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6734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docx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二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二)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二)

3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秋夜怀吴中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

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

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这首诗尾联的思路独辟蹊径,由自己在蜀川怀吴中联想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相比之下,更加显示出千里客居者的孤独与苦闷。

在写法上这一联有两重含义,试分析这两重含义的所指。

(2)诗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他怎样的愿望?

答:

(1)一是用柳音谐留,明写留恋吴中;一是用灞桥暗指京都,暗示朝廷无人赏识自己的才能。

(2)借思乡之情抒不能为国尽力之恨;表达了希望朝廷能赏识自己,让自己能为国尽力的愿望。

3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诗紧紧围绕诗题小池来描写,取景别致,试作简要赏析。

答:

用眼形容泉小,用无声说明流细,尖尖角说明荷叶初出,也突出了小蜻蜒为小动物。

所选景物小巧天真,别致有趣,动静结合,令人神怡。

3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水口行舟宋?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

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2分)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4分)

答:

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

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2分。

答案中含三个要点,错一个点,扣1分)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给分);对比(或对照、呼应)(2分。

每一点各1分。

3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

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

(2分)

答:

(1)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

忧国忧时,报国无门。

(2)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

3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3分)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1)(3分)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也可以说,以\'一片影\'自喻。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

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

孤雁念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3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答出两点即可)

3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日暮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花烬:

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分)

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4分)

答:

(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

意合即可。

37、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6分)

恨别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了的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4分)

答:

(1)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

(2)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想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

思家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

最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

3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诗眼分别自、空。

(2分)碧草春色,黄鹂好音,着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突出了祠堂的荒凉。

(2分)而诗人的万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体验到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婉的情调。

(或字里行间寄寓诗人感物思人的情怀。

)(2分)

3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

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

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

赊:

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

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

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

(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

(2分)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

(2分)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

(2分)(意思对就可以)

4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

(2)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答案要点:

战争频仍,时尚动荡,民不聊生。

(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达)

(2)答案要点:

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

4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孤雁二首(其二)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矰缴(zngzhu)古代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

这首诗题为\'孤雁\',\'孤\'是全诗的关键。

可是,诗中只在最后一句才点出这个字。

你认为诗中除了\'独\'字之外,还有哪些地方表现出\'孤\'字?

试举两例说明。

答:

暮雨相呼失--\'失\',失,在傍晚的冷雨中,他长鸣着呼唤伙伴,可是哪里能找得到:

寒塘欲下迟--\'迟\',它想在一处寒塘歇歇脚,由于身孤影单,胆怯心疑,迟迟不敢下落:

关月冷相随--它飞越层层关山、重重险塞时,只有冷寂的月光与之为伴。

总之,诗人除了直接描写孤雁之\'孤\'以外,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

暮雨中的相呼而失,寒塘上的欲下而迟,飞行中的云低月冷,都是孤单的结果和表现。

共要求答出两点,每答对一点,2分,分析恰当1分。

4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

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

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

答:

(1)\'一\'字用得最好。

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

(3分)

(2)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3分)

4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

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

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

(3分)

这首诗如一幅画卷。

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1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2分)

答:

\'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反衬。

(3分)

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1分)

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2分)

4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客中初夏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1分);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1分)

(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

(4)

答:

(1)初夏的风光(或\'初夏的景物\');清和\'清新、和暖\')。

(各1分)

(2)这首诗的\'散\'与\'不散\':

就天气情况说,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情况说,有远景(南山),有近景(柳树、葵花);就自然情况说,有清风,有阳光。

(2分)而诗人的情怀可谓\'不散\':

前二句虽然写雨写晴,但侧重点在\'分明\'的晴景上;后二句虽然写柳树写葵花,但侧重点在\'向日\'的葵花上,由此,诗人对晴朗风物的喜悦心情使上下文起来,形成一体。

(2分)[评分标准]\'散\'与\'不散\'各2分:

只概括说明(如答案的首句),未能结合伤口分析,只给1分。

45、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庆庵寺桃花[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

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

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入此中来。

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请从两首诗中选出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要侧重一个角度,结合诗句。

(2分)

答:

桃源,即避元之所;春(春天、春光)。

用典;对比(拟人)。

(4分,每空1分)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但是在鉴赏时应侧重于某一角度、集中于某一点具体来谈,不可谈得过于散乱。

(2分)

46、阅读下面宋诗,完成

(1)-

(2)题(6分)

北斋雨后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中国诗与中国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C.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

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E.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2)从你所认定的第

(1)题的答案中任选一项,说说它为什么\'不恰当\'?

答:

(1)BC(共4分,选对一项得2分)

(2)第二句中的\'放吏衙\',是说免了下属的例行参见(恋北斋而推委公事),故B项不恰当。

第三、四两中的\'雨后\'与\'深秋\'互文见义,诗人观鸟看蝶是同时(深秋雨后),故C项不恰当。

(只就其中一项回答。

意思对即可。

4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

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前人这样评论这首诗的末句:

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请作简要赏析。

(80字左右)

答:

要点:

(1)侧面落笔,以闲写忙,兴味尤绕。

(2)牵入栀子花,丰富了诗意。

雨浥栀子,意象甚美。

(3)含蓄不发,摇曳生姿。

(6分。

要求扣住前人评述的心思巧词句秀进行赏析,表达简明通顺。

有欠缺酌扣。

若另有创见且合理,酌情给分)

4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

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

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___________节的情景。

(2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试说明你的理由。

(4分)

答:

(1)重阳

(2)不同意。

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或者另一种回答:

同意。

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4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答:

(1)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

(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点诗味也没有了。

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的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此小题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

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若作十里,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因此,他主张将千里改为十里。

要不要将千里改为十里?

为什么?

请结合诗题和全诗内容作简要说明。

答:

不要。

(1分)本诗题为江南春,用千里二字既切合题意,且照应题中的江南二字。

(2分)全诗泛写江南春色,所写之景并不限于一处,即使改成十里,莺啼绿红也未必能听得见、看得着;而用千里二字,诗中所写的景象更加开阔,全诗诗味也更加浓郁。

(3分)

5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渡桑乾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刘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乡咸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

前人评论诗中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无端更渡是什么意思?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答:

无端,是没来由,也就是诗人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渡,就是再渡。

(2分)

(2)这四个字,十分含蓄地流露出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千里迢迢,做客并州,而十年过去,一事无成,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极其抑郁难堪之情。

(4分)

5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甘草子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

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

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景象:

原因:

(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答:

(1)秋暮、衰荷、乱雨、冷月无侣(或单栖)

(2)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

5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答:

(1)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

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54、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

(3分)

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

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

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

(3分)

答:

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

(远行客子1分,写离人行人旅人均可,思乡2分,共3分)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

(找对句子给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给2分,共3分)

55、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

(1)—

(2)题。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

是怎样写画眉鸟的?

(2)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

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

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5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

(1)、

(2)题。

(6分)

春兴(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

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1)对这首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景,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梦抒情。

B.诗题为春兴,通过对柳雨花风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早春图景。

C.诗中残花落尽见流莺,诗人从视觉角度写,却使人如闻莺语,与白居易诗中莺语花底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诗以春贯穿始终,构思巧妙。

(2)诗的后两名既写惜春之情,又有思乡之意,请分析其写作特点。

答:

(1)BC(每答对一项1分,共2分)

(2)这两句语言平易,但使用拟人手法,想象独特。

上句写春风吹拂思乡的梦,下句写梦追逐着风,一吹一逐,富有表现力,使人联想到诗人家乡也是春天。

仿佛诗人在梦中伴随春风,一起回到故乡,又仿佛诗人舍不得春天,而追随春风而去,形象的表达思乡之意,惜春之情。

(答出特点2分,分析正确2分,共4分)

57、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

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5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回答下列问题:

(1)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

这什么要这样写?

(3)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

答:

(1)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2)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想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

效果不一样。

(3)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59、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田园居(之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