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8397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x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docx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

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

石柔①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②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①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摇。

②飞球:

杨树籽

(1)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

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

或:

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

(4分。

意思相近即可)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宿云梦馆

北宋·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欧阳修曾坐“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结合第一、二句诗做简要分析。

(5分)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愁绪。

(2分,点出“思念家人,渴盼团圆”意思的计1分,点出“思念不得的愁绪”意思的计1分。

)第一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更勾起归家之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本当团圆,却要远行,无奈的诗人只能在梦中与家人团聚,而秋凉岁昏,则烘托出了难以团聚的愁绪。

(3分,点出诗句中所写的大雁和岁暮与诗人思想感情的关系的即可计分。

(2)这首诗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什么名句?

作用是什么?

(3分)

(2)答案分点:

在“一夜西窗雨不闻”中,诗人化用了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典故1分),巧妙地表达了思念家人,渴盼归家的思想情感(内容作用即表达的情感1分),既亲切自然,又增益了诗的内涵(艺术手法的作用1分)

3、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3,5

(1)两首词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

(2分)

前者抒写了词人暮春时节个人生活空虚寂寞的闲愁,后者抒写了词人由风住尘香而触发的物是人非的凄楚、深沉、痛苦之情。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

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梅花:

《梅花落》·曲牌名。

(1)   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1分)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

(2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尽空,春物增思,怅然有作,因寄从弟纾

李嘉祐

南浦菰蒋①覆白苹,东吴黎庶逐黄巾。

野棠自发空临水,江燕初归不见人。

远岫依依如送客,平田渺渺独伤春。

那堪回首长洲苑②,烽火年年报虏尘。

注:

①菰蒋: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中,俗称“茭白”。

②长洲苑:

古苏州的一大胜境,始建于吴,可与西汉的上林苑并论,屡遭战火劫难。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作者通过对眼前满目惨淡之景的描写(2分),表达了对战争带给老百姓的深重灾难的忧虑之情。

(“惨淡之景”1分,战争给百姓灾难1分,作者忧虑关切2分。

共4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

杜甫的祖父,仁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表达了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对自己仕途遭到不平的忧郁。

7、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分)

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计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初冬夜饮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注]淮阳,指西汉汲黯切谏被贬,最后死于淮阳之事。

作者做此诗时,被久放为黄州刺史。

(1)诗歌的前两句描写出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出诗人被排挤,愁思郁积。

(2分)借酒浇愁,于雪夜地烛光下自斟自饮的场景。

(2分)

(2)最后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流转无定(或四处漂泊)的困苦。

(2分)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无奈。

(2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共6分)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自唐以来,古人做诗主张“外师造化,中的心源”,即是说是人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

请找出最能体现作者主张的一联的诗句(2分)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试结合全诗,谈谈本诗所表现的思想情趣。

(4分)

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致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

(2分)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忧国忧民)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

(2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

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分)

满腹愁绪,日渐衰老,但新的一年又要来到(1分),表达了作者倍感凄凉、时光易逝而又无可奈何的思想情感(2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病起书怀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江干:

江边。

庙社:

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

和銮:

天子的车驾。

(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情怀?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这首诗开头用了白描手法(1分),结尾又用蜀汉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1分);描绘了诗人病体瘦弱、客居江边,挑灯夜读《出师表》的形象(1分),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想学诸葛亮出师北伐,杀敌报国的思想情怀(2分)。

(意思对即可,5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磷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1)前两句是如何写紫牡丹的?

这跟写白桂丹有什么关系?

(4分)

通过写长安豪贵争赏紫牡丹侧面描写出紫牡丹花外之盛、之美。

(1分1分1分)

写紫牡丹花外之盛、之美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

(1分,答“铺垫”即可)

(2)第三句中诗人用一“别”字引出盛开的白牡丹,这样写好在哪里?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一个“别”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番景象,一动一静,一热—冷的对照显出白牡丹皎洁的形象。

(2分,“对照”1分,答出白牡丹的形象1分)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及裴给事的高洁形象的赞美和对其处境的同情。

(2分)

14、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相见欢蔡松年

九日种菊西岩,云根石缝,金葩玉蕊遍之。

夜置酒前轩,故人陈公辅坐石横琴,萧然有尘外趣,要余作数语,使清音者度之。

云闲晚溜①琅琅。

泛炉香。

一段斜川②松菊秀而芳。

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

一曲清商③人物两相忘。

[注]①溜:

水流。

②斜川:

晋陶渊明曾“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并作诗记之。

③清商:

即商声,古时五音之一,其声凄清,故称“清商”。

(1)这首小令写景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所描绘的意境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诗句简析。

(4分)

(1)   写景手法答以动衬静、比喻、白描其中之一皆可。

(1分)

意境特点答“清”、“清静”、“凄清”、“宁静”皆可。

(1分)

分析要紧扣前面提及的手法和具体例句:

如“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三个比喻渲染了环境的“宁”和色的“清”,洁白;“晚溜琅琅”和“一曲清商”反衬了环境的清静,等等。

(2分)

15、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刘克庄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

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

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

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

注:

刘克庄,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词风豪放,多感慨时事之作。

(1)词人是如何描绘太空、月宫景象的?

(3分)

①词人借助想象、比喻(1分。

只答“想象”或只答“比喻”也可得1分),描绘了太空浩瀚、澄澈的景色,月宫香风阵阵、众仙起舞的欢乐样和的景象。

(2分。

只要答出“浩瀚、澄澈”,“香风阵阵、众仙起舞”或“欢乐祥和”即可得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蝶恋花·暮春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

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②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

词的下片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虚写(或“想像”)朋友路途遥远,今夜泊于渔村,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孤独寂寞(2分);

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分)

赏析:

岸上之路至此尽头了,是送行送到这里就算送到尽头了,行者在舟中却见舵已转。

船一转舵,不复望见“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这一句是作者想象朋友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

这两句,便见作者对行人神驰心系之情。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在古典诗歌中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往往用到一种手法,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这是什么手法?

请结合高适的《除夜作》第三句作具体分析。

(5分)

采取“主客移位”或站在对方角度来写。

(答“想象”、“虚写”也给分。

)(2分)

“故乡今夜思千里”,即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着千里之外的我,其实这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怎么运用这种手法的)。

这样,诗人巧妙地撇开自己,使诗从对方写来,把深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3分)(这种手法传达出诗人的什么感情)。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南宋】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试问谪仙何处?

青山外,远烟碧。

【题采石蛾眉亭】采石,即采石矾,在今安徽省当涂县附近,古代历来是防守长江的要地,南宋时,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

(3)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色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3分)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既写了天近傍晚、江潮汹涌、狂风劲吹的景象,(实),又写了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虚)(怎么运用这种手法的)。

这样由实到虚、半实半虚、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什么情感)

1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金陵驿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1)这首诗的前两联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

各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首联运用了比喻(借喻)的手法,以孤云无依来比喻诗人和千万人民在国破家亡后的凄凉境遇。

颔联则以对比的手法,通过山河依旧与南宋人民却多半已不复存在进行对比,突现人民或死或逃、流离失所的惨状。

(2)这首诗的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颈联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诗句,表现人民的流离失所、孤苦无依;尾联化用“望帝啼鹃”的典故,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志愿。

2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春日五首(其一)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这一首写春日风光的小诗在取景上有何特色?

       答:

这首诗取景独特。

对春日大地特有的自然美,诗人没有作全面描摹,而是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雨过天晴的精巧画面(2分):

琉璃瓦,浮光闪闪;芍药花,灿然盛开;蔷薇花,娇卧枝头。

情景交融,既写出了春日美好的风光,又突出了诗人的春愁(1分)。

(2)三、四句诗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答:

第三、四句对自然景物不是一般的客观描摹,而是用拟人手法赋予它们人的情态。

(1分)芍药、蔷薇经雨后,一个“含春泪”,一个“卧晓枝”,仿佛暗含愁绪(1分),既写出了雨后之花的娇弱之态,又包含了诗人的惜花之情(1分)。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全国卷一)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

~878):

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

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

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5分)

答: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6分)

答:

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2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广东卷

浪淘沙夜雨

梁寅①

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

愁如百草雨中生。

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

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

彩霞红日照山庭。

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

【注】①梁寅(130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元宋明初学者。

(1)词中主人公为何而“愁”?

“彩霞”“红日”“啼莺”这组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

(3分)

(2)画线词句是怎样写“愁情”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1)①为“花发恐飘零”而愁(或为“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而愁)。

②表达了豁达、愉悦的心境。

[3分。

“为何而愁”1分,“心境”2分。

(2)①通过描写雨骤天寒,渲染出一种“愁”的氛围。

②将“愁”喻作春雨后疯长的“百草”,形象而贴切地突现了“愁”之浓烈。

[4分。

“雨骤天寒”1分,“渲染氛围”1分;“将‘愁’喻作‘百草’”1分,“‘愁’之浓烈”1分。

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辽宁卷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

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

画夹:

分页装潢的画册。

②惠崇:

北宋僧人,画家。

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

③潇湘:

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1).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6分)

(2).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

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5分)

(1)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

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

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2)不恰当。

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觉,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

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

2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全国二卷)

关河令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

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

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请简要说明。

答:

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2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浙江卷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3分)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

(2)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孤寂、惆怅之情。

26.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江西卷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

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4分)

答:

答案:

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

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注释】

(1)桃李笑:

形容桃花、李花盛开。

(2)冢:

坟墓。

(3)蛰:

动物冬眠。

(4)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

(5)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

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

(6)是:

对,正确。

(7)蓬蒿:

“茼蒿”的俗称。

此指杂草。

【译诗】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

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

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

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

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

【解析】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

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

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

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总之,诗人生动地描绘了清明节令到来时,万物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与杜牧诗不用典故,也没有浓艳华丽的词藻,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淳朴的乡村风俗画,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相映成趣,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2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东卷)

咏山泉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

前两句写山泉的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8.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四川卷

坏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3分)

诗人形象:

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

(5分)

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诗人的平淡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