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历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8263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考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月考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月考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月考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月考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月考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月考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月考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月考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月考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月考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月考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月考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月考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月考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月考历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月考历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月考历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月考历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月考历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月考历史.docx

《月考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考历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月考历史.docx

月考历史

2014届高三级9月文综测试

强台风“尤特”于北京时间2013年8月14日15时50分在广东阳江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

完成1—2题。

1、强台风“尤特”登陆时,伦敦的时间为

A、8月13日7时50分       B、8月14日7时50分

C、8月13日3时50分        D、8月14日19时50分

2、2012年6月24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太平洋西部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载人深潜最新记录。

马里亚纳海沟处于

A.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处B.板块张裂处

C.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处D.海底岩石最年轻处

读今年我国某日高温预报图,回答3~4题。

3、造成图中乙区域附近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

4、从本图看出,甲地气温高达40℃。

与同纬度相比,本区域形成如此高温原因,不正确的是

A、盆地地形,不易散热B、沙漠地表,增温较快

C、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D、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

 

下图中,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意大利火山喷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

A、②        B、③     C、④         D、⑤

读世界某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7~8题。

7、上图中,图例1和图例2所示的植被类型都是

A、森林B、沼泽C、草原D、荒漠

8、关于该植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例1代表的植被分布最广的是非洲大陆

B、我国内蒙古地区该植被类型与图例2一致

C、图例1代表的植被分布多为非地带性规律

D、图例2代表的植被分布符合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9.读图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风力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读某区域图5,回答10-11题。

10、图中卑尔根港冬季不冻的最重要

影响因素是

A.气候B.纬度

C.地形D.洋流

11、图中甲地湖泊众多,其形成的主

要原因是

A.流水作用

B.冰川作用

C.火山喷发

D.断裂下陷

 

12、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

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A.凡尔赛体系B.罗斯福新政C.法西斯体制D.斯大林模式

13、胡佛在《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说:

“这简直是法西斯。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自由民主权利B.规定民主党是美国唯一的合法政党

C.采取政府干预经济手段调整工业D.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4、美国192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A.世界市场的作用B.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

C.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D.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思想称为“凯恩斯主义”,在这一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各国

A.积极推进新科学革命的开展B.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竭力谋求建立经济的区域集团D.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16、不符合福利国家的出现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的是

A.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的保障B.扩大为消费

C.缓和社会矛盾,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D.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17、如果说美国的政府干预是摆脱1929年经济危机的良方,那么,美国能够保持20世纪90年代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方法是

A.继续政府干预B.寻找新的海外市场

C.吸引投资D.寻找提高生产力的知识力量

18、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发展的原因有①科学技术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盛行③国家采取各种形式干预经济生活④各国进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调整改革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苏俄农民在920年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20、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目的主要在于

A.刺激社会消费B.缓和社会矛盾C.改善劳资关系D.美化政府形象

21、战后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与19世纪晚期相比最明显的不同点在于

A.充分利用科技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B.借助于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

C.大力发展国际贸易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2、据统计,农业集体化政策推行后,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苏联农村中的牲畜,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国际资本主义对苏联的敌视、封锁B.自然灾害严重

C.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消极抵制D.被推翻的阶级敌人破坏

23、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经济体制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B.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C.都曾经产生积极作用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4.斯蒂芬·霍金在他的新著《大设计》一书中提出:

“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

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

①康德:

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赫拉克拉特:

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

③泰勒斯:

世界由水构成④黑格尔:

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25.所谓“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

甲认为: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乙认为:

“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

丙认为:

“人是架钟表,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骨骼是齿轮,人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是对命题、观念进行加减”。

丁认为: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中自我运动。

以上观点分别属于

A.相对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辩证法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法唯心主义

C.相对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

26.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21世纪全球最具有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朝阳产业。

比尔·盖茨认为“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

从哲学角度看,创意的“裂变效应”体现了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正确意识具有决定作用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27.下列体现了“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思想的是

A.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失天之道,虽立不安B.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

C.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D.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28.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了定义: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④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9.有一首数字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假如我们把诗中的数字随意调换位置,这首诗可能就不再别有情趣了,这表明我们要

A.抓住主要矛盾B.树立创新意识C.注重量的积累D.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0.“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与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相同的是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人闲桂花落,鸟鸣山更幽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1.贪图无所不能,只能一无所能;试图无所不知,只能一无所知,企图无所不有,只能一无所有。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②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

⑨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的飞跃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2.“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如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其内涵主要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绝对同一的观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3.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从哲学上看,发展农业生产力就必须

A.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B.把农业发展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C.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彻底变革

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突破旧的观点和客观规律的束缚

 

34.从哲学上看,对政绩评价不同,是因为决策者

A.没有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B.没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C.没有认识到群众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D.没有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35.“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

不管是五四运动、卢沟桥事变,还是新中国成立掀起的建设热潮、奥运会世博会志愿者的奉献精神,还是近期就钓鱼岛事件中国人民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都显现出爱国主义的精神品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显现出不同的具体内涵,这是因为

①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6.材料一:

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

2012年我国政务微博进入平稳发展、成熟运营阶段。

去年全国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北京微博发布厅”正式运行。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经有54个委办局、16个区县共计70个单位和7位新闻发言人入驻“北京微博发布大厅”。

总粉丝量超过千万,在网民中产生了极大影响。

但是部分“官微”也存在自说自话等问题。

“官微”开启网络问政的新时代,同时“官微”也需要在运行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以更好发挥其作用。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政府部门积极运用包括微博、论坛在内的网络媒体,加强信息披露,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以坦诚的姿态促进双方顺畅沟通和良性互动。

一定能够促使政府更加公开透明,树立正面的政府形象。

(1)结合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10分)

(2)分析材料二,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如何看待“微博问政”现象?

(10分)

 

37.材料一:

温家宝总理说:

“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着眼于生活困难群体。

一个船队,决定它的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

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材料二:

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海南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

促进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文化发展水平扔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海南建设文化强省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挖掘琼剧等地方特色资源优势。

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

对于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海南而言是十分重要,同时海南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

增强本省文化发展活力。

材料三:

2012年又是奥运年。

奥运,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

2008北京奥运期间共有10万场馆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百万社会志愿者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把志愿服务这条亮丽的风景线全面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一温家宝总理这一论述的依据。

(6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对材料二进行分析。

(12分)

(3)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谈谈材料三奥运志愿者给我们的启示。

(14分)

3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蒙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

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

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

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

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

《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请回答: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原因是什么?

(3分)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6分)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4分)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4分)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5分)

39

40.(28分)据中新网2012年3月12日电:

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为了加快国家发展,计划把全国使用的三个时区整编成一个时区。

届时印尼时间将与北京时间相同。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5)题。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及周边区域图和雅加达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印度尼西亚主要岛屿基本情况

(1)如果印尼统一采用新时区后,9月23日,当雅加达(107°E)正好日出时,印尼时间为,这天,图中城市新加坡、雅加达中,正午日影最短的是。

(4分)

(2)雅加达降水最多的季节为,此季节的降水主要是

受(气压带或风带)控制而形成的。

印度尼西亚被称为太平洋的一叶“肺”,是因为(自然资源)分布广泛而得名。

(6分)

 

(3)材料一右图中,①处气温在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4分)

(4)材料二中,印尼人口密度最大的岛屿是,政府曾鼓励人口从该岛迁向其它岛屿,但效果一直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其它岛屿和。

(6分)

(5)爪哇岛是印尼重要的农业生产区,该岛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近年来该岛城市化发展迅速,粮食产量下降。

试解释这一现象。

(8分)

41.(28分)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mm。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4)题。

材料一:

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

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

 

(1)(6分)西辽河属于(内、外)流河。

西辽河流域处于半湿润区与区、温带森林带与带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2)(4分)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重要林业生态工程的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

 

(3)(10分)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数量增加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数量减少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4)(8分)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月考(政治答题卡)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48分)

24.【A】【B】【C】【D】  28.【A】【B】【C】【D】 32.【A】【B】【C】【D】

25.【A】【B】【C】【D】 29.【A】【B】【C】【D】  33.【A】【B】【C】【D】

26.【A】【B】【C】【D】  30.【A】【B】【C】【D】  34.【A】【B】【C】【D】

27.【A】【B】【C】【D】 31.【A】【B】【C】【D】  35.【A】【B】【C】【D】

二.非选择题(52分)

36、

(1)

(2)

 

37、

(1)

(2)

(3)

 

历史答题卡班别姓名学号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38、请回答: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原因是什么?

(3分)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6分)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4分)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4分)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5分)

 

39、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3分)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月考测试题地理答题卡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1.【A】【B】【C】【D】  5.【A】【B】【C】【D】 9.【A】【B】【C】【D】

2.【A】【B】【C】【D】 6.【A】【B】【C】【D】  10【A】【B】【C】【D】

3【A】【B】【C】【D】  7.【A】【B】【C】【D】  11.【A】【B】【C】【D】

4.【A】【B】【C】【D】 8.【A】【B】【C】【D】  

12、

(1)(2分)(2分)

(2)(2分)(2分)

(2分)

(3)

(4分)

(4)(2分)

(2分)(2分)

(5)(2分)

(6分)

41、

(1)(2分)(2分)(2分)

(2)(2分)(2分)

(3)(2分)(2分)(2分)

(4分)

(4)

(8分)

历史答案

12B13C14A15B16C17D18C19B20B21D22C23C

38、

(1)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

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需要。

(2)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3)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