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666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发展心理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docx

《发展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展心理学.docx

发展心理学

开展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开展心理学:

P3

从广义上来说,开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开展的科学。

狭义的开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开展心理学。

开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开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开展的特点和规律。

第二章开展心理学理论

1.佛洛伊德的心理开展阶段说:

P36

心理性欲开展阶段的理论是佛洛伊德关于心理开展的主要理论。

佛洛伊德既提出了划分心理开展阶段的标准,又具体规定了心理开展阶段的分期。

佛洛伊德把力比多的开展分为五个阶段:

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岁或13岁开始〕。

2.埃里克森的心理开展观〔青年期之前5个开展阶段的重要品质〕P38

他提出了人的八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开展任务,建立了自己的开展理论。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是从出生到2岁。

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开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从2岁到4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4岁到7岁。

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开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从7岁到12岁。

本阶段的开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为青年期,从12岁到18岁。

本阶段的开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从18岁到25岁。

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从25岁到50岁。

第八阶段是老年期〔成年晚期〕,从50岁直到死亡。

3.斯金纳的开展心理学理论P42

⑴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等原那么。

首先,在斯金纳看来,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根底。

其次,强化在行为开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行为不强化就会消退,即得不到强化的行为是易于消退的。

最后,斯金纳强调及时强化,认为强化不及时是不利于人的行为开展的。

强化作用可分为积极强化作用和消极强化作用两类。

⑵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

 

4.班杜拉的开展心理学理论P44

⑴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根本概念。

所谓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典范〕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观察学习表现为一定的过程,班杜拉认为这个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⑵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5.维果茨基的心理开展观P46

⑴开展的实质:

心理的开展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根底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开展的标志是什么?

①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②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也就是说各种机能由于思维〔主要是指抽象逻辑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

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开展的原因是什么?

①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开展,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

②从个体开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根底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③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⑵教学与开展的关系

在教学与开展的关系上,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

①最近开展区思想

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开展水平。

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开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到达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所到达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开展区。

教学创造最近开展区,第一个开展水平和第二个开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②教学应当走在开展的前面

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开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开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开展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开展的速度上。

③关于学习的最正确期限问题

怎样发挥教学的最大作用?

维果茨基强调学习的最正确期限。

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机能的最正确年龄,从开展的观点来看是不利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开展的障碍。

6.皮亚杰的开展心理学理论P49

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

⑴皮亚杰的开展观

皮亚杰的开展观是属于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开展观,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⑵心理开展的本质和原因

心理开展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开展的真正原因。

⑶心理开展的因素

①成熟②物理因素③社会环境④平衡

⑷儿童心理开展结构

心理结构的开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⑸开展的阶段

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开展分成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第四章胎儿的生理——心理开展

1.胎儿期心理卫生的种类P127

①音乐胎教②抚摸胎教③言语胎教④光照胎教

第五章婴儿的心理开展

1.动作开展对心理开展的重要意义P142(论述题)

首先,个体心理的起源与动作密切相关。

在个体思维、智力的发生过程中,动作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次,从个体心理的开展历程上看,个体的心理开展是由外逐步内化的,而动作在心理的内化过程中那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最后,从个体心理开展的生理根底以及心理各个具体方面的早期开展来看,动作作为主体能动性的根本表现形式,在个体早期心理开展中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它使个体能够积极地建构和参与自身的开展。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动作对于大脑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②动作使个体对外部世界各种刺激及其变化更加警觉,并使感知觉精确化。

③动作使得婴儿的认知结构不断改组和重建。

④动作改变着个体与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的互动模式,使个体从被动接受环境信息变为主动获取各种经验。

2.学习的发生开展P148

学习是指婴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或由此引起个体倾向与能力变化的过程。

婴儿的学习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①习惯化;②经典或工具性条件反射;③语言的掌握、概念的学习等各种复杂类型的学习。

3.婴儿言语发生开展的内在机制P153

①强化说

巴甫洛夫和斯金纳都认为,言语的获得就是条件反射〔无论是操作性还是经典性〕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转换生成说

这是乔姆斯基提出的一种语言理论。

⑴语言是利用规那么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

⑵语法是生成的。

⑶每个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

③模仿说

奥尔波特认为婴儿语言知识对成人语言的模仿,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

班杜拉认为婴儿主要是通过对各种社会言语模式的观察学习〔即模仿学习〕而获得言语能力的,其中大局部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在婴儿言语获得过程中相继有四种类型的言语模仿行为:

⑴即时的、完全的临摹⑵即时的、不完全的临摹⑶延迟模仿〔有变形或创造性因素〕⑷选择性模仿〔可以按照语言范型的结构、功能在新情境中表述新的内容。

④认知学说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开展理论那么强调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发生开展的重要影响。

皮亚杰认为,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功能,语言源于智力并随认知结构的开展而开展。

⑤相互作用论

语言开展的新理论强调内部经验和环境输入之间的相互作用。

4.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P162

托马斯、切斯等在对婴儿进行大量追踪研究的根底上,根据其确立的的气质九维度标准,将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以下三种:

①容易型

40%的婴儿属于这个类型。

这类婴儿的吃、喝、睡等生理机能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情绪一般积极愉快,爱玩,对成人的交往行为反响积极。

②困难型

10%婴儿属于这个类型。

他们的突出特点是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

在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活动方面缺乏规律性,对新事物、新食物、新环境接受很慢。

③缓慢型

15%的婴儿属于这个类型。

他们的生活水平很低,行为反响强度很弱,情绪总是消极,而不甚愉快,但也不像困难型婴儿那样总是大声哭闹,而是常常安静地退缩,情绪低落。

他们逃避新事物、新刺激,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变化适应较慢。

5.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P165

气质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相对稳定性。

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气质是变化最为缓慢的个性心理特征。

先天、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婴儿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并进而表现为气质开展的连续性和不连续性。

①婴儿气质开展的稳定性

研究者采用几种客观手段观察,测量和评估新生儿的活动性和哭的个体差异,结果还是发现存在一种日益增长的稳定性并发现这些差异均不受出生环境的影响。

②婴儿气质开展的可变性

气质虽然是比拟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但其在后天生活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作用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改变的。

社会环境对婴儿的气质的开展变化有不可无视的持续性影响。

6.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开展的意义P167

气质对儿童认知开展、情绪控制和行为调节等方面的开展均具有有效的预测作用。

婴儿气质对早期教养的影响主要表达为不同气质类型的婴儿对早期教养的适应性和要求不尽相同。

一般来讲,容易型婴儿对各种教养方式都容易适应。

困难型婴儿的父母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早期教养和亲子关系的问题。

对缓慢型婴儿教养的关键,在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点去适应环境,顺其自然。

婴儿的气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这说明环境并非总是支持某种气质类型。

托马斯和切斯提出了拟合优度模式来描述气质和环境因素是怎样共同作用,对儿童开展产生良好结果的,即气质类型的形成,关键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与儿童的气质特点相符合。

气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拟合优度模型提示我们:

每个婴儿都是带着独一无二的气质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气质无好坏之分。

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提供适合儿童开展的成长环境,给他们以成长的力量,帮助他们迎接成长的挑战。

7.陌生人焦虑P171

随着婴儿逐渐能分清陌生人和熟人,随着母婴关系的日益亲密,婴儿能很好地把主要抚养者母亲和陌生人区分开来,陌生人的出现便会引起婴儿的恐惧、焦虑。

这种反响称为陌生人焦虑。

8.别离焦虑P172

随着婴儿与母亲情感联结的进一步建立,婴儿也出现了第二种形式的焦虑——别离焦虑,即婴儿与某个人产生了亲密的情感联结后,又要与之别离,就会表现出伤心、痛苦,拒绝别离。

9.婴儿的依恋P174

⑴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依恋对婴儿整个心理开展具有重大作用。

婴儿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及其依恋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和对人交往的根本态度的形成。

⑵婴儿依恋的开展阶段

根据心理学家特别是鲍尔比、安斯沃思等的研究,依恋是婴儿在同母亲较长时期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的,其开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无差异的社会反响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

这个时期婴儿对人反响的最大特点是不加区分、无差异的反响。

第二阶段:

有差异的社会反响阶段〔3~6个月〕

这时婴儿对人的反响有了区别,对人的反响有所选择,对母亲更为偏爱,对母亲和他所熟悉的人及陌生人的反响时不同的。

第三阶段:

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到2岁〕

从6~7个月起,婴儿对母亲的存在更加关切,特别愿意和母亲在一起,与她在一起时特别快乐,而当她离开时那么哭喊,不让离开,别人还不能代替母亲使婴儿快活。

与此同时,婴儿对陌生人的态度变化很大,见到陌生人,大多不再微笑,而是紧张、恐惧甚至哭泣、大喊大叫。

第四阶段:

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2岁后,婴儿能认识并理解母亲的情感、需要、愿望,知道她爱自己,不会抛弃自己,并知道交往时应考虑她的需要和兴趣,据此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响。

⑶婴儿依恋的类型

①平安型依恋②回避型依恋③对抗型依恋

平安型依恋是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回避型和对抗型依恋又称为不平安性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

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开展

1.创造性游戏P192

创造性游戏是由儿童单独想出来的游戏,目的是开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游戏P193

教学游戏是结合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编制的游戏。

从长远来看,教学游戏是儿童对于未来生活所作的准备和适应现实的一种手段。

3.活动性游戏P193

活动性游戏是开展儿童体力的一种游戏。

活动性游戏是开展小肌肉动作、手眼协调能力的适宜形式。

4.幼儿词汇开展的主要表现P194

①词汇数量的增加②词汇内容的丰富和深化③词类范围的扩大④积极词汇的增长

5.幼儿所使用句子的结构的开展趋势P197

①从简单句到复合句;②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③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连贯言语和独白言语的开展是儿童口头表达能力开展的重要标志。

6.幼儿记忆不断开展的表现P199

⑴记忆容量的增加

⑵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开展

⑶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开展

⑷自传式记忆的开展

⑸记忆策略和元记忆的形成

弗拉维尔等提出记忆策略的开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没有策略;二是不能主动应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使用策略;三是能主动自觉地采用策略。

弗拉维尔认为,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P207

①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

②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知识

③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识

7.幼儿思维的特点P208

①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

②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③言语在幼儿思维开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8.守恒P212

“守恒〞是皮亚杰的术语,指对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物质含量保持不变的认识。

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只能集中于问题的一个维度,注意的是事物外表的、明显的特征,具有中心化的特点。

5~6岁儿童处于守恒的转折阶段,8岁左右到达守恒。

9.幼儿概括的特点P215

①概括的内容比拟贫乏,一个词最初只代表一个或某一些具体事物的特征,而不是代表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②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

③概括的内涵往往不精确,有时失之过宽,有时又失之过窄。

10.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的一般开展过程P215

①小班儿童实物概念的内容根本上代表儿童所熟悉的某一个或某一些事物;

②中班儿童已能在概括水平上指出某一些实物的比拟突出的特征,特别是功用上的特征;

③大班儿童开始能指出某一实物假设干特征的总和,但是还只限于所熟悉的事物的某些外部和内部的特征,而不能将本质和非本质特征很好地加以区分。

11.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①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评价②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③从比拟笼统的评价到比拟细致的评价④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性的自我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⑤开始以道德行为的准那么进行评价P223

12.自尊:

是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情感成分,是与自尊需要相联系的、对自我的态度体验,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P224

13.侵犯行为:

又称攻击行为,是针对他人的轻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

P230

侵犯行为的控制:

消除对侵犯行为的奖赏和关注;典范和认识训练策略;移情训练;创造减少冲突的环境。

P234

14.亲社会行为:

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及趋向,如

帮助、抚慰、捐助或救助他人,与他人合作、分享、谦让,甚至包括赞扬他人,使他人愉快。

亲社会行为又称向社会行为、利他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训练:

①角色扮演训练②行为强化训练③典范示范

15.性别认同:

是对一个人在根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理解性别。

16.性别角色认同:

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或信念。

17.性别角色偏爱:

指对与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

P240

18.同伴关系的作用:

①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感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②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响的时机③同伴还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④同伴还是儿童得到感情支持的一个来源。

P246

19.没有朋友的儿童易引起什么问题?

P247

①退学或逃学②孤僻、退缩、冷漠、压抑或其他心理障碍③参加不良团伙乃至犯罪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开展

1.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开展的作用?

P255

①儿童在这种特殊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责任感和异物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儿童的意志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对其个性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儿童必须通过教学活动,掌握读、写、算等最根本的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掌握人类的知识打下最初的根底,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都明显地开展起来,其思维活动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③有助于儿童开展社会交往的技能,提高社会认知的水平,培养合作、互助的集体精神,而且有助于儿童掌握各种根本的社会行为标准,形成并开展各种良好的品德。

2.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P257

①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

②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兴趣,调查显示此种分化一般从三年级开始且不稳定,有主客观因素影响。

③子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是适合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开展着。

④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⑤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开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开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

⑥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和加深

3.小学儿童思维开展的根本特点P268

①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②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明显的关键年龄

③思维结构趋于完整但有待完善

④思维开展过程的不平衡性

4.小学儿童概念的开展特点P277

①逐步深刻化②逐步丰富化③逐步系统化

5.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开展特点P290

①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开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升高而提高。

儿童逐步减轻对他人评价的依赖性,独立地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在不断开展。

②从比拟笼统的评价开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③小学儿童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

但儿童进行抽象性评价和内心世界的评价仍然不多。

④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到抽象、由外显行为到内部世界的开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开展。

⑤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6.塞尔曼认为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开展表现出五阶段:

P293

阶段0:

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异的观点〔3~6岁〕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与己不同,因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作出反响。

阶段1:

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

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

认为他人所做的即是其所想的,而不能了解他人行动前的思想。

阶段2:

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岁〕。

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

他们已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响,但儿童还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阶段3:

相互角色采择〔10~12岁〕。

儿童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够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响。

阶段4:

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岁〕。

儿童开始运用社会系统和信息来分析、比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塞尔曼所提出的角色采择能力的开展阶段与皮亚杰的认知开展阶段密切相关。

7.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根本特点P297

①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

②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③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

④儿童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

⑤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8.塞尔曼提出儿童友谊开展阶段:

第一阶段3-7岁:

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儿童间的关系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

这期间的友谊还很不稳定。

第二阶段4-9岁:

单向帮助阶段。

这个时期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假设顺从那么是朋友,否那么,不是朋友。

第三阶段6-12岁:

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

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

第四阶段9-15岁:

亲密的共享阶段。

儿童开展了朋友的概念,认为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分享,朋友要互相保持信任和忠诚,甘苦与共。

友谊开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这一时期的友谊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

第五阶段12岁开始:

友谊开展的最高阶段。

角色采择技能较好的儿童更社会化,更受同伴欢送,更善于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友谊。

9.小学儿童品德开展的根本特点:

①小学儿童逐步形成自觉地运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

②小学儿童的道德言行从比拟协调到逐步分化

③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开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开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

总之,小学儿童的品德是从习俗水平向原那么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

是过渡性的品德,开展比拟平稳,具有协调性且冲动型和动乱性较少。

10.欺负: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攻击行为,通常情况下指力量占优势的一方〔一人或多人〕对力量相对弱小的一方重复实施的攻击行为。

欺负的根本特征:

在于行为双方力量的不均衡性和重复发生性。

欺负具有三种类型:

直接身体欺负、直接语言欺负、间接欺负。

第八章青少年的心理开展

1.性的发育和成熟P325

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

①激素的增多

进入青春期后,性腺发育,女性性腺为卵巢,男性性腺为睾丸。

性腺的发育成熟使女性出现月经,男性发生遗精。

②性器官的发育

女性的性器官包括卵巢、子宫及阴道。

青春期前发育缓慢,8~10岁发育加快,以后的发育速度直线上升。

子宫的发育从10岁开始到18岁为止,长度增加1倍,形状与各局部比例也有所改变。

男性的性器官包括睾丸、附睾、精囊、前列腺及阴茎。

发育比女性晚点,在10岁前发育缓慢,进入青春期发育加速。

③性机能的发育

女孩出现月经,男性首次遗精

2.青少年心理开展的一般特点P326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到达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开展的速度那么相对缓慢,心理开展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开展的过渡阶段。

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易引发心理开展上的矛盾。

①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首先,青少年希望尽快进入成人世界,追求一种新的行为准那么,扮演新的社会角色,获得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在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困惑。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可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会体会到冲击和压力。

②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成熟性:

他们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幼稚性:

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

青少年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对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和怯懦,傲慢与自卑,否认童年和眷恋童年

3.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开展的趋势

初中一年级学生已开始掌握辩证逻辑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较低;初三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那么处于迅速开展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高中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已趋于占优势的地位。

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第一,初一学生所掌握和领会的还是较为简单的知识,缺乏广度和深度,缺乏对事物本质的深入了解。

初三学生所学的知识比拟系统、深刻,他们开始知晓学科的根本结构和根本规律,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