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7062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学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代文学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代文学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现代文学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现代文学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现代文学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现代文学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现代文学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现代文学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学2.docx

《现代文学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学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文学2.docx

现代文学2

第一章鲁迅

1.鲁迅的《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

这就是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表现的深切”即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另一方面是“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2.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揭露,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以及对知识分子道路与命运的探索。

3.分为两个方面,亦是表现在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即多写“无事”的悲剧,非常注重挖掘灵魂,还有独特的叙事模式。

第二个方面是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即使精粹警拔和自然朴实。

4.自我欺骗、忘却和转移、自我轻贱

阿Q处在未庄社会的最底层,在与赵太爷、假洋鬼子,以至王胡、小D的冲突中,他都是永远的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与粉饰态度。

或者“闭眼睛”,根本不承认自己落后于被奴役,沉醉于那种臆想的自尊中:

“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

你算什么东西!

”或者“忘却”:

刚刚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啪啪响了之后,就忘记一切而且“有些高兴了”。

或者向更弱者泄愤,在专家屈辱中得到满足。

或者自轻自贱,甘于落后与被奴役、;“我是虫貌(左边)——还不放么?

”在这些都失灵以后,就自欺欺人,在自我幻觉中变现实真实的失败为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

说一声“儿子打老子”就“心满意足的得胜了”。

甚至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两个嘴巴,“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也就心平气和,天下太平。

第三章小说(五四时期)

1.简述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形成的原因及其局限和不足:

原因:

首先,时代原因,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

其次,外来刺激,问题小说的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声为主的作品的直接刺激。

局限和不足:

概念化和简单化

当时作者的生活事业还比较狭窄,题材局限于小知识分子的生活圈,大部分作品从一般的社会命题出发,介乎额了一点生活经验,真正从刻骨的生命经验入手,用力开掘得作品尚不多。

2解释“乡土小说”

(1)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而创作的小说,借以抒发自己的乡愁,也揭示乡村生活的愚昧与落后。

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2)代表作家是王鲁彦,代表作《菊英的出嫁》。

3.解释“自叙传”小说抒情小说

(1)作品表现主人公所经历的日常生活场景,在事件的叙述中作坦率的自我解剖,展示了较为内在的心灵世界。

(2)总体特征是浪漫和抒情。

(3)代表人物是郁达夫。

4.简述郁达夫小说创作的特色:

(1)写时代病

(2)塑造了零余者的形象

(3)自叙传的形式。

第五章郭沫若

1.名词解释《女神》

(1)《女神》是郭沫若五四时期的代表作

(2)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律的束缚。

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的自由式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奠基之作。

(3)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

丰富想象力和形式自由。

2.试论《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彻底破坏、大胆创新,自我崇拜。

3《女神》形象的基本特色:

(1)壮阔性、奇异性与飞动性

(2)《女神》的艺术想象与形象体系建筑在泛神论的思想基础上。

诗人把整个大自然都作为自己的书写对象,把宇宙世界看做是一个不断进化、更新的过程,从宇宙万物看到了“动的精神”和创造的“力”,赋予他的形象以飞动的色彩。

 

第六章新诗

1.名词解释《尝试集》

作者是胡适,《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来从传充实此种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诗集有为数不少的旧体诗词,但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传统中挣脱出来,开始具备了现代汉语抒情诗形式法则的雏形,人们因此称之为“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

《尝试集》是第一本白话诗集。

2.以闻一多的死水为例试述新月派诗歌格律化的主要内容

(1)新诗格律化:

“和谐”“均齐”“理性节制感情”(带着镣铐跳舞)

(2)《死水》:

三美:

押韵(整体)色彩很多九言诗

3.结合《雪花的快乐》《偶然》《再别康桥》分析徐志摩作品的主要特色与魅力:

<雪花的快乐>:

雪花在半空中“翩翩的”“潇洒”“娟娟的飞舞”,那“冷寂”、“凄清”“惆怅”的情趣与这“快乐”的精灵全然无关。

她有另一种追求,另一个“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直奔向“清幽的住处”,会见“花园”里的“她”,“盈盈的,沾住它”,“贴近她”,直到融进“她柔波似的心胸”——这里,雪花的精灵,诗人的精灵,“五四”时代的精灵,竟如此自然天成地消融为一体,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诗里的“她”是诗人想象中的情人,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神圣纯洁的理想的爱情;“她”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理想境界的人格化。

独有魅力:

总是抓住每一首诗特有的“诗感”、“原动的诗意”,寻找相应的诗律

总在不拘一格的不断试验与创造中追求美得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以其美的艺术珍品提高读者的审美力:

徐志摩在新诗史上的独特贡献正在于此。

第十章茅盾

1.从主题,人物塑造.结构等方面评论《子夜》的艺术特色:

(1)主题:

以社会斗争为故事的轴心,显示出强烈政治性。

描写青年知识分子阶层的爱情.剖析社会阶级关系

(2)人物塑造:

注重变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人物概念化

(3)结构上:

结构宏伟

3.吴荪甫的形象:

(1)身份:

新人、民族资本家、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

(2)崭新的气质:

阳刚之气、大气魄、做事果断、才能卓著;

4.名词解释《蚀》的三部曲

(1)作者是茅盾写于1927、1928年。

(2)a第一部《幻灭》女主人公静女士,怀着小资产阶级的天真幻想向往革命,身临革命实际,幻想破灭,即由失望、空虚而退出革命,回到个人恋爱的小天地;

b《动摇》中的知识分子方罗兰,深处革命与反革命势力的严重冲突中,既不敢打击敌人,又不敢依靠工农,在动摇、妥协之中葬送了革命与自己;

c《追求》中的男女在大革命失败后,既看不到光明和希望,又不愿意苟活沉沦,只能盲目挣扎,最终失败。

它显示了矛盾对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的深刻认识、把握,以及清醒地现实主义精神。

第十一章老舍

1.试论祥子的形象:

(1)悲惨命运(城市贫民系列);

(2)祥子的弱点:

不合群、别扭、固执;

2.虎妞的形象:

(1)普遍研究观点:

剥削阶级、压迫者;

(2)虎妞对祥子:

变态、真实;

3.老舍小说创作中老派市民的特点:

(1)守旧保守、闭塞、消极;

(2)其文化内涵:

老舍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

第十二章巴金

1.名词解释《激流三部曲》

(1)作者巴金,“激流三部曲”,分别是《家》《香》《秋》。

(2)小说通过一位作家寄居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示了一所大公馆新旧两代主人共同的悲剧命运。

揭露封建地主阶级的寄生生活对人的腐蚀,批判福荫后代、长宜子孙的封建思想。

既有批判性,又充溢着人道主义的温情

2.《家》中觉慧,觉新的形象

(1)觉慧封建大家庭的叛逆者:

热情向上,固有的本质弱点;

(2)觉新的形象:

封建大家庭的牺牲品:

懦弱忍让、特殊身份;

第十三章沈从文

1.简述沈从文的文学观念

文学能够改造人心,反对把文学纳入商业的政治范畴,也反对为艺术而艺术,道德完善的作用。

2.《边城》的艺术特色:

(1)湘西题材,纯美、自然、简单

(2)在人物形象上,女性形象柔美如水,恬淡自守。

男性形象雄强进取。

翠翠的形象是天真善良,理想的化身,老船夫的形象是善的化身。

(3)语言特色上,有真意,去伪饰,追求纯和真。

他吸取了书面语、文言语的特长,使得他长句精确、曲折而富韧性,短句重感兴,活泛有灵气。

第十四章小说

(二)

1.名词解释《莎菲女士的日记》《呼兰河传》

(1)作者是丁玲,其思想主题是心灵上负有时代苦闷创伤的青年的叛逆的绝叫。

在莎菲身上,有对封建礼教的背叛,对追求“真的爱情”、个性解放的无限憧憬。

大革命失败后的特殊环境,小资产阶级在追求幻灭后的内心骚乱,这些,决定了莎菲执拗的寻觅人生的意义而又无出路,鄙视世俗又不是感到有沉入纵情声色中的危险,重感情更爱幻想、狂想。

能把握和描摹出如此复杂的任务内涵,并用越轨的笔致加以披露,这本身就够注目的了,莎菲的苦闷是“五四”时期获得个性解放的激进青年,在革命低潮中陷入彷徨无主的真实写照,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批判性,也对当时青年的时代苦闷祈祷聚光一照,发人深省的作用。

(2)《呼兰河传》主要的思想主题是传统道德观念制约下人性的扭曲、灵魂的麻木。

民族的惰性。

其艺术特色是文体上的散文化和诗化,散漫的结构,白描式的笔法。

2.莎菲的形象

叛逆、苦闷、性情乖张。

3.萧红的写作特色

(1)文体上的散文式和诗式,散漫的结构,白描式的笔法

(2)思想主题:

传统道德观念制约下人性的扭曲,灵魂的麻木,民族的惰性

第十六章新诗

1.赏析戴望舒的《雨巷》

《雨巷》描写的是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1927年是中国最混乱的时期,经历过“五四”运动又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不敢和当时的政府抗争,只能把自己的苦恼寄托于作品中。

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行走的彷徨者。

“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在艺术上,本诗也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是个的创作特色。

诗句采用了西方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意象朦胧、含蓄,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

2.赏析卞之琳的《断章》

诗的上节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庙会上,只是不经意的写出了一些意象。

淡淡水墨画的感觉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是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第十九章曹禺

1.繁漪的性格内涵

叛逆反抗、情欲

虽然繁漪生活富足,衣食无优,但是面对着家规森严的封建大家庭,她动弹不得。

即使是物质上极大的满足也无法填补她精神心灵上的寂宾与恐俱。

面对着比自己大二十岁的丈夫,她得不到一个女人从丈夫那应得到的爱与关怀。

周朴园喜好念经、打坐、吃素,在家时很少说话,一出门又很久都不回来,还不让家人开窗户,把屋子弄得像个死寂的监狱。

一个女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最绚烂的岁月却耍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

于是内心压抑不堪,终日躲在阁楼里度日。

2.《雷雨》的主人公是谁并说说理由

第二十六章

1.名词解释白毛女

故事梗概

佃农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喜儿与同村青年农民大春相爱。

杨白劳因生活所迫向恶霸地主黄世仁借了高利贷,之后外出逃债。

在除夕之夜杨白劳偷偷回家。

黄世仁闻讯后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喝做豆腐用的卤水自杀(在芭蕾舞中被黄世仁用手枪打死)。

喜儿被抢进黄家,遭黄世仁奸污,逃入深山,头发全白。

两年后,大春随八路军回乡,在山洞里找到喜儿,替她申冤雪恨。

结尾处,村民们和喜儿一起开会批斗黄家的罪行,庆贺穷苦人的重见天日。

京剧白毛女的表演形式

是京剧现代戏的表演形式。

与当初的样板戏差不多,也可以说是时代戏,这在京剧界早就有这种表演方式;解放前后的梅大师,冯子合都演过时装戏,就是这种表演形式。

剧中的黄世仁花脸应工,穆仁智小花脸应工,杨白劳是老生,喜儿青衣花旦两门抱,大春是小生,王大婶是老旦应工。

念白都是京白,偶尔带几个上口字。

板式也是京剧常用,西皮,二黄,有摇板,流水,反调,娃娃调。

1、新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创作背景《白毛女》是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指引下诞生的大型新歌剧。

是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

根据1940年流传在晋察冀边区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加工改编而成的。

  主题剧本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热烈歌颂了******和新社会,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

  2、喜儿形象简析。

  喜儿是《白毛女》的主人公。

美丽天真,勤劳纯洁,跟父艰难度日,父惨死后,受到黄世仁家残酷虐待,激起仇恨、反抗怒火,逃进深山,以惊人毅力苦熬岁月,等待报仇一天。

虽已满头白发,终于迎来“太阳底下把冤伸”的一天。

  她的悲惨命运,是旧中国广大农民,特别是妇女的苦难典型,她的顽强反抗精神,凝聚了我国农民在恶势力下不屈不挠的反抗意志和复仇愿望。

  3、杨白劳形象简谈。

  杨白劳是喜儿的父亲,是与喜儿相对照的形象。

他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很低,年关躲债七天,但忍耐使他遭受地主更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虽看清地主等的反动本质,却看不到出路,没能反抗,卖女后,痛苦自杀。

  他的形象告诉人们:

劳动人民不奋起反抗旧制度,非但不能改变苦难的命运,反而会被旧社会所吞吃。

  4、《白毛女》在歌剧艺术形式上的独特创造。

  《白毛女》是诗、歌、舞三者融合的民族新歌剧。

  第一,歌剧情节结构,吸取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场景变换多样灵活。

  第二,歌剧的语言继承了中国戏曲

的唱白兼用的优良传统。

  第三,歌剧的音乐,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并加以发挥创造,又吸收了西洋歌剧音乐的某些表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

  第四,歌剧的表演,学习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适当注意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同时,又学习了话剧台词的念法,既优美又自然,接近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