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5292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9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8页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8页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8页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8页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8页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8页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8页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8页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8页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8页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8页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8页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8页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8页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docx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

(征求意见稿)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

当今社会变迁日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在要求。

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推出的萎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倡导活动课程,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课程指导纲要,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遇到许多问题.此次课程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当前举国上下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容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四)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

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进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

(一)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月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

因此,着眼于宏观指导而研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地方和学校要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中小学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容和具体活动方案。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线索

综合实践活动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

1.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2.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容围

综合实践活动的容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目的学习领域。

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4.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

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以上几个方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综合实践活动容的选择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确定。

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容需遵循下列原则: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

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

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四)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

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

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遵循下列原则:

(一)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第三,在谍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

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

跨地区,跨国界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

在指导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

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二)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

建议每一所学校根据本校和本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推出三类相互衔接的计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产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价值,并加以运用,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

各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不能限制其生成性,而应当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方向感和更富有成效.

(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

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

(四)整合校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口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五)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各学校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容与实施过程之中.首先,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探究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容有机整合.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围、捉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将谋求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地区、各学校要谋求建立局域网、校园网,为学生进行跨、跨地区、跨学校、跨班级的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为教师进行跨、跨地区、跨学校、跨班级的合作指导提供条件.再次,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

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1、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

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

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于教学。

2、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

评价者要尽量使用家长、学生及一般人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此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是被积极提倡的。

3、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

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

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八、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类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这一课程领域的研究和管理,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具体而言,要设立研究和协调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门机构和人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等),给予综合实践活动一定的政策支持。

(二)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

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三)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在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四)教育行政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对学校的管理与对学校工作的指导结合起来,通过运用一定的评价手段和组织区域性的、校际的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帮助学校领导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学校切实地、创造性地落实课程计划中的有关要求。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足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为帮助各省市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的精神,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是:

(一)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在联系

·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

·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

·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

·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驭

(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能力,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考察利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

·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容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容的开发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容的开发应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

除此之外,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某些传统活动等都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结合开展。

2、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为依托,同时跨越四大领域的界线,追求活动容的综合性.各小学在课程容的开发过程中应力图以综合主题的方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或由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统摄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亦可从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切入研究性学习、杜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现四大领域课程容的整合。

3、坚持生活性及现实指向性原则,重视体验和探究那些来自小学生现实生活并对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及课题。

4、根据学校及所在地区的特点,充分开发与利用学校、社区和地方的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空间。

5、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学生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小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

(二)综合实践活动容的组织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容围绕下列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当然,并不排斥不同维度之间交叉,整合的课程容,而且在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容的设计与组织中,这些容是被充分鼓励和倡导的.

1、亲近与探索自然

自然维度的课程容包括各学校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状况开展的对自然的体验、欣赏,学习、探索与行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旨在使小学生发展探究的兴趣,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对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2、体验与融入社会

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

3、认识与完善自我

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行动等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养成自理、自律、自省的习惯.兴趣、情绪、价值观等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求各小学在追求与社区、家庭密切合作的基础上,遵循下列实施建议:

(一)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带来教师角色的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变为支援者、参与者,但这一阶段小学生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教师在以下方面要给予切实的指导: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在动机,帮助小学生确定体验的活动和探究的方向

(2)审视小学生预期的探究方法与实践途径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应的指导

(3)督促和激励小学生的实践与探究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

(4)拓宽小学生的思维,将体验与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5)指导合作方式与技术,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

(6)引导小学生选择适当的结果呈现方式

(7)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适当的反思

对于不同年级的小学生,以上方面指导的力度应有不同。

年级越低,指导的力度应越大。

2、在指导之外,教师要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努力成为一个倾听者和交往者,重视小学生的心世界,倾听他们的认识和感悟,并给予相应的认可和鼓励,使他们的天性得以充分的施展。

3、在活动展开过程中,允许小学生兴趣的转移,允许学生偏离设定的研究方向,去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和发掘新的探求题材.但同时不迁就或放任小学生的兴趣,在尊重他们兴趣的基础上引领他们深入探究和体验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及活动.

4、鼓励小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作品和活动中表现自己的见解和传达自己的方式。

5、在实践和探究过程中,注意原始材料的保存,留下小学生成长发展的痕迹,便于他们进行实践反思,完善以后的行动。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发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

具体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有:

1.地方和社区的自然因素及其状况,如水土、气候、植被,以及综合环境。

这些因素与学生进行的关于自然问题的探究有关,诸如水资源状况的调查研究,水土保持研究、垃圾题等.

2.地方和社区的社会因素及其历史与现实状况,如工农业生产、交通、文化遗产、社经济生活、社区文化生活、政府与社会机构等等。

不同地方的学校可结合地方差异及其社会素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展多样化的社会问题探究,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

3,地方或社区社会活动,如宣传,服务、文体等活动。

4.社区和地方民族文化传统、学校传统。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充分开发和用这些文化传统资源,使学生通过对文化传统的体验,获得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

5.图书馆、博物馆、革命圣地、历史遗迹、政府与社会机构等.历史文化名城的学校就地方浓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展开系列的调查和考察研究。

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还可充分利用络等现代信息化途径,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6.城镇小学应开设劳动场所,建立劳动教室、劳动基地劳动工厂等,还可利用社区教育网络和相应的条件,建立稳定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

(三)实施的组织形式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并在小学生阶段即开始对团队合作精神予以启蒙和培养,在小学通常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由小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组合,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小学生的组合.当然遵照小学生的意愿,各人独立进行的活动与探究也是被允许的。

(四)实施的时间安排

各小学要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在保证基本课时(每周3课时)总数的前提下给予小学生弹性的时空环境,允许不同的学习小组或个体有不同的学习进度,保证小学生活动的连续性、长期性。

同时要注意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充分的展开。

总之,3—6年级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起始阶段,各学校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

1、注重过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

2、尊重多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