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4529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docx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

21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写“袍、庞”等10个生字,认识并理解“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

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

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

(着重指导“缺陷”的“陷”和“石碑”的“碑”的书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如,天然放射性元素镭物理学工业废渣冶炼溶解沉淀分析溶液试管量杯诺贝尔奖侵蚀隐退

还有课文中人物的名字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长句: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袍,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4.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有关居里夫人的哪些内容。

5.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6.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问题预设:

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理解方面的问题,如“旧木棚里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在逐步完成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

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在所有的世界名人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

.三、交流资料,认识居里夫人

1.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

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四、感悟外在美

引入:

首先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1898年12月26日的法国科学院,一起去领略一下居里夫人美丽的风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居里夫人的美丽首先表现在哪里?

找到描写外貌的语句,体会外表美: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的长袍,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她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引导学生边读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如何描写居里夫人的外貌的

教师小结:

作者不愧是名家,能准确地抓住居里夫人最具特点的衣着、脸庞、神情、大眼睛,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定格"这个词语,"定格"是什么意思?

“定格”就是一个活的画面,一个动的画面骤然停止,成为一个静止的画面。

居里夫人的形象为什么会定格在人们的心中?

再一次朗读这段文字,让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中。

 

第二课时

一、重现美丽,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1课《跨越百年的美丽》,请同学们大声齐读一下课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近了伟大的居里夫人,她美丽的容颜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

来,让我们重现她的美丽,PPT示描写居里夫人外貌的句子,齐读。

2.过渡:

居里夫人的容貌的确很美,但是,就像泰戈尔说的那样:

"你可以以外表之美来评论一朵花,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评论一个人"。

尤其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

容颜易逝,美丽的外表无法延续百年,那么这跨越百年的美丽又是什么?

(生答)这节课,让我们静心读书,去感受那份永恒的美丽。

二、解读"美丽":

 

(一)发现"美丽",交流“美丽”:

  1.首先学生进行自主批注,然后组内交流。

(灯片出示:

1.自主批注:

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展现居里夫人内在美的句子,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小组交流:

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提示学生可以从某一句话,也可以从某一个词语来谈谈你的体会。

  2.全班交流汇报:

(抓住重点品析,渗透学法)

 引导学生这样回答:

请大家看到——,我从——(读)一句中,(或这句的一词中)感受到——

全班交流推荐几位感受比较深的同学在全班做一个汇报交流。

让学生充分表达,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提升。

教师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几个句子。

当学生说出下列句子时,教师的点拨。

1.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而所谓的化验室只是一个曾经停放尸体的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溶液的点点烧痕。

(你能说说这段话描述的是什么情景吗?

你真的很会读书,这段文字是课文中最精彩最打动人心的一段,我想让你带着全班的同学一起细细地品读一下这段话。

来带着大家一起齐读一下这段话,你觉得文段中的哪一个词语最能打动你,就将它重读出来。

提问学生重读的是哪个词语,并说出理由。

重点理解“烟熏火燎”。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烟熏火燎的经历,被烟熏火燎的你感受如何?

你是继续坚持,还是即刻逃离。

可是居里夫人呢?

(终日......)这种终日,不是一日,也不是一年,而是三年零九个月,1365天!

1365天居里夫人终日都在"烟熏火燎中搅拌"。

和老师一起来想象一下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晨曦微露时,她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夕阳西下时,她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在烈日炎炎的夏日,她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在寒风凛冽的冬日,她还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同学们,透过这个“烟熏火燎”你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居里夫人?

(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的、执着的追求。

)出示词语,学生响亮的齐读。

(我们再来读一下这段感人的文字,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继续你们的感悟,居里夫人的美还体现在哪里呢?

2.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点拨,透过几个简单的数字,我们看到了居里夫人工作的艰辛,更看到了她身上那种执著之美。

3.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耳鸣眼花,浑身乏力。

而皮埃尔的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

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可着重对“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进行品析)可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不管(),不管(),不管(),而她管的是(全心全意进行科学研究,为人类做出贡献)。

在科学的道路上,居里夫人有的不仅仅坚定、执著,而是一种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

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恒的里程碑。

(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居里夫人的“成就美”)

5.玛丽·居里在完成这项伟大发现的同时,也在逐步完成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这么难理解的一个句子,你竟然能解读得这么好,你真的读懂了居里夫人。

三、升华"美丽":

  小结过渡:

(学生充分说完之后)刚才,大家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品析,让我们看到了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份对于科学的执著追求,是一种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下面大家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认真阅读课文的5、6自然段,相信我们会对居里夫人的美丽有更深的认识!

1.学生再次自主批注,合作交流。

2.全班交流:

(这一部分的解读,老师想完全交给你们自己来完成)来吧,交流你们感受最深的句子。

抓住"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

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六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从而引出爱因斯坦的评价——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

“在所有的世界名人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学生自主交流,老师小节:

同学们的品读非常细致,刚才这些同学的发言中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居里夫人高尚的人格美。

(淡泊名利)(如果学生的回答中没有出现这个词语,老师可以这样引导:

同学们的分析非常的精辟,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一下居里夫人这种高尚的人格美吗?

3.教师总结:

是的,对居里夫人来说。

人活着不是为了个人的得失,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为了对人类有所贡献!

所以作者说,“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发明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她发现的人生意义就是(指名学生用“不是,不是,而是”的句式理解居里夫人的人生意义。

四、回归课题,定义美丽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同学们,让我们在回到课文的题目,当我们深入地认识了居里夫人,这份跨越百年的美丽变得真真切切了, 它不是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颜,也不是她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是指(她坚定执著的追求,献身科学的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的高尚人格)。

(指板书学生齐答。

2.教师小结:

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中讲到的: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我们有理由相信她身上的这种伟大的人格魅力跨越的只是百年吗?

对,它一定可以跨越千年、万年,直至永远。

3.诵读诗歌,升华美丽(在这节课将要结束的时候,我相信同学们肯定有很多的话想对居里夫人说,我们一起来将一首诗歌送给这位美丽的、可敬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用以来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

致——居里夫人

即使是青春和容颜不在

即便是奖章和头衔不在

这一切都不重要

在我们心中

已烙下了您坚定、执著的追求

因为这是——

跨越百年的美丽

也镌刻下了您献身科学的精神

因为这也是——

跨越百年的美丽

更记录下了您淡泊名利的风骨

因为这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五、拓展美丽,阅读推荐

其实,世界上又何止一个居里夫人,来看看我们中国和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吧。

(简介袁隆平、钱三强、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还有很多很多,老师推荐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两本书:

《居里夫人》和《科学家的故事》,相信你们能从中收获很多的精神财富。

 

板书

21跨越百年的美丽

坚定执著

献身科学

淡泊名利

22“两弹元勋”邓稼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插叙中了解邓稼先对祖国的贡献,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他的爱国情怀,从场面描写中品味他的人格魅力。

 

3.学生作者巧妙组材的方法。

 

4.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发现课文中精妙之处。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效果及学生表现

1、导入 

(一)播放原子弹爆炸的视频资料,学生震撼于原子弹的威力。

 

(二)同学们在课前都查阅了相关资料,谁能说说咱们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什么时候爆炸成功的?

在这颗原子弹的研究中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生回答引入主题——邓稼先。

板书或课件出示“‘两弹元勋’邓稼先”。

) 

同学们说说你们对邓稼先的认识。

 二、介绍邓稼先。

 

现在我们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大家整理的资料。

(出示课件,介绍邓稼先。

 三、检查预习。

 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字词,读一读,说一说。

(课件显示:

癌症、陌生、车厢、勾、原子核、相濡以沫、氢弹、奴隶。

 四、范读课文。

 现在由老师来朗读课文,同学们注意老师的读音、语调、语速,特别是要注意你们在预习时不能解决的地方。

(开始范读)

 五、自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

 

1.同学们,你们来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理出文章的顺序。

3.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观看视频,体验原子弹的威力。

 

 交流自己查阅的资料。

     

 

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对邓稼先的认识。

 观看课件,了解邓稼先。

  

 

 

指名读生字词。

    

 

听范读。

   

 自读课文,思考整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顺序。

 

邓稼先被诊断为癌症,三个月后对警卫员说,去北京看看。

天安门广场勾起了他的回忆,回忆了过去的35年。

接着在天安门广场中,在癌症扩散的阴影下完成了向共和国国旗的告别。

 

文章的思路:

从在医院确诊开始,讲述确诊后当时的一些情况,接着再讲述三个月后被国庆的欢乐气氛感染,决定去天安门广场,在天安门广场完成了向共和国国旗的告别。

中间插进一段回忆。

 

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效果及学生表现

一、复习 

(一)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二)指名学生简述课文内容。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并思考,在你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能带着你的感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你的感受吗?

 

重难点语句讲解。

(一)课件出示:

“我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的,只是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 为什么邓稼先说他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的?

同学们能结合你们查阅的资料找到答案吗?

(教师课件出示答案。

) 

通过这些事(答案中的事)我们看到怎样一个邓稼先?

 

(二)课件出示: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为什么邓稼先要唱起这首国歌呢,你怎么上面那句话的?

(教师提示:

他奋斗一生就是因为,他们是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 

四、品读课文,理解性的评说邓稼先。

 

老师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邓稼先的语句,认真品读,说说你眼中的邓稼先。

用“读文句我眼中的邓稼先是一个的人”说话。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我们可以通过某人的所言所行来评价他,那么大家看看屏幕上这句话。

你们眼中的邓稼先是什么样的呢?

分段朗读课文。

 

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作简单的批注。

 

全班交流。

  

有感情的朗读相关句子。

      

自由交流,结合课件了示的资料谈自己的看法。

 

     

 

自由发言。

        

 

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评价。

23*我最好的老师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

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解释、推断、遗留、警惕、不同寻常、拼凑、驳论、怀疑、惊骇”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方法:

1.课前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2.在这堂课上抓住“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两个主要的板块:

欲扬先抑感受“气愤”和峰回路转深感“佩服”。

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

3.运用感性手段引导学生体会抽象的科学精神,比如:

用感情朗读还原当时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与想象,在情境中感悟。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1.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接触过许多的老师,你认为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严格要求的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老师、教学方法独特的老师) 

    学生回答后小结:

其实,每一个人心目中最好的老师都不一样,这是一个没有固定标准的问题。

但有一位老师在他的学生看来的确是一位最好的老师。

这节课,咱们跟着作者走近这位最好的老师。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们能知道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吗?

(板书:

怀特森   一人)朗读时,重点应落实在哪个词上?

(最好)  

   3.我们学过哪些写人的文章?

这些文章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特点、精神品质)今天我们就运用以前学习此类文章的方法,抓住事件体会人物特点。

 【出示学习目标】  

二、展学评导:

  

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字词方面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  

出示词语:

编造、解释、推断、遗留、警惕、不同寻常、拼凑、驳论、怀疑、惊骇

 三、读解感悟:

  

词语掌握得很好,同学们来汇报一下课文读的情况吧。

思考阅读提示的第一个问题: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请大家打开语文课本快速浏览一遍,想一想怀特森老师与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有哪些不一样?

可以拿笔做一做记号。

 

【出示课件】怀特森老师与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有哪些不一样?

找到概括怀特森老师性格特点的句子。

 

【出示课件】课文举什么事例说明怀特森老师的这种性格特点?

 

4、细读课文,走进“最好的老师”  

5、

(一)评价怀特森是“坏”老师 

  【出示课件】自学提示二:

假设我们都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面对零分的试卷,在怀特森公布他意图之前,你对他的评价在好老师和坏老师之间,你会选择什么?

你的理由是什么?

(细读课文1——4段,划出相关句子,寻找足够的理由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 学生自由读课文。

 

1.找段落 

教师:

哪位同学来亮出自己的观点,找出相关依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生答:

预设(坏老师,不但把错知识教给学生,而且用这个来考试,坏到家了。

) 师:

文章里有一段话就是写当时我们的吃惊,聚焦这一段。

(出示第2段)这其中哪些内容写出了我们的吃惊,圈出重点词语。

 

(1)指名读,注意语气。

(评价的情况。

) 

(2) 生齐读。

 

2.找句子 

【出示课件】这算什么测验?

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生读,读出你的愤怒。

还有谁想读一读?

 

【出示课件】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模拟当时的课堂场景,老师解释这番话。

你们来质问,好不好?

还有哪些地方让你不满?

  

本次测验的零分记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

  

小结:

课堂上老师故意传授错误的信息,给全班同学打零分,真是坏。

还将零分写进成绩报告单更是坏。

  

(二)评价怀特森是最好的老师 

过渡:

一个老师,照理说第一堂课他应该留给学生非常美好的形象,而现在他却给学生的形象如此糟糕,他真的是坏老师,(板书:

坏),但就是这样一位忽悠学生拿错误知识考学生,让学生考零分的不可理喻的老师,居然被他的学生说成是”最好的老师”,这学生是不是吃错药了,是不是发烧了。

 

1.【出示课件自读提示三】既然这老师如此打击学生,让学生惊讶、气愤,作者却说他是“最好的老师”,他真的是最好的老师吗?

默读课文第5--7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寻找足够的理由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

 

2.同学们,我发现你们把文中的许多重点句子都说出来了,老师把这些句子摘录到了屏幕上。

 

【出示课件】同学们用这些句子来夸一夸怀特森先生,怀特森先生的确是一个最好的老师,因为

3.由此怀特森老师在我们同学眼中他确实是一位最好的老师,但老师认为也许作者的其他老师也很优秀,就凭这一点就说他是最好的老师,我有点不服,他只能称为一位好老师,不能算一位最好的老师。

你们觉得呢?

 

4. 学会思考,而不是让脑子睡大觉,而是要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怀特森老师如此用心良苦地设计这堂课,哪怕同学们因此误会他甚至记恨他,他也要让学生一辈子记得:

“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是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品质;“敢于怀疑”,更是每位科学人才必须具备的科学态度。

 

四、总结收获,体会写法 

 1.  总结:

同学们,其他老师也许教我们知识,也许教我们技能,但是怀特森先生教我们什么?

教会了我们如何开发大脑,这才是真正重要的,所以说他是我最好的老师。

 

这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一件事,为我们阐述了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敢于怀疑的道理。

 

【出示课件】      

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   敢于怀疑     一理     (用心良苦) 齐读

 2.老师是一个好老师,但有人质疑这篇文章写得并不怎么样,说作者想写一个好老师,却花了那么多笔墨,写一个老师如何蛮不讲理,如何打击学生,这简直是浪费笔墨。

你认同这观点吗?

理由是什么?

 

生讨论交流。

 3.师小结:

 

总结:

其实写好一个人,就是要找到他独一无二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把他写活了。

 

五、比较阅读 

1.我们认识了这位怀特森先生,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老师,看看这位老师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2.默读《新来的王老师》,说说这位老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总结:

不管是用独特方法教会我质疑精神的老师,还是在我不自信时给予我鼓励的老师,我想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好的精神品质的老师。

 六、体会写法,迁移写作 

1.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知道文章写什么对我们来说并不是难事,但谁能发现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用一个事例论证一个观点。

2. 写作,任选其一 

(1)写一写你最好的老师; 

(2)你喜欢文中“怀特森”老师吗?

为什么?

 

(3)假如你是他的学生,设想20年后你们师生欢聚一堂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24*突兀的大石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与当时的心情。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达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目的。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并在发现中积极探索,教育学生应当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石头吗?

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极大的兴

  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突兀的大石头》。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哪些内容给你留下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