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0030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实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实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实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实验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实验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实验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实验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实验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实验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报告.docx

《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报告.docx

实验报告

培养高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研究

实 验 报 告

宁远一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研究小组

执笔:

雷国琼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期,历史积淀的影响尤在,在惯性的作用下,评价学生的标准往往受唯学习成绩论的影响。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享受着来自各方面的优待;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仅得不到应该享受的重视,在某些方面甚至受到岐视。

从功利的角度看,为了提高教育效率,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学校完全有理由也有必要把同年级的学生分成快慢班,由于快班学生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校的兴衰荣辱,因此受到格外的优待。

而慢班的学生在各种升学考试中由于无关乎大局,学校不予以重视。

这种情况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相沿成习,大家见怪不怪。

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心理逐渐发生微妙的变化,有的甚至发生逆变甚至病变,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心理倾向。

成绩优秀学生的消极障碍心理主要有虚荣心理、自傲心理、嫉妒心理、自居心理等,这种心理障碍的行为表现有畏缩行为、固执行为、逆反行为、攻击行为、倒退行为。

成绩落后学生的心理障碍有自卑性心理、戒备性心理、逆反性心理障碍、厌学等。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学生虽然有可能掌握比较全面的知识,部分学生也可能取得比较好的考试成绩,但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他们的可持续性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反之,如果学生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就能够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胜不骄,败不馁,不仅能够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而且在事业上也能不断地获得成功。

因此,深入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理论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掌握规律,不仅是能否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事关学生能否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更是能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

二、理论依据

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

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到起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

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

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

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2.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罗杰斯认为:

当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就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

预感到经验与自我不一致时,个体会运用防御机制(歪曲、否认、选择性知觉)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相一致。

如果防御成功,个体就不会出现适应障碍,若防御失败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目标是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是经内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除掉,找回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用罗杰斯的话说“变回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机能。

人本主义的实质就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3、行为主义理论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

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

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4、信息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

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

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

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记忆和思维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提出短时记忆中有三种编码:

①听觉编码即声码;

②视觉编码即形码;

③语义编码即意码。

认为人是按事物的各种性状将其分成三种编码分别贮存在三个不同的位置,而后可以用声、形、意三种不同的途径来检索这一记忆。

5、艾利斯的ABC理论

艾利斯认为人有其固有本性,人的先天倾向中有积极的取向,也有消极的本性,换句话说人有趋向于成长和自我实现这样的内在倾向,同时也具有非理性的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生活态度倾向,而且艾利斯更强调后一种倾向,他认为正是这种非理性的生活态度,导致心理失调。

艾利斯将人类常见的非理性信念归纳为以下几种:

  ①倾向于进行畸形的思维(如强迫思维)。

②倾向过于易受暗示影响。

③倾向于过度概括化以偏概全。

④倾向于要求尽善尽美,认为不是完美的就是无用的。

⑤倾向于对他人的过分要求。

⑥倾向于追求绝对化,肯定化,不能忍受不确定性。

⑦倾向于夸大负性事件的危害性。

⑧倾向于自暴自弃。

⑨倾向于自我贬低。

⑩倾向于过分关注自身的机体的变化。

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

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牛鼻子”,把认知这个“牛鼻子”拉正了,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艾利斯将以上观点概括称之为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events),B代表信念(Beliefs)是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代表结果即症状(Consequences),艾利斯认为并非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症状C,A与C之间还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这个中介因素是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即是信念B,艾利斯认为人极少能够纯粹客观地知觉经验A,总是带着或根据大量的已有信念、期待、价值观、意愿、欲求、动机、偏好等来经验A。

因此,对A的经验总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同样的A在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C,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信念有差别即B不同。

换言之,事件本身的刺激情境并非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

个人对刺激情境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才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

在ABC理论中,D代表治疗(disputing)通过D来影响B,认识偏差纠正了,情绪和行为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解除或减轻,最后达到E效果(effects),负性情绪得到纠正。

6、维果茨基的文化社会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心理起源于社会交往,这一理论经研究和实践证明是非常正确的,学校、教室、幼儿园作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环境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而教师或其他成人对儿童的指导作用更不容忽视,同时,应该给儿童提供儿童间相互交往的环境并让他们学会交往的方法。

学校、教室、教师、同伴这些社会文化因素的形式、水平直接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

7、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三、实验内容

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实际情况,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目前的教育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哪些影响,分析造成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扬长用短,趋利避害,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变化的良性与恶性的特征,深入研究如何引导良性心理继续往良性方向发展,对于不良心理发展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调适纠偏。

3、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研究心理素质是如何影响其他素质的发展变化的。

4、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具体方法。

四、实验方法

主要采用资料法、实证法、个案跟踪调查法进行研究,以湖南省宁远县第一中学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定性分析,静态动态评价,科学统计,检测实验效果。

1、自变量:

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改革;以《高中心理教育与辅导》为教材开设心理教育课;班级管理改革和学生评价机制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2、因变量:

优化学生心理各因素的结构,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不断改善,提高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变消极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实现德智体各方面的协调均衡发展。

3、干扰变量的控制:

①实验之前,用SCL-90心理卫生自测量表和智力量表对实验对象和参照对象按一定比例进行一次测评;②实验过程中,对常规教育的质效进行过滤,排除常规教育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五、实验过程

本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2000年9月至2004年6月为实验实施阶段,按照实验方案有序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2004年7月至2004年9月为总结评估阶段,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学生问卷调查的统计,对学生成绩的分析,对本次实验作出评估。

实验过程如下:

(一)加强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2000年下期开始,学校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

斥巨资修建了体艺馆、400米塑胶跑道、道德文化长廊、君子湖碑林、青少年活动中心,美化亮化了校园,增加了校园的文化底蕴。

编写了校本教材《人皆可以为尧舜》、《源远流长》。

定期举办校园艺术节、科技节和体育运动会。

健全完善学生组织和社团组织,文学社、艺术团、运动队、英语沙龙等都能在有关行政处室、教研室和团委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

教室强调规范化布置,国旗、《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校风”、“学风”、名言警句按要求统一印制上墙。

在此基础上鼓励各班突现特色,构建起别具一格的教室文化氛围。

学校为每个班配备了图书柜、电视柜、电视机、录音机、饮水机等设施,各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合设置,办起了图书角、读者沙龙、每日一歌、新闻早知道等栏目,为同学喜闻乐见,开阔了眼界,拓广了胸襟,增加了交往。

(二)改革评价机制,以赏识为起点,以端正教与学的态度为落点,培养师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在问卷调查和座谈中,发现教师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良心理倾向,主要有如下几种:

1、自卑心理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口号后,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有明显的提高,但就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而言,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在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得到应有的报酬,在社会嬗变中,他们不为世俗所重,虽笔耕舌种,不辞辛劳,思想可贵,虽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精神崇高,但因不免贫穷之累,困窘之讥,内心并无多少成就感。

再加上,教师中有条件有关系有背景者崇尚改行,改行后在其他战线多有不俗表现,就更让从教者心寒气短,自惭形秽。

尽管这种自卑多半是盲目的,但却足以使教师作茧自缚,画地为牢。

表现在教学上,就是没有热情,心灰意懒,得过且过。

2、冷漠心理

教师虽穷,却是精神上的富翁。

但这种“富”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欢乐。

年事渐长,阅事渐多,忧虑越重,困惑越剧,以前所接受的教育,书中所受的陶冶,往往衍生出一种对社会不平现象的不调和,而当这种不平现象愈来愈烈的时候,先前思想中那些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就会受到挑衅,大多数的人的结果是自我否定,屈从于现实。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心就慢慢降温,血慢慢变冷,思想愈来愈冷漠,到最后只要能凭良心不干坏事就觉得自己俯仰无愧了。

这种心理表现在教学中,就是不负责任,因为从这种心理出发,就会觉得教与不教,教得好与教得不好都无所谓。

3、虚荣心理

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被喻为“蜡烛”、“春蚕”,也被喻为“园丁”、“渡船”,但所有这些都是虚名,没有实利,甚至于这些称呼还成为剥夺教师实利的有力的武器。

一方面不能远离物欲的诱惑,一方面要保持人格的尊严,除了虚荣心理,还有什么能够自我平衡呢?

表现在教学上,就是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不愿暴露自己的弱点与不足,不愿向他人学习,以“下问”为耻,年长的不屑向年轻的请教,地位高的羞于向地位低的请教,当然更不能与学生平等探讨了。

4、自大心理

以为教师应该有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观点在某些人的头脑中还有市场,表现在教学上,就是妄自尊大,专制独断,听不进学生的话,哪怕这些话是正确的。

5、急功近利心理

受世俗观念的影响,每个人都不愿意只作人梯,为别人作嫁衣裳,而是希望自己在一定时期或一个周期里面有所作为,就教师而言,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快速成才。

这种心理作用下,课堂教学中就必然不顾客观教学规律的制约作用,产生急功近利的行为。

教师的不良心理倾向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难有正确的态度,而教的态度不正确,又必须影响到学的态度,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学校从“教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的整体文化环境通过教师而起作用”的高度认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千方百计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首先,改革了对教师的评价机制。

按学生发展程度评价教师。

给每个教师以公平竞争的机会,使教不同层次班级的教师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起步,从而保护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教学人平成绩评价的公式为:

教学成绩人均评估分=学业成绩评估分之和÷本期所教学生注册人数

(注册学生中经学校批准办理了正常转学、休学、退学、因病缺考、辞退或开除等手续的,可以不计在内,其他情况如流失等则应计入。

对教师评价,主要看教学的评估成绩。

评先、评优、晋职晋级、发放奖金、竞争上岗及评定骨干教师,主要看评估成绩的好坏。

“教师成长袋”中的教师业绩档案,以评估成绩为准。

其次,加强校本培训、启动名师工程、倡导师徒结对、实行首席教师负责制,组织教师进行协作攻关。

通过以上做法,端正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纠正了不良心理倾向,使每个教师都尽可能成为“好老师”。

即:

●满怀激情和关爱;

●富有学问和智慧;

●洋溢魅力和才华;

●理性看待令人烦恼的教育过程;

●对教育工作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在探索中获得满足;

●具备心理学家的洞察力和教育专家的技能技巧。

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端正学生的态度。

端正学生态度的基本原则是赏识与淬砺相结合:

我们首先要求学生赏识自我。

第一,自我定位。

也就是立志。

志向是一个人终生奋斗的原动力。

立志讲究“志当存高远”,因为“取其上者得其中,取其中者得其下,取其下者不可得”。

立志也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性格特点,甚至包括自己的家庭状况和生理状况,综合考虑后,排出近期、长期和一生的人生日程表,矢志不渝终生去追求。

第二,自我激励。

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睡觉前或早上起来,把自己的誓言在心里念一遍,并回想自己上一天已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肯定自己离目标又进了一步,胜利正在向自己招手。

如果遇到什么挫折,则细想原因,确信自己不会被挫折压倒,自己有能力、有信心解决,并汲取经验教训,发掘挫折中自己成功的亮点,避免犯同样错误。

第三,创设环境,获得他人赏识。

他人赏识是增强和巩固自我赏识信念的动力源。

一个没有他人认同的人,信念迟早会崩溃,人生也就在信念崩溃中毁灭。

一个拥有高情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不论在哪里,都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而这样的人肯定会得到同学师长、同事上司、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的关心和鼓励、帮助和支持。

这就是最好的“环境”、最好的赏识。

其次,要求学生淬砺自我。

第一,淬砺习惯,进一步严守管理常规,提高文明素养。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制度虽严,但绝非为了限制学生自由,而是要让大家能在一种常规约束下专心投入学习,能在走出校园前适应这一个处处充满规范和准则的社会。

一个连学生常规都不能严格履行的人,很难想象他走进社会后会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第二,淬砺智力,强化自我成才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格局。

学生之间既是朋友又是对手,要在多个方面展开全面的竞赛,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良性竞争格局。

智力是成才的基础,而智力是需要竞争才能激活的,我们希望不要有一个学生掉队,不要有一个学生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第三,淬砺品德,积极实践舜帝道德观,力争成为新时代的谦谦君子。

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始祖,舜的君子道德观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并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脉,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人类如何重建文明与秩序?

世界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奉行“厚德载物”和“与人为善”,追求和平与秩序的东方,以寻求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方向。

作为居于“舜帝藏精之所”这块舜文化热土之上的宁远一中,能培养出一大批有益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益于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新时代的智勇双全、文武兼备的谦谦君子。

第四,淬砺意志,以坚韧不拨的毅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有一位学者曾用这样一个公式来概括成功要素:

成功=才能+意志+机遇。

他认为意志是成功品质中最重要的因素,只有拥有强大的意志力的人,才能熬过艰难的磨炼,培养出卓越的才能,也只有拥有坚强意志力的人,才能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只有刻苦淬砺意志,磨炼坚韧不拨的毅力,才能在这竞争日益激烈的商品经济社会,承受各种逆境和挫折,排除万难,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第五,淬砺体魄,以强健的身体迎接世纪的挑战。

当代青少年体魄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

当代信息社会,生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没有健壮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已很难适应当代社会满负荷高速运转的生存压力了。

从中学生实际来说,现在课程繁多,学习任务压头,中考、高考升学压力大,就必须有强健的体魄来应付巨大的学习任务压力和心理压力。

端正学生态度的具体做法为:

入学时进行成绩检测和学习态度测验;进行军训和入学教育,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讨论制定这些规章制度的原则和理由。

举办系列主题班会,改变知识的价值观。

题目分别是:

《我为什么读书求学》、《学习态度摭谈》、《反思我的学习方法》等。

举办学习竞赛,鼓励竞争动机和能力培养动机。

组织英语口语、朗诵、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书法、绘画、音乐、摄影、航模、舞蹈等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使学生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和归属感。

开学第二个月着重培养学习责任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容主要有:

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提问,主动与同学或老师交流探讨;按时完成作业;不抄别人作业;互相检查和自我检查作业;每天预习第二天要学的教材,在日记本上每周做一次学习态度自我小结。

开学第三个月的主要工作是,培养自觉纪律和坚定意志,为此,组织一次集体外出参观或劳动活动,活动前强调纪律性,活动后总结。

组织一次远足,在长途的徒步跋涉中让学生体会坚定的意志对于达到目标的重要意义。

开学第四个月的主要工作是:

培养准备考试的能力和习惯。

措施:

找差距,补漏洞,展开“双基”自我检查。

措施有:

对“错题本”算总帐;寻找各科学习的薄弱环节;开展“一帮一”活动;抓紧课余时间,进行填缺补漏工作。

成立家长委员会,全学期召开三次家长会,向家长报告学生的学习态度转变情况,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并建立“学校-家庭联系簿”。

从第二学期开始,实验干预措施仍以第一学期干预措施为基础,根据出现的情况,结合学校的统一工作,相应作调整。

与此同时,改革学生成绩的评价机制,变单一的横向评比为横向与纵向结合评比,变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为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动态评价。

第二次段后实施。

学生考试成绩统计有考试原始成绩和考试成绩评估分两套报表。

原始成绩仅用作教师教研和颁发单项奖学金之用。

考试成绩评估分=基数×进步难度系数+(本期段考平均原始分-上期段考平均原始分+试题难度差)

(说明:

①按百分制执行;②基数为80分;③进步难度系数,原始分在60分以下者,为0.9;在60——69分之间者,为1.0;在70——79分之间者,为1.1;;原始分为80——89分者,为1.2,在90以上者,系数为1.25。

④试题难度差,即两次考试人均原始分之差。

学业成绩评估分=学习过程分X60%+考试成绩评估分X40%

(说明:

学习过程分100分,由五部分构成,即学习态度、刻苦程度、坚持程度、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每部分占20%。

学习过程分由班主任牵头,会同科任教师根据相关操作规程确定。

凡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特长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填写学籍档案,致家长通知书等,均应以评估成绩为标准。

这样进行评价,让学生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的同时认识到自己处在这一位置的原因,更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

(三)开设心理教育课,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我校是湖南省最早的心理教育实验学校之一,心理教育有比较坚实的基础,也能经常得到湖南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指导。

学校每周以《高中心理教育与辅导》为教材开设心理教育选修课,引导学生观照自我、剖析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赏识自我、超越自我。

新生入学时,指导班主任利用三天入学教育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高中心理教育与辅导》一书并利用书上的自测量表进行心理自测,使学生初步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并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认真填写好学生心理档案表(附后),建立起实验班级的学生心理档案,以便跟踪分析实验效果。

 

学生心育档案表

姓名

出生年月

性别

家庭住址

是否独生子女

兴趣爱好

近期目标

最喜欢的人生格言

家庭主要成员

姓名

与本人关系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备注

心理自测

自信心

交友能力

适应能力

竞争心

心理健康指数

心理承受力

学习风格

情绪稳定

创造性

性格类型

自我心理描述

智商

前测

中测

后测

日期

日期

日期

SCL心理卫生量表测评

日期

项目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F10

前测

中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