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育案例_3篇(共4页)25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84635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教育案例_3篇(共4页)25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班教育案例_3篇(共4页)25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班教育案例_3篇(共4页)25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班教育案例_3篇(共4页)25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教育案例_3篇(共4页)2500字.docx

《大班教育案例_3篇(共4页)25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教育案例_3篇(共4页)2500字.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教育案例_3篇(共4页)2500字.docx

大班教育案例

  大班教育案例:

  有一个这样的孩子: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

&;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

他叔叔绝望地说:

&;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

&;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

&;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这个答案不会让你感到意外吗?

我们做过类似的傻事吗?

曾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中,虽没有像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似的著名人物,但也不乏活得滋润、幸福的,事业小有成绩的。

我真的担心那些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现在是否真的就不成器了?

  其实,每个学生都心存着一个梦想,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面对学生应该怎样做呀?

再看看下面的故事,我想会有答案。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

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问道:

&;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

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的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

&;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

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

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

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

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

她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

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

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够辛苦吗?

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

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

就是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后来,这个孩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故事中没提到母亲的答案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了个性的想象空间。

我想母亲的答案一定很完美!

  故事没有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教育思路,但也能给我们一点启示:

班主任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教育问题,都要有寻求&;完美答案&;的精神。

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教育效果不一定好,至少不会伤害学生。

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我们不一定会成为好班主任,起码我们不会平庸。

  大班教育案例:

  一位国王总觉得自己不幸福,就派人四处去找一个感觉幸福的人,然后将他的衬衫带回来。

  寻找幸福的人碰到人就问:

&;你幸福吗?

&;回答总是说:

不幸福,我没有钱;不幸福,我没亲人;不幸福,我得不到爱情&;&;就在他们不再抱任何希望时,从对面被阳光照着的山岗上,传来悠扬的歌声,歌声中充满了快乐。

他们随着歌声找到了那个&;幸福人&;,只见他躺在山坡上,沐浴在金色的暖阳下。

  &;你感到幸福吗?

&;&;是的,我感到很幸福。

&;&;你的所有愿望都能实现?

你从不为明天发愁吗?

&;&;是的。

你看,阳光温暖极了,风儿和煦极了,我肚子又不饿,口又不渴,天是这么蓝,地是这么阔,我躺在这里,除了你们,没有人来打搅我,我有什么不幸福的呢?

&;&;你真是个幸福的人。

请将你的衬衫送给我们的国王,国王会重赏你的。

&;&;衬衫是什么东西?

我从来没见过。

&;&;&;

  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诠释各有不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自我感觉,关键是如何把握这种象征和感觉。

  同样的道理,班主任的育人目标就应该去追寻学生幸福的象征,追寻学生幸福的感觉。

这种象征、感觉是什么?

这难以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但我们知道学生幸福的象征,学生幸福的感觉都写在学生的脸上。

这需要班主任的万能定律:

&;呵护那一点点光&;。

班主任育人目标就是&;&;学生幸福的象征,学生幸福的感觉。

  大班教育案例:

  有一则《井蛙归井》的寓言故事:

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它去看海。

大鳖平生第一回当向导,非常高兴,便欣然同意。

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

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

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

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

一蛙一鳖漂浮在海面上,乐趣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

就这样,它俩玩得很开心。

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

它也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

青蛙想了想,对大鳖说:

&;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

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

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

&;于是,青蛙向大鳖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

原来如此,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马尔比&;d&;马布科克说:

&;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

&;其实,成功的要素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成功的教育方法是不容易学不到的,假如容易学得到的话,我想领导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让我们出去学习,专攻&;点金之术&;,那教育就简单了。

故事给我们很好的启示,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不必太在意与名家的不同。

可能你会说:

&;井底之蛙,见识少,才会这样说。

&;或许你说得也没错,我们生活的世界真的是很有趣,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等等,就看你看到那一面。

我看还是努力把别人的教育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具有鲜明的个性。

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