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8750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

【篇一: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

律的科学。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西方:

冯特桑代克

美国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

1913—1914

年发展成为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

俄国:

乌申斯基于1868年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

基人”。

卡普杰列夫于1877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前苏联:

①注重理论观点的探讨维果茨基《教育心理学》、布隆斯基、鲁宾斯坦②重

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研究③对西方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进行全面否定

我国:

20世纪初,出现第一本《教育实用心理学》,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著。

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50年代学习和介绍苏联

三.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

西方:

①内容日趋集中,初步形成理论体系②注重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

前苏联:

①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态度发生变化,由排斥到亲近②日趋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

③注重理论方面的探讨,发展了自己的学习理论④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我国:

(文革)中断

四.深化拓展时期(20c80年代以后)

①各理论派别分歧越来越小,东西方相互融合

②更加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我国:

复苏繁荣1980年,潘菽《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1、什么是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2、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2、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3、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哪些?

基本观点是什么?

对学前教育有何启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1)学前儿童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前运算阶段,儿童往往是凭借表象进行思维,因此,教育中要使用具体事物和视觉辅助物等来帮助儿童理解相应的知识。

(2)皮亚杰十分强调活动在思维发展中的重要性,重视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因此,教师要缩短直接说教的时间,而是让儿童通过活动和行动来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3)皮亚杰强调教育要适合儿童的认知结构,而且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因此,教学要与不同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匹配。

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1)根据维果茨基理论,我们要重视教师的支架作用,适时给予儿童必要的帮助。

(2)按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学中要给儿童提供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并且难度适当的学习内容。

(3)根据维果茨基的“关键期”的观点,教师要抓住儿童学习的“关键期”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学习和发展。

(4)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语言符号的作用,与儿童充分交流,以促进其内化。

三、艾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根据艾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学前儿童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主动与内疚”之间的冲突,在这一阶段,他们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而避免产生内疚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因此,教师对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不能横加阻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参加各种活动,并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这样儿童的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三章学习理论

1、什么是学习?

?

学习是学习者因经验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学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3、试比较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

共同点:

都属行为主义,以学习者的外显行为即反应为研究对象,将意识排斥在外。

?

不同点:

(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无条件刺激有时又称为强化刺激,往往伴随着条件刺激而出现,或与其同时出现,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反应。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强化刺激伴随着反应出现,从而使反应频率增加。

(2)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

斯金纳认为习得行为的关键在于强化。

(3)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学习过程是s——r的过程。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过程是r——s的过程。

(4)经典性条件反射强调先前的刺激。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的是行为之后的刺激。

4.行为派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以学习者的外显行为即反应为研究对象,以至于作为唯一可以研究的对象,将意识排斥在外

2.追求研究的客观,科学。

3.基本假设:

学习者的行为是他们对环境刺激所做成的反应。

4.习得行为的关键在于连结和强化。

5.应用:

在教育中强调环境的重要,主要应用于儿童行为的早期训练、行为管理、行为习惯的形成与矫正。

5.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研究学习者内在的活动过程。

2.基本假设:

学习主体以主动的方式、选择性地与环境刺激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个体不断地形成和修正自己的心理结构。

3.学习即心理结构(认知结构)的形式和变化。

4.应用:

在教育中强调学习主体的地位和内在过程的作用,主要应用与认知和情感学习。

5.阐述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说明他的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论述)

1.实验:

儿童模仿成人的攻击性行为的实验。

2.基本观点:

1)观察学习:

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的学习。

2)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动机(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3启示:

1)儿童的许多学习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注意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为他们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并及时表扬和鼓励。

2)教师和家长是儿童最直接和最经常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和家长应以身作则,成为他们的表率。

6、述评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1、基本观点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指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

其主要成分是类别和编码系统。

(2)学习过程:

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

a、新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转化c、评价

(3)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4)提倡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就是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创设的情境,自己去钻研教材,发现和探索知识、原理、结论和规律,以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

2、对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评价

(1)他将认知学习理论付诸于教学实际,为教改提供了理论基础,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教材编写等方面观念上的变革。

(2)提倡的发现学习被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

(3)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注重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在学习中

的作用等,对培养现代人有积极意义。

强调已有认知结构、学习内容的结构,是值得借鉴的。

(4)片面强调发现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特殊性。

过分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另外,发现学习费时、不经济。

(5)结构主义观点难以在一些学科开展。

他的基本观点,“任何学科都可以按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是武断的。

7、述评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1、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学习进行的方式: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

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有意义学习

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②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a、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b、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关知识基础;

c、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③有意义学习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即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三种同化模式:

a、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派生下位学习相关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总括学习)

c、组合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2)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①教学的原则a、逐步分化原则b、整合协调原则

②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为学习新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

先行组织者:

陈述性(说明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

2、对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1)提倡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揭示了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摆脱了机械学习研究的旧框框。

(2)强调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相互作用,还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和条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些观点很有见地,也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

(3)提出的教学原则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对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4)偏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5)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没有给发现学习应有的重视。

8、述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①主动建构性:

学习是学习者运用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和重构知识,而非获得知识。

②社会互动性:

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社会交互作用中实现的。

③情境性:

学习应该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④学习的结果是围绕关键概念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的知识

结构良好的知识初级学习

结构不良的知识高级学习

(2)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①教学并非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而是教育者根据明确的知识目标,激发学生原有的相关经验,促进其对新知识进行建构活动,最后建构起关于知识的意义。

②教学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③强调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④提出了教学模式:

a、随机通达教学b、情境性教学c、抛锚式教学d、支架式教学

2、评价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这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高级学习建构网络结构知识,重视“情境”、“协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等,这对于进一步认识学习的本质,揭示学习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吸收了各种学习理论观点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一些观点的论述往往失之偏颇,甚至相互对立,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该理论的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9.比较布鲁纳和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论述)。

相同

(1)强调已有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观念的重要

(2)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注重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有指导意义

(4)都谈到发现学习

不同点布鲁纳奥苏威尔

(1)强调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三种同化模式

1)新知识的获得1)上位学习

2)知识的转化2)下位学习

3)评价3)组合学习

(3)教学观点

提出了教学目的提出了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第四章学习动机

1、什么是学习动机?

【篇二:

当代教育心理学

(1)复习题】

ass=txt>2、认知发展阶段论

㈠感知运动阶段(0-2岁)

①含义:

在感知运动阶段,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

②智慧成长的表现:

“客体永久性”概念形成(能在头脑中用符号表征事物)㈡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思维阶段

运算(心理运算):

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的,有逻辑结构的动作①含义:

凭借表象,符号在头脑中进行的“表象性思维”

②儿童认识活动的特点:

自我中心性、相对的具体性(借助表象)、思维的不可逆性、未获得物体守恒概念、刻板性(集中化)

㈢具体运算阶段:

①含义:

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②获得智慧成就:

获得守恒行和可逆性概念、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遵守、思维集中化

㈣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命题运算阶段

①含义:

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

②表现:

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青春期自我中心性——假设中的“观众”

3、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①成熟——必要条件

②练习和经验:

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

③社会性经验:

社会环境——社会传递

④平衡化:

自我调节——内在动力

4、皮亚杰理论对教育的启示及影响

①要适时而教并能引发不平衡

②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③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④全面应用影响心理发展的四因素

5、维果茨基对高级心理机能的结论

①儿童一切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形式都是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

②心理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掌握凭借语词传递的全人类的经验

6、支架式教学

㈠运用要点:

①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活动

②教师指导的成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地位,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㈡教学要求:

①要保证提供的支架一直使学生处于其最近发展区之内

②教学支架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

7、学徒式学习者

关键:

将教学置于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

自主积极的“学徒式学习者”:

通过参与指向一定目标的共同协作的活动来进行学习

教学要求: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旁观者逐渐过渡到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社会性互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8、学习:

指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9、学习的界定:

①学习是个体(人或动物)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②通过与客体信息进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会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境中的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生影响

10、人类学习: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11、桑代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12、学习的原则(学习律):

①准备律:

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②练习律:

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③效果律:

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13、学习律对教育的指导作用

效果律指导人们使用一些具体奖励如金星、口头表扬等。

练习律指导人们对所有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和操练。

14、强化的类型:

积极强化、消极强化

15、普雷马克原理:

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

16、对于强化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教师要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物系类

②教师选择强化物是应考虑年龄因素

17、强化时应遵守的原则

①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

②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

③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

18、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

①注意过程:

对榜样的知觉(选择性注意)

②保持过程:

示范信息的储存(以符号形式表征)

③复制过程:

记忆向行为的转变(将符号表征转换为适当的行为)

④动机过程:

从观察到行为(愿意在适当的实际表现出来)

19、苛勒的黑猩猩学习实验:

动物的学习不是尝试错误的学习,而是“顿悟”学习

20、卡夫卡观点中学习的过程:

对情境进行组织,突然的顿悟

21、托尔曼潜伏学习结论:

①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

②动物在未获得强化前学习已出现,只不过未表现出来

22、认知学习观——学习应该超越所给的信息

①、学习的实质:

学习就是类别及编码系统的形成或改变;

②、学习的过程:

学习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评价三个过程;③、结论:

学生是积极地信息加工者,主动的获取知识,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23、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①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②学习的准备性:

课程设计上提出了著名的螺旋式课程

③直觉思维的价值:

创造性的培养

④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内在动机

24、发现学习:

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探索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材料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25、有意义学习(意义接受学习)的涵义(实质):

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6、有意义学习的标准:

①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②新旧知识的非任意的联系

27、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外部条件:

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②内部条件:

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具有适当知识,行动

28、(名解)接受学习:

是指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前人发现、创造、积累的人类的社会经验,学生把这些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的一种学习方式

29、讲授教学的原则和技术(简答)

原则:

①逐渐分化原则

②整合协调原则

③序列组织原则

④巩固原则

技术:

先行组织者策略

30、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环境刺激的信息→加工(编码、贮存)→反应(转换为外显的行为)影响因素:

执行控制(已有经验),预期(期望达到目标)

三个系统:

加工系统、动机系统、执行控制系统

学习的要素:

学习者;刺激情境;记忆;反应

结论:

学习是对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的实质

31、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对实践教学的启示(简答):

⑴吸引学生的注意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①教师应该让学生停止手头上的活动,把注意力转移过来

②最好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⑵教师应该突出教学的重点,在重要的地方做强调,以便于学生对信息的选择编码

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并用原有的知识来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

32、建构主义思想的核心主旨:

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之中建构起来的,这也是判断一种理论是否属于建构理论的基本前提

33、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㈠知识观:

⑴观点: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⑵具体表现:

①知识只是对现实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最终的答案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③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㈡学生观:

⑴观点: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⑵具体表现:

①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儿童具有很大的学习潜能

②强调学生认知经验的差别性,认为学习者的差异是一种宝贵的资源③认为教学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㈢学习观:

⑴观点:

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⑵具体表现:

①主动建构性:

强调个体的主动性、激活先前知识经验+高层次思维活动、进行积极自主的自我管理和调节

②社会互动性:

强调群体合作性及相互影响学习共同体——沟通、分享→相互影响,促进

③情境性:

强调知识的情境性

知识不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学习应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㈣教学观:

⑴观点:

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⑵具体表现:

①教学应该是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

②要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③要重视对学生的支持和帮助

④要重视教学模式的选择

34、当今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学新的解释:

①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的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②学生是自己的知识的建构者,教学需要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

35、为理解而教

提出的原因:

①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从而可以获得不同方面的理解

②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着概念的复杂性和实例间的差异性③知识的学习不只在于学习者能够背诵多少概念、原理,更主要的是看所获的的知识的质量,看能否把知识灵活地迁移运用到各种相关的情境中

随机通达教学:

a.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

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b.把概念具体到一定的实例中,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

36、内在学习论:

依靠学生内在驱力,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主要观点:

①学习具有个人意义才有价值

②学生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37、学习动机:

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

38、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①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高动机水平的学生,其成就也高,能坚持学习,学习更有成效

②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

学习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最佳,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

③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比较容易得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

④动机强度的最佳点还会因人而异

39、学习动机的分类

①内部动机:

学习本身引起(好奇心、胜任力、自居作用)

②外部动机:

外部诱因引起(逃避惩罚、获得好分数,表扬或奖励)

40、学习动机的内部构成

①认知内驱力:

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条件:

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

条件:

(一)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

(二)失败对丧失自尊是一种威胁

41、附属内驱力:

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条件:

(一)学生与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依附性

(二)学生从长者方面所搏得的赞许和认可

(三)享受到这种派生地位乐趣的人

42、需要层次论的注意

①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

②成长需要才是较为持久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