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与茶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9931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叶与茶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茶叶与茶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茶叶与茶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茶叶与茶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茶叶与茶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茶叶与茶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茶叶与茶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茶叶与茶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茶叶与茶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茶叶与茶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茶叶与茶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茶叶与茶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茶叶与茶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茶叶与茶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茶叶与茶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茶叶与茶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茶叶与茶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茶叶与茶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茶叶与茶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茶叶与茶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茶叶与茶业.docx

《茶叶与茶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与茶业.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茶叶与茶业.docx

茶叶与茶业

第二章茶树与茶园

2.1茶树的形态特征2.2茶树的生物学特点2.3茶树的繁殖2.4生态茶园¤有机茶园¤

2.1茶树的形态特征

2.1.1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2.1.2树型2.1.3树姿2.1.4叶2.1.5芽2.1.6花与果

2.1.1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界植物界门种子植物门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茶目科山茶科亚科山茶亚科族山茶族属山茶属茶亚属茶组茶系茶种科山茶科属山茶属种茶种2.1.3树型乔木型:

植株高大,有明显主干。

小乔木型:

植株较高大,基部主干明显。

灌木型:

植株较矮小,无明显主干。

2.1.3树姿直立状:

小(≤35°),枝条向上紧贴,近似直立。

披张状:

大(≥45°),枝条向四周披张伸出。

半披张状:

介于直立状和披张状之间。

2.1.4叶

一分类:

⏹鳞片:

无叶柄,质地较硬,呈黄绿或棕褐色,表面有茸毛与蜡质,随着茶芽萌展,鳞片逐渐脱落。

⏹鱼叶:

形似鱼鳞而得名。

叶柄宽而扁平,叶缘一般无锯齿,或前端略有锯齿,侧脉不明显,叶形多呈倒卵形,叶尖圆钝。

每轮新梢基部一般有鱼叶1片,多则2-3片,但夏秋梢基部亦有无鱼叶的。

⏹真叶:

茶树叶片的基本特点:

⏹脉主脉明显,侧脉伸展至叶缘2/3的部位,向上弯曲与上方侧脉相联接。

⏹缘有锯齿,一般16-32对。

毛嫩叶背面着生茸毛。

叶形:

圆形、倒卵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披针形

叶色:

淡绿、绿、浓绿、黄绿、紫绿

叶尖:

急尖、渐尖、钝尖、圆尖。

是茶树分类依据之一。

叶面:

平滑、隆起、微隆。

叶面隆起是优良品种特征。

光泽:

强、弱。

光泽性强属优良特征。

叶缘:

平展、波浪

叶质:

厚、薄、柔软、硬脆。

真叶的形态特征:

茶树新梢

–未成熟新梢:

未形成驻芽,正在伸长和展叶的新梢。

–成熟新梢:

已形成驻芽的,停止生长的新梢

1.正常新梢2.对夹叶:

叶片节间短,展叶数少(2~3片)

2.1.6花果-花着生部位:

叶腋间;着生数量:

1~5个或更多。

着生方式:

单生、对生或丛生;花轴:

短而粗,属假总状花序

蒴果:

未成熟时为绿色,成熟后变为棕绿或绿褐色。

茶果形状和大小与茶果内种子粒数有关,一般一粒为球形,二粒为肾形,三粒为三角形,四粒为方形,五粒为梅花形。

2.2茶树的生物学特点

2.2.1总发育周期2.2.2年发育周期2.2.3营养特点2.2.4适生环境

2.2.1总发育周期

种子期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

2.2.1总发育周期

幼年期第一次生长休止到茶树正式投产这一时期。

约3~4年。

管理重点定型修剪培养粗壮的骨干枝、形成浓密的分枝树型

生长习性生理功能很活跃根系和枝条均迅速扩大;营养生长十分旺盛,花果少;

2.2.2年发育周期一特点年生育阶段的顺序性营养物质运转的方向性生长的周期性

二新梢的生长在新梢的生长过程中出现了轮性,又叫轮次性即一年中茶树生长、休止交替进行的现象。

自然生长条件下的茶树新梢每年生长三轮。

形态特点:

⑴同一新梢真叶两端小,中间大⑵新梢上节间两端长、中间短。

原因年生长发育的周期性:

生长速度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规律 

三开花与结实茶树大多数在10—11月普遍开花9月~12月始花期影响因素

品种:

小叶种开花早,大叶种开花迟。

环境条件:

当年冷空气来临早,开花提早;短日照促进提早开花。

一天中的开花动态中午12:

00开花量最多。

授粉特性

▪两性花,自花授粉很少,属异花授粉植物。

虫媒花,花粉粒直径达45um,重而大,潮湿而微带黏性

2.2.3营养特点

一、对矿质营养的需求特性多元性喜铵性聚铝性低氯性嫌钙性

二、吸肥规律连续性阶段性集中性适应性

2.2.4适生环境

一、土壤pH4.0-6.5最佳5.0-5.5土层深度50cm以上有机质丰富大于1.5%嫌钙、忌氯

二、气候温度:

10℃,3000℃相对湿度:

大于70%光照:

光补偿点低、光饱和点高。

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暖怕寒、喜湿怕涝

2.3茶树的繁殖

2.3.1种子繁殖2.3.2短穗扦插<繁殖种类>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优点

齐性状多繁殖易续代有性繁殖的优点抗逆强利选种易管理

2.6.1种子繁殖

一选种清水选种、浸种二播种适时(11~3月)茶籽处理适当浅播(3~5cm)和密播

•茶子处理催芽:

细沙,稻草,喷水,28~30℃,可提早出苗,生长整齐。

⏹茶子处理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

Ø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赤霉素或乙烯利浸种微量元素处理:

使用含铜、钼、硼、硫、锌等溶液处理。

超声波处理:

22kHz处理已浸种的茶子10min,发芽快,出苗齐,种苗强壮。

2.6.2短穗扦插

一选枝剪枝

剪穗的标准3~4cm,一叶1腋芽平滑,稍斜,完整。

二插穗处理

目的:

促进发根

方法:

⑴插穗浸拌⑵插穗基部速浸:

激素较高浓度(50%乙醇、加速渗透)。

剪口在药液中速蘸一下,即行扦插。

二插穗处理

适宜浸拌的生长素浓度

α-萘乙酸80ul/L,2,4-D50ul/L,增产灵30ul/L,三十烷醇8-12ul/L

α-萘乙酸50ul/L+吲哚丁酸50ul/L

适宜速浸的剂量:

为上述药剂浓度的10倍,并用50%乙醇配制。

ABT生根粉的用量:

100~300mg/kg

三扦插

⑴喷湿苗畦⑵扦插⑶浇水⑷覆膜与遮荫

生态茶园

2.7建园2.8水2.9肥2.10剪2.11采

运用、遵循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充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光、热、水、气、养分等)协调发展提高生产能力

2.7建园

一建设标准二茶园规划三园地垦辟四良种选用五茶树种植六幼苗期管理

一、建设标准茶区园林化茶树良种化茶园水利化生产机械化栽培科学化

●二、茶园规划1.茶园选址2.园地规划与设计1.茶园选址

Ø温度:

年均13℃空气湿度:

80-90%(生长)

Ø降雨量:

1500mm,月100mm(生长)土壤:

pH4.0-6.5之间

酸性土壤指示植物有:

映山红、铁芒箕、杉木、油茶、马尾松等。

石灰性紫色土和石灰性冲积土不宜种茶。

v1.茶园选址

地势:

“雪冻高山,霜打洼地”。

半山坡种茶最适宜。

坡向与坡度:

南坡宜。

坡度25°以下。

海拔:

200-700m范围。

低纬度可高些水源:

充足或取用方便。

交通:

方便。

⏹1.茶园选址无污染:

大气、水质和土壤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环境标准。

背风向阳酸性土土层深厚水源足坡度小于25°2.园地规划与设计

►总体要求在选择好园地的基础上,搞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做到“山、水、园、林、路”总体规划,经济实用。

符合“园林化、水利化、机械化”要求。

2.园地规划与设计

⏹规划内容建筑物茶园区块道路网水利网林网2.园地规划与设计

防护林的设置

目的:

位置:

四周、路旁、沟边、陡坡和山顶迎风处。

与风向垂直的方向.树种选择与搭配:

高矮搭配,长速快,有经济价值,常绿。

三、园地垦辟1.场地清理清杂:

除虫:

忌石灰残碴,施硫磺粉(100~150克/米2)调整酸碱度2.开垦平地茶园(坡度<15°)陡坡茶(坡度15~25°)2.开垦

修筑梯田深耕改土割草埋青种植绿肥深施有机肥

四、良种选用1.茶树栽培品种全国审(认)定的茶树品种共有95个,其中有性系地方品种17个,建国后育成的无性系品种65个。

2.栽培良种的选用和搭配品种选用适应性;适制性;品质产量

品种搭配形成品质特色:

用一个当家品种,70%,30%提高茶叶品质:

如:

香高的、味美的或汤浓的品种,拼配以提高茶叶品质克服“洪峰”现象:

早生种65%、25-30%,5-10%。

五、茶树种植种植前整地与施基肥茶子直播茶苗移栽种植规格单行条植双行条植

三行条植挖沟时,表土放一边,底土放另一边。

表土先回沟底,然后施下有机肥和磷肥作底肥,再填上细土(直播的多填些),即可栽茶或直播。

六、幼苗期管理幼苗期茶树“怕旱、怕晒、怕冻”抗旱保苗”“及时间苗补苗”“合理施肥、促苗养苗”

2.4.3肥水管理1.选肥2.施肥3.选水4.灌溉5.保水

2.4.3肥水管理一、选肥根据茶树的生物学特性选择肥料土壤特性施用方法气候特点

二、施肥基肥追肥叶面喷施时期用量及比例次数位置

1.基肥

定义:

每年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之后作用:

入冬根系活动;翌年茶芽

施用时期:

宜早不宜迟。

山东“白露”方式:

沟施/穴施

定义:

在茶树地上部处于生长时期所施的肥料作用:

不断补充

催芽肥夏秋肥每轮新梢生长间隙期间都是追肥的适宜时间。

追肥配比

氮、磷、钾比例

幼龄茶园

1∶1∶1

成龄茶园

3.5∶1∶1

磷钾肥主要用作基肥,夏秋季不能追施磷肥,避免过多形成花果,影响鲜叶产量,钾肥如作追肥用,也要与氮磷配合使用。

3.叶面施肥

定义:

是根部施肥的一项辅助性措施。

特点:

⑴利用率高⑵见效快。

⑶多用途。

施肥位置:

背面喷施时期:

傍晚/阴天

肥料剂型的变化

改速效型为缓释改单一型为混合改粗放型为环保型

三、选水

1.水质水质检验有机茶园灌溉水质必须符合有机茶园灌溉水质标准。

含钙少,呈微酸性

2.适时尚未出现因缺水而受害的症状之时

判断灌溉适期的指标:

2.合理布置种植行

土壤含水量:

以田间持水量70%作为茶园土壤含水量的下限

土壤吸力:

利用土壤pF计测定,当pF≥2.7时必须进行灌溉。

茶树芽叶细胞汁浓度:

10%

茶树叶片水势:

上午10时测定新梢第二、三叶水势,黄棕壤生长的茶树,叶水势-10Pa,冲积土生长的茶树:

-11~-12Pa时,应灌溉。

1.浇灌劳动强度大,但水土流失小可节约用水2.流灌效率高,利用系数低,水土流失重,受地形影响,非周期性滴灌能相对稳定土壤含水量最适范围,经济用水,不破坏土壤结构和方便田间管理等特点,还可配合均匀施肥和药杀地下害虫。

4.喷灌:

茶园中理想的灌溉方式

提高产量和品质节约用水:

30-50%,较均匀。

节约劳力:

提高工效20-30倍;

少占耕地保持水土:

减少地面径流;问题:

表面湿润较多,深层湿润不足。

2.合理布置种植行

茶树种植的形式和密度对茶园内承受因降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有较大影响。

如:

幼龄茶园行距过宽、地面裸露度大的成龄茶园

五、保水3.合理间作好于裸露地面,不及直接铺草4.耕锄保水

除杂草,减少土壤水的直接蒸散,毛管水的上行运输但中耕必须合理

旱象严重时不宜加重缺水5.造林保水

茶园附近,坡地茶园的上方,或园内。

涵养水源,

增加空气湿降低风速减少日光直射削弱地面蒸发。

⑴适当修剪掉一部分枝叶可以减少茶树蒸腾耗水。

⑵通过定型和整形修剪迅速扩大茶树本身对地面的覆盖度,不仅能减少杂草和地面蒸散耗水,而且能有效地阻止地面径流。

⑶施用农家有机肥能有效地改善茶园土壤结构性,从而提高土壤的保蓄水能。

⑷提高叶片中钾素浓度,可降低蒸腾,提高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率。

7.抗蒸腾剂

抗蒸腾剂以其作用方式分为“薄膜型”和“气孔型”两类。

前者是在叶片上形成一层薄膜状覆盖物,以阻止水蒸汽透过,若能同时允许CO2与O2透过,则更理想。

后者是通过影响控制保卫细胞紧张度的细胞膜的渗透性或生化反应使气孔隙变小。

无公害茶园不宜采用。

2.4.4茶树剪采

一茶树修剪二茶叶采收一、修剪

1.定型修剪2.整形修剪轻修剪深修剪3.更新修剪重修剪1.定型修剪

目的:

促侧芽萌发,培骨干枝,形成宽阔健壮的骨架。

对象:

幼年茶树或衰老茶树改造后的树冠。

2.轻修剪

目的:

整饰树冠面,清除突出枝。

一般剪去3~5cm以剪除冻害枝及病枯枝等为原则

3.深修剪

目的:

剪去树冠上部10~15cm深的”鸡爪枝”,使树势恢复健壮,提高育芽能力。

4.重修剪

对象:

树冠衰老,但……技术:

剪去树高的1/2。

5.台刈

对象:

树势十分衰老。

技术:

留5~10cm

2.4.3茶树剪采二、采收

1.采摘标准2.手采3.机采

1.采摘标准

依树龄、树势强弱依新梢生育和气候特点依加工茶类的要求依采摘的嫩度

二、采收

●依采摘的嫩度划分:

细嫩采,适中采,成熟采

细嫩采:

名优茶

芽初萌发或初展1~2片嫩叶时采摘。

如“”雀舌“、”旗枪“、”莲心“、”拣芽“等。

花工多,产量低,品质佳,季节性强,经济效益高。

适中采:

红绿茶最普遍产量高,品质较优,经济效益较高。

成熟采:

特种茶

青茶:

已形成驻芽的1芽3~4叶。

黑茶:

新梢成熟,呈红棕色时。

手采方式

掐采:

打顶采、细嫩标准采时应用此法,但采摘量少,效率低。

提手采:

最普遍的方式。

双手采:

效率高

手采技术要求

及时采摘分批多次采摘留叶采

留叶组合模式—夏留一叶,春、秋留鱼叶采

2.机采

适应机采茶树树冠的培养需经系统修剪(包括定型修剪和轻修剪),将树冠培养成弧形或水平机采茶树的留养形。

叶层厚度10cm,叶面积指数3~4。

“不露骨”

第三章传统加工

3.1茶叶的分类3.2茶叶初加工3.3再加工3.4精加工3.5包装

3.1茶叶的分类

3.1.1茶叶与花草茶3.1.2茶叶产品种类3.1.3茶叶的命名3.1.4名优茶

一.茶叶的定义

指一种学名为Camelliasinensis(L.)O.kuntze的山茶科山茶属茶种植物上采摘的新梢(鲜叶),经加工制成的一种低热、无酒精饮料。

二.花草茶

花茶、草茶、药草茶.Herbtea定义:

用植物的根、茎、果、叶、花或皮等部位,单独或综合干燥后,保留其形态、色泽与香气,然后经配方,饮用时再经煎煮或冲泡而成的饮料。

举例:

用叶的:

苦丁茶、银杏茶、柿叶茶用花的:

金银花、菊花茶用根、茎:

人参茶

3.1.2茶叶产品种类一丰富茶产品的由来二基本茶类三再加工茶类

四深加工茶类

鲜叶———初加工毛茶————精加工成品茶————再加工花茶紧压茶——在加工(毛茶成品茶花茶紧压茶)在加工————速溶茶茶饮料儿茶素

基本茶类

⒈绿茶

西湖龙井、碧螺春、安化松针

⒉黄茶

君山银针、黄大茶、黄小茶

⒊黑茶

广西六堡茶、普洱茶

⒋白茶

银针白毫、白牡丹

⒌红茶

祈门工夫红茶、红碎茶

⒍青茶

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

命名依据—色泽:

①干茶;②汤色

序号

茶类

①干茶

色泽

②叶底

色泽

③汤色

茶类命

名依据

1

绿茶

翠绿、墨绿、灰绿

绿

黄绿

①②

2

黄茶

黄褐

①②③

3

黑茶

黑褐

黄褐

红暗

棕红

4

白茶

白色(茸毫颜色)

(同左)

浅黄

杏黄

5

红茶

乌黑、棕红、棕褐

②③

6

青茶

青褐

绿叶红镶边

金黄、橙黄、橙红

青茶是一类茶的总称,而乌龙茶是青茶中的一部分,但人们习惯用乌龙茶代称青茶。

三、再加工茶类

⒈花茶

茉莉花茶、白兰花茶

⒉紧压茶

黑砖茶、茯砖茶、沱茶、普洱方茶

黑毛茶、红茶、绿茶汽蒸压制成各种不同的形状砖形:

圆饼形:

枕形篓装:

四、深加工茶类

1茶饮料

固态茶饮料:

速溶茶、茶叶冰棒液态茶饮料:

纯茶型、碳酸型、调味型、茶酒类

2茶叶食品茶叶糖果、茶叶果冻茶叶饼干、茶叶面条

3茶叶功能型产品茶多酚、儿茶素、茶皂素、茶籽油茶色素、生物碱、黄酮类、茶多糖

4保健茶绞股蓝茶、苦丁茶、杜仲茶桑叶茶、田七茶、菊花茶

茶叶食品在传统食品中以茶或茶提取液为辅料,通过渗入或添加等方式,按食品加工技术加工而成。

茶叶糖果、茶叶果冻茶叶饼干、茶叶面条

茶叶功能型产品以化学或生物化学方法,从茶叶中分离和纯化抽提出特效成分得加工产品

茶多酚、儿茶素、茶皂素、茶籽油茶色素、生物碱、黄酮类、茶多糖

保健茶以茶为主料,配以各种中草药、营养果品等,加工成具各种功能的保健饮料绞股蓝茶、苦丁茶、杜仲茶桑叶茶、田七茶、菊花茶

茶叶的命名方法有:

形状:

银针、松针、珠茶、雀舌

内质:

黄芽、敬亭绿雪,黄汤;

云南十里香、舒城兰花江华苦茶、安溪桃仁

人名:

以创制人命名,如:

熙春、大方制法:

烘青、炒青、速溶茶

销路:

外销茶、内销茶、边销茶、侨销茶

其文雅程度为其它商品所不及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欣赏茶名之美,赏析茶名之美,实际上是赏析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是赏析茶人心灵之美。

名优茶:

定义:

名茶和优质茶的统称。

名茶是优质茶,但优质茶不一定是名茶。

名茶

定义:

形成原因:

指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茶,通常具有独特的外形和优异的色香味品质。

历史名茶新创名茶

优质茶

定义:

指茶叶品质优良、稳定,符合规定标准的茶叶。

茶叶标准品质等级标准卫生标准食品安全标准

第四章健康饮品

4.1传统用法4.2现代疗效4.3功能成分4.4研究与应用4.5健康喝茶

“米”寿:

八十八“白”寿:

九十九“茶”寿20+88=108

4.3功能成分

4.3.1咖啡碱4.3.2茶氨酸4.3.3茶多酚4.3.4其他

4.3.3茶多酚

茶多酚的生理作用

抗菌抗动脉粥样硬化减肥

4.4研究与应用

回顾研究进展相关应用

茶为国饮

1995年全国政协会上提出“茶为国饮”的提案“茶为国饮、杭为茶都”

日本:

提倡全民饮茶,可预防和延迟癌症的发生。

韩国:

提倡国民饮茶,提高身体素质。

二预防衰老1抗氧化2清除自由基茶叶中富含维生素

三预防龋齿

1.茶多酚具杀龋齿细菌的作用;

2.茶叶中的氟素可增强牙齿珐琅质的坚固性;

3.茶多酚可以抑制龋齿细菌分泌的葡糖转移酶,使得龋齿细菌不能黏附在牙齿表面.

四抗癌活性

1.抗氧化作用;2.对关键酶的调节与控制;3.阻止信号传导途径(signaltransductionpathway)的完成;4.诱导癌细胞的凋亡(apotopsis);5.抑制新血管形成(antiangiogenesis);

6.抑制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的转化;7.对基因转录调节因子AP1(activatorprotein-1)和

NFkF(IkBkinase)的抑制;8.对癌基因(c-Jun,c-Fos,c-Myc,Bax,Cdks)表达的抑制。

五其他茶氨酸提高免疫力

茶叶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减肥防辐射抗过敏防肾脏疾病

防胃溃疡防关节炎

一茶多酚

低胆固醇蛋的生产瘦肉型猪的养殖减少猪舍中的臭味减少香烟中焦油数量

加入袜子和鞋中消除臭味放在空调的滤网中消除异味

二茶氨酸

茶氨酸产品已在日本、韩国上市,用于消除疲劳、消除咖啡碱的兴奋作用、减少紧张度、预防癌症等多种功效。

4.5健康喝茶

►会喝茶常喝茶喝好茶忌饮浓茶或过量饮茶忌睡前饮茶忌空腹饮茶

服药期间慎饮茶三岁以下儿童、妇女在经期、怀孕期慎饮茶不宜饮劣质茶、变质茶或过烫的茶汤。

第五章品饮与文化

5.1冲泡5.2品饮5.3文化5.4茶文化产业—茶馆业

冲泡5.1.1冲泡技艺5.1.2冲泡程序

1.水2器3量4温5时

一、水泉水天泉井水水质标准感官化学毒理细菌二、器茶具玻璃杯紫砂壶瓷碗、盖碗三、量茶水比1:

50~603g150~200ml四、温煎茶、泡茶茶类五、时

5.2品饮欣赏赏茶茶舞闻香

饮清饮调饮工夫饮快速饮

品饮文化茶文化茶艺茶礼茶道

5.4茶馆5.4.1茶馆文化及其产生5.4.2社会功能5.4.3经营

茶馆两晋时已出现的茶寮是茶馆的雏形唐代正式形成茶馆至今已有一千六七百年的历史

5.4.2茶馆文化的社会功能

交际功能信息公能审美功能展示功能教化功能休闲功能餐饮功能

5.4.3茶馆的经营

一、文化定位

所谓茶馆的文化定位也就是其市场定位通过考察和调研,对茶馆未来客源的类型及其文化需求、消费水平进行分析,确定茶馆经营目标。

即对茶客消费层次的定位

主营茶茶艺服务环境

兼营茶具、名茶小吃、菜点艺术品土特产书刊杂志

茶馆选址茶馆设计茶室布置

三、经营者的素质与涵养文化知识背景品德与诚信经营与管理

第六章茶之产业

6.1范畴与特点6.2茶的综合利用6.3茶业现状6.4茶产业趋势

6.1.1茶产业的范畴6.1.2茶产业的特点

茶产业的范畴茶树种植业茶叶加工业茶叶流通业茶文化产业

茶产业的特点

依赖于加工,容易实现产业化

传统的出口创汇产业,也是入世后我国具优势的农业产业

符合崇尚自然、保健消费时尚的产业

具有文化底蕴的产业

茶产业的特点依赖于加工,容易实现产业化

茶叶产品消费格局的变化利于我国

全球产茶国50多个。

绝大部分国家仅生产红茶。

如印、斯、肯。

日本、韩国仅生产绿茶,数量少。

而我国的茶类品种繁多,有绿茶、乌龙茶、花茶、红茶和普洱茶等特种茶,其中全球绿茶消费量的70%由我国生产。

6.2.1茶的深度加工

鲜茶汁的加工茶饮料的加工天然产物提取茶食品的加工

6.2.2综合利用茶灰茶花茶果茶籽茶根

茶汁;类型浓缩型稀释型茶晶

红茶鲜叶→自然萎凋→锤击机粉碎→发酵压榨

绿茶鲜叶→摊放→杀青→粉碎→压榨

乌龙茶鲜叶→晒青→做青→杀青→粉碎→压榨

二茶饮料

分为液态茶饮料与固态茶饮料

是茶叶经水提取后,去渣得茶汁,精滤后得澄清茶汁,加配料后匀汁罐装,灭菌保存。

基本工艺:

茶叶→水提取→去渣茶汁→过滤→澄清→配料→匀汁→装罐→灭菌

冰茶生产工艺

茶汁①水②→灌装→封口→温罐→检测→包装→成品

①茶叶→处理→提取→茶汤→冷却→清茶汤→净化→调配→冷却→过滤→茶渣→提取

②水→澄清→过滤→软化→灭菌→汽液混合→碳酸水

速溶茶基本工艺:

配料→提取→冷却→净化→转溶→浓缩→干燥→包装

干燥有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

冷后浑

又称茶乳酪,即红茶在冲泡后由于多酚类化合物与咖啡碱结合形成一种乳凝状胶体化合物。

转溶A酶法转溶B冷冻离心C碱法转溶d浓度抑制香气减弱增香

三天然产物提取

天然产物天然植物中的功能成分与活性因子适合于天然药物、时代饮料、食品、营养保健品和化妆品行业。

多以中草药材、果蔬为原料

如:

绿茶提取物、罗汉果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红花、红车轴、越橘、枸杞、紫锥菊、淫羊霍、瓜拉那、黄芪、黄芩、何首乌……

茶多酚提取的原理

易溶于水、含水乙醇和乙酸乙酯,不溶于氯仿、苯等溶剂

热水提取过滤萃取浓缩干燥

四茶叶食品茶糖果茶糕点茶膳

6.2.2综合利用

一茶末提取速溶茶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咖啡碱,食用色素

二花果提取糖类环境监测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