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1232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8套.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第148套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5小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恁地nèn变徵zhǐ提防dī亢奋kàng蟊贼máo

B、纶巾guān供奉gòng省亲xǐng岑寂cén炙烤zhì

C、孱头chàn吁请yù臧否pǐ睥睨pìnì不肖xiào

D、当铺dàng单于chán征辟pì骸骨hái蓑衣shuō

2、下列各项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良辰好景时运不济面面相觑鳏寡孤独清浊分辨

B、偃旗息鼓披枷带锁负屈衔冤苌弘化碧温柔贤惠

C、冥冥之中繁文褥节万恶不赦吹箫引凤宵衣旰食

D、灰飞烟灭一蓑烟雨残羹冷炙枯燥乏味完璧归赵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司马迁虽然是在著信史,但是《史记》中所描写刻画的诸多人物,譬如顾全大局的蔺相如、勇于改过的廉颇等,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真可谓鬼斧神工。

B.现在是多元文化时代,在积极倡导“拿来主义”的同时,我们也要睁大眼睛,不要让“抛给”的东西侵蚀了灵魂;在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莱坞大片带给我们愉悦的时候,更要高度警惕西方某些国家别有用心的文化渗透。

C.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涉及国家主权的一切问题上,中国政府绝不退让半步!

D.美学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但朱光潜却能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把高深莫测的美学道理明明白白地介绍给普通读者,使《谈美》成为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8.26”延安车祸现场,微笑的“表哥”局长——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被曝光后,有关部门开始着手调查事情真相。

部分网友甚至连他的收入也很感兴趣,希望相关部门能“透明”一下。

B.湄公河惨案的主犯糯康是否予以重判,部分取决于他在法庭上良好的认罪态度。

可是,在9月20日的庭审中,他一悔三折,致使结果扑朔迷离。

C.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顺利交接入列,对于提高我军现代化水平,增强国防实力,振奋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D.双节期间,北京的长城、四川的华山、湖南的韶山等主要景点游客爆满,以致出现人车拥堵、纠纷迭出、车祸频现,怵目惊心。

交管部门在提醒游客文明出行、谨慎出行的同时,竟忽略了对本部门缺乏前瞻性、管理措施不力等问题的深刻反省。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戏剧家。

主要代表作《哈姆莱特》《李尔王》《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

B、词:

又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

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

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词按写作内容与风格分为豪放派(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人物主要有柳永、李清照)。

C、《窦娥冤》关汉卿:

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戏剧家。

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

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D、帕斯卡尔(BlaisePascal,1623—1662)是十七世纪最卓越的数理科学家之一,他对于近代初期的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他的以《真空论》为代表的一系列科学著作,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并充满战斗风格,三个多世纪以来已成为科学史上和思想史上的光辉典籍。

他的随笔《信条》给我们深刻的教育与启发。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汉字中的“和”,渊源有自,其来尚矣,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所见。

历史上“和”的概念经历了由实转虚的演变过程,它逐渐从形而下的具体器物与感官经验抽象为形而上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诉求,用来表达协调、调和、协和、和谐、和睦、和平、平和等思想观念。

“和”成为涵盖自然(天地人)、社会(群家己)、内心(情欲意)等层面与音乐、绘画、饮食和养生等领域的基本原则,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质规定。

可以说,一个“和”字,差不多道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

先贤所谓“和”,是“异”中之“和”,无“异”就无“和”。

用今人的流行话语说,“和”讲的就是“多样性的统一”。

“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而“同”则不然,它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整齐划一。

“同”的这种单一性、纯粹性的倾向,最终必然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直至灭亡;而“和”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对立因素之间的并存与交融,两者相成相济,互动互补,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

古人对“和”与“同”的异同与优劣有着深刻的洞识。

《左传·昭公二十年》载,齐国晏婴与齐景公论“和”“同”之别,他指出:

“和如羹焉”,和“五味”才成美味佳肴;“声亦如味”,和“六律”、“七音”方为悦耳动听的音乐。

相反,“同之不可也如是”,一种调料难免乏味,一种声音让人厌烦。

在此基础上,孔子明确提出“和而不同”的命题,并把和同与否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与《中庸》所载的孔子“君子和而不流”的说法,意义相近。

孔子将事事苟同、不讲原则的人讥为“乡愿”,即好好先生,他批评说:

“乡愿,德之贼也。

”章太炎在《诸子学略说》中说:

“所谓中庸,实无异于乡愿……若夫逢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则一国皆称愿人。

所谓中庸者,是国愿,是有甚于乡愿者也。

”章太炎的这段话是很有见地的,他提出儒家虽然力图划清“中庸”与“乡愿”之界限,但是“中庸”的随时而动,与“乡愿”的见风使舵实质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应该说,被章太炎贬为“乡愿”、“国愿”的中庸,并不是先哲追慕的理想层面与理论形态的中庸,而是指它在历史上扭曲变形的社会表现;他所批评的孔子,也并非孔子本人,乃是专制政治的符号性存在。

孔子及其价值理念,在后世没能摆脱被毒化与同化的厄运。

在精神层面,“和而不同”的理念,从被动的方面看,含有反抗政治强权或文化霸权的压迫与同化之意;从积极意义看,则昭示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与博大胸怀。

(文章有删改)

6.下列有关“和”与“同”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而“同”则排斥异己,消灭差别。

B.“和”完全涵盖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实质,而“同”则忽略个性存在。

C.“和”强调事物的相成相济、互动互补,而“同”则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甚至灭亡。

D.“和”强调多样性的统一,强调多样性的坚守,而“同”体现出单一性、纯粹性的倾向。

7.下列有关古人对“和”的认识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晏婴与齐景公分别以美味佳肴与动听的音乐为喻,强调了“和”与“同”的本质区别。

B.孔子提出“和而不同”的命题的根本目的在于规范君子与小人最根本的区分标准。

C.古人对于“和”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也往往与道德或政治产生某种必然的联系。

D.在章太炎看来,不论其实质,还是危害程度,“中庸”与“乡愿”没有本质区别。

8.下列各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和”字的汉字构成与最初意义来看,“和”主要应该与某种具体的器物有关。

B.“和”所强调的多样性坚守正是万物相互交融的门径,也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

C.“和而不同”既有反抗压迫、反抗同化的内涵,又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要义。

D.被章太炎贬为“乡愿”“国愿”的中庸是先哲追慕的理想层面与理论形态的中庸在历史上扭曲变形的社会表现。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奇零草序

[明]张煌言①

 余自舞象②,辄好为诗歌。

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

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

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

于时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

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

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

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

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丁亥春,余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

戊子秋,节③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

庚寅夏,余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

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

迨辛卯昌国④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

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

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

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

己亥,长江之役,同仇兵熸⑤,予以间行得归,凡留供覆瓿者,尽同石头书邮⑥,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

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

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

不过如全鼎一脔耳。

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

  嗟乎!

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

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

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煕。

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

然则何以名《奇零草》?

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

【注】①张煌言(1620~1664),浙江鄞县人。

抗清将领,后被清兵捕获,拒降而死。

②舞象:

古代一种武舞,后世以舞象代指成童。

③节:

符节。

代指主将。

④昌国:

今浙江舟山。

⑤熸(jiān):

火熄灭。

这里指郑成功战败。

⑥石头书邮,这里指作者的诗稿沉入江中。

高考资源网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入典制诰典:

掌管

B.迨辛卯昌国陷迨:

等到

C.陶靖节躬丁晋乱丁:

遭逢

D.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亡:

逃亡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作品散失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国难频仍②出筹军旅,入典制诰

③提师北伐④率旅复入于海

⑤覆舟于羊山⑥长江之役,同仇兵熸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叙述了作者在明朝覆亡前后诗歌创作、诗稿存失的情况,以及《奇零草》艰难成集的过程。

全文一唱三叹,富于情感。

B.文章第三段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从丁亥到辛卯年间诗稿屡遭劫难的情形,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叹惋、伤痛之情。

高考资源网

C.文章结尾作者列举杜甫、陶渊明的例子意在衬托自己写作的艰辛,以及编订诗集的艰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高考资源网

D.因诗稿在战乱中遗失殆尽,只收集了军旅生涯中所写的部分作品,所以,作者将诗集命名为《奇零草》。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⑴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

(3分)

⑵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

(3分)

⑶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3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3分)

臣光曰:

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

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高考资源网

14.阅读下面的宋诗和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宋]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注】,惹得诗人说到今。

【注】林和靖:

北宋诗人,林逋,字和靖。

他的《山园小梅》诗脍炙人口,成为千古佳唱。

清江引•咏梅

[元]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1)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上面的宋诗和元曲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共同特点。

(4分)

答:

(2)请分析说明上面的宋诗和元曲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题5分)

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⑵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⑶,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⑷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⑸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⑹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⑺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柳永《望海潮》)

⑻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特别的礼物

郁葱译

⑴早上,阿尔琼被收音机定时的7点新闻闹醒。

他摸着旁边空空的枕头,才想起妻子出差了。

⑵玛洛比此刻正在奥兰多,她早就起来了,但她怕打扰丈夫阿尔琼休息,一直等到7点才拨通家里的电话,因为今天是他的生日。

结婚27年了,她从未忘记过。

不能与丈夫一起庆贺他的53岁生日,她感到很遗憾。

好在今天晚上她就可以回家了。

高考资源网

⑶电话响了,阿尔琼拿起听筒。

“祝你生日快乐!

”电话另一端唱道。

“谢谢你,亲爱的。

你还好吗?

你什么时间回来?

”所有的话都一下涌到阿尔琼的嘴边。

⑷“我一切都好。

我乘坐的航班晚上7点28分到菲尼克斯,八点半就可以到家了。

记得给药店打电话给你送药,你的药明天就该吃完了。

回家后,我与你一起到外面吃晚饭。

⑸“啊,太好了,”他说,“我一直想去昌德尔大街上新开的巴西餐馆品尝一下那里饭菜的味道呢。

⑹玛洛比最后还提醒他别忘了按时吃药,因为她仍然认为他什么都不能自理。

⑺他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后就把药服了;他的心脏随时都会出问题。

医生说他需要做心脏移植手术,而且越早越好。

他已经在全国心脏移植登记名录上等待了两年。

他每天都随身带着呼机,因为很快就该轮到他得到新的心脏了。

很久以前,在一个要好的朋友因肾脏衰竭而死亡后,他和玛洛比就签约死后将器官捐献出来。

⑻就在他要出门时,女儿希卡来电话祝他生日快乐。

她现正在旧金山的大学学医,她是他的骄傲。

下午,医院的一名护士来电话,说他们得到一个好消息--有心脏了,今天晚上就可以做移植手术。

终于等到心脏了,他异常兴奋。

护士告诉他,心脏正在送来的路上,他必须到医院办理入住手续。

他赶紧给妻子打电话,可她的手机关机。

可能正在回家的路上。

于是他给她留了一条短信:

“玛洛比,你一定不会相信,我得到了最好的生日礼物。

医院说他们为我找到了一个心脏,并马上要做移植手术。

晚上吃饭的事只好取消了,我们以后再吃。

医院见。

⑼然后,阿尔琼又给他最要好的朋友沙姆打了个电话,沙姆坚持放下工作陪阿尔琼去医院。

阿尔琼住进医院之后,医院就为他开始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现在就等着心脏送到后就进手术室了。

得知阿尔琼要做心脏移植手术的消息之后,其他好几个朋友也都急忙赶到医院。

沙姆也已去机场接玛洛比了。

女儿明天上午就到。

晚上7点45分,护士来说,心脏已经到了,正在送往医院的路上。

⑽手术很成功。

真是奇迹,他的身体对新心脏没有任何排斥。

阿尔琼慢慢开始从手术的麻醉中醒过来。

他睁开眼,感到嘴很干。

⑾护士走到他跟前,问他需要什么。

“水和我的妻子。

”他艰难地用嘶哑的声音说。

护士给他拿来一些冰沙,并把沙姆叫来。

他用质问的眼光看着沙姆:

“玛洛比在哪里?

”“她很快就到,你现在应该好好休息。

医生说手术很成功。

祝贺你!

”沙姆说。

高考资源网

⑿两个星期后,阿尔琼回到家里。

他的心脏手术恢复得很好,但他却闷闷不乐。

家里没有玛洛比,显得很空。

玛洛比再也没有回来,实际上,她已经部分回来。

就在玛洛比回家去机场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

一辆快速行驶的小轿车迎面与她相撞,她被紧急送往医院,但已经无法抢救。

她的大脑彻底受损。

医院从她的驾驶执照上得知,她是器官捐献者。

于是,他们把她的器官留了下来。

阿尔琼正好是等待移植心脏名单的下一个--死者的血型等情况正好与他相匹配,所以。

心脏便给阿尔琼送来。

⒀得知这一切,阿尔琼悲痛欲绝。

他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想起了30年前他们在加尔各答大学读书的时光。

他们刚开始恋爱,就赶上他的生日。

⒁她问他:

“生日想要什么?

⒂“我想要你的心。

”他回答。

⒃他还记得玛洛比在听到这句话时,羞怯地低着头笑的样子。

她是多么美丽,多么可爱!

⒄想到这里,眼泪不由自主地从他眼里流了下来。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标题“特别的礼物”的“特别”之处主要在于它是需要作心脏移植手术的生日者得到了可以移植的心脏,而且是他妻子捐献给他的。

B.小说有一些细节描写,比如阿尔琼身边空空的枕头,玛洛比为不打扰丈夫休息而推迟打电话的时间等等,这些细节描写很好地表现了他们夫妻之间的爱。

C.阿尔琼出院后回到家里,但“家里没有玛洛比,显得很空”。

这个“空”字具有双关的意义,既是房间因没有妻子而显得空,又是阿尔琼因妻子去世而失落的心理。

高考资源网

D.小说对玛洛比遭遇车祸的情节没有按时间顺序来写,而是用补写的方法来写,这样就在前面设置了悬念,以便为后文给读者造成强烈心理震撼而蓄势。

E.小说也略写了一些次要人物,比如,阿尔琼的女儿,沙姆,以及阿尔琼的其他朋友。

这些人物如果不写,对小说的情节和主题都没有丝毫影响。

17、小说第四段,妻子玛洛比“记得给药店打电话给你送药,你的药明天就该吃完了”这句话是一个细节描写,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4分)

18、小说倒数第三段,作者设计了“我要你的心”这句话,它在全文中有何妙处?

请分析。

(6分)

19、有读者认为,小说的结尾部分(⑿—⒄自然段)过于平淡、过于直白。

如果你也认同,请替它改写一个结尾,不超过150字;如果不认同,请简要说明理由。

(6分)

五、语言文学运用(3小题,共12分)

20、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咏史怀古之作。

某生根据苏轼的《念奴娇》出了上联:

“游三国赤壁,看大江东去,慨叹人生如梦”,请你根据辛弃疾的《永遇乐》写出下联。

上联:

游三国赤壁,看大江东去,慨叹人生如梦

下联:

21、浙江卫视引进版权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7月13日“横空出世”,迅速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

但好景不长,对“中国好声音”的质疑声随之蜂拥而至:

号称不海选,却在一些城市举行推介会;号称不煽情,却每每“痛说革命家史”;号称不作假,却时时爆出选手家庭出身不靠谱;号称原生态,却屡屡可见“选秀专业户”……

对此,你作何评价?

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洁,条理清晰。

(4分)

22、2012年10月11日19时,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荣获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评奖委员会在宣布莫言获奖时说:

“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莫言,因为他融合了民间传说、历史和当代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假如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下列作家中的某一位,请你代表评奖委员会为其拟写一段颁奖辞。

被提名作家:

鲁迅、曹禺、曹雪芹、巴金

示例:

1969年萨缪尔·贝克特,法国作家《等待戈多》“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圆(o)”作为一种几何图形,和我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息息相关。

圆不仅能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而且引发我们许多哲理性思考。

请以“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得抄袭、宿构。

参考答案

1、B(A恁nèngC孱cànD辟bì)

2、C(繁文缛节)

3、C(危言危行:

指正直的言论和行动)

4.A(B句双提对单承,不合逻辑;C句式杂糅;D缺宾语,“出现了……现象”)

5、D、帕斯卡尔的随笔是《人是一根思想的苇草》,《信条》的作者是富尔格姆。

6.B (B.对“和”的表述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差不多道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

7.C (A.“晏婴与齐景公分别以……本质区别”的说法不正确,从文中的表述看,应是“晏婴以……本质区别”;B.孔子提出的两个结论性的观点不带有明确的目的关系;D.章太炎认为,两者在危害程度上是不同的。

8.B 原文是说“‘和’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对立因素之间的并存与交融,两者相成相济,互动互补,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

9.(3分)D(亡,丢失、散失)

10.(3分)C(②指有余闲写作③指写作的背景⑥与作品散失无关)

11.(3分)C(错在“以及编订诗集的艰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这里列举的目的在于表明编订诗集主要是为了以诗记史,以诗明志。

12.⑴(3分)先父担心我荒废经史(的学习),多次拿这件事来告诫(我),(我)于是停止写诗(或:

放下笔不再写诗)。

评分建议:

语意通顺,1分;以为:

以(之)为,拿这件事,1分;辍:

停止,1分。

⑵(3分)(杜甫)在蜀地漂泊奔波,(始终)没有荒废诗歌创作,从那时到现在,他的诗都被称为诗史。

评分建议:

语意通顺,1分;流离蜀道:

句式(省略+倒装),1分;名:

称,称之为,1分。

⑶我知道欺骗大王之罪应被诛杀,我情愿下油锅被烹,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仔细考虑此事。

评分建议:

就、唯各1分,句意1分

13.(3分)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14、

(1)宋诗写梅花不愿受到尘埃的污染,甘心生长在简陋的竹篱茅舍旁边,后悔和林和靖相识,以致惹得诗人们反复吟咏它。

元曲写梅花只愿和纯洁无暇的白雪和月光为伴,不喜欢和蜜蜂蝴蝶嬉戏。

(2分)二者都写出了梅花一尘不染、圣洁高尚、甘于寂寞、不事张扬的特点。

(2分)

(2)相同点:

宋诗中的“自甘心”“误识”和元曲中的“泄漏”“交”“不惹”等动词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都赋予了梅花以人的品格。

[亦可答“托物言志”(象征)手法,二者均是句句不离梅花纯洁高雅的品性,同时,又是字字言志,正是作者贞洁自守、不慕名利、不逐流俗的高尚人格的写照。

](2分)

不同点:

元曲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雪月和蜂蝶对比,说梅花愿和雪月为伴,不愿和蜂蝶相戏。

(或说将梅花和百花对比,梅花不像百花那样喜欢开在风和日暖的春天,喜欢和蜂蝶相戏。

)(2分)

15.

(1)一蓑烟雨任平生

(2)水随天去秋无际(3)梧桐更兼细雨(4)竟无语凝噎(5)一尊还酹江月(6)烽火扬州路(7)嬉嬉钓叟莲娃(8)徒以吾两人在也。

16、答案AE(答对一项得2分)解析A.“他妻子捐献给他”,“捐献”的说法不妥;E.这些人物如果不写,对情节没有什么影响.但对小说的主题会有-定的影响。

这些次要人物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①增强情节的真实感。

②丰富了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饱满。

③从侧面表现阿尔琼和玛洛比一家生活的幸福。

反衬出玛洛比出车祸去世给阿尔琼造成的痛苦和悲哀。

17、答案①从内容来看,这句话表现了玛洛比对丈夫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相濡以沫的爱;(2分)②从结构来看,这句话为后文写阿尔琼有心脏病、需要作心脏移植手术的情节作了铺垫。

(2分)

18答案①这是阿尔琼向玛洛比求爱时说的,在当时表达了阿尔琼希望得到玛洛比真心的爱的心理。

②如今,玛洛比的心脏已经移植进了阿尔琼的胸腔,“真正”得到了她的“心”,但她人已离去,令人不胜伤感。

③这句话联结过去与现在,沟通了物质与情感,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