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导游词精选范文(共4页)23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99408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导游词精选范文(共4页)23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宁夏导游词精选范文(共4页)23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宁夏导游词精选范文(共4页)23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宁夏导游词精选范文(共4页)23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导游词精选范文(共4页)2300字.docx

《宁夏导游词精选范文(共4页)23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导游词精选范文(共4页)2300字.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夏导游词精选范文(共4页)2300字.docx

宁夏导游词精选范文

  宁夏宁园导游词

  宁夏第一座以清代仿古建筑群为主体的小型园林――宁园,于XXXX年国庆节期间落成。

  宁园位于银川市解放东街南侧。

从西门进园,便进入盆景区。

主要区由&;兴庆殿&;、&;沁茗&;阁、碑、廊及水池组成。

&;兴庆殿&;是园中最高大的殿宇。

殿内壁画&;西夏风云&;艺术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西夏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风土人情。

&;兴庆殿&;前的方型水池中置汉白玉石雕&;哪吒闹海&;。

&;兴庆殿&;左侧是卷棚式仿古建筑&;沁茗&;阁,右侧则是一个四角由重檐亭和一个六角亭连接的曲折碑廊,名&;翰墨&;。

廊壁刻有毛泽东、董必武及区内外书法家的作品。

东区的北面是一组大型假山,有池塘、藤架、花池、供游人活动休息。

  近几年,为了发掘被淹埋的文化艺术宝藏,自治区和中宁县人民政府对石空寺石窟进行了清理和修理工作,大部分石窟及寺院已整修和重建。

  石空寺始建于何时,尚难明确论断。

据明代史料记载,称其为&;元故寺&;。

对于石窟的开凿年代,历来有唐、西夏、元三种传说。

今天从窟室的形制和风格看,以始凿于唐代的可能性最大。

  石空寺石窟,明清时代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景之一,曾有&;石空夜灯&;之称。

当时有诗赞曰:

&;叠嶂玲珑竦石空,谁开兰若碧云中,僧闲夜夜燃灯坐,遥见青山一点红?

  三关口明长城导游词

  三关口明长城位于银川市西40余公里的贺兰山南部。

此关口是宁夏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交界地,银川至巴彦浩特公路穿关而过,在关口处可看到残断长城遗址。

三关即从东向西,设头道卡、二道卡和三道卡,后人称之为三道关。

这里山脉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险峻。

原两山夹峙的山坳中,建有关隘。

  据史书记载,明嘉靖十年(XXXX年)宁夏佥事齐之耗&;万金&;,修筑了三关口明长城南起大坝堡,北连三关口,长达80公里的长城,后被风沙填平。

嘉靖十九年(XXXX年)宁夏巡抚杨守礼重新奏筑修葺了旧有边墙,增筑了三关口以北长城。

头道关关墙南北与长城连接,此地山势开阔,是&;缓口可容百马&;之处。

北侧城墙沿山脊向北延伸,墙体以石块垒砌,城墙每段拐弯处,各有墩台一座,墙、墩台已残损,仅留部分基址。

头道关向东南延伸的长城,至今保存较为完整,墙体高约7米,基宽6.5米,顶宽3.5米,墙顶两侧筑有女墙。

  当年修筑三关口明长城时,这里多沙砾少土壤,于是军士们遍剖诸崖谷,得壤土数处;又因无水,做水车百辆,到关口20多公里的平吉堡取水,与壤土、砾石相拌,夯筑而成,坚固异常。

头道关向西6公里即二道关,关口南侧有一座20多米高的山头,山头上设有墩台,台11米见方,高约8米。

三道关东距二道关4公里,此关两山相夹,山谷狭窄,一水中分,山陡壁峭,仰望山峰巍峨,下视谷底险峻,地形十分险要,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筑关时曾依山而砌有石质长城和深沟各一道。

  昔日三关口一带绵延纵横的长城与墩台、烽火台左右连属,实有西控大漠咽喉要道之险。

  宁夏滚钟口导游词

  滚钟口,俗称&;小口子&;,西距银川市区约四十公里。

此山口三面环山,山口面东敞开,形似大钟。

在景区中央有一座小山,又像是钟内悬挂着的钟锤,人称&;钟铃山&;,&;滚钟口&;由此得名。

  滚钟口山峦起伏,岩石峻峭,林木葱茏,巍峨秀丽。

在西夏时,就是&;西夏古名胜地&;。

当时,李元昊曾于山沟北部建造了一处规模宏大的避暑宫苑。

现在在这片参差错落的20多处建筑遗址上,散落的砖、瓦、器物残片遗物,还俯拾即是。

明清时,这里也大兴土木,建造庙宇、楼阁,修建了贺兰庙、老君堂、大悲阁、斗母宫、小洞天、关帝庙、兴隆寺、晚翠阁、观音庙等14处庙庵台阁,这些建筑依山临险,随势自然,错落有致。

山内的三座山峰之上,还建有三座造型优美、小巧别致的白色喇嘛式塔。

始建于清朝光绪十八年(XXXX年)的贺兰庙,庙宇坐落在半山之上,分为上中下三层台院,三座殿宇连成一体。

主殿泥塑彩像,两侧绘有滚钟口全景图和贺兰庙全景图,殿宇雕梁画栋,蔚为壮观。

据史料载:

明清时期,每年六月,城镇村堡的善男信女多进香山寺,轮骑络绎不绝,名曰&;朝山&;,亦借以游览涤暑。

景区南侧山旁的&;清真寺&;,有阿拉伯也门的马克伦丁&;本&;欧斯曼长老&;拱北&;墓,他曾在16世纪末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在银川等地传教30多年。

每逢回族的传统节日,远近穆斯林纷纷前来念经朝拜,以示纪念。

  小滚钟口经过历代修葺建设,成为一处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

春夏之际,小滚钟口内满谷高杉,一片葱绿。

来到景区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棵苍劲葱茏的古槐和勃勃生机的长青松柏。

进入景区,漫步于山道上,只见满山遍谷的洋槐、翠柏、白杨绿阴遮盖沟坡,郁郁葱葱。

沟间坡地的山果树上挂满了晶莹欲滴的红山果和红酸枣。

山涧里一缕清泉涓涓流淌。

山中绿树、红花争相辉映,绚丽多彩。

  南望群山,有三峰峭立,形似笔架,人们称它为&;笔架山&;。

山下有人采佳石为砚,因而又称曰&;砚石笔架山&;。

若拾级而上,登临山颠&;望海亭&;,可凭高四览,向西远眺,但见峰峦起伏,势若奔浪;极目东望,又见千里平畴,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天地相间处,云烟浩渺浑然融为一体。

在这里还可观赏到&;日出笔架&;、&;月光别钟铃&;、&;石嶂穿白云&;等自然景观。

如逢朝晖夕映时,又可观赏到&;贺兰佛光&;之景,堪与&;峨眉宝光&;争妍。

六月暑日,在景区西边沟尽头的青羊溜山巅上,蓝天晴空,白雪盖顶,这就是古宁夏八景之首的&;贺兰晴雪&;。

  在景区北部一条宽窄变异、蜿蜒曲折的深沟内,多有寺庙遗址,故称&;大寺沟&;。

沟内树木苍翠,泉水清澈,怪石林立,&;狮吼&;、&;卧虎&;、&;顽猴&;、&;仙人指路&;、&;青羊跳涧&;等奇石,神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

顺沟向西而下,有巨石立于沟间,上刻&;西爽亭&;三个大字,这里山势开阔,泉水叮咚,绿草如茵,是最舒坦幽静的休息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