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2543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docx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材培训材料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培训材料

——平昌县得胜小学《科学》教材培训材料

讲解人:

金祖敏

目    录

第一单元 我们长大了

1、我在成长………………………………………………………………1

2、悄悄发生的变化………………………………………………………2

3、人生之旅………………………………………………………………3

4、踏上健康之路…………………………………………………………4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1、生物的遗传现象………………………………………………………5

2、生物的变异现象………………………………………………………6

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7

第三单元 进化

1、消失了的恐龙…………………………………………………………9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10

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13

第四单元 共同的家园

1、寻找生物的家园………………………………………………………14

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16

3、有趣的食物链…………………………………………………………18

4、生态平衡………………………………………………………………19

第五单元 神奇的能量

1、各种各样的能量………………………………………………………21

2、能量的转换……………………………………………………………22

3、能源……………………………………………………………………23

4、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24

第六单元 拓展与应用

1.拓展……………………………………………………………………25

2.应用……………………………………………………………………26

 

第一单元 我们长大了

1、我在成长

一、问题解答

问题1、回想一下,有没有以前由于自己太小做不了,但是现在却可以做的事情?

答:

原来够不到的东西现在一伸手就够得到,小的时候骑四轮车现在会骑自行车了,原来衣食住行都靠父母照顾现在能帮助家长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

问题2、我们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有了哪些变化?

答:

身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能力提高了。

问题3、我们如果按照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会怎样?

答:

人体有两个生长高峰,一是青春期,一是出生后一年内,出生后一年内身高增加50%,如果按照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以出生时50厘米的孩子计算,到12岁时他的身高将是出生时的80多倍。

二、教法分析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并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作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科学知识:

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发生的主要变化。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了解自己从出生到现在发生的主要变化。

难点:

正确测量身高和体重,并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3、教学思路和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采用如下教学思路:

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成长的证据——课上汇报收集结果,谈谈自己了解这些变化后的感受——合作测量身高体重——汇制身高体重曲线图——课下思考,拓展延伸

环节一、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成长的证据

谈话: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成长为朝气蓬勃的少年。

回想一下,那些证据可以证明“我在成长”。

环节二、收集成长的证据

教师让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能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从各个方面去汇报,(比如穿的衣服、吃的食物、身高、体重的变化、身体器官的变化、使用的生活用品的变化等等)要求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最后让学生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环节三、测量自己现在的身高和体重

教师讲解测量身高、体重应注意的问题,明确测量的目的,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

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四、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教师展示统计图,带领学生回忆数学课上学习过的曲线统计图(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5页,6-12岁小学男女生平均身高统计图),发放健康卡片,让学生根据健康卡片上的数据绘制从6岁到现在的身高、体重曲线图。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曲线图,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环节五、总结全课,课下思考,除了本节课我们了解得自己生长发育的特点,拓展延伸。

关于曲线统计图

曲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曲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悄悄发生的变化

一、问题解答

问题1、近来我们的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

女生有的出现月经,乳房开始发育,身高突增,开始长出阴毛、腋毛,臀部变宽等。

男生有的身高突增,睾丸、阴茎开始增长,长出喉结,长出阴毛、腋毛,变声、遗精等。

问题2、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会出现哪些变化?

答:

课本第五页《青春期身体发育表》

问题3、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变化?

答:

1、女生注意月经期卫生。

不穿高跟鞋。

少用化妆品,防治青春痘。

不束胸勒腰。

2、男生不拔胡须,以免损坏毛囊。

不要过度使用嗓子。

3、不要吸烟酗(xu)酒。

4.正确对待与异性交往。

问题4、你是否理解,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她(他)将要更加自觉的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答:

成长与成熟意味着我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们长大了,长大就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要学会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增强社会角色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分析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能够通过自我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青春期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愿意交流。

科学知识:

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知道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青春期是生命重要的时期;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

难点:

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3、教学思路和流程

本课内容多涉及隐私,学生又处在青春期,好奇心强烈,自制力差,再考虑我们当地的社会习俗、学生及家长的接受能力,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1、用一封信、短信、电话等形式通知家长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获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2、课上用轻松亲切的表情和语言与学生交流,尽最大可能的减轻学生的压力,驱出部分学生猎奇心理、羞涩心里,做最正常的交流,就像好朋友之间的交流。

3、男女分开教学,但资料可以共享,有利于学生交流和正确认识异性。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采用如下教学思路:

环节一、了解青春期的变化。

学生交流青春期的变化情况。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尽量不做任何点评。

然后教师借助光盘讲解青春期的有关变化。

环节二、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让学生谈一谈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发放资料,让学生阅读。

读后交流:

你是如何理解“责任”二字的?

你怎样去承担自己的责任?

3、人生之旅

一、问题解答

问题1、哪一种动物开始用四条腿走路,后来用两条腿走路,最后用三条腿走路?

答:

这是斯芬克司之谜,谜底是人,开始时,孩子软弱无力只能用两手两脚爬,后来成了壮年,就用两只脚走路了。

最后到了老年,需要扶持就拄了拐棍,成三只脚了。

问题2、人的一生还可以怎样划分?

给你划分的各个时期起个名字。

答:

人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幼年期、青春发育期、成年期、老年期。

也可以划分为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二、教法分析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能够有依据的自行划分人的生命周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人在婴幼儿期和老年期需要特殊照顾。

科学知识:

知道可以将人的一生划分为幼年期、青春发育期、成年期、老年期。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

难点:

能够有依据的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3、教学思路和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采用如下教学思路:

课前指导学生怎样写调查报告。

1)、向学生讲明做访问的目的。

2)、明确调查步骤

①想出一位你要采访的人,可以是你的父母、叔叔、阿姨,祖父母或是熟悉的邻居;

②询问对方是否愿意接受你的采访,记住交流的时候要表达清楚,约定一个采访时间;

③在采访开始之前,先把你要问的问题列出来;

④在问完对方所有的问题之后,要向对方表示感谢。

3)、调查结束后整理采访资料,完成调查报告。

课上谜语导入,了解人的一生分为哪几个时期——预测长大后的身高——调查了解人在婴幼儿期和老年期需要特殊照顾——总结延伸

环节一、谜语导入,了解人的一生分为哪几个时期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哪一种动物开始用四条腿走路,后来用两条腿走路,最后用三条腿走路?

学生猜测后教师讲述:

斯芬克司之谜。

聪明勇敢的俄狄浦斯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幼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如果要你把人的一生划分为若干时期,你准备怎样划分?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人的一生分为几个时期,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划分的理由。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时,每种结果只要划分标准合理就可通过。

环节二、预测长大后的身高

教师提出问题;你想知道自己长大后的身高吗。

你知道怎样预测吗?

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讲解预测身高的三种方法。

(1)根据父母的身高预测;

(2)根据现在的身高预测;(3)根据自己的脚长预测;学生自行选择方法进行预测。

学生交流预测结果后教师告诉学生,不同的预测方法得到的预测结果可能是不相同的,预测的结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疾病、营养、锻炼都能影响身高的成长,因此我们要合理饮食、合理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环节三、拓展活动:

观察教材第8页父女的合影,谈谈有什么感想。

汇报调查情况,根据调查说说:

你看到婴幼儿是怎样被照料的?

老年人是怎样生活的?

见到有困难的老年人应怎样做?

出示一位拄拐棍老太太、一位坐轮椅老头的照片,假设这个人是60年后的自己,自己会怎样生活,此时最迫切的要求是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父母和亲人对孩子是疼爱的,老年人是应该受到照顾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老爱幼。

环节四、总结全课,让学生说说学习了本课以后准备怎样更好的做到尊老爱幼。

调  查  报  告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备   注

 

 

4、踏上健康之路

一、问题解答

问题1、研究下面的数据资料和相关的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答:

在同一年龄组中,中等身材者占多数,高个和矮个数较少。

问题2、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该怎么做?

答:

一、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澡、勤洗手、不挖鼻孔。

二、讲究营养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安排每天进餐的次数和时间,不挑食,不偏食。

三、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 保持正确的阅读姿势,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注意采光与照明。

四、加强体育锻炼参加游泳、跑步、踢球等有益的体育活动。

五、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六、不迷恋电脑。

七、科学用脑学习时做到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二、教法分析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能够用绘统计图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能够根据统计图对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力求使学生在知道怎样做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以保障身心的健康成长。

科学知识:

知道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知道自身的生长发育情况。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知道自身的生长发育情况。

难点:

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导自己的生活。

3、教学思路和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采用如下教学思路:

指导学生了解同龄学生的身高正态分布规律,分男女制作全班学生的身高统计图——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生长发育状况——了解健康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生活观。

环节一、1、出示图表(根据课本P5放大)这是一组12岁儿童的身高统计表,以及根据这组数据所做的统计图,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教材上的数据资料和统计图,汇报交流得到的信息。

2、绘制我们班的身高统计图

(1)出示一张空白统计表,按照身高分段统计人数。

(身高数据已在第一课测量中获得)

(2)分别绘制男女生的身高统计图。

观察此表,看自己处在哪个等级上。

环节二、评价自己的生长发育状况

教师谈话:

我们已经知道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在班级的状况了,再来根据教材第10页的身高评价表评价自己的生长发育。

学生自由发言。

环节三、了解健康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生活观

教师提出问题,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根据自我认识发言。

教师借助光盘讲解,让学生从个人卫生、营养及膳食卫生、学习卫生、体育锻炼、睡眠时间、科学用脑、正确使用电脑几个方面加以认识。

谈一谈学习了本课,了解了健康生活方式,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1、生物的遗传现象

一、问题解答

问题1:

假如你有一小块种满豌豆的菜地,现在你想知道豌豆有没有遗传现象,你会从哪些方面研究?

答:

从根的形态、茎的形态和高度,叶的形状和生长方式,花的颜色,果实的颜色和形状,种子的颜色和形状等方面来研究。

问题2、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答:

在五只小猫中有两只和猫妈妈的颜色相近,有两只是黑色的,一只是橘红色的,应该是遗传猫爸爸的特征,由此推测猫爸爸身上有黑色的和橘红色的花纹。

二、教法分析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通过寻找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相似特征从而了解遗传现象,在充分讨论交流中认识植物的遗传现象,能认真观察动物的家庭照片,理解遗传现象是生物共有的特征,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发现的乐趣,渗透“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感受到只有善于观察、相互比较、勤于思考才能真正学好科学。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2、教学思路与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思路:

游戏引入,认识遗传现象——观察图片,寻找相似点——讨论交流,了解植物的遗传现象——合理推测,巩固应用

环节一:

游戏引入,拿出各自准备的父母的照片,小组之间整体交换,分组游戏为同学找父母。

待学生充分活动后,教师有选择的展示遗传特征明显的组合,并让学生本人上台验证是否正确。

验证之后,仔细观察这一组父母和孩子寻找相似点,让学生认识到子代与亲代之间有相同特征,进而引出遗传现象——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了解了什么叫遗传后,找一找自己的哪些特征是从爸爸妈妈那里遗传来的。

教材中提供了三组图片,根据遗传现象让学生用连线的方法帮他们找父母,并说一说他们哪里像。

我认为应这样连:

左面的小朋友和第一组父母连起来,右上的小朋友和第二组父母连起来,右下小朋友和第三组父母连起来。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教师留意的是:

也许有个别学生是抱养的,这就有必要需要我们在课前了解清楚情况妥善处理,以免给孩子造成伤害。

环节二:

教材展示了五种动物的家庭照片,分别是狗、企鹅、豹、马和长颈鹿,除此之外,师生可以课前准备一些其他动物亲代的图片。

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寻找每种动物的相似点。

其次小组讨论交流整理信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归纳:

外形、毛色、花纹、神态、也可引申到食物、生活习性等。

最后小组汇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现,与学生一起分享发现的乐趣,适时激励,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知道动物也有遗传现象。

环节三:

教材呈现问题:

假如你有一小块种满豌豆的菜地,现在你想知道豌豆有没有遗传现象,你会从哪些方面研究?

先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整理,把学生想到的所有方面都一一记录下来,再把自己的发现与遗传学家孟德尔的发现进行对照,在此可对孟德尔作简要解释,知道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

对比中不但要赞许学生与遗传学家相同的思考,还应鼓励学生选择容易研究的植物验证自己的想法。

从而了解植物也存在着遗传现象。

环节四:

巩固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推测。

仔细观察图片中小猫和小猫妈妈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

让学生采用说一说或画一画的方法,重要的是根据所学知识能说出一定的道理,拓展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生物的变异现象

一、问题解答

问题1、仔细观察下面几组生物,你有什么发现?

答:

它们在形状、颜色、大小上有所不同。

问题2、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答:

这是因为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引起的变异现象,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问题3、你还能找出类似的谚语或俗语吗?

答: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

一母养九子,九子九个样。

九狗出一獒。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

二、教法分析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能在调查统计活动中了解人群之间的变异现象。

能收集有关变异的谚语和俗语。

能对同一种类动植物外形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合理分析并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借助四叶草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创造力。

借助不可遗传的变异事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科学知识: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了解变异有两种:

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教学思路和流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建议采用如下的教学思路:

通过观察比较和调查统计活动,认识什么是变异——在动植物身上认识到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以三叶草为例,认识到有些生物变异的几率是非常小的——知识拓展,知道变异的两种形式

环节一:

可以运用课本中的照片图,也可以让学生准备自己的家庭照片来取代课本中的照片图,这样学生看起来更亲切,更清楚,活动起来的积极性会更高,仔细观察,寻找自己与父母、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差异,从而认识到子女与父母之间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之后,教师引领学生认识人群之间的差异,教师可以作为一名参与者,以自身为例让学生认识一些特征,比如:

怎样是有无耳垂,单双眼皮,直发或卷发,舌头能否卷曲,拇指能否后弯,下颌中央有无沟等;待清楚了这些特征后,小组调查统计,了解同学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在调查统计活动中,以课本17页的记录表为参考,渗透统计研究的方法,教师要做好组织和指导工作;小组汇报,汇总数据,引出变异的定义——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环节二、教材为我们展示了三种生物的图片,分别是金鱼、康乃馨和玉米,为了让学生观察的更细致,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三组生物中的一组进行观察,观察之后谈发现,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倾听,对于学生的发现不要简单的作出判断,应引导学生大胆交流;待学生发现其中的差异后,提出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小组讨论,如果学生觉得这个问题有困难,可以转化成:

你觉得形成差异和哪些因素有关?

把想到的相关因素作好记录;汇报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联系实际,列举更多的动植物,认识到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正如人们所说:

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启发学生列举相关的谚语,并布置课下搜集;介绍三叶草的变异现象,让学生了解有些生物的变异几率是非常小的,结合四叶草的象征意义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并鼓励学生设计新的纪念品,为四叶草的四片叶子赋予新的含义,培养创造力。

环节三、图文并茂,介绍变异的种类,知道变异主要非(分)为两类:

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举例说明,如:

同一个稻穗上的籽粒,长成的植株在性状上也有或多或少的差异;甚至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一模一样,这种差异就是生物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

如果一个女性整容,纹眉,她的孩子不是这样的眉毛,这算是不可遗传变异。

了解变异的种类后,补充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了解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一、问题解答

生物变异现象有什么利弊?

答:

例如:

牛群中可能出现肉质较佳的牛,也可能出现产奶较多的牛。

人们挑选这样的牛进行大量繁殖,经过不断地选育,就能得到肉质好或产奶多的新品种。

有一些小麦品种在高水肥的条件下产量很高,但是由于植株高,抗倒伏能力差,大风一来,就会大片大片地倒伏,既影响产量,又不容易收割。

新型草莓个儿大,营养价值高,但不易储存。

使用生长激素的家禽长的得快,但人体食用后不利健康。

二、教法分析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搜集有关遗传和变异最新进展的资料并制作小报。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进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科学品质。

科学知识:

知道变异可分为生物体自身产生的变异和用人工方法产生的变异。

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极大的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2、教学思路与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采用如下的教学思路:

借助孟德尔的故事,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借助袁隆平的故事,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应用——搜集有关遗传和变异最新进展的资料,制作小报——针对变异的利弊召开科学辩论会

环节一:

阅读孟德尔的研究与发现,为了让学生读有所获,可以让学生读后汇报:

孟德尔研究的什么问题?

他有什么发现?

待学生了解之后小组讨论,试着对孟德尔的实验做出自己的解释,学生的解释只要符合所学的遗传知识即可,对于子一代都表现出显性性状,因此都只是一种颜色,而子二代发生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分离,并同时表现出来,所以会出现两种颜色,教师清楚就可以,不必给学生细讲。

阅读后续者的研究与发现,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变异现象,除了因父母的结合出现变异外,个体自身也会产生变异,认识到后人在孟德尔的基础上进行着坚持不懈的研究,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不断深入。

环节二、课前让学生搜集袁隆平的故事,课上讲述,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听后交流:

袁隆平的研究应用了什么原理?

有什么重要意义?

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现象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向学生介绍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如:

用x射线照射种子,用太空环境作为人工变异的方法,了解变异的成果,观察图片中的优良品种,并说说它们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进而让学生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给生活水平带来的提高;让学生列举农作物的新品种,感受科学给社会带来的进步。

环节三、拓展延伸,课下收集有关生物遗传与变异最新进展的一些资料,自由组合编制小报;在教室内设立专角张贴小报,相互浏览,开阔视野。

环节四、针对“生物变异现象有什么利弊”这一主题召开科学辩论会,提前布置,充分准备,在第二课时召开辩论会,科学辩论会进行中,教师要掌控好纪律,教育学生有礼有节的进行辩论,用道理说服人。

此处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关键是通过科学辩论让学生认识到:

只有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第三单元 进化

1、消失了的恐龙

一、问题解答

1、恐龙已经灭绝了,这些模型、图片和影片是根据什么复制出来的呢?

答:

这些恐龙的模型、图片和影片是根据对恐龙化石的研究复制出来的。

2、你认识这些恐龙吗?

能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吗?

左一为三角龙、左二霸王龙、左二下为包头龙、左三上为梁龙、左三下为细颚龙(恐龙中体型最小)、左四为剑龙、左五为冠龙、左六为似鸡龙

化石一为剑龙,明显特征脊背的巨刺状结构。

化石二为三角龙,明显特征头部的三支巨刺。

化石三为冠龙,明显特征头部的冠状骨骼。

化石四为霸王龙,明显特征长着一副巨颚。

化石五为梁龙,明显特征为它的长颈。

二、教法分析

1、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根据不同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能根据学习的需要,从各种渠道查阅和收集有关资料。

科学知识:

了解一些有关恐龙的知识。

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