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4859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1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题.docx

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题

2017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题

(100分)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2016·喀什模拟)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

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并形成对照

B.用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

D.将S型菌分离提纯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解析】选D。

将DNA、蛋白质、荚膜多糖等物质分开,分别观察它们在转化中的作用,可以看到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蛋白质不能使其转化,这是实验的关键所在。

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S型细菌的DNA、S型细菌DNA和DNA酶、S型细菌蛋白质、S型细菌荚膜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  )

A.3和4     B.1、3和4

C.2、3和4D.1、2、3和4

【解析】选D。

2、3、4三支试管内只有R型细菌,因为没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都不会发生转化。

1号试管内因为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R型细菌只是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存在。

【易错提醒】解答本题时,易忽略1号试管中仍然有R型细菌存在,误认为1号试管中的R型细菌能全部转化为S型细菌,而误选C。

3.(2016·巴彦淖尔模拟)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含有遗传信息

B.在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只有加入S型细菌的DNA才会发生转化现象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两组实验在离心后的沉淀物中都能检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5S

【解析】选D。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蛋白质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

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有关,A正确;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的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遗传变化的物质,B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DNA却进入了细菌体内,彻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使实验更有说服力,C正确;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因此沉淀物中出现了放射性;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因此沉淀物中没有出现放射性,D错误。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①标记噬菌体→②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③搅拌、离心→④检测放射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细菌

B.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实验失败

C.③的作用是加速细菌的解体

D.④的结果是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解析】选A。

由于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标记噬菌体时,需要利用细菌;检测放射性时不能区分何种元素,所以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细菌;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质,但不会导致实验失败;搅拌和离心的作用是让细菌和噬菌体分开;标记的元素不同,经离心后出现放射性部位不同,标记S元素的放射性主要集中于上清液,标记P元素的放射性主要集中于沉淀物。

5.(2016·西宁模拟)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其衣壳蛋白质合成的不正确描述是(  )

A.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

B.酶来自细菌

C.模板来自噬菌体

D.合成场所在噬菌体

【解析】选D。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只提供DNA作模板,其合成蛋白质的原料、酶和场所全来自细菌。

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C.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解析】选C。

解答本题需要理解“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和“是遗传物质”二者的不同。

绝大多数生物,包括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其遗传物质都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细菌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因此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易错提醒】本题易错选D项,错因在于受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的影响,误认为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也可以是RNA。

7.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设法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蛋白质或DNA的作用

B.两者的实验对象都是原核生物

C.两者都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两者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选A。

两个实验的材料和处理方法虽然不同,但是实验思路都是一样的,即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故选A。

8.(2016·齐齐哈尔模拟)将TMV型病毒的蛋白质与HRV型病毒的RNA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组合型病毒,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子代病毒为(  )

A.TM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

B.HR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

C.TM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

D.HR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

【解析】选D。

重组病毒的RNA来源于HRV型病毒,则子代病毒就是HRV型病毒。

【加固训练】

9.(2016·荆州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人工重建形成“新型病毒丙”,用丙病毒去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

【解析】选D。

重组病毒的核酸来自乙病毒,则新一代病毒的性状与乙病毒相同。

10.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解析】选C。

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保温时间不能过长,若保温时间太长则可能有含32P子代的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导致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放射性;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理论上应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搅拌不充分而使部分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两个实验共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11.(能力挑战题)(2016·曲靖模拟)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哪种(  )

【解析】选B。

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部分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细菌。

S型细菌数量应该先增加后稳定;开始小鼠的免疫能力较强,R型细菌数量减少,后来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下降,R型细菌逐渐增加后稳定。

【知识总结】两种肺炎双球菌在小鼠体内的数量变化

(1)适量的R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数量会减少,最后几乎降为0,原因是小鼠具有免疫系统,能将少量的R型细菌清除。

(2)适量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数量会先减少后增加,因为S型细菌有毒,会使小鼠的免疫力大大下降。

(3)适量的混合菌注入小鼠体内,数量都会先减少后增加,因为S型细菌的存在,导致小鼠免疫力下降,使细菌的数量增加。

(4)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正常的R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R型细菌数量会暂时下降,但一旦S型细菌的DNA将R型细菌转化成有活性的S型细菌,小鼠的免疫力会大大下降,接下来两种细菌的数量都会增加。

12.(2016·七台河模拟)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解析】选B。

根据噬菌体的组成,其蛋白质含S而不含P,其DNA含P而不含S,两者均含N;但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其蛋白质留在细菌外面不起作用,而DNA进入细菌体内进行复制,复制所需原料来自细菌细胞中的物质,故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会找到15N、32P。

【方法技巧】“两看法”助解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同位素标记题

13.下列能正确表示DNA片段的示意图是(  )

【解析】选D。

DNA通常为双链结构,由含有A、T、C、G四种碱基的脱氧核苷酸组成。

A与T配对,之间有两个氢键;G与C配对,之间有三个氢键。

DNA分子的两条链反向平行。

【方法技巧】借图记忆法

下图表示DNA的一个基本单位,通过典型的数字记忆DNA的组成:

“3”→三种物质:

“4”→四种碱基对应四种脱氧核苷酸。

“5”→五种元素:

含C、H、O;

含P;

含N。

14.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HMI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

具有HMIGIC基因缺陷的实验小鼠与作为对照的正常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具有HMIGIC基因缺陷的实验小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这说明(  )

A.基因在DNA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

C.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D.DNA具有遗传效应

【解析】选C。

正常小鼠吃高脂肪食物会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IGIC基因缺陷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体重仍保持正常,这说明肥胖由基因控制,从而得出基因能够控制性状,具有遗传效应。

【易错提醒】

(1)遗传效应不一定只是指基因经转录、翻译过程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如部分基因转录成RNA(如rRNA、tRNA),也表达遗传效应。

15.(2016·齐齐哈尔模拟)某双链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T)/(G+C)碱基比值为0.3,那么,在整个DNA分子中A∶T∶G∶C的比值是(  )

A.1∶1∶1∶1B.2∶2∶3∶3

C.3∶3∶10∶10D.10∶10∶3∶3

【解析】选C。

双链DNA分子的A=T,C=G,一条链上(A+T)/(C+G)碱基比值为0.3,其对应链上也满足(T+A)/(G+C)=0.3,因此可知整个DNA分子中A∶T∶C∶G的比值是3∶3∶10∶10。

16.(2016·天水模拟)DNA复制所需的基本条件是(  )

A.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B.RNA、DNA、ATP和酶

C.模板、温度、能量和酶

D.DNA、脱氧核糖、能量和酶

【解析】选A。

DNA分子复制所需的条件有:

①模板:

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②原料:

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③能量:

ATP;④酶:

解旋酶、DNA聚合酶,因此选A。

17.(2016·洛阳模拟)某DNA分子有5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鸟嘌呤300个。

该DNA进行连续复制,经测定,最后一次复制消耗了周围环境中32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共复制了多少次(  )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解析】选C。

已知该DNA分子有5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300个鸟嘌呤,则腺嘌呤与胸腺嘧啶均为200个;最后一次复制消耗了32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由2n-1×200=3200得出n=5。

因此这个DNA分子共进行了5次复制。

【延伸探究】若该DNA分子经过复制,共消耗了周围环境中62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复制了几次?

提示:

5次。

由于该DNA分子中含有200个腺嘌呤,若共消耗了周围环境中62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由(2n-1)×200=6200得出n=5次。

18.(2016·鸡西模拟)真核细胞某生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酶1可使磷酸二酯键断裂,酶2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B.a链和b链的方向相反,a链与c链的碱基序列相同

C.该图表示DNA半保留复制过程,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DNA→DNA

D.c链和d链中G+C所占比例相等,该比值越大DNA分子稳定性越高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明确以下内容:

(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DNA分子的复制特点;(3)图中各种酶的名称和作用。

【解析】选A。

酶1表示解旋酶,解旋酶的作用是使氢键断裂,故A错误;DNA分子中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的,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链和c链均与d链碱基互补配对,因此a链与c链的碱基序列相同,故B正确;DNA复制过程中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DNA→DNA,故C正确;c链和d链中的碱基是互补配对的,两条链中A=T、G=C,并且G=C之间是以三个氢键连接的,提高了DNA分子的稳定性,故D正确。

19.(2016·内江模拟)将一个用15N标记的DNA放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培养,让其连续复制3次,将每次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进行离心,图中分别代表复制1次、2次、3次后的分层结果是(  )

A.c、e、fB.a、e、b

C.a、b、dD.c、d、f

【解析】选A。

DNA分子的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在含14N的培养基上培养,复制1次后,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离心后全部位于中密度带,对应图中的c;复制2次后,产生4个DNA分子,其中含15N、14N的DNA分子为2个,只含14N的DNA分子为2个,离心后一半位于中密度带,一半位于低密度带,对应图中的e;复制3次后,产生8个DNA分子,其中含15N、14N的DNA分子为2个,只含14N的DNA分子为6个,离心后少部分位于中密度带,大部分位于低密度带,对应图中的f。

20.科学家发现DNA也有酶催化活性,他们根据共有序列设计并合成了由47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DNA-E47,它可以催化两个DNA片段之间的连接。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DNA-E47中,嘌呤碱基数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数

B.在DNA-E47中,碱基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

C.DNA-E47作用的底物和DNA聚合酶作用的底物是相同的

D.在DNA-E47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有一个磷酸和一个含N碱基

【解析】选B。

单链DNA中嘌呤碱基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数;DNA-E47催化DNA片段间的连接,DNA聚合酶则催化单个脱氧核苷酸的连接;在脱氧核苷酸链中的脱氧核糖可连有两个磷酸和一个含N碱基,故只有B正确。

【易错提醒】该题易错选A。

错因在于忽略了题干中“由47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DNA-E47”,习惯性地认为DNA为双链结构。

21.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个含有a个腺嘌呤的第一代DNA分子复制到第n代,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a个

B.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C.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1次分裂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

D.DNA双链被32P标记后,放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连续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1/2n

【解析】选B。

含有a个腺嘌呤的DNA分子复制到第n代,产生了2n个DNA,其中有2n-1个DNA分子需要原料,由于每个DNA分子需要a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那么2n-1个DNA分子就需要(2n-1)×a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由于两条链中G+C的数目是相等的,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所占比例就相当于分子、分母各减半,其比例是不变的;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1次分裂后,每条染色体DNA的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不含有32P,故每个子细胞染色体都含有标记;DNA双链被32P标记后,放在不含32P的环境中,不管复制多少次,都只有2个DNA带有标记,所以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2/2n=1/2n-1。

22.(能力挑战题)(2016·河池模拟)某长度为1000个碱基对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其中含腺嘌呤300个。

该DNA分子复制时,1链首先被断开形成3′、5′端,接着5′端与2链发生分离,随后DNA分子以2链为模板,通过滚动从1链的3′端开始延伸子链,同时还以分离出来的5′端单链为模板合成另一条子链,其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链中的碱基数目多于2链

B.该过程是从两个起点同时进行的

C.复制过程中2条链分别作为模板,边解旋边复制

D.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则第三次共需鸟嘌呤脱氧核苷酸4900个

【解析】选C。

环状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的碱基是互补配对的,所以1链和2链均含1000个碱基;该DNA分子的复制起始于断口处,由于只有一处断开,故只有一个复制起点;断开后两条链分别作为模板,边解旋边复制;该DNA分子含腺嘌呤300个,所以胸腺嘧啶也为300个,则鸟嘌呤为700个,第三次复制新合成4个DNA,则第三次复制时共需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700×4=2800(个)。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56分)

23.(10分)(2016·南充模拟)自人类首次发现病毒以来,已发现病毒的种类高达4000多种,尤其是近年来不断发现新的病毒,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认为“病毒不是生命系统”,得出这一结论最可能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致人类患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该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其明显不能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俄国生物学家伊凡诺夫斯基在试图证明:

“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是细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试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以病叶研磨液擦涂健康的烟草叶片

发生斑纹病

以加热的病叶研磨液擦涂健康的烟草叶片

不发病

以细菌过滤器过滤病叶研磨液,获得滤液,再以滤液擦涂健康的烟草叶片(注:

细菌不能透过滤器的滤膜)

发生

斑纹病

研磨实验三中得到的病叶获得研磨液,擦涂健康的烟草叶片

发生斑纹病

①实验二的结果中出现健康叶片“不发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三结果说明引起烟草叶片病变的病原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解析】

(1)病毒与原核细胞相比,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因此不属于生命系统。

(2)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病毒的繁殖过程不涉及减数分裂,因此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3)四组实验对照说明,加热导致病原体或致病物质失去致病能力;引起烟草叶片病变的病原体是比细菌小的生物或物质分子。

答案: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或病毒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

(2)核糖核苷酸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3)①加热导致病原体或致病物质失去致病能力

②比细菌小的生物或物质分子

24.(9分)(能力挑战题)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2中的________。

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1中的________。

(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仅有图3的实验过程,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32P标记的是①(磷酸基团),⑤(肽键)不含S,有些R基含S,故35S标记的是R基。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单独地观察生物体内每一种化学成分的作用,而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这是它被选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以便观察放射性存在的部位。

(4)图3实验中不能体现DNA在噬菌体繁殖中的作用,不能说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

(1)④ ①

(2)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

(3)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

(4)不能 实验不涉及DNA

25.(10分)(能力挑战题)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组成噬菌体的化学物质的组成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细菌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获得分别被32P、35S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在2~5min时,上清液中的35S、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90%和20%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发现,细菌裂解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大小、形状等都与原来的噬菌体一致,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噬菌体是由D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组成它们的元素包括C、H、O、N、P、S。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为DNA。

(2)噬菌体是病毒,营寄生生活,如果想得到分别被32P、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对其宿主细菌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进行培养。

(3)35S、32P分别存在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中,实验结果说明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4)细菌裂解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大小、形状等都与原来的噬菌体一致,说明噬菌体通过DNA将遗传性状传递给子代,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

(1)C、H、O、N、P、S DNA

(2)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3)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细菌没有裂解,子代噬菌体没有被释放出来

(4)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或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

26.(10分)下列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