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8219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

1.绪论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

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标准答案:

A

2.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

A、能力B、气质C、性格D、情感

标准答案:

D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心理动力B、心理过程C、心理状态D、心理特征

标准答案:

A,B,C,D

2-1认识认知

一、单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

1.对大学生感知觉特征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自我中心意识到达顶峰B、感知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C、感知的精确性趋于完善D、逻辑性直觉水平不断提高

标准答案:

A

2.()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B、认知C、感知D、思维

标准答案:

D

3.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是()。

(33.34分)

A、可逆性B、灵活性C、补偿性D、发散性

标准答案:

A

2-2我的黄金时代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大学生人际交往风格的不同,主要体现不包括的是()

A、价值观不同B、心理需求不同

C、情绪稳定性不同D、生活习惯和修养不同

标准答案:

C

2.下列不属于大学生交往目的单纯的因素是()

A、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简单B、思想单纯

C、大学生之间无地位高低之别D、大学生的交往意识较差

标准答案:

D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大学生在人际方面的主要特点有()。

A、交往动机的迫切性B、交往内容的多样性

C、交往目的的单纯性D、交往心理的差异性

标准答案:

A,B,C,D

2-3大学生活的一天

一、单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

1.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

D

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把个体认知的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是()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标准答案:

B

3.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

A、没有守恒概念B、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C、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D、理解原则和规则,并尝试改变

标准答案:

C

3-1一个越来越响亮的称谓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张老师每次跟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都会充满自豪感。

这说明张老师处于()。

A、教师角色认知阶段B、教师角色认同阶段

C、教师角色信念阶段D、教师角色内化阶段

标准答案:

C

2.()是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

A、崇高的职业道德B、渊博的专业知识

C、先进的教育理念D、特色的教学能力

标准答案:

B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扮演的主要角色包括()。

A、知识的传授者B、学生道德发展的向导

C、知识学习的促进者D、学生问题解决的顾问

标准答案:

B,C,D

3-2你的威信从哪来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对于教师威信描述正确的是()。

A、威信的形成是一个心理过程B、威信是教师角色决定的

C、威信使学生敬而远之D、威信等同于权威

标准答案:

A

2.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条件不包括()

A、高尚的思想B、学生家长、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和态度

C、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导向D、教师的社会地位

标准答案:

A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树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

A、教师的社会地位B、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认可

C、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导向和价值取向D、教师自身人格特征

标准答案:

A,B,C,D

3-3教师的成长之路

一、单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

1.富勒和布朗(Fuller&rown)划分的教师成长阶段不包括()。

A、关注学科B、关注生存C、关注情境D、关注学生

标准答案:

A

2.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能力的自我评价与判断称为()。

A、教师的教学效能感B、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C、教师的自我强化能力D、教师的自我校正能力

标准答案:

A

3.()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A、教学反思B、教学监控C、教学计划D、教学设计

标准答案:

A

4-1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提倡用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等方法。

A、社会学习理论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C、构建主义学习理论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标准答案:

C

2.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

标准答案:

B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学习可分为()。

A、知识学习B、技能学习C、机器学习D、社会规范学习

标准答案:

A,B,D

4-2专业知识学习的理解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我们把文学作品的各个场景联和成完整的场面,属于思维过程的()。

A、综合B、比较C、分类D、概括

标准答案:

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通过分析和综合,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

B、只有过过抽象和概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

C、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把他们区分为不同类别的思维过程

D、分类是比较的基础

标准答案:

B

3.学生把“会飞”作为所有鸟的本质特征,是()因素造成的。

A、正例错误B、反例错误C、比较错误D、变式错误

标准答案:

D

4.()是把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区分开来的过程。

A、分析B、比较C、抽象D、概括

标准答案:

C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5.促进知识的理解的途径有哪些()

A、分析与综合B、比较与分类C、抽象与概括D、学习与记忆

标准答案:

A,B,C

4-3专业知识的巩固

一、单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

1.学习一篇课文,开头结尾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忘记,是因为()。

A、经验干扰理论B、痕迹衰退理论C、同化理论D、动机理论

标准答案:

A

2.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B、冯特C、艾宾浩斯D、弗洛伊德

标准答案:

C

3.“舌尖现象”可以用来证明()。

A、同化理论B、提取失败理论C、经验干扰理论D、痕迹衰退理论

标准答案:

B

4-4一心多用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下列不属于操作技能的是()(30分)

A、走路B、骑自行车C、游泳D、原阅读

标准答案:

D

2.在专业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常常会出现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现象。

(30分)

A、倒退B、高原期C、停滞期D、缓慢进步

标准答案:

B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复杂操作技能的形成主要经历()阶段(40分)

A、认知阶段B、操作分解阶段C、操作联系阶段D、自动化阶段

标准答案:

A,B,C,D

5-1学习迁移

一、单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

1.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迁移B、变式C、定势D、原型启发

标准答案:

C

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B、横向迁移C、负迁移D、纵向迁移

标准答案:

C

3.“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纵向迁移B、侧向迁移C、特殊迁移D、学会学习

标准答案:

B

5-2学习策略

一、单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

1.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是()。

A、精细加工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组织策略

标准答案:

D

2.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标准答案:

B

3.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标准答案:

C

6-1道德与品德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只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

标准答案:

B

2.不属于道德认识的形成的是()(

A、道德概念的掌握B、道德评价的发展C、道德情感的升华D、道德信念的确立

标准答案:

C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标准答案:

A,B,C,D

6-2有德青年养成记

一、单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

1.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

标准答案:

A

2.在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阶段。

A、依从B、认同C、同化D、内化

标准答案:

B

3.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有重要制约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必须加强()的教育。

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知识

标准答案:

A

6-3说服教育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沟通-对话式说服教育是()(30分)

A、俯首听命式的接纳B、居高临下的教诲

C、长者的权威D、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标准答案:

D

2.突出“知”来开展说服教育的是()

A、指导-内省式B、过程-体验式C、践履-训练式D、榜样示范式

标准答案:

A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影响说服教育效果的心理因素有()

A、教师B、学生C、说服内容D、说服路径

标准答案:

A,B,C,D

7-1逃课为哪般

一、单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

1.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

利用()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A、直接发生途径B、直接转化途径C、间接发生途径D、间接转化途径

标准答案:

A

2.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标准答案:

C

3.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标准答案:

A

7-2合理的归因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根据维纳的三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的是()

A、能力B、努力C、任务D、运气

标准答案:

A

2.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A、王老师对张华的数学测验成绩表示满意B、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和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C、老师表扬爱劳动的学生D、王佳每天独自听音乐

标准答案:

D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归因训练的方式包括()

A、集体归因训练B、个别归因训练C、自我归因D、他人归因

标准答案:

A,B

7-3你的选择是什么

一、单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

1.下列不属于成就目标形成的个人因素的是()

A、能力观B、年龄C、情境D、性别

标准答案:

C

2.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A、认识动机B、赞许动机C、成就动机D、交往动机

标准答案:

C

3.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

标准答案:

D

8-1问题解决

1.绪论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

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标准答案:

A

2.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

A、能力B、气质C、性格D、情感

标准答案:

D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心理动力B、心理过程C、心理状态D、心理特征

标准答案:

A,B,C,D

2-1认识认知

一、单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

1.对大学生感知觉特征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自我中心意识到达顶峰B、感知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C、感知的精确性趋于完善D、逻辑性直觉水平不断提高

标准答案:

A

2.()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B、认知C、感知D、思维

标准答案:

D

3.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是()。

(33.34分)

A、可逆性B、灵活性C、补偿性D、发散性

标准答案:

A

2-2我的黄金时代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大学生人际交往风格的不同,主要体现不包括的是()

A、价值观不同B、心理需求不同

C、情绪稳定性不同D、生活习惯和修养不同

标准答案:

C

2.下列不属于大学生交往目的单纯的因素是()

A、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简单B、思想单纯

C、大学生之间无地位高低之别D、大学生的交往意识较差

标准答案:

D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大学生在人际方面的主要特点有()。

A、交往动机的迫切性B、交往内容的多样性

C、交往目的的单纯性D、交往心理的差异性

标准答案:

A,B,C,D

2-3大学生活的一天

一、单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

1.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

D

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把个体认知的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是()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标准答案:

B

3.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

A、没有守恒概念B、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C、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D、理解原则和规则,并尝试改变

标准答案:

C

3-1一个越来越响亮的称谓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张老师每次跟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都会充满自豪感。

这说明张老师处于()。

A、教师角色认知阶段B、教师角色认同阶段

C、教师角色信念阶段D、教师角色内化阶段

标准答案:

C

2.()是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

A、崇高的职业道德B、渊博的专业知识

C、先进的教育理念D、特色的教学能力

标准答案:

B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扮演的主要角色包括()。

A、知识的传授者B、学生道德发展的向导

C、知识学习的促进者D、学生问题解决的顾问

标准答案:

B,C,D

3-2你的威信从哪来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对于教师威信描述正确的是()。

A、威信的形成是一个心理过程B、威信是教师角色决定的

C、威信使学生敬而远之D、威信等同于权威

标准答案:

A

2.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条件不包括()

A、高尚的思想B、学生家长、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和态度

C、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导向D、教师的社会地位

标准答案:

A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树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

A、教师的社会地位B、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认可

C、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导向和价值取向D、教师自身人格特征

标准答案:

A,B,C,D

3-3教师的成长之路

一、单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

1.富勒和布朗(Fuller&rown)划分的教师成长阶段不包括()。

A、关注学科B、关注生存C、关注情境D、关注学生

标准答案:

A

2.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能力的自我评价与判断称为()。

A、教师的教学效能感B、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C、教师的自我强化能力D、教师的自我校正能力

标准答案:

A

3.()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A、教学反思B、教学监控C、教学计划D、教学设计

标准答案:

A

4-1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提倡用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等方法。

A、社会学习理论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C、构建主义学习理论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标准答案:

C

2.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

标准答案:

B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学习可分为()。

A、知识学习B、技能学习C、机器学习D、社会规范学习

标准答案:

A,B,D

4-2专业知识学习的理解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我们把文学作品的各个场景联和成完整的场面,属于思维过程的()。

A、综合B、比较C、分类D、概括

标准答案:

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通过分析和综合,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

B、只有过过抽象和概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

C、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把他们区分为不同类别的思维过程

D、分类是比较的基础

标准答案:

B

3.学生把“会飞”作为所有鸟的本质特征,是()因素造成的。

A、正例错误B、反例错误C、比较错误D、变式错误

标准答案:

D

4.()是把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区分开来的过程。

A、分析B、比较C、抽象D、概括

标准答案:

C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5.促进知识的理解的途径有哪些()

A、分析与综合B、比较与分类C、抽象与概括D、学习与记忆

标准答案:

A,B,C

4-3专业知识的巩固

一、单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

1.学习一篇课文,开头结尾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忘记,是因为()。

A、经验干扰理论B、痕迹衰退理论C、同化理论D、动机理论

标准答案:

A

2.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B、冯特C、艾宾浩斯D、弗洛伊德

标准答案:

C

3.“舌尖现象”可以用来证明()。

A、同化理论B、提取失败理论C、经验干扰理论D、痕迹衰退理论

标准答案:

B

4-4一心多用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下列不属于操作技能的是()(30分)

A、走路B、骑自行车C、游泳D、原阅读

标准答案:

D

2.在专业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常常会出现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现象。

(30分)

A、倒退B、高原期C、停滞期D、缓慢进步

标准答案:

B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复杂操作技能的形成主要经历()阶段(40分)

A、认知阶段B、操作分解阶段C、操作联系阶段D、自动化阶段

标准答案:

A,B,C,D

5-1学习迁移

一、单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

1.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迁移B、变式C、定势D、原型启发

标准答案:

C

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B、横向迁移C、负迁移D、纵向迁移

标准答案:

C

3.“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纵向迁移B、侧向迁移C、特殊迁移D、学会学习

标准答案:

B

5-2学习策略

一、单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

1.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是()。

A、精细加工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组织策略

标准答案:

D

2.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标准答案:

B

3.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标准答案:

C

6-1道德与品德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只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

标准答案:

B

2.不属于道德认识的形成的是()(

A、道德概念的掌握B、道德评价的发展C、道德情感的升华D、道德信念的确立

标准答案:

C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标准答案:

A,B,C,D

6-2有德青年养成记

一、单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

1.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

标准答案:

A

2.在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阶段。

A、依从B、认同C、同化D、内化

标准答案:

B

3.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有重要制约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必须加强()的教育。

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知识

标准答案:

A

6-3说服教育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沟通-对话式说服教育是()(30分)

A、俯首听命式的接纳B、居高临下的教诲

C、长者的权威D、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标准答案:

D

2.突出“知”来开展说服教育的是()

A、指导-内省式B、过程-体验式C、践履-训练式D、榜样示范式

标准答案:

A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影响说服教育效果的心理因素有()

A、教师B、学生C、说服内容D、说服路径

标准答案:

A,B,C,D

7-1逃课为哪般

一、单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

1.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

利用()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A、直接发生途径B、直接转化途径C、间接发生途径D、间接转化途径

标准答案:

A

2.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标准答案:

C

3.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标准答案:

A

7-2合理的归因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根据维纳的三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的是()

A、能力B、努力C、任务D、运气

标准答案:

A

2.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A、王老师对张华的数学测验成绩表示满意B、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和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C、老师表扬爱劳动的学生D、王佳每天独自听音乐

标准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