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_3篇(共3页)19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73271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_3篇(共3页)19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_3篇(共3页)19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_3篇(共3页)19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_3篇(共3页)19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_3篇(共3页)1900字.docx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_3篇(共3页)19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_3篇(共3页)1900字.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_3篇(共3页)1900字.docx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1

  认识时间这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

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的。

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人们认识时间的经验和习惯。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

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

例如:

利用第二节上课的时间9:

30引入,拓展应用中利用小朋友作息时间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根据情境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估计时间的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认识时间的兴趣。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生成一些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学生的生成进行讨论、分析、探究。

例如在教学8:

15分的认识。

  在教学时运用实物钟、钟面模型、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准确的认识时间。

例如在教学5分5分的认识时间时,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

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

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本堂课的缺点:

  1教学时板书还不够规范,每个钟面模型下时间的两种写法板书不全。

  2、在教学1小时=60分时提问的语言不够准确,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效果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2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主要体现在:

  

(1)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学习活动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感受1分钟使学生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通过知识的呈现顺序使学生明白看时间的方法,并通过多种具体的活动,看一看,数一数,拔一拔,认一认等让学生直观的认识钟面,亲身感受时、分的意义及其之间的进率,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再让学生先说几时多再读出几时几分来突破认读几时几分这一教学难点。

  (4)练习设计层次性强。

  但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发现还有一些环节及处理方式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完善:

  

(1)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更多的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实际因素,多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问题情境。

  

(2)在进行一些实践活动的设计时还应该更加的大胆放手,让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3)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3

  1、生活导入,关注认知基础。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学生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对数学知识的一种解读,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就能消除数学的枯燥感,使学习更主动。

本节课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手&;引入间隔,并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间隔,把一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放在一起,让学生体会不同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数学本质,从而提炼出&;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

这样的导入亲切自然,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洋溢着数学气息,又让学生充分体验各种不同类型的间隔方式,为接下来的学习分散难点。

  2、充分体验,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有效的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

在这节课中,老师让学生经历了三次有效的探究体验:

(1)先取15米种一种;

(2)再取25米种一种;(3)任取一段距离再种一种。

为学生提供多次体验&;植树&;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分析思考、建立模型的全过程,为后面理解并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数形结合,渗透思想方法。

  &;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总体设想之一。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学生画线段图、示意图能力的培养。

借助数形结合,使学生发现植树问题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一一对应的教学思想方法,也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这一重要的解题策略真正得到渗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