业2015年应交所得税。

  

(2)计算该企业2015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并判断是否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答案】

  

(1)因无形资产研发及摊销,2015年按会计准则规定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100+100+300÷5×6/12=230(万元);2015年应交所得税=(1000-230×50%)×25%=221.25(万元)。

  

(2)2015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300-300÷5×6/12=270(万元),计税基础=270×150%=405(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05-270=135(万元),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