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9861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docx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练习卷精编

语文附加题练习卷一

2011.6.19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长沮、桀溺

(1)耦而耕

(2)。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

“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

“为孔丘。

”曰:

“是鲁孔丘与?

”曰:

“是也。

”曰:

“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

“子为谁!

”曰:

“为仲由。

”曰:

“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

“然。

”曰: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耰(3)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节选自《论语•微子》)

【注释】

(1)长沮、桀溺:

两个隐者,与“接舆”一样以事命名,因在水边耕作,所以称“沮”,称“溺”。

(2)耦而耕:

古代的一种耕田方法,两人并排用耜(类似铲子)翻土。

(3)耰:

用土覆盖播下的种子,并把土耙平。

(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5处)。

(5分)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这一章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愿望和思想?

(5分)

二、名著阅读(15分):

1、下面对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金陵十二钗”指贾府或和贾府有关系的十二个女性主子,其中年龄最小,辈分也最小的是惜春。

B.《呐喊》收集了鲁迅先生1918一1922年间的小说作品,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勇猛的抨击和无情的批判。

其中收录了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

C.欧也妮的母亲是一为虔诚的基督徒,她恬退隐忍,温和善良,这个形象与葛郎台的贪婪、无耻形成鲜明的对照。

D.《三国演义》是一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故事取材自“说三分”的民间传说和《三国志评话》,结合了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写成。

E.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里也有很多风雅之事,比如那个著名的“海棠诗社”,在诗社成员中李纨年纪最大,所以大家推举她作裁判。

2、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三国演义》中能体现曹操“奸雄”性格的一个故事。

(5分)

(2)“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

吟诗是谁?

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5分)

 

三、文本材料的归纳与分析(15分):

有学者指出,长篇小说量多质差,“繁”而不“荣”,好的和比较好的作品所占的比例,一直徘徊在百分之一二左右,大量的是可出可不出、可看可不看的半成品、“膨化”品,还有不少次品、赝品,总之是泥沙俱下,相当芜杂。

从生产环节看,出版运作越来越市场化是症结之一。

“市场化”是把双刃剑,它的长驱直入使文学出版的路子更为宽广了,但随着市场运作与媒体炒作的日益深入,在长篇作品的出版领域,“市场化”的规则渐渐地代替了“文学化”的原则,“市场”这只看不见又无所不在的手,既把一些名家的新作打造成赚钱盈利的利器,又使一些新手的习作成为追名逐利的敲门砖。

利润的杠杆,已成为长篇出版运作中的潜规则。

从创作方面看,作者的心态在这样的环境中被引向了“实用”、“实惠”和“实利”。

一些作者,包括一些名家,在市场的种种诱惑之下,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自己,用种种方式去屈就市场乃至迎合市场,甚至表现得相当地急功近利。

他们一方面适应着市场使自己的写作“提速”或“变味”,一方面又待价而沽,吊人胃口;有的一年能写两三部长篇,有的光有个书名就签了合同,有的一部作品非一百万元不卖。

这样他们就心甘情愿地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从小说的创作者变成了“市场”的合谋者。

从出版界看,现在各个出版社都把抓原创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作为自己的出路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造成长篇小说创作低迷的一个原因。

加之出版商也在抓“原创”,这就超出了作家应有的创作能力。

众所周知,长篇小说的创作有一定的规律,也有一定的限度,不管这些一味去抓,就构成了一种“强加”、“强制”行为,甚至是“催化”、“膨化”行动。

这样的抓“原创”,对于文学创作的良性发展来说,并不具有什么积极意义。

1、造成长篇小说量多质差原因有哪些?

(6分)

2、如何看待文学出版的市场化?

(9分)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十一月份阶段考试】

 

语文附加题练习卷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6分)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2.《论语》中,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

是以谓之‘文’也”和上面语段所讲内容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即:

(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边城》在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图画时,流露出了面对悲凉命运的无奈之情,展现了“美丽总令人忧愁”的审美境界。

B.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带刚的梅、抑郁的瑞珏、贤惠的鸣凤等三位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都是悲剧性的。

作者通过对她们悲惨遭际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

C.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成功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的形象。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这是哈姆雷特的著名独白,表现了他极度困惑、痛苦的灵魂搏斗。

D.《呐喊》中多数作品的主人公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

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

E.象征主义的手法是《老人与海》最大的特色。

桑提亚哥打鱼的生涯实际上就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强者与强者之争,其实也是资本主义世界人与人的关系的写照。

4.贾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最受呵护,贾府上下几乎无人敢管。

但第三十三回中,其父贾政却动了真格,亲自动手,把他往死里打。

请分条陈述贾政打宝玉的原因。

(5分)

答:

5.《三国演义》“挥泪斩马谡”这一情节中诸葛亮“挥泪”的原因是什么?

(5分)

答:

三、阅读短文,归纳要点,分析问题。

(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7题。

近年来,有的地方发展没有同人们的生活改善联系在一起。

表现在有的地方经济每年都在快速发展,但人民生活提高却不明显,有的地方由于物价增长等因素,人民生活可能还会不升反降。

发展没有向生活倾斜。

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每年以8%-9%的速度提高,但许多人的收入没有明显变化,并没有相应同比例增长。

所以,尽管社会发展了,人们的幸福感却下降了。

种情也表明社会发虽然发展的平均数提高明显,但绝大多数人提高不明显,因此造成幸福指数下降。

打个比方况经济收入,你可以用个别地区、少数人的高收入,平均到多数人的身上,看上去平均收入提高不少;但,幸福感却不能展不平衡。

有的地方发展快,有的地方发展慢;有的人收入提高明显,有的人收入变化不大,从而导致,幸福下降了”的现象。

另外,近年来社会虽“平均”,个别地区、少数人幸福指数的提高,不能“平均”到多数人身上,所以才会出现“经济发展了,有发展,但不少人的生活负担也不断加重,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远不及负担增长的速度,因此也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下降。

如教育、医疗、住房等,近些年费用上涨的速度,远远高于发展给人们带来实惠的增长,从而降低了幸福指数。

这些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经济发展同幸福指数不同步,值得社会警惕。

文明社会发展的唯一目的,应该就是增,也最直接,民众又怎么会感到更幸福呢?

加人们生活的幸福感。

如果有发展没提高,多数人享受不到发展实惠,这说明社会发展偏离了正确方向,发展出现了偏差。

这种情况应该纠正。

6.请概括当前人们的幸福感下降的原因。

(答案不超过60个字)(6分)

7.试结合文中内容,谈谈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有效地增加人民的幸福感。

(答案不超过70个字)(9分)

【江苏省扬州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语文附加题练习卷三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以柔克刚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

能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

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断句。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在这则短文中,老子以水的特殊作用来类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目的在于告诫人们为人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名篇阅读(15分)

3.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女神》首先体现着的是一种破旧立新、勇于革命的大胆叛逆精神。

诗人作为旧时代的逆子,站在新时代的顶峰,以无比强烈的情怀和恢宏的气概,呼唤着二十世纪革命风暴的来临。

B.《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D.《家》中,觉新和二弟觉民、三弟觉慧共同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E.《哈姆莱特》这部悲剧中,最令哈姆莱特难受的倒还不是没能继承照理来说应由他继承的王位,而是母亲乔特鲁德很快就忘记了和老国王的恩爱。

4.《红楼梦》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有一段贾宝玉和林黛玉共读《西厢》的情节,请结合相关情节简析两人当时的内心世界。

(5分)

_

5.《欧也妮·葛朗台》善于捕捉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请举两例说明老葛朗台对财富强烈的占有欲。

(5分)

_

三、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15分)

公推公选南京市政府组成人员人选的演讲答辩会,由16名候选人轮流登台竞逐劳动局局长等4个正局职位,有竞选演说,有答辩,有现场代表投票,且经由电视公开直播——不光在南京,这在全国也是首创。

中国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有了一个坦然于阳光下的实践样本,令人惊喜,亦令人振奋。

舆论一直在呼唤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其实,尽管没有大张旗鼓地吆喝,改革正在许多地方平静地推进。

在选拔干部方面的公推公选,江苏一直在着力推进。

从公推公选村级“一把手”开始,层层上推,由基层乡镇一直到今日南京的局级领导岗位,改革力度之大、行进速度之快,令人刮目。

引人注目的是,此举吸引了全国众多媒体,且还有来自各地的有关官员观摩取经。

看来,这块创新用人机制的改革“试验田”新绿,可能会有蔓延之势。

江苏省省长罗志军也一语道破了这场改革的“为什么”:

公推公选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行为是釜底抽薪,对只认领导、不认群众的官僚作风是治本之药。

人民公仆的乌纱帽,本该由人民群众授予,南京此举是创新,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

凡创新必有待完善,但是,毕竟时不我待——阜阳官场的警钟说明,面对一些地方积弊深重的腐败阴影,只有大胆开窗破墙,引入用人机制走向民主、公开的阳光,才能“釜底抽薪”,让跑官者、买官者绝了最后的念想。

我们相信,这缕阳光,将在各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热潮中,照射愈来愈广的范围,使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2008年4月2日《人民日报》

6.文章认为,江苏省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哪些作用和意义?

(6分)

答:

7.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其它地方应当怎样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9分)

答: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0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附加题练习卷四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臣闻战以勇为主以气为决天子无皆勇之将而将军无皆勇之士是故致勇有术致勇莫先乎倡倡莫善乎私。

此二者,兵之微权。

英雄豪杰之士,所以阴用而不言于人,而人亦莫之识也。

(节选自苏轼《倡勇敢》)

19.用“/”给画线的文字断句。

(标在语段中)(6分)

臣闻战以勇为主以气为决天子无皆勇之将而将军无皆勇之士是故致勇有术致勇莫先乎倡倡莫善乎私

20.写出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创作的词、赋篇名各一。

(2分)

2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

(不超过30个字)(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面对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B.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有刚的梅、悒郁的瑞珏、贤慧的鸣凤等三位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却都是悲剧性的。

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

C.《女神》是“五四”时期影响最大的一部诗集,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它在文学史上突出的贡献是:

诗集大胆移植,探索自由诗体,开创了新文学诗坛浪漫主义的创作源头,唱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强音,开辟了新文学的途径。

D.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雷特》中,美丽、年轻、纯洁的奥菲利娅深爱着哈姆雷特,却因为父亲和哥哥的劝说,对他避而远之。

而哈姆雷特的出走与父亲被杀死的双重打击使得脆弱的奥菲利娅精神失常,抑郁成疾而死。

E.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

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仍是精神上的强者,是一个“硬汉子”。

23.简答题(10分)

(1)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得知宝玉将娶宝钗和宝玉发现新娘是宝钗后各有什么样的反应。

(5分)

(2)试简述《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主要情节。

(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在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任何国家,包括中国的自身事务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自己的事,而是世界性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大国,这也使得中国的变化对世界将会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西方人认为,中国崛起时会重蹈西方殖民大国的覆辙,所以他们大谈“中国威胁论”,以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来推断他国的行为,这是缺乏根据的,因为文化不一样。

中国人通过奥运会的举办,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正是“和平的崛起”。

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

世界各国人民、各国的文化都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世界不大了解“和合”思想是东方文化、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这对世界来说,是一个损失。

随着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得以凸显,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提出了大国的四个标志,即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雄厚、文化富有吸引力。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文化繁荣。

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同世界各种文明的对话,中国文化必须走出去。

中国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

只有进入对方文化而非征服对方文化,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才有可能。

中国文化只有在与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激荡中,保持个性并增强话语权,这样的文化才不仅是民族的,而且是世界的;不仅是自赏的,而且是共享的。

(摘自《人民论坛》08年第16期,有改动)

24.西方人大谈“中国威胁论”的原因是什么?

(6分)

25.中国的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崛起,结合文意,说说崛起后的中国文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9分)

【泰州市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联考】

 

语文附加题练习卷五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6分)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篃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20.分别写出“儒者”和“墨者”的各自代表人物的姓名。

(2分)

21.写出体现墨家主张和这段文字涉及的“节俭”思想的篇名(各一篇)。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

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

B.《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缺憾美的一部。

作者的理想是要在小说中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C.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肠义胆的关云长、粗中有细的张飞、勇猛兼备的赵云、能干奸诈的曹操等,无不惟妙惟肖。

D.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一再强调的观点。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便是他塑造出的最杰出的“硬汉”形象。

E.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既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反封建、崇尚人的理性的特征,又有宫廷贵族后代悲观、忧郁的消极一面。

在小说中,作者集中揭示了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他对现实的悲观认识的冲突。

23.

(1)请你结合“宝钗生日宴会”那天因戏子之事而引发的一段描写中三位人物的各自反应,简单分析这三位人物形象。

(5分)

宝钗:

▲▲

宝玉:

▲▲

湘云:

▲▲

(2)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说《家》中觉新和梅爱情悲剧的主要内容。

(5分)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美国引发的金融大海啸,已经通过企业业绩大面积下滑和由此引起的银行惜贷行为,严重影响到中国的实体经济。

为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发挥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央行采取了最积极最主动的降息战略和战术。

中国在这轮全球救市的“接力赛”中,冲在最前面,不久前大幅降息108个基点,特点明显,意义非凡。

应对全球普遍存在的通缩压力和世界经济硬着陆的高风险,中国政府毅然决然改变了战术,从政策追随者的保守态势转变为主动领跑的积极态势。

面对全球的金融危机冲击,作为领跑者,给市场正面冲击会最强烈,效果会更明显。

这次大幅降息的“菜单”中,存款利率要明显高于贷款利率,这除了保证银行充足的息差,提高银行的稳健性以外,也表明央行正在改变提供市场流动性的思路。

中国政府另辟蹊径,寻找更有效的资金循环方式,通过新的高效率的资金循环方式,让钱用到刀刃上,从而保证实体经济不受金融风暴的严重影响。

当前通缩迹象十分明显,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政策的组合拳如果出手不快、出拳不重、措施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话,就会使我们的救市行为变得越来越被动,成本也会越来越大。

这次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除了起到在当前流动性恐慌的阶段,为银行体系释放出更多可供操作的资金以外,还充分考虑到中小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弱的特点,以及他们服务的客户——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受危机冲击的程度较大,需要资金的迫切感较大,所以,2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充分体现了中央“措施要准”的救市方针。

同时,对大型商业银行较低幅度的调整,除了考虑到他们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强外,也考虑到他们的放贷能力强,如果出现过度放贷,虽然解决了目前流动性紧张的问题,但可能会引起将来更大的通胀风险。

这也是不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当前货币政策实施理念的。

24.面对金融危机,央行为什么采取了最积极最主动的降息战略和战术?

请分条概述。

(7分)

▲▲

 

25.分析文本,说说中国政府这次的“救市”行动有何特点?

(每条不超过15字)(8分)

【盐城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附加题练习卷六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

(10分)

21.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的文言文语句断句(限6处)。

(6分)

《庄子》言:

“野马也,尘埃也。

”乃是两物。

古人即谓野马为尘埃,如吴融云:

“动

梁间之野马。

”又韩偓云:

“窗里日光飞野马。

”皆以尘为野马恐丕然也野马乃田野间浮气耳远望如群马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即如此物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22.“野马”和“尘埃”典出《庄子》中的《▲》(2分)

23.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鲁迅在《呐喊》的《端午节》里塑造了一个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方玄绰”的形象。

方玄绰是“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总是喜欢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的人物的代表。

B.巴金的《家》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

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

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

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

C.沈从文在《边城》中,通过翠翠这一形象,有意强化了社会现实的黑暗与痛苦,着意表现了一种理想化的古朴、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D.《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书中那个美国老渔夫圣地亚哥的“硬汉子”形象的原型其实就是他自己。

E.葛朗台在弥留之际,当神甫把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做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他给欧也妮的最后一句话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

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25.简答题(10分)

(1)简要说明《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

(5分)

▲▲

(2)“锦囊妙计”是一个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请简要写出与此成语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5分)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美轮美奂的“鸟巢”,为什么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远远看过去就像一个大元宝?

这是因为运动赛场具有方向性的缘故。

大凡比较正规的足球场,一般都是南北走向。

假设足球场是东西走向,则整个上午太阳都在偏东的方向,太阳光就会直射向东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照得眼花缭乱;如果下午比赛,日落西山,则整个下午太阳都在偏西的方向,太阳光就会正对向西进攻的运动员,运动员就不敢往上看。

这当然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

同样的道理,田径运动场也应该是南北走向,这样南北向的跑道就长些,东西向的跑道就短些,尽量避免运动员在东西方向上受太阳光的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运动赛场是南北走向,那么东西方向看台观众可以均衡地看到两端的比赛情况,所以在东西方向应该布置更多的座席,而南北方向的座席应该少一些。

“鸟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