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8506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

《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典题目中考化学.docx

经典题目中考化学

历年中考化学经典题目

2012·成都)1.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B=A2B

2012·成都)2.下列生活中常见现象用微观粒子特性解释不正确的是

现象

解释

A

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

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

B

25m3的石油气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

C

一小匙蔗糖放入20mL水中很快就“消失”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晴天晾晒衣服比阴天更易干燥温度升高,

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2012重庆)3.(3分)钠原子与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2)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一个电子。

(3)钠原子与氯原子相同的是(填序号)

①质子数②电子数

③电子层数④最外层电子数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证NaOH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先加入稀硫酸,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有SO42-

B.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润湿pH试纸,然后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中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说明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点燃可燃性气体时,要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根据以下实验图示回答问题:

(1)请指出图中某实验的错误操作;

实验①探究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实验②中,若为干而冷的烧杯,则现象为,若为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烧杯,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③探究的问题是?

(2012•烟台)6.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离提纯的步骤,与粗盐提纯(只除去不溶性杂质)的三个实验步骤相同的是(  )

A.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B.从医用酒精中提纯酒精

C.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不考虑其他可溶性杂质)

D.从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废液中回收二氧化锰

2012适应性7:

带有铁锈的铁钉放置于过量盐酸中,一会后,溶液中的含有的粒子有.

8.归纳整理物质间相互反应规律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

其中甲、乙、丙、丁分别是Zn、BaCl2溶液、Na2CO3和盐酸中的某一种。

(1)试判断:

乙是,

丙是。

(2)请你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基本反应类型。

Ca(OH)2+乙:

,属于反应。

丙+丁:

,属于反应。

9、.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物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变化。

这些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有些化学变化可用“A+B→C+D”这样的表达式来表示。

⑴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可用上式表示的是反应和反应。

⑵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能用上式表示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 。

⑶在上式中,若A是硫酸,则B可以是(填写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化学式)其中一种物质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合理即可)

10.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C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1)写出A、B、C的化学式:

A______;B______;C______。

(2)根据自己得出的知识网络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2008年自贡市)如图,A、B、C、D、E各代表铁、水、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中的一种物质。

常温下,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

请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D。

(2)相连环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关于实验室制取CO2的研究:

(注重实验药品和原理选择)

(1)以下反应均能生成二氧化碳:

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有(填序号),请任选两种说明不能选择的原因(写出对应的序号和原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右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两种发生装置,其中一种装置的优点是,将B装置改进就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请写出你的改进方法。

13、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炫耀说他捡到了黄金。

小宝说他曾在网上看到过,有一种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黄金。

于是他与小新开始探究。

(提出问题)这块黄色金属是黄金?

还是铜锌合金?

(猜想)

小新认为是黄金;

小宝认为是铜锌合金。

(查阅资料)合金中的金属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金在高温下不与氧气反应,锌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设计实验)

小新设计的实验是:

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小宝设计的实验是:

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现象与结论)

(1)小新在实验中观察到黄色的金属变黑,则他的猜想。

黑色物质是。

(2)小宝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反思与应用)假如你的观点和小宝的观点相同,你还可以设计的一个实验是:

①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溶液中。

②你设计的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14、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

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

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滤液A和滤液B含有相同的溶质,其名称是;固体B的化学式为。

(2)写出步骤①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4)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必须称量:

废液的质量和。

15.小刚、小军、小红对一久置的NaOH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探究,三位同学都作出以下的猜想:

可能是NaOH;

可能是Na2CO3;

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做出

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了验证

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再滴加稀HCl,有气泡产生,由此可推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肯定猜想________(填序号)是错误的。

(2)小军又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

由此小军结合小刚的实验,认为猜想

是正确的。

小红却认为小军的所得结论不确切,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白色粉末是否含有NaOH,小红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滴加澄清石灰水

至恰好完全反应

沉淀B

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A

白色粉末

证明含有NaOH

操作2

溶液C

①沉淀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②在操作1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在操作2中,除要用到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滤纸外,还需补充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

③小刚认为小红的这个方案也有问题,小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只要稍加改进,就可以证明粉末中还含有NaOH,则小刚改进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刚对小红的实验作了正确的改进后进行了实验,实验现象和小红的一致,由此确定猜想③是正确的。

16.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

探究1:

研究常见物质组成

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

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______,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

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______来推断水的组成的。

而C实验与______(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

探究2:

研究常见物质性质——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刚好完全中和

(1)探索:

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该溶液的pH<7,说明硫酸过量。

(2)验证: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______

____________

证明研究结论正确

写出

(2)出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3:

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固体NaOH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汽和CO2反应而变质。

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作了如下探究:

(1)【猜想】

猜想Ⅰ:

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CaO、固体NaOH;

猜想Ⅱ:

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和Na2CO3。

则CaO与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2)【实验】如下图所示:

 

(3)【判断】

a.若Ca(OH)2、CaCO3和Na2CO3投入到水中不会放热,则由操作②现象判断:

猜想Ⅱ(填:

成立、不成立)

b.操作④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由操作⑤⑥的现象判断:

滤液中含有(写化学式);由此判断猜想Ⅰ(填:

成立、不成立)。

c.综合a和b的结论,判断该样品变质情况为。

(4)【拓展】由上述实验说明,实验室中“碱石灰”应保存;操作③中玻棒的作用是。

17.学习碳酸钠知识时,老师做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演示实验,并对浑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

老师提问:

滤液里可能含有哪些溶质呢?

学生甲:

可能含有NaOH和Na2CO3

学生乙:

应该含有NaOH、Na2CO3和Ca(OH)2吧

学生丙:

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只含NaOH哦

学生丁:

(1)假设你是丁同学,请你也提出一个与甲、乙、丙同学不同的猜想,把猜想写在对话框中。

并对你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

自己的猜想成立

(2)你认为甲、乙、丙同学的猜想都合理吗?

如有不合理的请说明理由。

(3)乙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乙的猜想不成立

你认为乙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1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做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因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同时进行气体产物的检验和尾气的处理,该小组准备了A、B、C、D四个装置(D装置中的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试回答以下问题。

(注意图中装置不得重复使用)

 

(1)实验时,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尾气处理;

(2)写出A中玻璃管化学方程式:

(3)根据什么现象可判断玻璃管A中反应是否开始发生:

(4)写出处理尾气的原因及处理尾气的方法是。

(方法写一种)

19、(济南市)现有一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为CO,含有少量水蒸气,还可能含有少量HCl气体。

某化学课题组的同学欲用该混合气体进行实验:

①检验HCl气体是否存在,并除去HCl气体②用干燥纯净的CO气体还原不纯的氧化铜试样(其中的杂质不发生变化)③实验CO气体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生成物的性质

试用如图所示的仪器组装一套实验装置,完成上述实验任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进行时,若要气体从左向右流动,则这几种仪器组件的连接顺序应是(填写仪器导管接口处字母):

()接(),()接(),()接()。

(2)判定HCl气体是否存在的根据是

(3)仪器B的作用是。

(4)仪器D中的现象是。

(5)反应进行完全后,若仪器D中物质增重ag,则仪器C中的试样质量减少g.

(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20、(自贡市)根据下图所给装置回答问题(装置B中仪器R是分液漏斗,可以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1)加热氯酸钾(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其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用锌跟稀盐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其化学方程式为;

(3)用

(2)这种方法制得的氢气常带有少量的HCl气体和水蒸气。

装置D、E中分别盛有硝酸银溶液和浓硫酸,若欲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氢气,从发生装置导出的气体在

用C装置收集前通过e、f、g、h的顺序是(字母填在方框内):

(4)用装置B还可以制取除氢气、氧气外的另一种气体是。

21.下图为常见的实验装置(用途不一),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装置可重复使用。

提示:

H2+CuO=Cu+H2O,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1)将含有水蒸汽的氢气干燥后还原氧化铜,则该气体先要通过装置(填序号,下同)。

(2)如果要验证混合气体由H2、CO组成,则需要连接的仪器顺序为。

(3)如果要验证混合气体由CO、CO2组成,则需要连接的仪器顺序为。

(4)如果要验证混合气体由H2、H2O组成,则需要连接的仪器顺序为。

(5)如果要验证混合气体由CO2、CO、H2组成,则需要连接的仪器顺序为。

22.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该气体依次通过下图所示装置,观察到:

①A.装置内未见有浑浊出现;②D装置内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最终收集到一定量干燥气体(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可知原混合气体中肯定不含_________;

 

(2)由②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3)最终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23.

(8分)据媒体报道,2009年2月12日我外交部发言人就法国佳士得公司拍卖我圆明园兔首和鼠首两件文物(如右图),发表严正声明:

中国对其拥有不可置疑的所有权。

两件文物均为青铜器,其表面呈绿色.           兔首    鼠首  

(1)查阅资料:

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不稳定,受热后可生成三种氧化物。

这三种氧化物是CuO、H2O、CO2。

其中CuO为黑色固体。

写出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提出问题:

铜绿形成的的条件是什么?

(3)猜想:

根据铜绿的化学式,你认为铜绿的形成是铜与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4)实验探究:

某研究性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铜绿形成的条件,将三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有铜绿生成,且水面附近最明显

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设计并不严密,其理由是,

为得到正确结论,应对实验进行补充,他补充的实验是

(5)得出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原猜想是正确的。

(6)实验拓展: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铜绿的组成中含有碳元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7)反思与应用:

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

;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24、已知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20.4gNa2CO3和NaCI组成的固体混合物。

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分数为10%的稀盐酸。

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  7(填>、=、<)。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5.化工厂用熟石灰粉末中和废液中的HCl,化验室取废液100g,不断加入熟石灰粉末,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与熟石灰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1)当加入5g熟石灰时废液

的pH7。

(2)计算废液中HCl的质量分数

(3)若改用7.4g氢氧化钠固体中和废液,充分反应后废液的pH7。

 

2012•宁波)常温下,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氨气溶于水显弱碱性,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到氨气  

B.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多余的氨气可排放到大气中  

D.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氧气相同

26.(2012.百色市)某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Na2CO3和NaOH。

为了测定废水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废水100g,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测得生成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的气体

质量为g;

(2)该废水中Na2CO3

的质量分数和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