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2380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docx

集运行业现状及供需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8月

 

正文目录

1.航运行业简述:

供需决定长期景气5

2.定量分析供给:

17、18年供给增长4%左右9

2.1供给回顾:

与行业景气相关且滞后9

2.217、18年供给增速分别为4.20%、4.18%11

2.2.1交少拆多致17H1供给增速下滑,闲置运力涌入市场11

2.2.2考虑目前在手订单,17年运力至多再提升5.22%14

2.2.3考虑拆船41万TEU,17年实际运力增长为4.2%15

2.3新联盟自律性增强,预期未来订单增速放缓17

3.定性分析需求:

需求增速大概率超5%21

3.1美欧经济复苏,国内经济增速高位稳定21

3.2经济先行指标向好,机构预测17年集运需求增速5%25

4.主要公司分析27

 

图目录

图1:

中远海运集团旗下集运船5

图2:

近15年集运经历5个完整基钦周期6

图3:

CCFI走势与集运量增速基本一致7

图4:

运力增速减缓可带来CCFI上升支撑7

图5:

二手船价格在一定程度反映船东对运价预期8

图6:

CCFI月度均值环比复合增速1.95%9

图7:

新增订单跟随运价呈周期变动,具有滞后性10

图8:

运价影响交船的及时性10

图9:

拆船量与运价呈负相关关系11

图10:

17年上半年,交船量相对较低12

图11:

17年上半年,拆船量处于相对高位12

图12:

17H1全球运力增速下降至0.92%13

图13:

闲置运力占比回落至2.58%13

图14:

拆船量与运价呈负相关关系16

图15:

历史主要兼并收购情况17

图16:

联盟变动情况18

图17:

远东-北美航线运力比较19

图18:

远东-欧洲航线运力比较19

图19:

航运行业集中度整体提高20

图20:

美国及欧盟GDP同比回升21

图21:

美欧贸易增速回暖22

图22:

美国集装箱进口量23

图23:

美国集装箱出口量23

图24:

中国经济贸易回暖24

图25:

各大类产品出口占比24

图26: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回升25

图27:

美国及欧盟失业率持续降低26

图28:

美国及欧盟PMI进入上升期26

图29:

一带一路成为海运贸易新引擎27

图31:

中远海控集装箱运输量同步上升28

图32:

航线及挂靠港口数逐年增长29

图34:

码头业务利润稳步增长30

图35:

东方海外国际货运量整体稳步增长31

图36:

东方海外国际2016年各航线收入(亿美元)31

 

表目录

表1:

以CCFI看近15年集运5个周期6

表2:

近15年5个小周期上行段情况一览8

表3:

现有订单情况14

表4:

新增订单交船预测14

表5:

未来三年交船量预测15

表6:

现有船队结构15

表7:

未来三年运力增速测算(万TEU)16

表8:

2016年航运业收购兼并一览17

表9:

各集运巨头2016年均亏损惨重(百万美元)20

表10:

前十大航企船队及订单结构(万TEU)21

表11:

近5年经济贸易数据对比27

表12:

重点公司估值表32

1.航运行业简述:

供需决定长期景气

集运行业,是被定义为以集装箱作为载体,以便于现代化机械进行装卸、搬运等工作。

相比于散运,集运能够更好的保证货物安全、提高装卸效率、减少运营和运输成本、并易于自动化管理,因此在当前海运环境中,集装箱主要用于工业产成品、半成品等产品运输,由于集装箱易于装卸,在多式联运方面也拥有优势,因此目前集装箱是全球最方便和受欢迎的运输方式,集运的出现使得多数贸易全球化得到实现,进一步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图1:

中远海运集团旗下集运船

量和价构成的收入,是集运船公司的核心考量因素。

目前,全球集运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出现了10余家市场势力较强的十余家公司,其核心资产是拥有的船队资产。

对于集运公司而言,由于其船舶成本(船的折旧维修等)相对固定,在确定航线后航线成本也基本稳定,因此整体收入转化为利润的能力较强,而收入可拆分为价和量。

从历史来看,价一般与量存在相关性,及量上涨会带来价格回升。

考虑到价格数据可获得性更强,后文主要从单价的角度,去讨论整个行业周期的变化及发展。

近15年集运行业经历了5个运价周期。

CCFI(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以全球11条航线16家大航企运价数据为样本编制,是衡量全球集运发展情况的重要指示标;SCFI(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覆盖上海出口的15条航线,相对敏感度较高,也是集运市场发展动态的重要指标。

回看近十五年的CCFI及SCFI情况,我们发现两指数走势基本一致,若以波谷为界,可以得到5个完整的基钦周期(存货短周期)。

另外,自2016年5月CCFI触底反弹以来,集运进入一个新的小周期。

图2:

近15年集运经历5个完整基钦周期

表1:

以CCFI看近15年集运5个周期

从需求端来看,全球集装箱运量增长加速直接促进集运发展。

集运行业主要进行海上集装箱运输,其需求端直接表现为集装箱运输量。

在运力相对充足的年代,集运发展主要由需求端拉动,从近15年的集运发展情况来看,CCFI小周期与集装箱运输量增速小周期基本一致。

CCFI上行段基本伴随集装箱运量增长的加速,以2006年初至2008初为例,CCFI由988点上升至1202点,同时集装箱运输量同比增速由10.76%大幅上升至17.53%。

反之亦然,CCFI的下行段也必然伴随着集装箱运量增长速度的减缓。

图3:

CCFI走势与集运量增速基本一致

从供给端来看,全球运力增速下降将支撑CCFI上升。

2002年至今15年的5个周期的CCFI上行段均伴随着全球集运运力增速的降低,以02年1月至04年11月为例,集运运力增速由12.34%降至9.49%,同时CCFI由914点上升至1185点,稳步上涨30%。

运力增速下降,为运价上涨带来支撑,相反,运力增速加快亦将引导集运下行,06年、14年等周期的下行段均有明显显示。

图4:

运力增速减缓可带来CCFI上升支撑

二手船船价随运价上升,反映船东对运价预期。

由于新造船订单具有一至两年的造船周期,在周期回正时购买二手船是最补充运力最迅速的方式。

二手船船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船东对运价的预期,以09年6月至10年8月为例,运价回升56%,二手船价格滞后4个月上涨90%左右,充分反映了船东对行业回暖的预期。

图5:

二手船价格在一定程度反映船东对运价预期

3%以下的供需差及可导致运价的大幅上涨。

总体来看,航运作为强周期行业,基本符

合供需关系强弱逻辑。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贸易回暖,集装箱运输需求增长加速,据Alphaliner预测,2017年集运需求将同比增长5%左右,Clarksons也预计将增长4.8%。

同时交船减少拆船增加,预计17年集装箱总运力将增长4.2%左右。

全球集运市场供需关系改善,集装箱运价回升动力充足,同时各家航企提价意愿强烈,预计运价将继续大幅回升。

对比前几个上行区间,本次提价动力更足,保守估测CCFI有回升至1100点的预期。

表2:

近15年5个小周期上行段情况一览

自去年5月至今,CCFI月度度均值相对稳步增长,2017年5月均值837.32点,较2016

年5月月度环比复合增速达1.95%。

2016年经历了各家航运企业大幅度的运力投放,加上行业联盟重组导致默契下降,运价跌至冰点。

2017年随着运力投放降低,运价从年初开始出现大幅上涨。

随着Q3传统旺季来临,我们预测全年以CCFI均值有望达到850以上。

图6:

CCFI月度均值环比复合增速1.95%

2.定量分析供给:

17、18年供给增长4%左右

运力增速主要受新造船交付量以及拆船量两方面因素影响。

2016年,由于交船减少拆船增加,目前全球集装箱运力共2023.19万TEU,同比增速仅1.26%,处于历史低位,同时

全年来看,根据我们对船厂在手订单的统计,以及对未来拆船量的推算,我们认为2017、

2018年新增运力增速将达到4%左右。

2.1供给回顾:

与行业景气相关且滞后

整体而言,供给收到交船和拆船的影响,同时由于集运船一般需要两年左右建造期,因此新增订单数量基本能够决定2年后的运力交付情况。

从数据回顾来看,我们发现当期订单量与运价息息相关;交船量于运价正相关且存在短期滞后关系,而拆船量与运价具备负相关关系。

新增订单:

与CCFI周期基本一致,但具有滞后性。

从季度数据来看,新增造船订单量跟随运价变动具有一定周期性,周期在两到三年左右,但由于市场情绪传导需要一定时间,

这带来新增订单量较运价变动具有一定滞后性,从峰点来看,滞后一年左右时间。

图7:

新增订单跟随运价呈周期变动,具有滞后性

交船:

低迷运价会导致交船延期。

交船量是影响运力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造船订单虽有合同制约有交付计划,一般会按照计划交付,但一旦出现运价下滑,将会出现延期交船的现象。

在市场行情低迷运价较低时,运营可能造成亏损,新投放运力亦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运价,因此船东普遍交船意愿较低,交船时间容易被推迟,这使得交船量在一定程度上与运价走势具有正相关性。

图8:

运价影响交船的及时性

拆船:

受即期运价影响,与CCFI负相关。

拆船量是影响运力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船东对市场行情的直接反应。

从季度拆船数据来看,在行情低迷时船东将增加拆船量,在运价回暖时,拆船量将大大降低。

图9:

拆船量与运价呈负相关关系

2.217、18年供给增速分别为4.20%、4.18%

2.2.1交少拆多致17H1供给增速下滑,闲置运力涌入市场

交船与供给:

低迷运价带来合同推迟,交船量向下。

由于行业低迷,2016年集运运价

创新低,全年CCFI均值仅712.8点,使得各集运企业或多或少均出现运营亏损现象,为降低损失,各大船东均有推迟交船合同的现象,这带来新造船交船量的持续走低。

从数据端来看,前5月份累计交船仅41.78万TEU,仅占现有运力的2.07%,若排除季节因素,以交船量12个月滚动均值来看,5月份月均交船7.41万TEU,较去年同期降低37.33%。

图10:

17年上半年,交船量相对较低

船型置换叠加运价回落,上半年拆船量升至高位。

大船化趋势,叠加上半年运价出现下滑,船公司整体拆船意愿仍较强。

前5月共拆船26.67万TEU,占交船量的63.85%,较去年同期增长22.11%。

从12个月滚动均值的角度来看,5月份月均拆船5.85万TEU,远高于近10年历史均值2.21万TEU。

图11:

17年上半年,拆船量处于相对高位

交少拆多导致供给增速下滑,Q1高运价致闲置运力涌入市场。

截止6月初,全球共有

集装箱船5137艘,合计运力2014万TEU,同比小幅增长0.92%,较15年底增速下降7.64

个百分点。

从环比来看,从去年10月份开始,有多个月份出现场单月拆船量多于交船量的

情况,其中有5多个月运力出现连续下降趋势,目前来看,总运力环比仍然徘徊不前。

另外,17Q1的运价回暖,导致部分闲置运力进入市场,截止5月底闲置运力占比已经

回落到2.58%,已经回归常态低于于2010年至今的均值3.81%,可以认为韩进破产带来的闲置运力已逐步被市场消化,未来对供给的边际影响能力将会下降。

图12:

17H1全球运力增速下降至0.92%

图13:

闲置运力占比回落至2.58%

2.2.2考虑目前在手订单,17年运力至多再提升5.22%

在手订单285.53万TEU,集中在17、18年交船。

截至6月初在手订单量共285.53万TEU,基本为2016年前所签订单,目前均有近两年订单期。

按造船合同交付时间来看,交

船期主要集中在17、18年,其中2017年将继续交船105.08万TEU,占现有运力的5.22%,

2018年将交船134.50万TEU,占现有运力的6.68%,而2019年及以后交船量将下降到25万TEU以下。

推迟交船概率仍然较大,17年预计实际可交84万TEU。

在新订单量难以短时间激增的

情况下,为避免交船拥挤而影响运营规划及运价,船东及船厂均有推迟17、18年部分船至

下一年的动力,且延迟交付多数发生在年末。

以马士基为例,年初计划有22艘27.12万TEU

新船在17年交付,但到目前为止已宣布9艘共12.6万TEU推迟交付。

假设17、18后续的

交船率在80%,则在不考虑已交的41.77万TEU船的情况下,17年将继续交船84.06万TEU,

18年将交船124.41万TEU,19年将交船55.76万TEU。

表3:

现有订单情况(2017/06/01)

新增订单方面,各家船队及在手订单相对比较完备,短期新增订单不会大幅增加。

随着船舶大型化的发展以及联盟共享舱位带来的货源的稳定,新造远洋集装箱船订单向大型化发展。

但目前影响力较大的前十大班轮公司8000箱以上船型共793.21万TEU,占其现有运力的51.20%,大船运力较为充足,船型相对合理,且新联盟运营各成员自律性提升,马士基等巨头以明确表示短期不会增加资本支出,因此我们认为短期内新增订单量并不会大幅增长。

若我们假设未来两年新增订单量与2016年保持持平,且当年开始每年交船比例分别为

0、10%、50%、30%、10%,则未来三年将多贡献0、2.82万TEU、16.89万TEU运力。

表4:

新增订单交船预测(万TEU,基于2017/06/01数据)

叠加在手订单及未来两年新增订单量,我们预计17-19年三年交船量分别为125.83万

TEU、127.03万TEU、71.67万TEU,订单带来的供给增速分别为6.30%、5.98%、3.18%。

表5:

未来三年交船量预测(万TEU,2017/06/01)

2.2.3考虑拆船41万TEU,17年实际运力增长为4.2%

根据船龄结构,20年以上可拆运力占比达4.23%。

拆船量主要与船龄及盈利水平有关。

根据2017年初Clarksons统计的现有船队结构,目前新船及中型船居多。

从船龄角度来看,

25年以上集装箱船总运力13.58万TEU,占比仅1.28%,21-25年船龄集装箱船运力60.91

万TEU,运力占比3.05%,而15年以下集装箱船运力共1723.06万TEU,运力占比达86.22%,

整理来看船队偏年轻。

从船型角度来看,3000箱以下小型船394.29万TEU,占比19.73%,

3000-12000箱中型船运力1210.52万TEU,占比60.56%,12000箱以上大型船运力393.67

万TEU,占比19.70%,中型船占比相对较高。

按集装箱船普遍15年船龄补贴政策来看,可

拆船运力仍有275.41万TEU,占比13.78%;但以集装箱船平均25年服务期来看,需拆船

运力仅13.58万TEU,占比仅1.28%。

表6:

现有船队结构(单位:

万TEU,2017年1月)

拆船量与运价走势关系来看,拆船动机逐渐消除。

前文我们已经提到,拆船量基本与

运价保持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虽然船龄为船东提供了可拆船选择,但市场运价决定了船东

对是否拆船,此外包括政府补贴等非市场手段。

2目前来看,随运价回升,船东拆船动机逐

渐消除,且从Q2开始拆船量已降低,截止5月份共拆船26.22万TEU,其中Q1共拆20.47

万TEU,4、5月份仅拆6.19万TEU。

因此我们认为,若运价持续回升,拆船量将难以维持一季度高量,下半年月度拆船量

将等于或小于4、5月的拆船量。

图14:

拆船量与运价呈负相关关系

考虑到二季度拆船量已经开始环比减少,假设2017年后两个季度拆船量与二季度相同,

2018年拆船量维持在近五年均值,2019年拆船量回落至2015年水平,则17-19年分别拆

船41.95万TEU、39.98万TEU、19.33万TEU。

叠加交船量及拆船量,预计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运力将分别达到2082.77

万TEU、2169.82万TEU、2222.17万TEU,增速分别为4.20%、4.18%、2.41%。

表7:

未来三年运力增速测算(万TEU)

2.3新联盟自律性增强,预期未来订单增速放缓

航运业陷入低迷,行业整合系大势所趋。

集运由于行业本身相比于散运更标准化,同

时大船化能够带来规模效应提升,因此在远洋航线上出现了大型企业之间寡头竞争的市场

割据,由于经营出现亏损,巨头之间的整合也经常发生。

仅2016年就完成了中远中海重组、

赫伯罗特收购阿拉伯轮船、达飞收购海皇、马士基收购汉堡南美等四个整合事件,共整合

运力923万TEU,占现有运力的45.83%;此外,韩进海运资不抵债导致倒闭,减少运力的

同时,也减少了其拥有的订单运力未来的投放。

图15:

历史主要兼并收购情况

表8:

2016年航运业收购兼并一览(各方运力数据均根据收购时数据)

新联盟调整投入运营,催化合作效应。

由于集运行业的周期性,当行业面临运力过剩

且需求疲软的下行周期时,行业巨头抱团取暖系大势所趋。

2016年,各大巨头通过整合,

从过去的四大联盟,形成了现有的三大联盟。

2016年4月20日,达飞轮船、中远海运集装箱、长荣海运和东方海外宣布组建OCEAN

Alliance;2016年5月13日,原CKYHE和G6的成员赫伯罗特、韩进海运、阳明海运、商船三井、日本邮船和川崎汽船宣布组建THEAlliance;

2016年7月14日,现代商船与2M船舶共享协议签订谅解备忘录。

2017年4月正式开

始运营,航运企业通过联盟可以实现箱位互换、船舶共享、签订共同服务协议以及码头共

享和设备管理等;

我们认为,这些合作形式都能够使得承运人提高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扩大航线覆盖

范围,从而改善其服务。

根据Alphaliner公布数据,THEAlliance、OCEAN、2M+HMM联盟

运力分别为351、541、675万TEU,运力占比分别为17.10%、26.10%、32.60%,三大联盟

势均力敌,占航运市场总运力比重75.80%。

图16:

联盟变动情况

新联盟航线各有所分,整体呈垄断形式。

在航线运力配置分析中,我们就三大联盟中

主要的远东-北美航线及远东-欧洲航线进行分析,其中2M+HMM联盟在远东-欧洲航线运力

占比40%,其次为OCEAN及THE联盟,占比35%和24%,三大联盟总占比92%;海洋联盟在远东-北美航线上运力占比41%,其次为THE及2M+HMM联盟,占比分别为27%和24%,三大联盟总占比99%,具有垄断效应。

这一方面加强了个联盟航线间的协同性,同时降低了竞争度有助提价,另一方面也迫使小企业运营转向,有助于行业散乱运力出清提高行业集中度。

图17:

远东-北美航线运力比较

图18:

远东-欧洲航线运力比较

我们判断,未来行业集中度仍将进一步提升。

据Alphaliner统计,截止6月初,全球

集运CR10升至73.44%,同比提升8.57个百分点,我们判断仍有提升空间:

其一,在集运

低迷期,大企业抱团取暖,从供给侧提高行业集中度。

其二,联盟整合,新联盟减为三个,

在主要航线上呈垄断形式,迫使联盟外小集运企业运力出清;其三,联盟内企业大船订单

集中,在规模效应下,单箱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可以通过相对低价压缩国际航线上小企

业的生存空间。

图19:

航运行业集中度整体提高

16年各航企亏损惨重,提价需求强烈。

受集运价格下跌影响,2016年各大集运巨头均

损失惨重,除地中海航运未披露官方数据外,其他几大巨头均出现利润亏损。

为改变盈利

状况,各企业有上调运价的迫切需求,因此2017年来,各航运巨头纷纷调整航运价格。

中,马士基航运的美非航线所有干货费率上调,亚洲-地中海航线价格、地中海的北欧-波

罗的海及印欧航线、达飞轮船的中东-北欧航线综合货运费率也纷纷调价。

虽然2016年航

运价格跌破历史新低,但我们认为伴随着供应端的持续整合,以及新联盟成立后自律性的

提升,预计不久将迎来拐点,市场总体价格将触底回升。

表9:

各集运巨头2016年均亏损惨重(百万美元)

更强的自律性,预期新增订单下滑。

随着船舶大型化的发展以及联盟共享舱位带来的

货源的稳定,新造远洋集装箱船订单向大型化发展。

目前影响力较大的前十大班轮公司,

合集订单总量达到187.56万TEU,占其现有运力的12.11%,足够未来两年消化。

考虑到新

联盟运营各成员自律性提升,马士基等巨头以明确表示短期不会增加资本支出,因此我们

认为短期内新增订单量并不会大幅增长,况且即使增加新订单,交付期亦在两年以后的2019

年,对目前的供给影响不大。

表10:

前十大航企船队及订单结构(万TEU)

3.定性分析需求:

需求增速大概率超5%

3.1美欧经济复苏,国内经济增速高位稳定

海外:

美欧经济复苏,贸易带动航运回暖。

美国及欧盟GDP同比增速回升到2%左右。

从2016年上半年以来,经济出现复苏。

以美国不变价季度GDP来看,自16年二季度以来,不变价季度GDP同比增速触底回升,至17年一季度同比增速升至2.04%,较16年二季度低点回升0.76个百分点;同时欧盟不变价

GDP也在16年一季度触底回升,至17年一季度回升至1.96%,仍呈上升趋势。

美国及欧盟

不变价GDP同比增速的回升预示着经济的复苏,这将促进贸易增长,终将带来航运的回暖。

图20:

美国及欧盟GDP同比回升

经济复苏带动全球贸易回暖。

自2016年年初以来,美国、欧盟两大经济体贸易增速均

转入回升期,且在16年下半年两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金额增速转正,恢复到同比增长状态,

直至2017年三月份,两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速分别达7.81%、15.22%,较2016

年初低值均有大幅回升,且回升态势还在持续。

海运作为全球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在全

球贸易持续性回暖的过程中,其需求有望得到复苏。

图21:

美欧贸易增速回暖

从外贸需求端来看,集装箱运输量连月增长。

海运作为贸易的主要承担者,随着全球

贸易的复苏,海运需求也同步回暖。

以美国进出口集装箱运量来看,16年以来集装箱进出

口量同比回升,3月份进口总量达164.43万TEU,同比增长10.15%,较16年3月低迷时期

回升30.28个百分点;3月份出口集装总量达100.57万TEU,同比增长11.75%,较16年5

月低迷时期回升24.60个百分点。

图22:

美国集装箱进口量

图23:

美国集装箱出口量

国内:

贸易增速触底回升,轻工业产品贡献出口大头

17H1经济数据回暖,进出口触底回升。

从国内经济情况来看,经济从去年四季度开始

出现回暖迹象,GDP增速出现回升,到今年一季度GDP不变价同比增速回升至6.9%,较去

年同期回升2个百分点。

同时,对外贸易增速也在四季度转势大增,截止5月份进入口贸

易增速已回升至11.8%,较去年同期增长18.8个百分点。

图24:

中国经济贸易回暖

从结构上来看,轻工类产成品占比高,利好集运。

轻工类产成品或半成品由于需要空

间防护,一般选用集装箱运输。

随着产业升级,我国出口产品逐步转变为产成品为主,以

2016年出口数据来看,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机电类产品出口8万亿元左右,占出口总值的

57.7%,占比相对较高,支撑力集运在外贸增长环境下的发展。

图25:

各大类产品出口占比

集运港口数据亦表现靓丽。

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方面来看,吞吐量增速从2015年下半

年开始触底回升,至2016年下半年增速回正,同时继续回升,截止今年3月份港口集装箱

吞吐量已回升10.73%,较去年同期增长5.91个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