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镰仓时代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3679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镰仓时代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日本镰仓时代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日本镰仓时代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日本镰仓时代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日本镰仓时代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日本镰仓时代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日本镰仓时代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日本镰仓时代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日本镰仓时代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日本镰仓时代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日本镰仓时代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日本镰仓时代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日本镰仓时代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日本镰仓时代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本镰仓时代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docx

《日本镰仓时代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镰仓时代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日本镰仓时代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docx

日本镰仓时代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

镰仓时代

镰仓时代(鎌仓时代、かまくらじだい,1185年—1333年),是日本历史中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

始于1185年(文治元年)镰仓幕府成立,终于1333年幕府灭亡,经历149年。

关于镰仓幕府建立期,有诸说:

一是永寿二年说,即指1183年源赖朝取得东海道、东山道行政权;二是元历元年说,即1184年赖朝在镰仓设置公文所(主掌行政)和问注所(主掌司法)和侍所(主掌军事警察)等行政机关;三是文治元年说,即1185年赖朝在全国各地设守护、地头,掌握地方军、政权;四是建久三年说,指赖朝于1192年就任征夷大将军。

一、总述

二、镰仓时代的政治

三、历代将军

四、历代执政

五、镰仓时代的经济

六、新兴佛教的产生

七、镰仓文学

八、镰仓艺术

九、镰仓时期的中日交往

一、总述

  镰仓时代是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

始于1185年(文治元年)镰仓幕府成立,终于1333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灭亡,历经149年。

始期另有1180年说、1183年说、1192年说(源赖朝出任征夷大将军)。

  日本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

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源赖朝在打败平氏以后,在后白河天皇(时为法皇)的挑拨下,与他的弟弟源义经交恶,后来义经转投奥州藤原氏,赖朝迫奥州藤原氏杀死义经,但义经死后两月,奥州藤原氏被镰仓幕府所灭。

  源赖朝结束后,幕府的政权开始被他的妻子北条政子与外父北条时政掌握,北条政子又称为尼将军。

北条氏借执权一职架空将军的权力,甚至在第三代将军死去以后,从京都迎接贵族藤原氏甚至皇子出任将军。

此后,幕府的政权被北条氏所世袭的执权所领导。

  在北条氏在位的时候,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侵日未果。

  后期,幕府的统治日渐衰败,无法维持,终于后醍醐天皇举兵,然后被讨伐大将、上野国大族足利尊氏的倒戈而灭亡。

二、镰仓时代的政治

  镰仓时代是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

  幕府最初实行将军独裁统治,三代以后权力转归北条氏之手。

承久之乱后,北条氏的合议制执权政治达于全盛。

1232年(贞永元年),北条泰时制订法典《御成败式目》(《贞永式目》)。

该法典最初仅适用于武家内部,后来适用于全国。

镰仓政权(幕府)与京都政权(朝廷)并存,实行二元统治。

幕府通过守护、地头掌握全国军、警权;朝廷(院)通过国司掌握全国一般行政权。

起初势均力敌。

承久之乱后朝廷被置于幕府经常严密监视之下,院政有名无实,二元统治实质走向一元化。

  1274年(文永十一年)、1281年(弘安四年)在幕府执权北条时宗的领导下取得两次反元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战后受货币经济影响,无法恩赏抗元官兵,导致御家人的贫困与御家人制度的解体。

北条氏实行一族独裁,加深御家人和非御家人武士的反感。

地方武士和农民的联合武装团体到处进行反幕活动。

幕府由盛转衰。

后醍醐天皇乘机发动正中之变与元弘之变。

倒幕号召得到各地武士响应。

1333年5月新田义贞攻陷镰仓,幕府灭亡。

镰仓时代被认为是日本封建时代的开始阶段,也有人认为它是日本封建制度从贵族领主制形态向武士领主制形态演变的第一阶段。

三、历代将军

姓名

生卒年

在位期间

初代

源赖朝

1147年-1199年

1192年-1199年

二代

源赖家

1182年-1204年

1202年-1203年

三代

源实朝

1192年-1219年

1203年-1219年

四代

藤原赖经

1218年-1256年

1226年-1244年

五代

藤原赖嗣

1239年-1256年

1244年-1252年

六代

宗尊亲王

1242年-1274年

1252年-1266年

七代

惟康亲王

1264年-1326年

1266年-1289年

八代

久明亲王

1276年-1328年

1289年-1308年

九代

守邦亲王

1301年-1333年

1308年-1333年

四、历代执政

  

姓名

官职

生卒年

在职期间

北条氏出身

北条时政

远江守

1138年-1215年

1203年-1205年

北条氏

北条义时

相模守、右京权大夫、陆奥守

1163年-1224年

1205年-1224年

得宗家

北条泰时

武藏守、左京权大夫

1183年-1242年

1224年-1242年

得宗家

北条经时

左近将监、武藏守

1224年-1246年

1242年-1246年

得宗家

北条时赖

左近将监、相模守

1227年-1263年

1246年-1256年

得宗家

北条长时

武藏守

1229年-1264年

1256年-1264年

极乐寺流

北条政村

相模守、左京权大夫

1205年-1273年

1264年-1268年

政村流

北条时宗

相模守

1251年-1284年

1268年-1284年

得宗家

北条贞时

左马权头、相模守

1271年-1311年

1284年-1301年

得宗家

北条师时

右马权头、相模守

1275年-1311年

1301年-1311年

宗政流

十一

北条宗宣

陆奥守

1259年-1312年

1311年-1312年

大佛流

十二

北条熙时

相模守

1279年-1315年

1312年-1315年

政村流

十三

北条基时

相模守

1286年-1333年

1315年-1316年

极乐寺流

十四

北条高时

左马权头、相模守

1303年-1333年

1316年-1326年

得宗家

十五

北条贞显

武藏守

1278年-1333年

1326年-1326年

金泽流

十六

北条守时

相模守

1295年-1333年

1327年-1333年

赤桥流

五、镰仓时代的经济

古代庄园制

  镰仓时代初期,仍旧延续了平安时代的古代庄园制。

一个庄园由数个“名田”组镰仓时代的船成,名主从庄园领主处获得名田的私有权,进行自主经营。

名主向庄园领主交纳租税,农民向名主交纳“加地子”。

这种体制称为“名田经营”。

  镰仓中期后,开始有了显著变化。

庄园内的大名主、土豪,成为了幕府的地头。

他们倚仗幕府的势力,居住在庄园内,代表庄园领主管理庄园。

庄园领主把庄园的一切经营全部托于地头,地头每年向领主缴纳一定的年贡和租税,这种形式称为“地头请所”。

由于庄园领主们经常会为了“请所”而产生激烈纷争,因此镰仓中期以后,又出现了另一种称为“下地中分”的经营方式,即把庄园耕地和庄内农民分为“地头分”和“领家分”,地头断绝与领家的一切关系,完全独立于领家。

通过“地头清所”和“下地中分”这两种方式,地头逐渐转化为在地领主。

这种转化,是建立在对农民的支配和管理的基础上的。

  总之,镰仓时代的庄园比之古代的贵族领主制,更符合时代的潮流,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庄园制度,成为镰仓幕府的经济基础。

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在镰仓时代,农业、商业和手工业都有明显的发展

  农业。

镰仓时代,农业成为了各种产业的中心。

关东和九州的边境地带,进行了大规模的新田开垦。

当时的农民已经掌握了扬谷、脱壳的技术,水稻已有了早稻、晚稻和中稻等几个品种。

镰仓中期后,生产力发达的地区已经普遍施行了“二毛作”,即每年种两茬庄稼,并大量施用草木灰、人粪尿等肥料,用水车灌溉。

在各地的大庄园内,开始用牛、马来耕地及搬运。

  商业。

农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也带动了商业的发达。

平安末期出现的定期市,到了镰仓时代已经非常普遍。

社寺、政所的附近,都是定期市的主要地点。

市民和商人开始通过货币进行商品交换。

奈良、平安时代曾经发行过“皇朝钱”,随着律令制度的衰微被废止。

到了12世纪中叶,出现了大量宋朝的铜钱,大都是通过与宋朝的贸易输入日本的。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经济发达的京都、奈良等地区,除了定期市外,还出现了很多固定集市和小卖店,商人和手工业者聚集于此。

他们还结成“座”,希望得到庄园地头的庇护,以保证他们在商业上的利益。

同时,一种被称为“问丸”的行业也在河流、港口出现。

他们主要是从事中介业务,用“为替”代替钱,替边远城市运输和贩卖货物。

“问丸”已经脱离了与庄园主的隶属关系,成为了独立的货物中介业者和运输业者。

  手工业。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庄园已普遍栽培桑、麻等作物,农民们掌握了纺布织绢的技术。

阿波绢、美浓八丈等各种地方特产,在市场上都非常受欢迎。

在镰仓时代,纸张除了书写,还要用来黏糊拉门,需要量很大。

还有檀木制的“檀纸”、雁皮制的“鸟子”都流行一时,极受武士阶层的喜爱.

  镰仓时代的手工业,已经从农业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职业。

手工业者自己生产商品,拿到市场上交换生活必需品。

他们也结成“座”,从属于庄园领主,并直接参与工商业者的经济活动,为室町时代手工业者向商人的转化作了准备。

六、新兴佛教的产生

  镰仓时代是日本佛教史上的重要时代,创立了一些新的宗派。

其中,起源于日本本土的日本的净土宗、从净土宗派生的时宗、日本独有的净土真宗和日莲宗是比较重要的四个宗派。

  净土宗发源于日本本土,最初,净土宗只是依附于其他宗派。

9世纪时,天台僧源信(942—1017)著《往生要集》一书,追求“往生净土”,倡导极乐世界。

源信被尊为日本净土宗的开拓者,其著作也被当作净土宗的重要典籍。

法然上人(1133—1212)是日本净土宗的正式创始人。

他本名源空,1175年,读唐善导的《观经疏》有悟,决意舍其它诸宗,开创净土宗。

在京都东山大谷结庵,力主专修念佛,可往生极乐。

由于他的修行方法简便,得到了上至皇族、下至庶民的普遍欢迎,一时从者甚众。

法然曾因私度宫女出家,而被天皇处以流刑,但他圆寂后还是被授予“圆光大师”的谥号。

著有《选择本愿念佛集》、《往生要集大纲》等,是日本净土宗的重要典籍。

  时宗从净土宗派生的镰仓时代新兴教派之一,创始人为一遍上人(1239—1289)。

一遍最初入比睿山延历寺学习天台宗,后赴大宰府皈依净土宗。

35岁时,参悟了往生念佛的要旨,创立时宗。

一遍主张“一心不乱”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即可往生极乐。

他曾手举念佛牌,口诵“南无阿弥陀佛”,游走全国,“决心往生六十万人”,以宣传自己的信念和主张。

他的足迹北至奥州,西至四国、九州,巡游六年间,得信徒250余万人。

  净土真宗也称真宗、一向宗,是日本特有的教派。

创始人亲鸾(1173—1262),号“见真大师”,9岁出家学习天台宗,29岁师从法然上人学净土宗教义。

因1207年净土宗遭禁而被流放越后国府,五年后得赦免,移居关东常陆。

著《教行信正文类》六卷,正式开创净土真宗。

亲鸾注重信念,强调内心信仰,提出“恶人正机说”,认为即使是恶人,只要诚信阿弥陀佛,死后一样可以往生净土。

他还主张“僧俗一样”,不反对僧侣食肉娶妻,他自己就曾娶妻生子,表现出与传统佛教的对立。

亲鸾的理论赢得了很多信徒,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在战国时代有很大的发展,产生了“真宗十派”。

  日莲宗也称“法华宗”,1253年在清澄山创立,创始人为日莲(1222—1282)。

日莲16岁出家,游历日本后,提出了著名的“四条格言”,将净土宗、禅宗、密宗、律宗一概斥为“邪教”,只有“南无妙法莲华经”才能拯救世界。

日莲著有《立正安国论》,其中批判幕府政治,认为按“正法”治政,国兴,反之将招致国亡,因此屡遭幕府斥责和流放。

日莲宗在民间流传很广,对后世影响较大。

  镰仓时代的禅宗有临济宗和曹洞宗两派。

  前文所述临济宗开山祖是荣西,1191年,他先后在博多圣福寺、京都建仁寺传布临济宗,因遭到南都和睿山诸宗的反对而难以流行。

后来,荣西受到将军源赖朝之请,到关东地区传播禅宗。

  曹洞宗的开山祖是道元。

1223年,道元入宋,在天童山如净禅师门下修禅三年,继承了如净的衣钵和临济宗的教义回国,深受幕府的青睐。

  荣西著有《兴禅护国论》,力说禅宗的国家性,极有利于幕府统治。

幕府要人北条政子、源实朝、北条氏一族和御家人足利氏都皈依此宗。

曹洞宗则受地方武士阶层的欢迎。

道元著有《护国正法义》、《正眼法藏》等,宣扬曹洞宗才是护国正法,同时提倡参禅第一的思想。

他的学说既与京都旧教团不同,又有别于镰仓的临济宗,因此受到朝廷和幕府的冷遇,但受到各地地头领主阶层的欢迎。

  综上可知,镰仓佛教有诸多创新,与前代的各种“贵族宗教”相比,镰仓佛教可谓是“平民佛教”,大多没有复杂的理论体系,教义简洁易懂,注重信念和修行。

针对当时的社会正处于两种制度和思潮的交替期的状况,镰仓佛教大都倡导否定现实,祈求净土,绝对信仰往生极乐,因此容易吸引下层武士和一般平民,尤其在民间非常盛行。

当时的一些农民起义也往往借助新兴宗教的力量,团结起来反抗封建领主,如1488年加贺国净土真宗的农民起义、16世纪各地的“一向宗”起义等。

七、镰仓文学

  镰仓时代的文学,是从古代到中世的转形期文学。

这个过渡时期的文学,一方面承袭了平安时代以来的古代贵族遗风,无论是创作态度还是作品内容,都非常传统和保守,但已趋没落。

以后鸟羽院的宫廷歌坛为中心的《新古今和歌集》,是日本的三大和歌集之一,共收录和歌20卷1980余首,其中除了前代和歌,还收录了大量镰仓当代的名家之作,表现了古典和歌洗练、幽美的境界。

镰仓幕府的第三代将军源实朝所作的《金槐和歌集》,以感伤的笔触书写了作者在北条氏压迫下的郁闷和寂寞。

此外,藤原定家的《敕撰集》、宗良亲王的《新叶集》等也是当时的优秀作品。

  随着武士阶级的成长壮大,出现了很多以武家社会为中心的文学作品,并逐渐成为镰仓文学的主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军记物语的兴起。

军记物语是以武士为主题的小说,起源于平安时代的《将门记》、《陆奥话记》等汉文题材文学作品,其中《平家物语》是最杰出的一部作品。

它通过平氏一门的盛衰,表现了诸行无常、盛者必衰的佛理。

这部作品在日本文学史上有很大影响,其开篇的“祗园精舍的钟声,鸣诸行无常之响;婆娑双树的花色,呈盛者必衰之理”四句,更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保元物语》、《平治物语》也是军记物语的代表作。

《今昔物语》、《宇治拾遗物语》是两部通过口头传诵记录下来的“说话集”。

“说话集”初现于平安末期,成型于镰仓时代。

  镰仓时代还出现了不少佛教文学,有佛教说话集和随笔集,如鸭长明的《方丈记》、吉田兼好的《徒然草》等。

它们大多用佛教观念对贵族生活进行尖锐的批判,给传统守旧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感觉。

这些作品带有强烈的宿命观,也含有一些消极的思想,表现出中世隐者文学的特点。

八、镰仓艺术

  建筑镰仓建筑以佛教建筑为主。

由于前代的兵火战乱,佛教寺院损毁严重,因此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

随着禅宗的发展。

镰仓时代是别国建筑样式的第二次传来期,在日本建筑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镰仓时代的建筑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大佛样”(又称“天竺样”),主要是效仿日本南方寺院的建筑风格;二是“禅宗样”,其典型建筑是镰仓的圆觉寺舍利殿,精美细致,与豪放大气的“大佛样”有着显著的不同;三是“和样”,即传统的日本样式,也曾一度复兴。

  雕刻镰仓时代的雕刻艺术主要是佛像的雕刻。

初期采用“玉眼”的雕刻手法,代表作是1151年建造的奈良长岳寺阿弥陀三尊像,佛像的眼睛用水晶嵌入。

这种技法成为镰仓雕刻的基本特点之一。

  镰仓初期最著名的佛像雕刻师是康庆,现存的作品有兴福寺南圆堂的不空绢索观音、四天王、法像六祖等,体现了镰仓雕刻生动写实的特色。

1203年建造的东大寺南大门的金刚力士像,是康庆之子运庆和快庆共同建造的。

他们的作品以写实为基调,结合了前代的唯美主义和镰仓的武士风格,体现出强烈的日本民族精神。

  康庆之后,迎来了镰仓雕刻艺术的颠峰期。

这一时期的雕刻,深受宋朝美术的影响,加入了很多宋朝工艺。

其中高德院金铜阿弥陀如来坐像(即镰仓大佛)是当时规模最大、工艺最精的雕像,可见镰仓时代雕刻水平之高。

  绘画镰仓绘画主要以佛教绘画与水墨画为主。

  随着净土宗的广泛传播,以净土教为内容的佛画也日渐流行。

佛画大多是阿弥陀来迎图,与净土宗教义一致,在题材、人物、布景等方面都与平安时代的佛画有很大的不同。

镰仓后期的佛画已不再仅仅是绘画,而成为了一种有社会背景、故事情节、流行于民间的“绘卷物”,大都具有很明显的净土思想,如《地狱草纸》、《饿鬼草纸》等。

  禅林流行的“顶像画”也在日本。

顶像画即禅宗祖师的肖像,顶像画以写实为主,以显示像主的真实精神风貌为目的,整体画面虽不如前代佛画美观,但着色和线条均可与之比肩。

  除了佛教绘画外,还有表现民间社会的世俗绘画,以水墨画居多。

相对于平安时代所拥有的具有唐朝风格的一些日本画“唐绘”,镰仓时代的日本画则都被称为“大和绘”。

  曲艺“今样”是盛行于院政时期的一种新式歌谣,镰仓的贵族和武士们都很喜欢吟唱,在镰仓时代极为流行,被称为“郢曲”、“郢律舞曲”。

前代的《梁尘秘抄》是收集“今样”最多的一本集子,惜大部分失传。

现存最多的是记录在《古今目录抄》纸背文书上的“今样”,共64首。

  镰仓时代的流行的“和赞”,是一种朗咏艺术,多被镰仓时代的新兴佛教用来传播教义。

“和赞”其实就是以和歌形式创作的顺口溜,明白浅薄,通俗易懂,在民间流传很广。

  镰仓时代广泛存在着被称为“琵琶法师”的艺人,〈〈平家物语》、《保元物语》、《平治物语》等军记物语,大都是由他们记录流传的。

他们大多是以琵琶伴奏为主的盲人作家,演奏的曲子称为“平曲”,一般用于神社祭祀时。

《平家物语》是最早的“平曲”,后来经过发展创新,在镰仓中期流行一时。

  平安时代有一种以滑稽模仿为主的演剧“贱民猿乐”,到了镰仓时代,又加入歌谣、舞蹈、合唱等形式,形成了一种完整的艺术——“猿乐”。

镰仓时代的猿乐是形成后世“能乐”即室町时代“大和猿乐”的鼻祖。

九、镰仓时期的中日交往

贸易往来

  平安末期,日本政府规定除了得到许可的入宋巡礼僧外,国人一概不得出海。

针对别国商船的频繁来航有违日本紧缩方针的现象,制定了“每三年一航”的规定。

但从11世纪开始,庄园制进一步成熟,贸易管理逐渐懈怠,宋商船的来航限制已有名无实。

庄园领主和大宰府的商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的贸易,开始秘密地向宋派出商船。

到了平清盛掌权的平家时代,对外贸易的态度更加积极。

  镰仓初期,幕府沿用平氏方针,承认民间的自由贸易,日本商船赴宋更盛。

到了中期,幕府也开始派自己的商船入宋。

《宋史·日本传》中,有宋朝1176年、1183年、1183年、1200年、1202年日本商船漂至宋朝的记录。

“倭人冒鲸波之险舳舻相衔,以其物来售”,由此可推测到当时渡宋的盛况。

日本的贸易最初由大宰府管理,指定鸿胪馆前的海岸为贸易港.宋船入港后,朝廷优先挑选购买宫中所需之物,然后再与民间交易,价格也由政府规定。

到了镰仓时代,有力贵族、寺院的庄园扩展到全国,而且拥有“不输不入权”。

宋商趁此机会,将船泊于庄园管辖的港口,避开大宰府,直接与庄园主进行密贸易。

这样,在九州的博多湾等海岸,出现了很多以庄园为依托的秘密贸易港,而鸿胪馆则渐被荒废。

博多、箱崎等贸易港交易繁盛,赴日的宋商也多有长期居留于此者。

  当时,从宋朝输入日本的商品种类很多,有铜钱、织绢、香料、药品、砂糖、茶叶、珍禽异兽等等,其中铜钱的输入尤其值得注意。

从北宋起,宋朝铜钱就开始大量外流,朝廷虽屡下禁令仍难以抑制,到了南宋一度出现了“钱荒”。

宋钱在日本流传非常广泛。

  日本也有很多商品通过宋日贸易输入宋朝,其中以工艺品居多。

日本的时绘、螺钿、水晶、扇子、刀剑等精美的工艺品,都极受宋人的喜爱。

宋朝的著名诗人欧阳修有《日本刀歌》一诗,赞美日本刀之精。

宋日僧侣之间也常互赠工艺品。

此外,建造寺院用的杉板、罗木和黄金也是主要的输入品。

  日本与元朝的关系并不好,由于忽必烈发动了两次侵日战争,致使两国交恶数十年。

元日间虽无国交,但民间的商船往来却相当频繁,尤胜宋朝。

  与宋日贸易不同的是,元朝时期两国民间贸易的商船几乎都是由日本驶往元朝的。

元朝仿照宋制,在广州、泉州、庆元设提举市舶司,作为对日的贸易港。

但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绝大多数的日本商船都泊在庆元。

日本的贸易港仍是博多,所以元日间的商船大都往来于此两港之间。

  日本船开到元朝后,由当地市舶司发给证明身份的文件——公凭和公验,然后经过市舶司的抽分,方可进行货物交易。

  元朝输入日本的商品主要有铜钱、经卷、书籍、佛教用具、茶具、绘画等等,其中铜钱仍是主要的输入品之一。

据载,“日本遣商人持金来易铜钱”,说明铜钱在当时的日本还是受欢迎的。

虽然元朝政府曾一再禁止铜钱外流,但大量的铜钱还是通过民间贸易输入了日本。

元朝的经卷、书籍输入日本的量也很大。

元弘年间输入日本的宋版《一切经》,就是日本商船带回的。

镰仓时代社会上流传的儒家、道家的经典,如《论语》、《老子》等都是从元朝传入的。

佛教用具和茶具在禅僧和上流社会中极为流行。

自茶种被大力提倡以来,喝茶之风在僧侣中已相当普遍。

至于从日本输入元朝的商品,虽无确切资料可考,但估计大体与宋代相同,主要是黄金、刀剑和螺钿、扇子等工艺美术品。

僧侣的交流

  在镰仓时代,中日僧侣间的交往非常频繁,出现了很多名留史册的入宋僧。

他们乘商船入宋,学习南宋的佛教和文化,再将其带回日本。

  镰仓前期的入宋僧,继承北宋时的入宋僧的传统,即巡礼圣地,瞻仰佛迹。

江南著名的禅宗五山十刹,尤其是径山、天童山、育王山都是入宋僧必去之处。

当时入宋僧主要进修律宗和禅宗。

律宗传入日本已久,但到平安中叶以后,日趋势微。

镰仓正治年间,俊艿率弟子二人入宋,先后师从南宋五山十刹的高僧学习律宗,留学十三年方回。

回国后,在京都开创泉涌寺,弘扬律宗。

俊艿是入宋学习律宗的代表人物,其后,他的很多弟子也陆续入宋,进一步传习戒律。

禅宗虽然早已传入日本,却一直未能兴盛。

因此,禅宗的再次传入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

荣西入宋后,师事黄龙派虚庵怀敞,学习临济禅,回国后开寿福寺、建仁寺,大力倡导禅风,日本禅宗从此开始兴盛,荣西也被尊为日本临济宗的开山之祖。

荣西之后,其弟子明全、道元也相偕入宋,道元在宋朝习得正统曹洞宗,成为日本曹洞宗之祖。

其后又有圆尔辨圆、无关普门、约翁德俭等日本禅僧相继入宋,宋末时达到入宋僧的高潮。

  入宋僧除了学习佛教以外,还搜集了很多经书、教义和其它方面的典籍,带回日本,最重要的是宋版《大藏经》。

《大藏经》的传入,直接和间接的刺激了日本印刷业的发展。

除《大藏经》外,入宋僧还带回了律宗、天台宗、华严宗等宗派经卷上千册。

南宋儒学发达,儒家经典也是入宋僧的必携品。

俊艿就曾带回儒家书籍200余册,圆尔辨圆也带回典籍上千卷。

这些典籍对于日后五山文学的兴盛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经卷和典籍外,入宋僧们还带回了很多宋朝的佛具、艺术品和特产。

据记载,曾三次入宋的俊艿,带了佛舍利、普贤舍利、如庵舍利、释迦碑文、水墨罗汉画等物品回日本,其中水墨罗汉像对日本后世的罗汉像有很大影响。

在入宋僧的随携品中,特别应该记述的是茶种。

荣西将茶种和喝茶的风气从宋朝带到日本,并著《吃茶养生记》,使吃茶之风在禅僧中流行和兴盛,以至后世有“茶禅一味”之说。

  随着宋日交流的频繁和日本禅宗的兴起,除了日僧的大量入宋外,也有不少南宋僧人前往日本。

据学者研究,镰仓时代前往日本的宋僧共有14人[4]。

最早的是1246年赴日的兰溪道隆和他的弟子义翁绍仁。

道隆先到京都,后受北条时赖之邀,去镰仓开创了日本第一个禅宗道场。

1253年,时赖在镰仓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