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概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5716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实验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实验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实验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实验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实验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实验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实验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实验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实验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实验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实验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实验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实验概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实验概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实验概要.docx

《高中化学实验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实验概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实验概要.docx

高中化学实验概要

选修3实验小结

【实验2-1】

将下表中的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的水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表格。

固体

1CuSO4

白色

②CuCl2·2H2O

绿色

③CuBr2

深褐色

④NaCl

白色

⑤K2SO4

白色

⑥KBr

白色

哪些溶液呈天蓝色

实验说明什么离子呈天蓝色,什么离子没有颜色

实验器材:

试管(6支),药匙,烧杯。

实验药品:

CuSO4固体,CuCl2·2H2O固体,CuBr2固体,NaCl固体,K2SO4固体,KBr固体,蒸馏水。

实验步骤:

1、取6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CuSO4、CuCl2·2H2O、CuBr2、NaCl、K2SO4、KBr固体;

2、分别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使固体充分溶解;

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2-2】

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蓝色沉淀,继续添加氨水,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若加入极性较小的溶剂(如乙醇),将析出深蓝色的晶体。

实验器材:

试管,烧杯,胶头滴管。

实验药品:

硫酸铜水溶液,氨水,乙醇,蒸馏水。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2~3mL硫酸铜溶液,用胶头滴管向其中滴加氨水,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2、继续向上述溶液中滴加氨水,蓝色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

3、向深蓝色溶液中滴加乙醇,析出深蓝色晶体。

【实验2-3】

在盛有氯化铁溶液(或任何含有的Fe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滴硫氰化钾(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器材:

试管,胶头滴管,烧杯。

实验药品:

氯化铁溶液,硫氰化钾溶液,蒸馏水。

实验步骤:

1、取2~3mL氯化铁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

2、向溶液中加1滴硫氰化钾溶液,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选修4实验小结

【实验2-1】

按图2-1安装两套实验装置,在锥形瓶内各盛有2g锌粒(颗粒大小基本相同),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mL1mol/L和40mL4moL/L的硫酸溶液,比较二者收集10mLH2所用的时间。

图2-1排水量气装置图

实验器材:

带橡胶塞的锥形瓶,分液漏斗,玻璃导管,注射器,铁架台,烧杯,量筒,电子天平,计时器。

实验药品:

1mol/L和4moL/L的硫酸溶液,锌粒,蒸馏水。

实验步骤:

1、如图安装好实验装置(2套),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向锥形瓶中分别加入2g锌粒,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mL1mol/L和40mL4moL/L的硫酸溶液;

3、比较两个注射器内分别收集10mLH2所用时间;

实验改进:

气体收集装置可以用排水量气装置代替,效果会更好。

【实验2-2】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4mL0.01mol/L的KMnO4酸性溶液,然后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0.1mol/L的H2C2O4(草酸)溶液,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0.2mol/L的H2C2O4溶液,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

实验中发生了如下反应: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加入试剂

0.1mol/L的H2C2O4溶液

0.2mol/L的H2C2O4溶液

实验现象

褪色时间

结论

实验器材:

试管,胶头滴管,量筒,计时器,烧杯。

实验药品:

0.2mol/L的H2C2O4溶液,0.1mol/L的H2C2O4溶液,KMnO4酸性溶液,蒸馏水。

实验步骤:

1、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各加入4mL0.01mol/L的KMnO4酸性溶液;

2、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0.1mol/L的H2C2O4(草酸)溶液,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0.2mol/L的H2C2O4溶液,分别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

【实验2-3】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的Na2S2O3溶液;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的H2SO4溶液;将4支试管分成两组(各有一支盛有Na2S2O3溶液和H2SO4溶液的试管),一组放入冷水中,另一组放入热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混合并搅拌。

记录出现浑浊的时间。

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

试剂种类及用量

5mL0.1mol/L的Na2S2O3溶液

5mL0.1mol/L的H2SO4溶液

5mL0.1mol/L的Na2S2O3溶液

5mL0.1mol/L的H2SO4溶液

实验温度

出现浑浊时间

结论

实验器材:

试管,量筒,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计时器。

实验药品:

0.1mol/L的Na2S2O3溶液,0.1mol/L的H2SO4溶液,蒸馏水。

实验步骤:

1、取1、2号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的Na2S2O3溶液;

2、另取3、4号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的H2SO4溶液;

3、将1、3号两支试管放入冷水中,2、4两支试管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后,分别混合搅拌,并记录出现浑浊的时间。

实验改进:

1、本实验所用的冷水用自来水即可,若用冰水混合物温度更低,出现浑浊的时间更长,更利于比较;

2、为了便于比较,可在试管背后做一个黑色标记;

3、计时器最好用体育比赛用的秒表来连续计时。

【实验2-4】

实验装置如图2-3所示,锥形瓶内盛有10mL左右10%的H2O2溶液,双孔胶塞上插有短导管和漏斗,短导管里插有带余烬的木条。

开始时余烬没有明显的变化,经漏斗向锥形瓶内加入少量MnO2后,锥形瓶内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余烬复燃。

实验器材:

锥形瓶,漏斗,短导管,双孔胶塞,木条,药匙,火柴,烧杯,量筒;

实验药品:

10%的H2O2溶液,MnO2固体,蒸馏水;

实验步骤:

1、安装实验装置如图,向锥形瓶内添加10mL左右10%的H2O2溶液;

2、在短导管里插有带余烬的木条,然后迅速经漏斗向锥形瓶内加入少量MnO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说明:

1、注意根据过氧化氢的浓度来调整木条余烬距离液面的高度。

浓度较高时,应离液面远些,否则会因泡沫过多而使余烬熄灭;浓度较低时,应距离液面近些,以免实验现象不明显;

2、当把带余烬的木条放入锥形瓶时,要迅速撒入MnO2固体粉末,不要让余烬停留时间过长,以免烟多影响观察。

【实验2-5】

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r2O72-+H2O≒CrO42-+2H+

K2Cr2O7为橙色,K2CrO4为黄色。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K2Cr2O7溶液,然后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编号

1

2

步骤

滴加5~15滴浓H2SO4

滴加5~15滴6mol/LNaOH溶液

K2Cr2O7溶液

实验器材:

试管,胶头滴管,烧杯,量筒;

实验药品:

0.1mol/LK2Cr2O7溶液,浓H2SO4,6mol/LNaOH溶液,蒸馏水。

实验步骤:

1、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1、2,然后各加入5mL0.1mol/LK2Cr2O7溶液;

2、向1号试管中滴加5~15滴浓H2SO4,2号试管中滴加5~15滴6mol/LNaOH溶液;

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2-6】

向盛有5mL0.005mol/L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0.01mol/L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在这个反应中存在下述平衡:

Fe3++3SCN-≒Fe(SCN)3(红色)

(1)将上述溶液均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饱和FeCl3溶液4滴,充分震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4滴1mol/L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滴加0.01mol/LNaOH溶液3~5滴,观察现象,填写下表。

编号

1

2

步骤

(1)

滴加饱和FeCl3溶液

滴加1mol/LKSCN溶液

现象

步骤

(2)

滴加NaOH溶液

滴加NaOH溶液

现象

结论

实验器材:

试管,量筒,胶头滴管,烧杯;

实验药品:

0.005mol/LFeCl3溶液,0.01mol/LKSCN溶液,饱和FeCl3溶液,1mol/LKSCN溶液,0.01mol/LNaOH

实验步骤:

略。

实验说明:

因为Fe(OH)3的溶解度非常小,滴加NaOH后发生反应Fe3++3OH-=Fe(OH)3↓,使溶液中的Fe3+浓度降低,混合液的颜色变浅。

NaOH溶液不要加入过多,只要使溶液的颜色变浅即可。

【实验2-7】

NO2球浸泡在冰水、热水中,观察颜色变化。

2NO2≒N2O4△H=-56.9kJ/mol

(红棕色)(无色)

实验器材:

带单孔胶塞的圆底烧瓶,导管,导管夹,烧杯;

实验药品:

NO2气体,,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

略。

实验说明:

可以把的平衡球在热水和冷水中交替浸泡,观察颜色变化,效果更直观。

【实验3-1】

分别试验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与等量镁条的反应;并测试这两种酸的pH。

1mol/LHCl

1mol/LCH3COOH

与镁条反应的现象

溶液的pH

实验器材:

试管,量筒,烧杯,pH试纸,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

1mol/LHCl,1mol/LCH3COOH,镁条,蒸馏水;

实验步骤: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1mol/LHCl和1mol/LCH3COOH溶液;

2、取大小差不多两镁带,同时加入两支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3、用两支试管分别取1mol/LHCl和1mol/LCH3COOH溶液,测得其pH值。

实验说明:

为了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可以补充后续实验:

1、用两支试管分别取5mL0.1mol/LHCl和0.1mol/LCH3COOH溶液,测得其溶液的pH。

2、用两支试管取5mL0.1mol/LHCl和0.1mol/LCH3COOH溶液,分别在试管内加入0.5gNaCl晶体和0.5gCH3COONH4晶体,充分震荡后,测其溶液的pH。

【实验3-2】

向两支分别盛有0.1mol/L醋酸和饱和硼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等浓度的Na2CO3溶液,观察现象。

硼酸在水中属于可溶性物质,在常温下,饱和硼酸溶液的浓度约为1mol/L。

实验中,可先测饱和硼酸溶液的pH(约等于5),了解其弱酸性,再使其与Na2CO3溶液反应。

【实验3-3】

向3支盛有少量Mg(OH)2沉淀的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的蒸馏水.盐酸和氯化铵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说明:

实验中的Mg(OH)2沉淀可以通过MgCl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机分离获得沉淀物。

实验中应使用过量的NH4Cl浓溶液,并要注意充分振荡,以加速Mg(OH)2的溶解。

实际上,Mg(OH)2沉淀溶于NH4Cl溶液具有较大的可逆性。

Mg(OH)2可以溶于NH4Cl溶液转化成MgCl2和NH3·H2O,而MgCl2溶液也能与氨水作用生成Mg(OH)2沉淀。

原因是:

Mg2+在溶液中开始沉淀的pH为9.5,完全沉淀时的pH为11.0。

虽然Mg(OH)2属于难溶电解质,但其溶解于水的部分足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如果在该实验中补充这个内容,也可以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到物质的“不溶性”是相对的。

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3-4】

向盛有10滴0.1mol/L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mol/LNaCl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

向其中滴加0.1mol/LKI溶液,观察现象;再向其中滴加0.1mol/L的Na2S溶液,观察现象。

围绕【实验3-4】的讨论,结合卤化银的转化和硫化银的生成,需要从溶解平衡移动的角度具体分析,例如:

 

尽管课程标准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溶度积相关的计算”,但为了便于学生在【思考与交流】活动中能真正理解难溶电解质转化的原理,可以考虑把相关溶度积常数作为信息提供给学生,通过教师的辅助,使学生大致了解:

虽然AgCl饱和溶液中c(Ag+)很小,但AgI的溶解度更小,所以能使溶液中c(Ag+)降到更低,致使AgCl的溶解平衡发生移动,最终会全部转化为AgI。

在完成上述分析之后,应引导学生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I-+AgCl(s) 

AgI(s)+Cl-

这有助于学生对难溶电解质的转化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

【实验3-5】

向盛有1mL0.1mol/LMg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2滴2mol/L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2滴0.1mol/LFeCl3溶液,静置。

观察现象。

为加速Mg(OH)2转化成Fe(OH)3,可在滴加FeCl3溶液之后充分振荡,再静置观察。

【实验4-1】

装置如图所示,用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盐桥,将置有锌片的ZnSO4溶液和置有铜片的CuSO4溶液连接起来,然后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并在中间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取出盐桥,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盐桥通常是装有饱和KCl琼脂溶胶的U形管,溶液不致流出来,但离子则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

实验前应用砂纸将锌片表面打磨,除去氧化膜,以便观察到正常的电流强度由大到小的变化情况。

所用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一般控制在1mol/L。

盐桥的制作方法:

方法1:

取1g琼脂置于烧杯中,加入100mL饱和KCl溶液,加热,使琼脂融化成糊状,趁热加入U形管中,待冷却后即可充当盐桥。

方法2:

将KCl饱和溶液装入U形管,用棉花堵住管口即可。

【实验4-2】

在U型管中注入CuCl2溶液,插入两根石墨棒作电极,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阳极)附近。

接通直流电源,观察U型管内的现象和试纸颜色的变化。

(1)该实验用25%的CuCl2溶液(呈亮绿色)为宜,如果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太大,通电后阴极区溶液往往会出现黑色,这是由于被还原出来的微小铜粒没有沉积在碳棒上,而悬浮于溶液中的缘故。

(2)电解所用电压以6~12V为宜。

(3)碳棒的下端平面边缘应磨得稍尖一些,以利于生成的气体逸出。

(4)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显蓝色后就应拿开,通气时间过长,蓝色反而会消失(因会发生下列反应:

5Cl2+I2+6H2O==2HIO3+10HCl)。

(5)该实验也可以在小烧杯中进行,使两电极相距2~3cm平等插入CuCl2溶液,这样可以使演示时间缩短,通电约1min即可观察到阳极表面有气泡逸出,约3min即可观察到阴极表面有一薄层红色的铜。

【实验4-3】

铁的吸氧腐蚀实验

实验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1)多用几枚铁钉,增大铁钉腐蚀时的耗氧量,以便在短时间内可观察到更为明显的实验效果。

(2)经过酸洗除锈的铁钉,须用清水洗(避免残留酸液干扰实验),然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洗一下,即可加入到具支试管中。

(3)整个装置应保证密封状态良好,几分钟后就可以看到导管中水柱明显上升。

原因是铁钉发生吸氧腐蚀时,使具支试管内O2减小,压强降低,促使导管内水柱上升。

【补充实验4-4-1】为了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可补充下面的实验。

图4-3铁的吸氧腐蚀实验

(1)向100mL烧杯中加入约50mL饱和食盐水后,插入两个玻璃筒(无底);

(2)将一颗无锈铁钉和一个碳棒分别用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后,再分别插入两个玻璃筒中(装置如图4-3所示),立即可观察到有电子自铁钉流向碳棒,表明铁钉与碳棒已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

(3)1min后,向插入铁钉的玻璃筒内滴入K3[Fe(CN)6]溶液,即可观察到铁钉附近的溶液变蓝色,表明铁被氧化,生成了Fe2+;

(4)向插入碳棒的玻璃筒内滴入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碳棒附近的溶液变红色,表明溶液pH增大,呈碱性。

将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与【实验4-3】结合起来讨论,能更好地说明钢铁生锈时发生吸氧腐蚀的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