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0699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docx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docx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

附加题专题一(附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

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杜子美夔州歌所谓同工而异曲也。

昔东坡尝闻余咏第一篇,叹曰:

“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

”黄庭坚《跋刘梦得〈竹枝歌〉》

20.请写出画线处提及的两位诗人的姓名。

(2分)

21.苏东坡说“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这句话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关羽等塑造成理想人格的化身,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单骑救主、水淹七军、败走麦城等是用来表现关羽忠义的重要情节。

B.《呐喊》多表现乡村农民和城镇劳动者在“吃人”社会中的种种磨难,鲁迅既对他们寄予深切同情,又对他们精神上的病态进行了冷静严厉的批判。

C.蘩漪是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敢爱敢恨,追求个性自由和人格独立,与周朴园奉行的封建伦理格格不入,但封建家庭的压抑和束缚使得她心理扭曲,行为极端。

D.《边城》中围绕翠翠出现的人物,无论是眉眼秀拔出群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感情的天保,还是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的傩送,都保持着做人的美德,信守着灵魂的纯洁。

E.《欧也妮•葛朗台》以欧也妮的婚事贯穿全书,再现了19世纪初期法国外省的社会风俗和人情世态,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塑造冷酷、狡诈、贪婪

、吝啬的葛朗台的形象。

23.简答题(10分)

(1)“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红楼梦》中表现宝黛爱情的重要回目,请简述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情节。

(5分)

 

(2)《哈姆雷特》中雷欧提斯为什么会中克劳狄斯的奸计,和哈姆雷特比剑?

决斗的最终结局怎样?

(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最近相继召开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纷纷透出“幸福”信号,构建幸福城市、提高国民幸福指数被各地列为主要奋斗目标。

它意味着不少地方正从见物不见人的GDP崇拜,逐步向见物更见人的“以人为本”转变。

但如果把幸福感的提升纳入施政目标中,政绩考核需要对幸福进行量化,而幸福本身又很难被量化,这很容易让人怀疑,一些地方虽有建设“幸福××”的良好意愿,但其会不会和民众的主观感受形成“一个目标,两种表述”的割裂呢?

现在就有一种倾向,认为只要富裕了,民众就幸福了。

这等于把幸福矮化为财富指标。

对于提升公众幸福感,如果政府和公众对幸福的理解有差异甚至有天壤之别,会不会出现政府所致力于提升的幸福,不过是强加于公众但实质上公众并不能感受到的“幸福”呢?

要解决这样的矛盾,其实没那么难。

评判幸福固然很难,但评判不幸福却很容易。

比如说,机会不公平就是一种不幸福,不能给人以稳定预期人就会有不幸福感,等等。

我们不敢肯定什么是幸福

,但我们肯定有能力消除这些不幸福因素。

当越来越多的导致不幸福的因素被消灭,幸福感必然会有所提升。

更重要的是,对幸福感的评判权要掌握在公众手中。

虽然有评判权的公众不一定能说清楚什么是幸福,但如果公众手中的权利无法约束政府的权力,那公众一定不幸福。

24.文章对地方政府把施政重点转向提升公众的幸福感持什么样的态度?

(4分)

 

25.文章认为政府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提升公众的幸福感?

(4分)

 

26.“只要富裕了,民众就幸福了”,请简要分析产生这种倾向的社会原因。

(7分)

 

附加题专题二

一、阅读材料。

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孰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

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

(节选自《礼记·乐记》)

20.根据上文,诸侯得到乐的赏赐要具备哪些条件?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1.《礼记》和哪四部作品合称“五经”,成为儒家的经典书籍?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边城》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少女翠翠的形象。

她天真未泯,却又情窦初开。

掌水码头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他,而翠翠却只爱傩送。

B.《家》中的觉新虽然受到旧观念的束缚,却也是个接受了新思想熏染的人,他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慧逃婚,帮助觉民离家出走等。

C.在《雷雨》第二幕中,鲁侍萍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周朴园与侍萍婚姻关系细致的述说、对绣着兰花的衬衣的熟记,这些都暗示了她的身份。

D.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这是《老人与海》一再强调的。

E.《欧也妮·葛朗台》通过葛朗台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对弟弟破产无动于衷等情节,刻画了其贪婪狡黠、视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

23.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的情节,表现了贾府“三春”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6分)

(2)哈姆雷特并非“完人”,表现在哪些地方?

(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近日,俄罗斯颁布粮食出口禁令的消息令世界担忧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随着近几年自然灾害增多,以及生物燃料大量生产和金融资本的炒作,世界粮食平衡更加脆弱,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起大落。

从整个粮食安全体系来看,有些地方政府的看法与中央政府存在明显差异,这无疑成为我国粮食安全体系存在的漏洞。

一些地区对粮食安全的认识不够,粮食安全意识弱化。

有的地方领导公开宣称,粮食安全是中央政府层面主要考虑的工作,而不是地方政府应该关注的问题,地方政府应该抓经济搞建设。

有些发达地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有钱就可以买到粮食,所以种粮并不重要。

结果,现在不少县的主要工作是招商引资、城镇建设和财政收入,很难将粮食生产真正列入县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

这从上级政府对县级政府的考核指标,也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来。

与此同时,地方粮食系统部门功能也在退化。

经过数次机构改革和调整,现在不仅大中城市粮食部门名存实亡,而且许多县也取消了粮食局,粮食工作基本上已经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了。

此外,国家粮食储备能力不足,特别是粮库容量有限,也限制了地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面对国际市场粮食供求的不确定因素,地方政府的粮食安全意识和措施必须进一步加强。

这不仅需要中央政府不断增加对“三农”的支持和投入,而且更需要地方政府对“三农”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

地方政府既是中央政策的执行者,又是粮食生产的组织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对构建完美而坚固的中国粮食安全体系是一个关键性因素。

(选自2010年9月8日《环球时报》,有删改)

24.文中认为哪些因素可能直接危及全球粮食安全?

(3分)

25.粮食安全意识弱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26.结合全文,你认为中央政府如何才能构建“完美而坚固的中国粮食安全体系”?

(6分)

附加题专题三

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

古之圣人立法以御天下必观其势势之所去不可以强

反今秦之郡县岂非势之自至也欤然秦得其势,而不免于灭亡,盖治天下在德不在势。

诚能因势以立法,务德以扶势,未有不安且治者也。

(节选自苏辙《始皇论》)

20.苏辙,字,文章以策论见长,与其父苏洵写过一篇著名的同题文章《》。

(2分)

21.从上面文字中找出两个词语说明苏辙的治国策略。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白光》中的陈士成满脑子“学而优则仕”的念头,直到头发花白,仍幻想踏着科举考试的阶梯往上爬,结果第十六次县考依然

落榜,最终发疯而死。

B.《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报袭荆州、杀关羽之仇而亲率军队讨吴,吕蒙“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蜀军,这就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夷陵之战。

C.《家》中的高老太爷一手酿成觉新、瑞珏和梅三人的爱情悲剧,却能临终忏悔,最终成全觉民的婚姻,专横、冷酷的同时,又表现出亲情未泯的一面。

D.话剧《雷雨》采用顺叙方式,从三十年前的周公馆一直写到三十年后的教会医院,深刻反映了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恩怨,表现了周朴园复杂的性格。

E.克劳斯迪挑拨奥菲利娅的哥哥同哈姆雷特决斗并暗备毒剑。

决斗中,哈姆雷特获知真相,夺过奥菲利娅哥哥手中毒剑击中克劳斯迪,自己也中剑而亡。

23.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十二钗判词中,写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请说说你对这一人物与贾府兴衰之间的联系。

(5分)

(2)下面这段文字中的“公证人”指谁?

他为什么会很有把握地说“葛朗台的独生女儿和她受下的礼物早晚都会落到我们的手里”?

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5分)

公证人坐在一边,神情泰然地望着神父,心想:

“德·格拉珊一家白费劲。

我的财产,加上我老兄的财产和侄儿的财产,合在一起有百十来万。

格拉珊总共还不到这数的一半

他们也有女儿要出嫁,他们爱送什么礼就送吧。

葛朗台的独生女儿和她受下的礼物早晚都会落到我们的手里。

三、材料概括

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无景有马,因景失马

耳聆

以鞭代马,是戏曲的一个创造,尽管只是“无法之法”,但它的艺术价值在于既避开了不可能策马上

台,又采用(或曰创制)种种程式化身段美化了表演。

近世曾经有过使用动物以“求真”,例如端阳演《白蛇传》,真蛇出现于舞台;七夕演《牛郎织女》,水牛被牵着登场;真蛇的凶相破坏了白娘子的形象,水牛则在台上似因惊恐而驱之艰难,由几个人助拉才得下场,台上尴尬万状,台下笑声一片。

真马曾否牵上舞台“入戏”?

好像没有人试过。

以鞭代马,比之“真牛赶着上台”、“真蛇挂于砌末(传统戏曲对布景道具的统称)”的“生活化”,艺术性的高下真有天壤之别。

但戏曲中的趟马,仍不离生活真实。

钱金福演《连环套·盗马》,上马、乘骑,是经过认真观察实在的骑马情状,得之于真而显示其美,程式也就有生命力,所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也。

今之趟马演出,固然大都仍在素幕前展示,一概不用布景,必要时放一点砌末(例如《挑滑车》的山形物),却还有满布山景景片者,演员在原地(舞台)打圈,景不转而人转,倒像是发疯。

以鞭代马,本来可以启观众之思,由想象而若见驰马,一旦用景,就限定了空间范围,无法想见其驰,又因以景示境,见境而不见马,关于马的想象反而难以取得,这样“求真”得假,令人感到有失无得。

(选自2010年12月6日《文汇报》)

24.“以鞭代马”的好处有哪些?

(3分)作者为什么又说它是

“无法之法”?

(2分)

25.文章结尾处说“一旦用景”反倒“‘求真’得假”。

从文中看,“假”表现在哪些地方?

请简要概括。

(6分

26.“无景有马,因景失马”说明了戏曲表演怎样的艺术原则?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附加题专题四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

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

然透、瘦二字在在宜然,漏则不应大甚。

若处处有眼则似窑内烧成之瓦器有尺寸限在其中一隙不容偶闭者矣塞极

而通偶然一见始与石性相符。

(选自《闲情偶寄》)

19.用斜线“/”给材料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

20.《闲情偶寄》的作者是代的。

(2分)

21.简要回答作者认为“漏则不应太甚”的原因。

(2分)

答:

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败走华容道”中曹操曾三次大笑,一笑而赵云出击,二笑而关羽杀到,三笑而张飞出阵,活画出曹操刚愎自用、自命不凡的性格特点。

B.《家》中高老太爷临死之前,两次落了“两三滴眼泪”,也许是求生的欲望,或许是家道中落的痛苦,甚至是深深的忏悔,表现了高老太爷复杂的内心世界。

C.《欧也妮·葛朗台》以葛朗台的家庭专制、葛朗台与银行家及公证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和欧

也妮的爱情悲剧三条相互交织的情节线索串连小说,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D.《天狗》中诗人用“吞”“飞奔”“狂叫”“燃烧”“爆”等来写“天狗”,既显示了“天狗”磅礴的气势,又透射其万钧之力,表现了“天狗”横扫旧宇宙的破坏精神。

E.《雷雨》中四凤与侍萍有三次矛盾冲突:

侍萍不让四凤去公馆做事,侍萍不让四凤再与周家的人来往,侍萍不让四凤与周萍共同生活。

面对侍萍的苦口婆心,四凤选择了顺从。

23.简答题(10分)

(1)《阿Q正传》中阿Q处于未庄社会最底层,当革命的消息传到未庄时,他对革命

的态度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请结合文中的情节简要解说。

(5分)

答:

___

____

(2)《红楼梦》中作者是怎样通过冷子兴、林黛玉、刘姥姥来介绍贾府的?

(5分)

答:

_______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大自然

[俄国]屠格涅夫

我梦见自己走进一座拱顶高大的地下大厦。

整个大厦里流泻着某种也是地下的、匀和的光线。

大厦正中间,坐着一位身穿飘动的绿色服装的端肃女性。

她一手支颐,仿佛正在沉思。

我立刻明白,这位女性就是大自然的化身。

我一激动,心里感到一种由崇敬而来的畏惧。

我走近端坐的女性,向她深深鞠了一躬。

“啊,我们的万物之母!

”我惊呼道,“你在想什么呢?

你是否在思考人类未来的命运?

抑或是考虑着人类如何尽可能地达到完满和幸福?

女性慢慢地向我投来严厉、阴沉的目光。

她的嘴唇嚅动了一下,便发出钢铁般铿锵有力的声音:

“我正在思考的是如何让跳蚤的腿儿更有力量,以便它更容易逃脱它的敌人。

进攻和防御的平衡已被破坏……应该恢复过来。

“什么?

”我低声嘀咕道,“你想的竟是这个?

难道我们人类不是你心爱的儿女?

”女性微蹙双眉。

“一切生物都是我的儿女,”她说道,“所以我一视同仁地爱护它们,一视同仁地消灭它们。

“可是善良……理性……正义呢……”我又低声嘀咕。

“这是人类的说法,”响起铿锵有力的声音,“我既不知道善,也不知道恶……理性对

于我决不是法典,再说正义是什么东西?

我给了你生命,赋予蛆虫或者人类……对我都一样……你还是防备跳蚤的袭击吧——别打扰我!

我想反驳……可是周围的大地低声呻吟,抖动了一下,——于是我醒了。

24.联系全文简要概括“我”的情感态度变化。

(3分)

答:

__

____

25.“我”和“万物之母”看问题的角度和观点各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

26.“以虚写实”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分条赏析“虚写”的表达效果。

(6分)

答:

_______

 

附加题专题一

1

9.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杜子美夔州歌/所谓同工而异曲也。

(6分。

6处以内,每断对1处得1分;超过6处,多断1处扣1分)

20.刘禹锡杜甫(2分)

21.刘梦得竹枝词超群拔俗,后人无法企及。

(2分)

22.AD(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多答不得分)

23.

(1)春暖花开之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被黛玉发现;(2分)宝玉见是黛玉便把书交给她看,黛玉看得入迷;(1分)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黛玉嗔怒,(1分)宝玉讨饶,黛玉也借西厢记中的词句嘲笑了宝玉。

(1分)

(2)他要找哈姆雷特复仇:

他的父亲因为偷听王子和王后的谈话被哈姆雷特误杀;他的妹妹奥菲利亚因为受刺激变得疯疯癫癫,落水身亡。

(答出“为父亲报仇”得1分,“为妹报仇”得1分,合计2分)决斗中雷欧提斯用涂了毒药的剑刺伤哈姆雷特,不明真相的哈姆雷特夺过毒剑刺伤雷欧提斯,双双殒命。

(2分)哈姆莱特杀死叔父。

(1分)

24.①肯定这是向见物更见人的“以人为本”转变;②担心政府致力提升的幸福并不能使公众感受到(答出“政府的良好意愿与民众的主观感受割裂”亦可)。

(4分,每点2分)

25.①致力于消除导致公众不幸福感的因素;②让公众掌握对幸福感的评判权。

(4分,每点2分)

26.①GDP崇拜,政绩考核的评价指标单一;②社会的拜金主义倾向,以财富来衡量个人成功和幸福;③贫富差距拉大,助长民众对财富的渴望和追求;④中国人缺乏世俗生活之外的“超越意识”和“终极关怀”,一切以“身”的安顿为依归。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7分;其它答案只要分析合理,也应给分。

附加题专题二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6分)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孰/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每处1分,只要不超过6处,对1处,即得1分,不倒扣)

20.(2分)德行盛大尊崇教化五谷按时成熟(少1点扣1分,扣完为止)

21.(2分)《诗经》《尚书》《周易》《春秋》(有错误则不给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5分)BC(B项中的觉民和觉慧弄颠倒了,C项中的“兰花”应为“梅花”。

23.

(1)(6分)探春:

怒斥抄检大观园。

头脑清醒而有见识,敢作敢为。

迎春:

求自保,不为司棋分辩求情。

老实无能,懦弱怕事。

惜春:

对毫无过错却被撵走的入画无动于衷。

孤僻冷漠,嘴冷心冷。

(每点2分,行为表现1分,性格分析1分)

(2)(4分)他虽然善于思索,却优柔寡断;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他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他总是郁郁不乐,迟疑不决,他始终是孤立的。

(4点,每点1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4.(3分)①自然灾害增多;②生物燃料大量生产和金融资本的炒作;③粮食出口国限制或禁令粮食出口。

(每点1分)

25.(6分)①地方政府认为粮食安全是中央政府考虑的工作;②有些地区认为有钱就能买到粮食,种粮并不重要;③上级政府没有把粮食生产列入对下级政府的考核指标;④地方粮食系统部门功能退化。

(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答对4点得满分)

26.(6分)①引导地方政府正确认识粮食安全问题,强化粮食安全意识;②不断增加对“三农”的支持和投入;③引导地方政府加强“三农”资金、人力、财力的投入;④提升国家粮食储备能力,调动和发挥地方的种粮积极性。

(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答对4点得满分。

如果考生从地方政府的角度答题,则不得分)

参考译文:

从前,舜创制了五弦琴,用来伴唱《南方》诗。

夔最初创制乐,用来赏赐给诸侯。

因此,天子创制乐的目的,是用来赏赐给有德行的诸侯的。

德行盛大,尊崇教化,五谷按时成熟,然后才会得到乐的赏赐。

所以,诸侯治理民众不好,使他们劳苦,赏赐的歌舞行列就稀疏;诸侯治理民众好,使他们安闲,赏赐的歌舞行列就稠密。

因此,观察舞蹈行列,就会知道诸侯的德行,听到赏赐的谥号,就会知道诸侯生前的行为。

附加题专题三

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古之圣人立法以御天下/必观其势/势之所去/不可以强反/今秦之郡县/岂非势之自至也欤/然秦得其势(6分。

每处1分。

20.子由,六国论(2分。

每处1分。

21.立法,务德(2分。

每处1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BD(B.“吕蒙”应为“陆逊”;D.《雷雨》采用的是插叙手法,从十年后已经变为教会医院的周公馆场景开篇,插入周鲁两家延续三十年的恩怨。

)(答对一项2分,答对两项5分,答三项以上不得分)

23.

(1)元春进宫,贾府逐渐进入繁盛时期;元春被封为贵妃,贾府达到鼎盛;元春生病,贾府一片哀景;元春亡故,贾府随之在权力争斗中倒台。

(3分。

一层1分)元春人生的起伏与贾府由盛而衰的运势完全一致。

(2分)

(2)克罗旭(1分)公证人认为自家比对方更有钱,葛朗台爱财,一定会把女儿嫁给他的侄子并带来她所受下的财物。

(2分)精明、贪婪(2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4.好处:

①避开了策真马上台可能造成的麻烦;②运用程式化身段美化了表演;③可开启观众的想象。

(3分。

每层1分

原因:

“以鞭代马”本是舞台表演不能完全“生活化”的无奈之举,却又是戏曲的一个创造。

(2分。

“无奈之举”“创造”各1分)

25.①演员围绕

景片转给人发疯之感;②用景限制了对驰马的想象;③用景使人因景失马(或“无法想象到马”)(6分。

每层2分)

26.①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②要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要有艺术美感。

(4分。

每层2分)

附加题专题四

19.若处处有眼/则似窑内烧成之瓦器/有尺

寸限在其中/一隙不容偶闭者矣/塞极而通/偶然一见/始与石性相符。

(6分。

每处1分)

20.清、李渔(2分。

每点1分)

21.到处都是洞,不符合石头的本性,只能等同于俗物。

(或:

于堵塞之中偶有畅通,才符合石头的本性)(2分。

意思对即可)

22.A、E(5分。

A项中,应为“一笑而赵云出击,二笑而张飞出阵,三笑而关羽杀到”;E项中,侍萍的努力终成泡影,而四凤占了上风。

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5分)

23.

(1)①是“深恶而痛绝——神往——投降”这样一个过程。

②阿Q起先由于思想深处的保守思想,有一种不知从哪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

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不免也有些“神往”了,况且未庄的一群鸟男女的慌张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

最后他准备“投降”革命,他去结交“革命党”假洋鬼子,来到钱府后却被洋先生的哭丧棒打了出去,他们不准他革命。

(5分。

答出过程得2分,其余各1分)

(2)

冷子兴以演说形式介绍贾府(虚写),林黛玉和刘姥姥进贾府见证了贾府的人情冷暖、兴盛衰败(实写);冷子兴是官场的视角,林黛玉是知识女性的视角,刘姥姥是乡野村妇的视角。

(5分。

每点1分)

24.敬畏、惊疑、否定。

(3分。

每点1分)

25.“我”是从人类的角度,人类应当超越其他生命,“我”认为人类是“万物之母”心爱的儿女,她应该重点关注人类未来的命运、完满和幸福,没有想到她竟然在关注跳蚤等其他生命。

“万物之母”是从万物(一切生物或自然)的角度,认为一切生物都是她的儿女(或没有什么区别,应当一视同仁),“万物之母”不止关注人类,还关注蛆虫等其他生物,甚至还要帮助跳蚤对抗人类。

(6分。

每点1分)

26.①虚拟丁一个“梦”,为“我”与“万物之母”的对话创设了情境。

②虚拟了“我”和“万物之母”,互为对比;便于对话,化抽象为形象,突显主旨。

(6分。

每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