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6684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docx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第一周》

一年级语文上册美文诵读备课

第一周

教学要求:

1、背诵《弟子规》的第一章节。

2、教师为学生释义明理。

3、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学会做人。

4、了解《孔子讲学》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会背诵第一章节。

2、了解其中的道理,学做人。

教学准备:

收集《孔子讲学》的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1、介绍《弟子规》这本书的作者、朝代及意义。

(清代,李毓秀。

)入孝出悌,符合礼教,所以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蒙学课本,被誉为“开蒙养正最正乘”。

2、出示第一章节: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3、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对这段文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4、教师领读五遍。

5、指名学生读。

(多名学生)6、教师为学生讲解文义,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7、教师再领读一遍。

8、讲故事《孔子讲学》的故事,并为学生介绍孔子,学生倍增敬仰之情,并向圣人学习。

9、让学生谈一谈听故事后的感受。

10、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11、同桌互背。

12、指名背。

13、齐背。

第二周

教学要求:

1、背诵《弟子规》的第二章节。

2、教师为学生释义明理。

3、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学会做人。

4、听故事,学做人。

教学重难点:

会背诵第二章节。

教学准备:

小黑板、搜集小故事。

课前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出示第二章节: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2、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对这段文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教师领读五遍。

4、指名学生读。

(多名学生)5、讲故事《贾逵苦读》。

6、让学生谈一谈听故事后的感受。

7、教师为学生讲解文义,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8、教师再领读一遍。

9、学生自己练习背诵.10、同桌互背。

11、指名背。

12、齐背。

板书设计:

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教学反思:

《弟子规》是教学生如何作人做事的一本书,到现在学来仍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这两节课我向学生介绍了这本书,并领着学习了两个章节,学生受到了一定的教育,变得有礼貌了。

第三周

教学要求:

1、会背诵《弟子规》的第三章节。

2、教师为学生释义明理。

3、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学会做人。

4、了解《黄香温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会背诵第三章节。

2、了解其中的道理,学做人。

教学准备:

收集《黄香温席》的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出示: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2、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对这段文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教师领读五遍。

4、指名学生读。

(多名学生)

5、教师为学生讲解文义,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6、教师再领读一遍。

7、讲故事《黄香温席》的故事,让学生谈一谈听故事后的感受。

8、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9、同桌互背。

10、指名背。

11、齐背。

第四周

教学要求:

1、背诵《弟子规》的第四章节。

2、教师为学生释义明理。

3、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学会做人。

4、听故事,学做人。

教学重难点:

会背诵第四章节。

教学准备:

搜集小故事。

前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出示第四章节: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2、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对这段文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教师领读五遍。

4、指名学生读。

(多名学生)5、讲故事《刘备教子》。

6、让学生谈一谈听故事后的感受。

7、教师为学生讲解文义,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8、教师再领读一遍。

9、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10、同桌互背。

11、指名背。

12、齐背。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这两个章节的含义,而且学会背诵了两个章节,通过听故事,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并按书上要求的去做,收益很大。

第五周

教学要求:

1、会背诵《弟子规》的第五章节。

2、教师为学生释义明理。

3、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学会做人。

4、了解《陶母封鱼》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会背诵第五章节。

2、了解其中的道理,学做人。

教学准备:

收集《陶母封鱼》的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出示第五章节: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2、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对这段文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教师领读五遍。

4、指名学生读。

(多名学生)5、教师为学生讲解文义,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6、教师再领读一遍。

7、讲故事《陶母封鱼》的故事,让学生谈一谈听故事后的感受。

8、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9、同桌互背。

10、指名背。

11、齐背。

第六周

教学要求:

1、背诵《弟子规》的第六章节。

2、教师为学生释义明理。

3、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学会做人。

4、听故事,学做人。

教学重难点:

会背诵第六章节。

教学准备:

小黑板、搜集小故事。

课前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出示第六章节: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2、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对这段文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教师领读五遍。

4、指名学生读。

(多名学生)5、讲故事《芦衣顺母》。

6、让学生谈一谈听故事后的感受。

7、教师为学生讲解文义,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8、教师再领读一遍。

9、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10、同桌互背。

11、指名背。

12、齐背。

板书设计:

弟子规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芦衣顺母》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第七周

教学要求:

1、会背诵《弟子规》的第七章节。

2、教师为学生释义明理。

3、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学会做人。

4、了解《以孝感人》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会背诵第七章节。

2、了解其中的道理,学做人。

教学准备:

收集《以孝感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1、小黑板出示第七章节: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2、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对这段文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教师领读五遍。

4、指名学生读。

(多名学生)

5、教师为学生讲解文义,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6、教师再领读一遍。

7、讲故事《以孝感人》的故事,让学生谈一谈听故事后的感受。

8、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9、同桌互背。

10、指名背。

11、齐背。

第八周

教学要求:

1、背诵《弟子规》的第八章节。

2、教师为学生释义明理。

3、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学会做人。

4、听故事,学做人。

教学重难点:

会背诵第八章节。

教学准备:

搜集小故事。

课前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小黑板出示第八章节: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2、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对这段文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教师领读五遍。

4、指名学生读。

(多名学生)

5、讲故事《事母至孝》。

6、让学生谈一谈听故事后的感受。

7、教师为学生讲解文义,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8、教师再领读一遍。

9、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10、同桌互背。

11、指名背。

12、齐备。

板书设计:

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教学反思:

《以孝感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更加珍爱和孝顺自己的父母。

第九周

教学要求:

1、会背诵《弟子规》的第九章节。

2、教师为学生释义明理。

3、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学会做人。

4、了解《汉文帝侍母》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会背诵第九章节。

2、了解其中的道理,学做人。

教学准备:

收集《汉文帝侍母》的故事。

教学过程:

1、小黑板出示第九章节: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城。

事死者,如事生。

2、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对这段文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教师领读五遍。

4、指名学生读。

(多名学生)

5、教师为学生讲解文义,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6、教师再领读一遍。

7、讲故事《汉文帝侍母》的故事,让学生谈一谈听故事后的感受。

8、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9、同桌互背。

10、指名背。

11、齐背。

第十周

教学要求:

1、背诵《弟子规》的第十章节。

2、教师为学生释义明理。

3、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学会做人。

4、听故事,学做人。

教学重难点:

会背诵第十章节。

教学准备:

搜集小故事。

课前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小黑板出示第十章节: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2、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对这段文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教师领读五遍。

4、指名学生读。

(多名学生)5、讲故事《孔融的故事》。

6、让学生谈一谈听故事后的感受。

7、教师为学生讲解文义,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8、教师再领读一遍。

9、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10、同桌互背。

11、指名背。

12、齐备。

板书设计:

弟子规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城。

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故事,学生对汉文帝、孔融这些名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习汉文帝奉母的事迹,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理解。

第十一周

教学要求:

1、会背诵《弟子规》的第十一章节。

2、教师为学生释义明理。

3、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学会做人。

4、了解《不抢食的王泰》《兄弟争死》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会背诵第十一章节。

2、了解其中的道理,学做人。

教学准备:

收集《不抢食的王泰》的故事。

教学过程:

1、出示第十一章节: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2、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对这段文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教师领读五遍。

4、指名学生读。

(多名学生)

5、教师为学生讲解文义,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6、教师再领读一遍。

7、讲故事《不抢食的王泰》的故事,让学生谈一谈听故事后的感受。

8、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9、同桌互背。

10、指名背。

11、齐背。

 

第十二周

教学要求:

1、背诵《弟子规》的第十二章节。

2、教师为学生释义明理。

3、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学会做人。

4、听故事,学做人。

教学重难点:

会背诵第十二章节。

教学准备:

搜集小故事。

教学过程:

1、小黑板出示第十二章节: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2、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对这段文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教师领读五遍。

4、指名学生读。

(多名学生)5、讲故事《《兄弟争死》》。

6、让学生谈一谈听故事后的感受。

7、教师为学生讲解文义,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8、教师再领读一遍。

9、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10、同桌互背。

11、指名背。

12、齐背。

板书设计:

弟子规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教学反思:

道理很深刻,故事也很感人,中华传统文化有太多优秀的东西,我们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并传承。

第十三周

教学要求:

1、会背诵《弟子规》的第十三章节。

2、教师为学生释义明理。

3、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学会做人。

4、了解《尊师敬长的子路》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会背诵第十三章节。

2、了解其中的道理,学做人。

教学准备:

收集《尊师敬长的子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1、出示第十三章节: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2、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对这段文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教师领读五遍。

4、指名学生读。

(多名学生)

5、教师为学生讲解文义,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6、教师再领读一遍。

7、讲故事《尊师敬长的子路》的故事,让学生谈一谈听故事后的感受。

8、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9、同桌互背。

10、指名背。

11、齐背。

第十四周

教学要求:

1、背诵《弟子规》的第十四章节。

2、教师为学生释义明理。

3、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学会做人。

4、听故事,学做人。

教学重难点:

会背诵第十四章节。

教学准备:

搜集小故事。

教学过程:

1、出示第十四章节: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2、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对这段文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教师领读五遍。

4、指名学生读。

(多名学生)5、讲故事《忠烈将军》。

6、让学生谈一谈听故事后的感受。

7、教师为学生讲解文义,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8、教师再领读一遍。

7、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8、同桌互背。

9、指名背。

10、齐背。

板书设计:

弟子规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范读,领读,学生领读,学生自由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会了《弟子规》的第十三和第十四章节,使学生明白了要尊敬师长的道理。

第十五周

教学要求:

1.会背诵《弟子规》的第十五章节。

2.教师为学生释义明理。

3.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学会做人。

4.了解《奕秋诲奕》《士选让产》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会背诵第十五章节。

2.了解其中的道理,学做人。

教学准备:

收集《奕秋诲奕》的故事。

教学过程:

1.小黑板出示第十五章节: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闻。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2.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对这段文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教师领读五遍。

4.指名学生读。

(多名学生)

5.教师为学生讲解文义,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6.教师再领读一遍。

7.讲故事《奕秋诲奕》的故事,让学生谈一谈听故事后的感受。

8.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9.同桌互背。

10.指名背。

11.齐背。

第十六周

教学要求:

1.背诵《弟子规》的第十六章节。

2.教师为学生释义明理。

3.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学会做人。

4.听故事,学做人。

教学重难点:

会背诵第十六章节。

教学准备:

搜集小故事。

教学过程:

1出示第十六章节: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2.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对这段文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教师领读五遍。

4.指名学生读。

(多名学生)

5.讲故事《士选让产》。

6.让学生谈一谈听故事后的感受。

7.教师为学生讲解文义,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8.教师再领读一遍。

9.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10.同桌互背。

11.指名背。

12.齐背。

板书设计:

弟子规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闻。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教学反思:

教师范读领读诗文,并为学生释义,还给学生讲故事,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懂得了在长辈面前应该怎样做,应该怎样尊敬长

第十七周

教学要求:

1.背诵《弟子规》的第十七章节。

2.教师为学生释义明理。

3.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学会做人。

4.了解《车胤囊萤苦读》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会背诵第十七章节。

2.了解其中的道理,学做人。

教学准备:

收集《车胤囊萤苦读》的故事。

教学过程:

1.出示第十七章节:

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2.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对这段文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教师领读五遍。

4.指名学生读。

(多名学生)

5.教师为学生讲解文义,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6.教师再领读一遍。

7.讲故事《车胤囊萤苦读》的故事

8.让学生谈一谈听故事后的感受。

9.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10.同桌互背。

11.指名背。

12.齐背。

第十八周

教学要求:

1.背诵《弟子规》的第十八章节。

2.教师为学生释义明理。

3.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学会做人。

4.听故事,学做人。

教学重难点:

会背诵第十八章节。

教学准备:

搜集小故事。

教学过程:

1.小黑板出示第十八章节: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2.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对这段文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教师领读五遍。

4.指名学生读。

(多名学生)

5.讲故事《布衣一生》。

6.让学生谈一谈听故事后的感受。

7.教师为学生讲解文义,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8.教师再领读一遍。

9.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10.同桌互背。

11.指名背。

12.齐背。

板书设计:

弟子规

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了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要珍惜学习时间,自己的衣着要整洁大方,手脸要洗干净,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