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二五轻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俞.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4900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十二五轻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十二五轻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十二五轻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十二五轻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十二五轻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十二五轻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十二五轻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十二五轻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十二五轻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十二五轻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俞.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十二五轻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俞.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十二五轻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俞.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十二五轻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俞.docx

《江苏省十二五轻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十二五轻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俞.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十二五轻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俞.docx

江苏省十二五轻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俞

 

江苏省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十二五”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

轻工业在我省经济增长、繁荣市场、增加出口、扩大就业、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积极引导轻工业进一步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实现轻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纲要。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省轻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克服各种困难,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特别是在面临百年难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认真贯彻“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方针,认真落实《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全面超过“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增大,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预计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11425.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88.5亿元,利税921.7亿元,利润594.9亿元,相对于“十五”末年均分别增长22.4%、22.7%、39%、36%。

全行业经济总量保持全国第4位、全省工业行业第3位。

二是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

我省轻工行业中的食品、造纸、塑料制品、家用电器、五金制品、工艺美术等重点行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产品种类完整,在全国具有相当重要的产业地位。

重点行业经济总量已占全省轻工业总量70%左右,其中食品行业占全行业经济总量的31%,支撑地位日趋明显。

塑料制品、机制纸及纸板、原盐、肥皂、家用洗衣机、家用吸尘器和自行车等8种轻工产品产量名列全国前4位。

预计,2010年我省家用吸尘器370万台,占全国的40%,家用洗衣机1200万台,占全国的15.2%,自行车1050万辆,占全国的13.1%,塑料制品吨,占全国0000%,原盐500万吨,居全国第4位。

三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取得进展。

“十一五”期间,我省轻工业中燃气及太阳能用具、农林用五金工具、玻璃保温容器等一批特色行业高速成长。

产业集聚步伐明显加快,形成了宜兴陶瓷、东海水晶、锡山电动自行车、吴江缝纫机、丹阳眼镜、启东电动工具、铜山食品制造、兴化不锈钢制品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基地。

超百亿元产业集群达0000家,规模效应不断增强。

在食品、造纸、五金、电池等行业涌现出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预计2010年全省轻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前50位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00亿元,百亿元企业数达家,比“十五”末增加家。

四是改造提升取得成效,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省轻工业累计完成技术改造5500亿元,预计,2010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420亿元,增长16%,主要装备新度系数达%,主要装备达水平。

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博士后工作站家,企业工程研究中心家,企业技术中心家,分别比“十五”末提高%。

五是品牌建设取得进展,竞争实力不断提高。

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产品结构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省轻工行业共有世界驰名商标个,中国名牌产品个,中国驰名商标个。

出口创汇能力不断提高,预计2010年轻工业出口交货值2211.6亿元,占全省工业行业出口交货值的比重10%以上。

雨润、维维、申达、隆力奇、双登、宏宝、金东纸业等企业成为国内行业发展排头兵,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环境和资源约束越来越突出,我省轻工行业仍然面临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以及结构性矛盾,大而不强、结构不优表现明显。

一是生产能力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我省轻工业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以劳动密集型、一般加工制造为主,整体工艺装备水平不高,产品结构老化,产品附加值低。

高端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国际竞争力不强,产品同质化竞争不利于行业整体发展。

二是企业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高。

当前,我省轻工业集聚化、集约化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生产集中度较低,轻工(烟草)企业有10801家,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

由于劳动力、原辅材料等要素价格上涨,企业运行成本加大,挤压利润空间,企业经济效益不高。

2009年,轻工行业的利税、利润增幅均低于全省8大工业行业的总的增幅。

三是贴牌产品多,品牌效应低。

我省轻工企业品牌经营意识不强,优质产品不多,产品贴牌现象比较普遍,自主品牌的知名度不高,品牌价值偏低。

部分轻工企业品牌经营方式不够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出口产品贴牌现象比较普遍,自主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不高。

四是政策约束大,环境容量小。

轻工业作为传统产业,是国家产业政策调控的重点领域,我省轻工业COD排放量约占全省工业排放总量的1/3,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全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4,是淘汰落后产业的重点领域,面临着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严峻挑战,轻工业过度外延扩张制约了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环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是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加快走新型工业化,实现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时期。

作为传统产业的轻工业,面临着极其复杂的结构性、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发展环境。

(一)有利条件。

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没有改变。

当前,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及产业转移仍然是发展潮流,国际产业转移、资本重组将会深入发展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以产业链重构为特征的产业转移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部产业分工作要素分工延伸。

我省轻工业结构较为完整,有良好的人才、技术、市场、资源等轻工业发展优势,必然有机会参与国际分工,承接产业转移和实现跨国资产重组。

二是我国经济增长态势不变。

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三是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步伐加快。

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催生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在加大在各领域的应用步伐,将进一步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为我省轻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创造更好条件。

四是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支撑基础。

我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市场体系比较完善,有较好的物质基础设施、科教优势和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有较好的配套能力,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同时,省委、省政府将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升到战略高度,将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必将为我省轻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不利因素。

一是国际市场复苏仍待时日。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将持续,全球市场有待回暖,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停滞不前,新兴市场经济体带动效应放缓,对我省轻工产业出口形成一定冲击。

全球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更趋明显,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都将对我省轻工业的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二是国内政策约束压力加大。

为应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国家对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工业领域发展绿色经济、降低资源消耗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艰巨,“十二五”期间,我省轻工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产业政策。

三是结构性矛盾将制约产业发展。

我省轻工业“小、散、乱”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大部分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整体装备工艺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

产业发展与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的矛盾突出,仍然影响着我省轻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十二五”时期仍是我省轻工业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也是解决轻工业大而不强、实现转型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的关键时期。

我省轻工业必须顺应新的发展趋势,正视困难,接受挑战,抢抓机遇,必须紧密依托国家扩大内需战略,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突出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大力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强化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打造集聚区,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着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江苏轻工业要坚持一个取向:

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两个重点:

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实施一个计划:

传统产业升级计划;抓好四个环节:

延伸产业链,打造集聚区,培育大企业,开发新产品;实现四个转变:

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粗放增长向集约发展、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的转变。

到“十二五”末,江苏轻工业应实现“五个明显提升”的总体战略目标,即: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发展后劲明显提升、品牌效应明显提升、集聚水平明显提升、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具体目标如下:

1、产业水平。

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达18500亿元,年均增幅为12%左右,产业规模和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前三位。

2、创新能力。

企业投资改造年均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和新产品销售率达36%。

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2.2%。

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突破家,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3、品牌建设。

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争创55个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个,江苏省名牌产品个。

4、企业发展。

培育15个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

5、节能减排。

全面完成国家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污染物排放量降低12%左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重点任务

1、紧抓重点行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加快产品升级换代进程,以安全、环保、专业化为方向,重点发展深加工、精加工和“名、优、特、新”产品,做强做大做精食品、造纸、塑料、家电、五金、皮革等产业关联度高的优势行业。

食品行业。

围绕提高食品安全生产能力,积极调整食品营养结构、功能结构,大力发展营养保健食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

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粮、油、肉、奶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名优烟酒提升品质改造项目;全省盐业食盐流通网络建设、储备库建设以及采输卤、矿卤日晒制盐项目;加快开发功能性食品,速冻、微波、保鲜、调味、中西式快餐等方便休闲食品,以及具有浓厚地方文化底蕴的特色传统食品。

造纸行业。

积极推进草(苇)木混合浆纸,科学合理利用非木材纤维。

大力培育大型废纸经营企业,提升废纸回收率和自给水平。

积极鼓励内资企业改组改造、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实现企业规模化、现代化。

继续加大利用外资的开放力度,支持外资企业新建、扩建大型、特大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制浆造纸企业。

大力发展特种纸及低定量纸种,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塑料行业。

运用改性、合金化、再生利用等技术,开发生产工程塑料、多功能塑料、工业配套塑料件和可降解环保型塑料、复合包装材料等塑料及包装产品提升改造。

加强新型塑料产品在电器、汽车、军工、农业、医学、环保和包装等领域的应用。

家电行业。

采用变频、混和动力技术和新工艺、新材料,实施新型、节能降耗、数字化、智能式家用电器升级换代改造项目,加快发展市场成长性好的高技术、智能化家电产品,以及小批量、高性能、功能化、多样化和个性化小家电产品。

大力培育自主品牌,加强品牌建设。

自行车行业。

加强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碳素纤维等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推出新型高档、高附加值自行车品种,提升产品档次,向轻量化、功能化方向发展。

大力发展动力用锂离子电池、动力用环保型密封蓄电池,推进清洁能源的应用。

照明行业。

积极开展大功率、高亮度LED数码光源生产线提升改造以及全自动高效节能灯高速成套设备生产项目,开发高亮度、低能耗、长寿命以及节能、环保的照明灯具,积极开发适应市场的需求的特种灯具。

皮革行业。

加强超声波技术、电子技术、微波和高压技术、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在皮革领域的应用,注重清洁化生产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发绿色化学品和无污染工艺,注重工艺内的再利用与循环,大力发展生态皮革,大力开发特殊效应革和特种皮革。

研究生产适应不同市场、不同需求的皮革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促进产品的多样化和绿色化。

加强品牌建设,强化自主创新,紧跟消费潮流,开发个性独特、时尚超前的皮革产品。

家具行业。

走精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提高家具设计能力,向舒适化、实用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积极开发差别化产品。

加大新型家具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积极开发生产高档次、环保型强化复合板和高档家具等木材深加工。

强化营销,打造品牌。

清洁日化行业。

以公共公用设施清洁、个人及家居清洁、工业清洗清洁、市政环卫清洁等高新技术和产品推动绿色先进产业发展,开发新型环保、无污染、低成本的绿色清洁技术的产品,开发研究功能化、专业化、差别化的日化产品。

工艺美术行业。

发挥江苏传统工艺美术的优势,坚持继承与创新、传承与发展相结合,应用现代工艺和技术,以及绣、镶、嵌、拼、贴等多种技艺和丝、棉、麻、木、泥、石等天然材料应用改性技术,开发符合市场需求、适应时代潮流的实用新型工艺美术新产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2、突破关键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进一步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依托我省科教优势,瞄准国际产业发展新动向,选择瓶颈制约、具有突破条件的关键技术作为主攻方向,组织产学研联合、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优化产业技术结构,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抢占产业发展未来全球竞争制高点。

加快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做大做强一批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创新载体,搭建一批服务平台,培育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产品,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加大技改力度,按照发展培育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协调投资要素,完善建设条件,促进技改项目早日落地开工,形成前期储备一批、建设实施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依靠企业技术创新,提升轻工业技术水平和产业层次。

3、推进品牌战略,提升企业形象。

在食品、家电、造纸等重点行业,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提升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建立和完善品牌评价体系,加强品牌保护和宣传,通过会展、网络、公共平台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扩大我省轻工名牌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培育一批国家名牌。

在食品、家电、家具、五金、皮革、照明电器、工艺美术等重点行业,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区域性品牌影响力的专业市场,充分发挥专业市场对消费和流通的带动辐射作用。

制定重点品牌产品培育导向目录,鼓励支持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出口名牌、江苏省名牌等。

积极开展管理创新、营销创新,不断丰富产品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价值,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大力推进商标注册,推进自主品牌国际化,引导一批出口企业和国际代工企业在产品销售国和目标市场国注册商标。

建立服务和保护机制,加强质量、标准、认证等公共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品牌省内外互认、互保,帮助企业强化商标权的保护。

4、加快“两化融合”,发挥信息带动作用。

加快信息技术在轻工重点行业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对轻工业的带动作用。

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创新品种、提高质量、优化产品和技术结构。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大政府的引导力度,推进示范点的建设,用信息化全面改造提升轻工业,促进面向行业的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

抓住关键环节,促进信息技术在轻工业企业研发设计、原料控制、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品牌建设、质量管理、安全生产、节能降耗、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的应用。

深入推进轻工产品的数字化,提高附加值,促进轻工产品的更新换代,促进企业经营模式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轻工业由大变强步伐。

5、加快节能减排,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加强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组织实施节能降耗重点工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严把产业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对禁止生产和使用的产品、技术和装备以及在国内处于落后水平的技术和工艺,坚决予以淘汰。

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选择一批技术先进、推广应用面广、节能效果显著的新技术、新产品,组织实施示范项目,创建一批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应用。

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大高效节能空调等产品宣传力度,推广绿色照明产品。

重点淘汰造纸、制革等行业的落后产能。

坚持存量调整优化和增量严格准入相结合,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落实差别电价、资源型产品价格机制、税收等引导性政策,强化质量、能耗限额、排放等标准约束。

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处罚力度,建立健全政策联动、合力推进的淘汰落后产能倒逼机制。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排降污,促进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运行方式和消费产品。

6、培育产业基地,推进集聚发展。

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目标,引导企业“入园进区”。

按照“合理布局、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有序竞争”为原则,加快现有轻工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促进其进一步上规模、上水平,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全力培育轻工业的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推进产业基地的载体建设,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共性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服务机构建设,构筑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网络服务体系,培育和打造区域品牌。

推进产业集聚区的示范工程,提升产业集聚区的整体竞争优势,提高产业集中度。

7、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保障机制。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加快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快速处置以及产品追溯、召回和退市制度,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出厂检验等环节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大力整顿食品加工企业,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

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对乳品、饮料、罐头、酿酒、发酵、焙烤、粮食加工、肉制品加工、食用植物油、食盐、食品添加剂等行业的重点企业,完善内部质量控制网络和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增加先进的原料检验、生产过程动态监测和产品出厂检验装备,特别是快速检验和在线检验设备。

强化对产品和原料中农残、药残、重金属的监控和分析。

全面清理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严格甜味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管理。

提高食品行业准入门槛,建立健全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8、提高行业集中度,打造重点企业。

鼓励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在更广的领域、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低成本扩张,推动各类要素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集中,促进企业做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

排出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优势企业,一批集成组装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一批产出规模大、在行业内有重大影响的骨干企业,督促帮助其做好发展规划,并对产业链上的重点建设项目予以倾斜支持。

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培育优势企业,着力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大企业大集团。

四、有关政策及保障措施

(一)政策措施

1、积极开拓消费市场。

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政策机遇,把我省轻工业优势产品推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组建营销战略联盟,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农村乡镇建立联合销售网络,扩大我省轻工产品销售网点的覆盖面。

鼓励和支持区域性的轻工产品流通市场建设。

2、实施“走出去”战略。

鼓励骨干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品牌收购、营销网络建设、研发中心设立等方式“走出去”,围绕品牌、技术和战略性资源开展兼并重组。

重点引导一批具备实力和经验、管理规范的大中型企业“走出去”收购境外现有企业的优质资产,建立境外加工生产基地,在美、欧、日等传统市场和中东、俄罗斯、非洲等新兴市场设立物流和分销中心。

支持优势企业在中东、北欧、俄罗斯等有条件的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区,提升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

3、拓宽金融服务渠道。

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信贷支持,深化银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支持企业采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工业发展的各类省级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轻工优势行业、重点企业、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企业信息化和品牌建设,引导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支持农副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

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并创新信贷产品,扩大中小企业贷款覆盖面,简化中小企业信贷流程。

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地方担保体系,建立和完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鼓励机制。

4、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做强做大。

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支持企业扩大产品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支持优势企业兼并、收购、重组落后企业。

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食品、盐业、家电、家具、塑料加工、五金制品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缩短技术开发周期,降低运行成本,使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废液、废气、废渣“三废”综合利用,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重点发展废旧家用电器、废旧轮胎等再生资源产业化。

大力促进秸秆工业化利用,推广秸秆制板、秸秆造纸、秸秆编织等技术。

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围绕酿造、造纸等重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对标创先活动。

继续推进太湖流域工业污染治理,重点整治造纸、食品(酿造)等行业的中污染企业,坚决关闭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

6、提升产品质量安全。

开展社会性的质量培训、教育和技术质量咨询等各项服务,强化卓越绩效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推广先进管理技术。

引导企业开展合理化建议、QC小组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和争创质量管理奖、质量经营优秀企业活动,进一步推动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支持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和农副产品检验检疫设施建设,确保我省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对于轻工业重点行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强化与国家、省总体规划、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确保发展规划的指导性、约束性、权威性和延续性。

建立规划实施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规划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的各项重点目标任务。

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制订相关配套措施,明确各项任务和措施的实施范围、期限,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确保取得实效。

2、强化规划导向。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引导工业转型、促进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统筹运用省各类支持工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向符合规划导向的重点技术改造、研发创新、节能减排、兼并重组、两化融合、品牌建设等项目倾斜。

3、严格产业政策。

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鼓励发展高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低资源消耗、劳动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行业企业。

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禁止发展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条件的企业,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

4、优化服务环境。

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简化办事程序。

对纳入规划的重点技术、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在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上予以支持。

建立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为轻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5、强化人才支撑。

鼓励支持企业、院校和行业协会共同开展专业化人才培训,大力培养一批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和工艺的高技能人才,以及一批适应企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

积极引进食品、烟草、盐业、造纸、家电、塑料、五金、自行车、工艺美术等重点行业高层次人才。

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提高产品研发、经营管理、生产操作等方面人才的整体素质。

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完善企业人才考核模式,鼓励收入分配向优秀技术、管理、技能人才倾斜。

各级政府加大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奖励和引导力度,营造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6、发挥协会作用。

建立和完善轻工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有效利用行业协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把行业协会做为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的重要支撑,切实将调查统计、行业分析、标准制定、行业展会、技能鉴定等适宜于协会开展的工作委托给协会。

支持行业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