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5317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docx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docx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声现象含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专题声现象

一、单选题

1.耳朵能听到声音是由于()

A.振动在空气中传播形成声波

B.振动在人体中传播形成声波

C.声波激起人体全身肌肉组织的振动

D.声波激起鼓膜振动

2.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3.下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A.在居民楼附近种植树木

B.在高速路旁建隔音板

C.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D.戴耳罩

4.人对声音的感觉有一定频率范围,大约每秒钟振动20次到20000次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  )

A.只要有发声器——声源就可以

B.必须具有声源和空气

C.必须有声源和声音的传播物质

D.只要有发声物和传播物质,人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听到声音

5.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了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说法为()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既在空气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

6.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B.“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

7.下列情景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A.在大地中

B.在盐水中

C.在空气中

D.在真空中

二、填空题

8.“东方之星”旅游船在长江不幸翻沉,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这说明不仅气体、液体可以传声,________也能够传声.

9.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

10.外界传来的声音会引起人耳____________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由于声音传入两耳的时刻、强度有所不同,使我们能判断出发声体的方位,这叫____________.

11.下列属于超声波应用的是(填序号)

A.监测核爆炸

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

C.利用B超观察母体内的胎儿

D.测定运动中乒乓球的速度

E.预报地震、台风

F.利用声波进行塑料焊接

12.你知道吗?

蛇是没有外耳和中耳的,但是蛇将头贴在地面上时,它头中的耳柱骨就会接收到附近动物运动时发出的声音.由此可见,蛇是利用________传声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

13.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______.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

14.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这说明超声波具有_________.超声波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请你列举两个超声波应用的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5.同学了解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340m/s后,为探测两山峰间的距离,来到两山峰之间(非中间),手中只有一块电子手表便很快测出了两山峰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试问:

(1)她利用的物理道理是:

利用______和公式______.

(2)写出她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用相应字母表示)______.

(3)写出最后结果表达式:

______.

16.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大.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

(2)根据所作图像,温度为15℃时声速为__________m/s.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20世纪中期,人们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17.小明等同学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如图).

(1)当用小槌敲击音叉时,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

四、计算题

18.一辆汽车向山崖匀速行驶,速度是1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某一位置司机鸣笛,经过2s后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19.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请计算要能区别自己的叫声和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距离悬崖多少米?

五、阅读理解题

20.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短文:

⑴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⑵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⑶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迷”,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⑷气温影响着地面附近的空气状况,气温越高,地面附近空气变得越稀薄,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快,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较上层快,所以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问题:

(1)请你将上面短文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

①________,②_________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_________.

(3)从短文⑶中可以分析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________左右.

(4)①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源传播时向________(上/下)拐弯.

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的传播路径向________(上/下)拐弯.

21.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

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从________kHz到________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声波信号,在10s后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则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____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__________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声音会引起耳朵鼓膜的振动,此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所以人最后会听到声音.

2.【答案】C

【解析】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故C错误.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

3.【答案】C.

【解析】A,在居民楼附近种植树木,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不符合题意;

B,在高速路旁建隔音板,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不符合题意;

C,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D,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A、有声源能产生声音,但如果没有介质,声音就无法传播到人的耳朵,人就无法听到声音,所以选项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不一定非得是空气,所以选项B错误;C、声源产生声音,介质传播声音,它们是人听到声音的必要条件,所以选项C正确;D、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其实除了必须要有声源、介质、良好的听觉器官以外,还必须要有足够的响度.若人离声源很远,即使声源振动产生声音,人也无法听到声音.故选C.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

5.【答案】C

【解析】用细线和塑料杯制成的土电话,声音同时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对方听到声音,主要依靠固体(细线)传声,并且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6.【答案】A

【解析】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声音的反射,回声现象,和次声无关.符合题意.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不同.不符合题意.

C,隔墙有耳,墙是固体,说明固体也能传声.不符合题意.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把能量传递给眼镜和上面的灰尘,使眼镜和灰尘分离,起到清洗的效果.不合题意.

7.【答案】A

【解析】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且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故声音在大地中传播速度最大,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8.【答案】固体

【解析】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说明固体也可以传声.

9.【答案】音调;响度

【解析】吹口琴时,声音是由铜片的振动产生的,对不同气孔吹气,振动铜片的长短、厚薄都不同,铜片越短、越薄,振动频率就越大,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只影响音调,所以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音调;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所用力度越大,铜片的振幅越大,而振幅只影响声音的响度,故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10.【答案】鼓膜;双耳效应

【解析】

(1)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耳蜗等结构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2)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

11.【答案】BCDF

【解析】B、C、D、F选项都是超声波的应用,A、E是利用了次声波.

12.【答案】固体

【解析】蛇将头贴在地面上,能够听到附近动物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地面传播即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13.【答案】音叉振动幅度较小;不能;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析】音叉发声时振幅很小,无法直接观察到音叉的振动,所以利用转换法,通过触及面颊的方法感觉发声体的振动.捂住音叉后,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小华将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14.【答案】能量;B超、声呐、超声波碎石机等

【解析】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此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们根据超声波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的特点制成声呐装置;超声波能够成像,例如B超;超声波能够使清洗液剧烈振动,具有去污作用,例如超声波清洗眼镜;还可以焊接、碎石等。

15.【答案】

(1)回声;S=Vt;

(2)大喊一声后测出两山回声时间即第一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1和第二次听到的回声时间t2;(3)S=170(t1+t2)

【解析】

(1)该实验利用的物理道理是回声,测出时间后用S=Vt计算出距离;

(2)测量方法:

人大喊一声,声音同时向两座山峰传播,声音到达左边山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t1,声音到达右边山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t2;(3)则两山峰之间的距离是S=Vt=340m/s×

=170(t1+t2).

16.【答案】

(1)如下图;

(2)339;(3)低温

【解析】

(1)在坐标系中描述空气温度和声音速度的对应点,然后连线,如下图所示;

(2)根据图像及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温度每降低10℃,声速升高6m/s,所以可以判断15℃时声速为339m/s;因为声音在低温状态下,声音的速度降低,所以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在低温下做实验.

17.【答案】

(1)乒乓球被弹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把微小的振动放大

【解析】本实验通过转换法,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为乒乓球的振动,从而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

18.【答案】解:

,∴在t=2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声音传播的距离: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则:

;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

.答: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是330m.

【解析】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10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2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

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等于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

19.【答案】解:

声音从发出到障碍物需要的时间

人至少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为

【解析】要想从听觉上区分自己的叫声和回声,声音来回传播的时间至少0.1秒,则声音从发出到障碍物需要的时间

人至少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为

20.【答案】

(1)超声;音调;

(2)次声波;(3)20Hz;(4)①上;②下

【解析】

(1)蝙蝠是利用超声波进行探测信息和定位,所以①应是:

超声波;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杯子中的水量不同,杯子与水振动的快慢不同,杯子与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所以②应是:

音调;

(2)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所以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次声波;

(3)只有当两个物体的振动频率相同时才能产生共振现象,亚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所以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20Hz左右;

(4)①声音传播时会向上拐弯,因为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所以人的说话声会拐向高空,其结果就是相距不太远的人也听不清对方的喊叫声了;②深夜空气温度较地表温度高,即寺内温度高而枫桥河畔的温度较低.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所以寺内的钟声会偏向地表,沿地表传向数里外的枫桥河畔.

21.【答案】

(1)10;20;

(2)①7500m;②8700m;(3)不能,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环境,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本题综合性很强,在计算距离时,注意回声测距需要计算单程的长度.

(1)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因此人耳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10000Hz~20000Hz;

(2)①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

t=10s÷2=5s,

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s1=vt=1500m/s×5s=7500m;

②根据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的变化规律是:

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潜艇B远离声呐.潜艇B运动的距离s=vt=20m/s×60s=1200m,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s+s1=1200m+7500m=8700m

(3)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用声呐技术无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