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考化学重点题目练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17981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中考化学重点题目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西中考化学重点题目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西中考化学重点题目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西中考化学重点题目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西中考化学重点题目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广西中考化学重点题目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广西中考化学重点题目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广西中考化学重点题目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中考化学重点题目练习.docx

《广西中考化学重点题目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中考化学重点题目练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中考化学重点题目练习.docx

广西中考化学重点题目练习

1.

A、B、C、D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若A、C为氧化物,B、C含有同种金属元素且B为实验室常用的碱。

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

(2)若A为盐,A与C反应可制作波尔多液。

则C的化学式为  ;B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

(1)CaO+H2O======Ca(OH)2

(2)Ca(OH)2H2SO4+Cu(OH)2====CuSO4+2H2O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B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碱,B可能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B、C含有同种金属元素,C是氧化物,则C为氧化钙。

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A为水。

氢氧化钙与酸、酸性氧化物反应可生成水,D可能为盐酸、硫酸或二氧化碳等。

(2)A为盐,A与C反应可制作波尔多液,则A为硫酸铜、C为氢氧化钙。

A与C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钙,硫酸钙无法转化为硫酸铜,故B为氢氧化铜。

则D为硫酸。

2.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

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A与G都可用于除铁锈,B为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D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E是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气体,D与F所含阳离子相同。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C    ,G    。

(2)物质C属于的物质类别是    ,F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

(3)写出E转化为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配制好的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桶盛放,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2.

(1)HClCuSO4H2SO4

(2)盐作建筑材料

(3)CO2+Ca(OH)2=====CaCO3↓+H2O

3.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和验证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若选择AC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D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b”或“c”)端进入。

(4)小明同学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如图E),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3.(1)试管 (2)

 (3)b (4)溶液变红,塑料瓶变瘪

4.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锌、硫酸铜以及污泥。

现将废水中的硫酸锌及铜回收。

设计的工业流程具体如下:

(1)第②步加入过量锌粉的目的是         。

(2)步骤②后将固体与溶液1分离的实验操作名称为    ,请写出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    。

(3)写出第③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不能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的原因是          。

(4)写出铜的一种用途            。

4.(1)将CuSO4完全转化成单质Cu (2)过滤 烧杯(或漏斗或玻璃棒) (3)Zn+H2SO4=====ZnSO4+H2↑ 稀盐酸与锌反应生成氯化锌,使制得的硫酸锌不纯 (4)作导线

【解析】(1)锌可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

加入过量锌粉的目的是为了将CuSO4完全转化成单质Cu。

(2)将固、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漏斗、玻璃棒。

(3)由于锌粉是过量的,故图中“固体”中含有Zn和Cu两种金属,加入稀硫酸是为了将固体混合物中的Zn转化成ZnSO4,但若将稀硫酸换成稀盐酸,则会生成氯化锌,使制得的硫酸锌不纯。

(4)铜具有导电性和延展性,可以制作导线等。

5.镁条不仅能与氧气、氮气反应,还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某同学在实验室将点燃的镁条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生成的产物并不都是白色,还有部分黑色固体。

于是该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镁条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镁条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氧化镁和氢氧化镁都是白色固体。

【提出猜想】同学们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一:

白色固体是氧化镁,黑色固体是碳。

猜想二:

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镁,黑色固体是碳。

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    ,原因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白色固体收集、洗涤、干燥后,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取少量的滤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白色固体是氧化镁

2.将黑色固体收集、洗涤、干燥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加热一段时间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黑色固体是碳

【实验验证】

【实验结论】镁条燃烧的产物是氧化镁和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拓展迁移】在生活中如果储存金属镁的仓库着火,    (填“能”或“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因是            。

5.【提出猜想】猜想二 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或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 【实验验证】刚开始没有明显的现象,一段时间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拓展迁移】不能 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烧

【解析】【提出猜想】反应物镁、二氧化碳中含有镁、碳、氧三种元素,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中也含镁、碳、氧三种元素,氢氧化镁中含有氢元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猜想二不合理。

【实验验证】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根据所加稀盐酸过量,可知滤液是氯化镁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此时逐滴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当稀盐酸消耗完后,继续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此时有白色沉淀产生。

根据实验结论“黑色固体是碳”分析,碳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迁移】根据前面分析可知,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烧,因此存有金属镁的仓库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6.中学生化学实验技能测试中,小明抽到的考题是“盐的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操作】小明用实验室所提供的药品,做了甲、乙两组实验,其中甲实验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实验后,小明把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

他决定对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示:

本题中碳酸镁视为沉淀)

【提出猜想】猜想Ⅰ.        ;

猜想Ⅱ.Mg(OH)2和BaSO4;

猜想Ⅲ.Mg(OH)2和MgCO3;

猜想Ⅳ.Mg(OH)2、MgCO3和BaSO4

小红认为猜想Ⅳ一定不成立,其理由是         。

为了验证白色沉淀的成分,小明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与结论

①若      ,猜想Ⅰ成立;

②若沉淀部分溶解,且无其他现象,猜想Ⅱ成立;

③若         ,猜想Ⅲ成立。

【实验方案】

【拓展与思考】如果猜想Ⅲ成立,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做甲实验时       ,甲实验完成后,过滤,则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有       。

6.【实验操作】Ba(OH)2+Na2CO3=====2NaOH+BaCO3↓ 【提出猜想】Mg(OH)2甲反应后的溶液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钡不会同时剩余 【实验方案】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合理即可) ①沉淀全部溶解,且无其他现象③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拓展与思考】Na2CO3过量 OH-和CO32-

【解析】【实验操作】甲实验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乙实验中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

【提出猜想】将甲、乙反应后的溶液混合后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乙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镁,甲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有生成的氢氧化钠,可能含有反应剩余的碳酸钠或氢氧化钡,据此根据已给出的猜想,得出猜想Ⅰ为Mg(OH)2;因为甲中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不可能同时剩余,因此猜想Ⅳ一定不成立。

【实验方案】根据猜想Ⅱ成立以及该猜想成立的实验现象,可知实验操作为取反应后的白色沉淀,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①根据猜想Ⅰ成立,则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为沉淀全部溶解,且无其他现象;③根据猜想Ⅲ成立,则白色沉淀为Mg(OH)2和MgCO3,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镁和水,则实验现象为沉淀完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拓展与思考】若猜想Ⅲ成立,则白色沉淀为Mg(OH)2和MgCO3,原因是做甲实验时滴加的碳酸钠过量,碳酸钠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镁;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Na2CO3=====2NaOH+BaCO3↓,由于碳酸钠过量,所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Na2CO3和NaOH,因此滤液中的阴离子有OH-和CO32-。

7.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7g,加入到盛有58.1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

此时烧杯内各物质的总质量为

64.9g。

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

(1)5.6

解:

(2)生成氢气的质量为7g+58.1g-64.9g=0.2g

设原混合物中Fe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为y

Fe+2HCl====FeCl2+H2↑

561272

xy0.2g

x=5.6g

y=12.7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想测定硫酸钠固体样品的纯度(杂质为氯化钠),取20g样品放入烧杯中,配制成100g的溶液,分三次加入BaCl2溶液,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生成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

50

50

5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11.65

23.3

23.3

试计算: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2)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结果精确到0.1%)

8.

(1)23.3

解:

(2)设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SO4+BaCl2=====BaSO4+2NaCl

142233117

x23.3gy

x=14.2g

y=11.7g

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3)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9.9%

答:

(2)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71%。

(3)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