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9758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docx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

主题: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

活动地点:

常州市第一中学

活动时间:

5月15日(周四)下午3:

00—5:

00

 

第一组

主持人:

徐淮源

1、英语学科的特点是双边活动多,可以从“旧课”延伸到新课;提问要注意难度、角度效度、密度;提问要注意科学性、准确性、指令性、启发性。

2、本组的主题是提问的策略及如何优化。

提问要达到师生共振,启迪思维,挖掘内涵,难易适中,方法多样灵活运用。

3、对提问的预设,提问的语气、语态,问题的层次性,要让学生在回答问题前作充分的思考,提问对象的选择,提问次数的多少及密度,提出问题后对问题的反馈。

4、提出问题比解答问题更重要。

5、文言文教学如何提问,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值得思考。

课堂提问也包括学生的提问。

6、注意提问的“冲突性”,如何营造让学生提问的氛围,提问有时具有“生成性”,留意学生的情感表现。

7、精心设计问题,课前的问题如何设计,情景的问题如何设计,应用性、过渡性问题如何设计,小结问题如何设计。

8、如何在学生错误中设计问题?

开放性问题的优点是什么?

9、讲完一问题后要让学生再“回头望”,预设要精心,问题要清晰明了。

10、设计问题时要重视三个词:

整体、生活、感染。

11、目前课堂提问存在下来问题:

“乱”(随意性大)、“虚”(不能落实)、“浅”(不能引起思考)、“散”(不能形成主线)、“死”(缺乏灵活性)。

12、提高课堂提问质量的方法可以是微格分析,研究课进行,加强自我反思和同行互助。

13、当学科知识点比较零散时,更要注意提问的设计,要在关键点上设计问题,要注意层次性、抓住重点、分解难点、启发性;提问要注意民主性,课堂纪律等要素。

14、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区思考如何提问。

15、教师应该非常清楚为什么要提问,同时要学会怎样提问,如切入点,梯度性,延展性。

16、本组研讨的关键词是优化,优化就是选择优良的或加以改变后达到更好。

需要达成如下几点共识:

(1)什么是问题,教师有时没有意识到自己一节课到底提了多少问题,原因是对问题的理解不相同,我们认为只要学生作出回应或回答,就视为教师提了一个问题。

(2)教师要清楚为什么要提问题,及提问的目的。

(3)教师要学会预设的问题与生成的问题处理技巧,尤其要注意追问的恰当使用。

(4)沙龙应该有各种观点交流,在交流讨论中我们会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好方法。

 

第二组

主持人:

潘莉(执笔)马鋆雪

一、研讨人员情况分析:

5月16日,第二届优秀教师学术沙龙“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专题研讨在市一中举行。

第2小组报名人数为21位。

活动当日,有9位教师未到场,另有7位没有报名的教师参加。

因此,本组共有20人参加研讨。

研讨教师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化学、政治等7门学科,教龄在5年以内的教师有11位,20年以上的教师有2位。

二、活动前准备:

我们重新设计了活动签到单,从学校、学科、教龄等方面了解参加活动教师的基本情况,以便为后续研究服务。

为提高研讨的质量和效果,活动前,我们通知了其中的五位教师作会议发言准备。

我们围绕研讨专题准备了10个思考点,在会议开始前印发给各位老师。

并鼓励教师可以围绕这10个问题发表看法,也可以讲述自己教育教学中鲜活的事例。

这10个思考点如下:

1、如何看待课堂提问的价值?

2、如何把握提问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如何把握提问中对教材内容与学生层次契合度?

4、如何预设提问的角度和用语?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5、如何预设提问,体现对各层次学生的关注,保证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选择答题对象)

6、如何捕捉提问的时机和创设学生答题的情境?

7、如何捕捉学生回答、讨论中生成的有机教育资源,进而提炼拓展成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新问题?

(巧妙追问)

8、如何巧妙控制和处理提问后的寂静和漠然?

9、如何提炼和处理不是唯一答案的开拓学生创新思维的高品位问题?

10、你能试着归纳几点策略吗?

三、活动过程概要:

活动从下午三点开始,至五点四十分结束。

所有参加研讨的老师均作了发言。

他们有的与大家分享了学习得来的知识,有的充满激情地讲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有的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现象提出了思考。

以下从三个方面概括活动中教师发言的要点:

(一)教师们认可的观点

1、提问要有价值

提问时要注意,问题设置要有目的,通过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必须心中有数;二是问题的本身要有启发性。

不要提一些不要求学生以任何方式去处理(指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信息,或者说不加思维就能回答的问题,而是问那些要求学生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问题。

2、问题要有梯度

先易后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

层层推进的递进方式,不仅容易解决问题,而且使学生思维向知识纵深发展。

3、提问要面向多数学生

教师提问中的偏爱现象,对课堂负面影响很大。

注意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采取轮答、抢答、抽签回答、分组辩答、记分等方式。

促进全体学生的思维,提高全体学生的智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4、提问要把握好时机

提出问题到回答这个问题之间的时间,或回答完毕与下一次讲话之间的时间,是一个无言的时间段。

一般而言,这段时间过短,教师就提问别的同学或别的问题,学生作答后教师立即肯定或纠正学生的回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思路趣于完善的机会。

5、教师要注意点拨

面对回答困难的学生,教师不可直接奉送答案,要做到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设路标,让学生去探讨。

面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错误,教师不能直接指出错误。

要顺水推舟,引申质疑,将错就错,使学生主动发现错误;要切中要害,温故答疑;要组织相互讨论,争辩答疑。

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抓住时机,将问题推向深入。

6、提问后要适当评价。

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有评价,评价要科学。

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就;评语要丰富多彩;不仅评价结果,还要评价思维过程,回答方法;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评。

(二)教师们反对的做法

1、提问呆板平淡,缺乏创意

同样一个问题,如果问得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对学生就没有吸引力。

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2、提问脱离重点,漫无目的

这以问题主要表现为:

提问不是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提实质性问题,而是在细枝末节上绕圈子,为提问而设问,提问零碎,没有按照思维的过程设计问题,使问题缺乏层次。

常常是一想起就问,一会儿问东,一会儿问西,问得学生手忙脚乱,穷于应付。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进行精心准备和设计。

3、提问针对性差,游离主题

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将问题设在重点和难点上,可帮助学生实破难点,掌握重点。

4、提问深浅失当,层次不清

提问要难易适中,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

提问应尽力避免那些“怎么样”、“对不对”之类的提问以及由此而引出的简单答复。

5、提问模糊不清,漫无边际

提出的问题不明确,含糊不清或有歧义。

学生不明白问题的指向,或理解成其他的意思,只好猜测,试探性地回答,甚至答非所问,完全背离了问题的原意,这就造成了思维和理解的混乱,无法实现提问的目的。

提问一定要明确清楚,使学生一听到问题,迅速正确地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

6、提问居高临下,以问代罚

教师提问时摆架子,以权威者的姿态,居高临下地对学生提问。

这种刻板、僵硬的气氛之下,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学生可能顾虑回答出错,因而不敢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

有的教师因为某个学生出现纪律问题而故意提问刁难,甚至加以批评。

这样不但分散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利于问题的解答。

7、提问越俎代庖,自问自答

提出的问题中学生有一两个不能回答教师就慌了手脚,怕影响时间和效果,干脆就自己回答,这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

学生不能回答的原因很多,有时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理解问题的意思,或没有认真思考,或学生胆小怯场不敢讲;有的教师表达不清楚;有的可能是问题太难,不易回答等。

设计问题的时候,就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进行周密的思考,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好不同的问题,特别是有些难度大的问题,应设计好一两套帮助学生理解的过渡性问题,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同时,我们在课堂上应针对实际情况,根据获得的信息反馈,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提问。

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了解学生,认真分析问题的难易,精心设计提问。

对那些难度大的实质性问题,还应认真分析可能会出现几种回答,便于及时地提出一些应变性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8、提问放任自流、不予评价

对学生的回答不表态,不评价,即使表态也含糊其辞,或者褒贬过度,夸大其辞。

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失去回答提问的兴趣,这方面的失误,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备课设计提问时,没有认真分析和周密思考。

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标准又是什么,可能会有几种回答,这些问题在提问以前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特别是知识性强的问题,自己要先弄清楚,决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无法评价。

学生回答提问,在一般情况下不外乎是:

要么合要求;要么完全离开了问题的内容。

我们可以针对这些实际情况给予正确的评价。

二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没有认真听,趁此机会去查看教案,或去板书,不能合理地分配注意力,到评价时,心中无数,无话可说。

(三)教师们的争鸣

1、研讨过程中,一些教师讲述了自己在课堂提问中比较有效的办法,引起了别的学科教师的争论。

比如,二十四中卢老师采用安顺序一排一排回答,或加分、喊学号等方法提问,收到较好的效果。

但实验初中的奚老师认为这个方法不妥。

八中的蒋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采用讨论、辩论等方法改变提问方式,也激活了课堂气氛。

关于这个问题,教师们展开了讨论,并得出以下结论:

课堂提问方式的选择,应该根据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应该根据学生的状况有所调整。

总而言之,必须从学生出发。

一中的施老师把课堂提问中的老师和学生比作开车过程中的“车况”和“路况”,形象生动,得到教师们的认同。

2、一些高中教师反映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为了确保一些学习成绩教好的学生在高考中能冲刺,课堂提问较多的面向了这些学生,无法做到面向全体。

还有一位老师也讲述了类似的教育故事。

面对学生中两级分化现象的严重,她增加了对后进生的的提问,效果不明显,本来活跃的课堂变得沉寂了。

参加讨论的教师们尽管对此表示理解,但都反对这样的做法。

至于采取什么办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讨论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办法。

最后,参加研讨的老师们对活动提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增加一些案例研讨,多设置研讨的情境。

(感谢丽华中学陈静老师为研讨活动作了全程笔录,感谢第五中学胡星荣老师为活动拍摄照片!

 

第三组

主持人:

孙福明侯慧玲

1、课堂提问的功能:

沟通了解、激发生成、评价、管理。

新课程背景下提问重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有个性的成长。

新课程背景下提问弱化检测甄别功能,强化交流、双赢,课堂问题如同平台、舞台,让学生有成长的空间。

2、优化课堂提问主要在两个方面优化:

一是如何让提问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特别是提高问题的思维含量,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

面临的难题是集体授课制下的提问怎样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有参与的兴趣,这个现象在初高中尤其突出;二是如何精心设计问题。

这里难题有“开放问题”与“封闭问题”、“真问题”与“假问题”、“显性问题”与“隐性问题”等之分。

3、在问题设计方面:

(1)起点是关注学生还是关注教师,区别“同学们,你懂了吗”与“同学们,老师讲清楚了吗”的不同效果;

(2)怎样面对更多学生,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提问难题之一就是问题的针对性,怎么面向更多学生,调动每个层次的学生积极性。

如“谁能复述刚才同学的思路”“谁还有新的见解”等。

可以设计成问题组的形式,强调激励性,及合理梯度。

(3)问题更多指向过程。

(4)如何评价问题的有效性。

(5)不同课型的问题特征区别:

事实性问题、程序性问题、策略性问题等。

(6)问题设计反映了教师专业素养及师德水准。

4、在学生回答问题处理方面:

(1)及时捕获有效信息,并加以利用。

(2)积极评价,鼓励学生思维发散。

5、好的课堂提问归纳如下:

主体平等,充满期待;简明直白,引发思维;精心设计,讲究方式;适度开放,培养个性;及时评价,注重生成。

 

第四组

主持人:

虞澄凡于纯

“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是教学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与教师教学实际贴得很紧。

本组沙龙汇聚了来自市区各中学、各学科的教师,大家共议教学难点,同享研究盛宴。

一、观点碰撞

提问的策略有很多,在不同的学科,设问的要求、目的都会有所不同;即便在同一课题中,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学习阶段都要采用不同的策略。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要有趣味性。

从学生身边开掘设问点,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取得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

2.要有形象性。

越是形象的问题越容易为学生所理解,越能激发学生的感受和想象。

3.要有挑战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若有冲击力,如同星星之火,能有燎原之势。

4.要有层次性。

问题的设置要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教师要做好“问题系列”的构思,使系列问题的产生具有层次性。

5.要有逻辑性。

一堂课要有一个主问题,也可以说是所有问题的总纲,由它来统领其它问题,形成“问题群”,使其环环相扣。

6.要有定向性、启发性。

删繁就简,突出重难点。

7.要有主体性。

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就会生成更多有个性的、有趣的问题。

8.要有生成性。

提问要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具有意外的生成。

(二)提问的话语研究

对提问的研究主要可以采用录像记录过程,而后微格分析的方法,主要研究三个方面:

为什么问、问什么和怎么问。

要提高提问的效率,做到问得准、问得广、问得灵、问得巧。

1.问得准。

提问话语的指向要清晰,避免使用模糊的的字眼。

比如:

问题“你读懂了吗?

”中“懂”就是内涵十分丰富的词,可以是明白故事概要,可以是知晓文章中心,也可以是领悟写作技巧……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2.问得广。

语文课上,问题的提出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一方面用以拓宽知识面,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

另外,提问是一门语言艺术,特别是文科类的课程,要改变“一脸严肃”的语言风貌,多些幽默多些风趣,亦庄亦谐更好。

二、案例分享

1.历史《罗马法》——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相结合

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枯燥、繁多。

在课堂导入环节,即抛出一个极有趣味的话题:

“恺撒大帝和埃及艳后有一个私生子,请问,这个私生子是不是罗马公民?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2.历史《市场经济》——情境与现实相结合

先从“计划经济”的相关内容讲起:

一是把学生陌生的粮票、布票搜集来,放在投影仪上,再学生通过实物感知。

二是用故事引出话题:

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热,家里要购买一台电扇,但在计划经济时代购买这样的物品是需要申请的,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等申购单上11个章都盖好的时候,夏天已经悄然离去……

3.语文“至爱亲情”单元——教师把握提问方向

单元伊始,让学生把书包前背,上楼下楼,做操活动,让他们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再谈感受。

单元结束,设计“小鬼当家”活动,让学生当周末当家人,体验父母的不易。

把现实生活与阅读文章相结合,真情体验。

4.语文“戏剧”单元《陈毅市长》——层层剥笋渐入佳境

第一步:

假如你是这部戏剧的导演,你会怎样挑选演员?

第二步:

演员选定,进入拍摄现场后,你会怎样指导演员呢?

请结合剧本中具体的语言来谈。

第三步:

常州市的市长很忙,请你写封短信作为对本剧的推荐,来邀请市长观看。

…………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实践中研究、研究中实践,用教学细节的积累奠基育人的工程。

 

第五组

主持人:

张小亚、冯静燕

参加人数:

17人

沙龙内容摘要:

(局小)王英:

1.课堂提问的不足:

问题太抽象;问题不明确。

2.如何优化:

(1)考虑儿童特点,考虑儿童思维特点,问题要具体化。

(2)问题要结合儿童的认知能力。

3.提问时可能不是一个问题,是否可以换一种方式,换一种说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促其思考。

(朝阳二小)陆菊敏

1.课堂提问一忌问题太多、二忌问题太小、三忌语言生硬、五忌不区分对象、六忌把握不准坡度、七忌急于求答、八忌轻易否定学生提问。

2.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追问,让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时非常踊跃,当我追问“为什么”时,他们的样子告诉我,他们很累,是否要追问,要想好之后再问。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想一想,要慢慢教。

(朝阳二小)金伟平

1.刚开始工作时,设计问题的原则是:

跳一跳,摘到桃子。

2.现在是以块为单元,我困惑的是,提问的层次、坡度如何能恰到好处,教师的艺术性在于课堂上的随机的动态生成的提问。

教师要对教材、对学生把握到位;把握知识脉络。

3.教学经验的传承,因此,沙龙中也需要有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加入。

某教师

1.随着年龄、教龄的增加,也增加了我对语文的认识,教学的过程也有着许多变化。

2.问题要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也要给予自己思考的空间。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评价。

(实验小学)朱斌磊

1.对于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的提问要相对简单,以提高其学习兴趣,变课后补差为课前指导,提前预设,让学生不再害怕。

2.英语学科的课堂提问,需遵循以下原则。

(1)让学生有话可说,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把握问题的难易。

(2)课堂重在交流、对话。

(3)给学生话语权,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实验小学)蒋岳庆

1.4月份接到沙龙通知,学校就把该话题当作一次校本培训来做。

2.关于课堂提问,要明确:

(1)为什么要问?

(2)怎么样问?

(3)问到什么程度?

问到什么程度?

问题要有层次性。

3.有几点体会:

(1)问题要从学生出发:

方式是否学生喜欢;提问是否符合本班学生特点;提问是否面对全体学生。

(2)问题的有效性:

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楚;问题是否与教学内容有关?

是否达成教学目标?

(3)问题是否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实验小学)杨文娟

1.课程不同、课堂提问肯定不同,首先从课程层面思考提问,从《品德与社会》课程而言,提问要专题化、主题化、话题化。

2.《品德与社会》的问题设计:

(1)问什么?

问接近目标的问题,问学生非常想了解的问题。

(2)怎么问?

①明知故问,给学生机会练表达,把话说好;

②有疑而问,练思维;

③因问而疑,练思辨;

④不问而答,水到渠成;

3.在课堂教学中,能不能不提问题,我们在思考、在尝试。

(朝阳二小)金伟平

虽然学科不同,但可以有相通的地方。

在提问时,要有一种帮助意识,帮助学生养成问题意识。

(朝阳二小)陆菊敏

1.新课导入,钻研教材,问题要精妙。

2.练习课中,教师要充分思考如何设置问题。

3.复习课中,通过提问,让学生在交流中自己去做区分。

(教研室)张小亚

1.本次沙龙活动,非常有意义,老师们准备充分,有的老师还带着问题来参与沙龙研讨。

2.每个学科有自己的话语系统,但也有共同之处。

从老师们举的案例中可以发现,语文学科的课堂提问发散性比较强,数学学科的课堂提问逻辑性比较强,英语学科的课堂提问应用性比较强。

3.课堂提问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相互统一的过程。

教师需要经历预设问题、提出问题、等待应答、倾听对话、适时点评的过程。

4.课堂提问最终的落脚点是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

如果教学目标在没有提问的情况下就能很好地达成,提问就不是很有必要了。

5.在本次沙龙中,老师们还提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就是让不同教龄、不同经验积累的教师共同参与沙龙,这样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沙龙的价值更大。

6.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应尽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且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比习得知识更为重要。

(雕庄幼儿园)某教师

1.关于孩子的提问,幼儿园的教学中比较注重孩子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似乎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年龄越小,问题就越多。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提问的兴趣就越来越淡了。

第六组

主持人:

胡澄宜杨怡

参加人员:

王莉陈庆红蒋敏杰冯丽媛成冰张惠芬杨波王艳

吕玉艳褚宇华杨金花(请假参加赈灾活动)徐洁陆亚莲周览陈亚芬查陈

宋子吉朱丽芬钱亚芳奚青薛红

发言实录:

胡老师:

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坐在一起,就“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进行一次交流与讨论。

希望我们能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杨怡:

不适时的提问,经常会引起一种尴尬。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当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竟然毫无反应。

为什么会造成这个局面,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帮助解决。

张惠芬:

问题可能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胡老师:

可以分析问题的难度,用“阶梯”型的问题,降低问题的难度(举了一个案例)。

吕玉艳:

目前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只关注教学板块的设计,教学细节的设计,而忽视了问题本身的设计。

造成问题设计过于细碎,问题涵盖的面太宽,问题指向性不明,问题设计精细度不够。

现在我正在尝试,把引领性的问题和点拨性的问题结合起来。

褚宇华:

我觉得提问的时机很重要,我们要尽量使我们的提问在学生的疑问处,在思维的转折处。

也就是如何把握时机,分散教学中的难点。

徐洁:

优化课堂提问,我觉得课前的预设很重要。

课前教师应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问题是否具有思考性?

是否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

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

能否引起学生的联想?

能否指向学生的思维处?

钱亚芳:

“提问”是师生之间交流的常用方式。

优化课堂提问,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问富有趣味性,能够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2、要富有生活情趣。

3、要具有开放性,传统的一问一答有很多弊端。

4、要体现“用教材教”的思想。

5、问题要具有探索性,体现“深思”。

6、要启发学生去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以利用迁移引发学生思考,通过类比、迁移体现新知的自主构建。

此外教师还要学会善问和巧问。

冯丽媛:

我觉得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在于“精问、巧文、追问”。

精问:

多角度的解读文本,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切忌空洞。

例如:

《伟大的友谊》。

有效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要促进思维的碰撞,必须加深对文本的解读。

巧问:

面对生成的资源,可以引申新的问题。

例如,《诚实和信任》。

追问:

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向有深度、有广度的思维。

通过追问开拓学生的思维深度,以《嫦娥奔月》为例。

蒋敏杰:

我主要谈一下数学课中的追问。

追问,关键是和数学材料的理解建立一种联系。

追问所切入的是学生最渴望得到的知识。

我们的课堂上要解决三个问题:

我问什么——怎样进行问题设计?

通过合理的设计,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怎么问——问法不同,效果不同。

尝试进行开放的大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从哪个角度问——从教师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把两者结合起来。

我常常想:

“如果我是学生,我在学的时候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

所以提问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胡老师:

确实如此,刚才大家所列举的各种案例就是我们教学中活生生的研究。

王莉:

我在课前设计教案的时候,常常思考四个问题:

谁来问?

要问谁?

问什么?

怎么问?

问题究竟要问谁?

我想可以使问学生,也可以是问老师,也可以是问同桌。

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与期待是很重要的。

我给自己这样的约定:

如果提问以后,在第一时间内所有的学生全部举手,这样的问题就太碎了;如果过了几秒钟,学生陆续举手,说明问题比较适中;如果所有的学生都举不出手,说明问题偏难,那么就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