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1907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海政发〔2011〕34号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本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各镇(乡)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区属各单位:

经区领导研究同意,现将《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七月五日

主题词:

科技产业规划通知

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1年7月25日印发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2011年7月

 

目录

前言-1-

一、站在新历史起点-2-

(一)回顾过去五年发展成就-2-

(二)展望未来五年发展形势-4-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6-

(一)发展思路-6-

(二)发展目标-6-

三、构建高端产业体系-8-

(一)电子信息产业-8-

(二)科技服务业-16-

(三)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20-

(四)生物产业-26-

(五)航空航天产业-32-

(六)新材料产业-35-

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36-

(一)打造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36-

(二)优化提升中关村南部建成区-39-

(三)加强园区基地之间联动发展-41-

五、实施产业促进工程-41-

(一)技术创新引领工程-41-

(二)新兴产业孵化工程-42-

(三)领军企业培育工程-42-

(四)创新应用示范工程-43-

六、完善产业发展环境-43-

(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43-

(二)汇聚创新创业人才-44-

(三)健全金融支持体系-44-

(四)推动标准创制与知识产权经营-45-

(五)营造创新创业环境-45-

七、做好规划实施保障-45-

(一)加强组织实施-45-

(二)完善政策体系-46-

(三)加强资金保障-46-

前言

“十一五”时期,海淀区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战略部署,顺应首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积极探索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总量增长、结构优化、企业发展和环境营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已成为初具国际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领示范区。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把北京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为深入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加快全球创新中心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建设进程,明确海淀区“十二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模式,依据《北京市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十二五”时期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年-2020年)》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

一、站在新历史起点

(一)回顾过去五年发展成就

1.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期间,海淀区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

2010年海淀园实现总收入7052亿元,占示范区的47%,是“十五”末期的2.8倍,年均增速23.2%。

在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继续保持领先,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高速增长,高技术服务业不断壮大,2010年海淀园高技术服务业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0%,率先形成了服务主导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构。

2.重点产业保持领先,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电子信息产业领先优势不断增强。

2005-2010年,海淀区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从1727亿元增加到4369亿元,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的比重从4.5%上升到5.6%,形成了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计算机设备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高速发展。

2005-2010年,海淀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总收入从216亿元增加到783亿元,年均增速达30%。

新技术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催生出云计算、物联网、数字出版、生物育种、工业生物等新兴业态。

3.技术创新硕果累累,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自主创新成果显著。

海淀区企业主导创制了国际标准66项、国家标准590余项,技术交易额占全国的1/5,涌现出龙芯CPU、曙光超级计算机、甲型H1N1疫苗等一大批原创性、国际领先的自主创新成果。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

2010年底,亿元以上高技术企业达到732家,10亿元以上高技术企业达到107家,较“十五”期末增加一倍以上。

72家企业入选首批中关村“十百千工程”重点培育企业,占全市的58%,在全市重点培育的7家500亿和千亿级企业中占据6家。

高技术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长,利润率从2005年的7.1%提高到2010年的7.6%。

截至2010年底,海淀区公开上市的高技术企业达到88家。

4.产业空间优化拓展,制度环境不断完善

产业空间不断优化和拓展。

已经建立起以12个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3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0余家大学科技园以及留学人员创业园为主体的多层次、专业化的创新创业载体,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支撑。

同时体制机制环境不断完善。

2009年,北京市批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海淀区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先行先试了股权激励、科技项目间接经费、政府采购、税收政策、工商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等政策,构建“1+20”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支持力度,2010年支持高技术企业发展的资金增加到10亿元。

总体来说,“十一五”时期,海淀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发展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优势产业延伸、融合发展态势明显;二是以新技术和新需求为导向的新兴领域不断涌现;三是高技术产业服务化、高端化、知识化、总部化特征明显;四是高技术企业加快融入世界产业体系。

但同时海淀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明显;二是缺乏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企业;三是产业发展空间相对不足;四是支撑产业发展的高端要素和产业配套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海淀区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创新,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做优做强”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发展环境,推动海淀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展望未来五年发展形势

1.全球技术与产业发展面临重大转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提速,技术融合加快,引发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作为全球科教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海淀区不仅拥有大量的知识和技术资源,还形成了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科技服务业等一批具有优势和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具备率先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跻身世界技术前沿和产业前列的独特优势。

未来海淀区要顺应全球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潮流,积极探索技术、知识与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发展、集群发展的新模式。

2.我国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海淀区要积极探索新兴产业培育与企业做大做强的新模式,持续引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3.北京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打造首都经济圈,北京“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中心,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

海淀区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和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区,要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扩大产业优势,在标准创制、科技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发挥更强的支撑作用。

4.示范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将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作为示范区核心功能承载区,海淀区要积极开展先行先试,破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制约瓶颈,探索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引领北京乃至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总体来说,“十二五”时期是海淀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海淀区要抓住全球产业格局调整和我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机遇,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突出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成为首都乃至全国创新型经济的重要引擎。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定位,结合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集中资源支持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加快提升和有序退出低附加值产业;大力营造有利于新技术、新领域不断产生和深度融合的创新环境,持续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创新领军企业,构筑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体系,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和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海淀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航空航天和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软件与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通信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

具体目标是:

产业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2015年总收入达到1.8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掌握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标准,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十二五”期间发明专利授权数年均增速超过20%,参与制定一批国际国内标准,集聚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团队,转化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和产业化项目。

到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6%,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900人以上,聚集产业领军人才40人。

企业成长。

“十二五”期间,新增年收入超百亿元的科技企业20家,超十亿元的科技企业70家,新创办企业3000家左右,聚集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

资源消耗。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万元增加值水耗、能耗和万元增加值占地面积达到北京市要求。

国际化。

产业国际化程度快速提高,到2015年,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新增境外上市企业20家,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总部20家,培育形成3-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00名。

“十二五”海淀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指标

类别

指标

目标值

属性

技术创新

企业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重

超过6%

预期性

发明专利授权年均增速

超过20%

预期性

企业参与和主导创制的国际标准

80项

预期性

产业领军人才

40人左右

预期性

每万劳动力研发人员

900人以上

预期性

产业发展

海淀园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

1.8万亿

预期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

80%

预期性

企业成长

新增年收入过百亿元的科技企业

20家

预期性

新增年收入过十亿元的科技企业

70家

预期性

新创办企业

3000家

预期性

资源消耗

万元增加值水耗、能耗

达到北京市要求

约束性

万元增加值占地面积

达到北京市要求

约束性

国际化

2015年出口总额

100亿美元

预期性

新增境外上市企业

20家

预期性

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总部

20家

预期性

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企业

3-5家

预期性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300人

预期性

三、构建高端产业体系

围绕打造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目标,坚持巩固提升与新兴培育相结合,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以提升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加快新兴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推进技术融合与产业融合发展,做优做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通信产业、科技服务业三大竞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等四大新兴产业,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一)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是海淀区的支柱产业,2005-2010年海淀区电子信息产业收入从1727亿元增加到4369亿元,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的比重从4.5%上升到5.6%,领先优势进一步增强,在软件、互联网、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等重要领域形成聚集发展态势;技术研发实力雄厚,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未来五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并逐步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将催生大批新应用、新业态,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十二五”期间,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服务业与其他高技术领域融合发展,突破基础软件、高端通用芯片、4G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推进TD-LTE等技术产业化、标准化,推动基础软件、互联网服务、高端IT咨询等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适应下一代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和三网融合的计算机、通信、数字电视和集成电路产品;积极培育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等新兴业态。

到2015年,海淀区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

成为世界级的软件与信息服务、通信、计算机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初步成为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信息网络等新兴产业策源地;积极推动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整合,培育若干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跨国企业。

1.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海淀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实力雄厚。

2005-2010年总收入从975亿元增加到2260亿元,年均增长18.3%,2010年收入占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总收入的近1/6。

在软件、互联网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拥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也形成了先发优势。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和渗透,将创造出广阔的市场空间,催生大批新兴业态。

“十二五”期间,着力搭建自主基础软件创新平台,重点发展面向下一代信息网络的高端软件,加快开发面向手持移动终端的微操作系统、新一代搜索引擎与浏览器等新型平台软件、实时数据库、信息安全软件、组网通信软件及智能信息处理等软件产品。

积极研发符合开放标准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移动中间件以及物联网领域数据采集和数据管理中间件等产品。

大力发展企业IT战略咨询、IT发展规划咨询、信息系统选型与设计服务,面向金融、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物流等领域,积极发展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服务,加快面向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工业软件开发。

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拓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领域。

到2015年,海淀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产业发展跻身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国内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引领区、支撑创新业态发展的示范区、全球领先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聚集区。

2.通信产业

海淀区通信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5-2010年年均增速达到17.7%,2010年实现收入789亿元,集聚了大批知名通信企业和研发机构,在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TD-SCDMA作为全球三大3G标准之一已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TD-LTE-Advanced成为4G国际标准之一。

未来五年,4G标准产业化不断加速,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大规模商业应用即将展开,为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领域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十二五”期间,把握新一代通信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以及“三网融合”的机遇,加快TD-LTE以及TD后续演进技术的国际化进程,重点支持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大力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操作系统和应用平台的研发。

推进XDSL和以太网宽带接入技术、以EPON/GPON为代表的宽带光接入技术和以MMDS、WiFi等为代表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及设备研发。

推动下一代网络(NGN)、核心网、超大容量全光网络技术与关键器件研究,加快设备和系统开发及应用。

积极参与国际通信标准制定。

探索传感网与移动通信网融合发展等商业模式创新。

到2015年,海淀区通信产业总收入力争达到1200亿元,继续保持在下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技术和标准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通讯设备制造企业。

3.互联网服务

海淀区拥有大批实力较强、技术先进的互联网领军企业,网络搜索行业领军企业XX占国内80%的市场份额,集聚几十家视频网站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占北京市的30%,以金山软件、完美世界、搜狐畅游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网络游戏企业达到62家。

同时,海淀区在数字出版、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未来随着互联网宽带化、移动化以及加快向传统产业渗透,将形成巨大的市场空间。

“十二五”期间,积极促进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网络视频、电子商务等成熟大型网站向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转型。

加快社交网站、社区网站、内容聚合分发网站、微博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服务平台的规模化发展。

大力推动原创数字内容产品的开发制作,重点发展网游动漫、数字音视频、数字出版等新媒体产业,推动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鼓励书报刊出版单位采用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出版流程、开展网络出版业务,加快推进出版资源数字化。

重点支持提供内容和增值服务的中小企业发展,拓展网络视频、电子商务等多样化移动增值服务,大力推动在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业务融合过程中的商业模式创新。

到2015年,海淀区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在智能搜索、数字出版、游戏动漫、智能终端设计等方面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培育若干家具有国际影响的互联网企业。

4.集成电路

海淀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2010年总收入达到132亿元,集成电路设计业优势突出,集聚了大批知名设计企业,研发实力雄厚。

未来五年,集成电路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基础产业将持续得到国家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也将为集成电路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无线通讯芯片、多媒体芯片、导航芯片、生物芯片和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专用芯片研发和产业化,加强超宽带(UWB)高速无线通信芯片等4G芯片的研发,加快开发高性能智能手机芯片、车联网智能芯片。

积极发展面向重点整机产品和战略性新兴领域的量大面广的集成电路产品。

加强优势资源整合,促进芯片设计与芯片制造、封测、关键装备与材料各环节的有机链接。

到2015年,海淀区集成电路产业收入达到200亿元。

继续保持在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业的优势地位,在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等环节培育出国内领先的龙头企业,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

5.数字电视

海淀区数字电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强,集聚了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研发平台,在标准研制、设备生产、运营、内容提供等环节上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拥有一批面向国内外提供技术和运营服务的企业。

未来五年,随着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阶段,基于三网融合环境下的数字电视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以数字电视为终端、通过广电网和互联网融合接入的电子娱乐、电子商务等新型信息服务,积极发展基于三网融合、多屏融合的数字家庭智能终端,搭建数字家庭网络和多业务公共平台,推动数字电视的规模化应用。

全面推进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卫星广播、移动多媒体广播、有线电视及IPTV等技术和标准的产业化,大力推动现有的优势企业和专业园区做强做大。

到2015年,海淀区数字电视产业实现总收入400亿元,培育形成一批数字电视技术研发龙头企业,打造技术领先、集聚效应显著的数字电视测试标准和测试仪器制造基地。

6.计算机

海淀区计算机产业优势明显。

2010年总收入达到1581亿元,技术研发实力强,高端科研机构和人员密集,是我国计算机产业研发和产品设计的核心地区。

未来五年,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应用将给计算机产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便携性强、高性能和低成本的移动智能终端将取得较快发展,平板电脑将迎来黄金时期,为计算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十二五”期间,在基础领域,重点突破多核、高速连接、加速技术等高性能计算机关键技术,推动高端服务器、网络存储系统等关键基础产品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支持适应云计算模式的虚拟化、负载均衡、云安全、网络交换、节能等关键技术研发。

在终端领域,重点提升下一代网络、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的关键设备及各类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能力,推动智能家居、绿色智能数据中心等技术和业务支撑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信息安全产品自主研发与产业化。

推动计算机制造企业加大增值服务开发和推广力度,开展内容和服务模式创新;持续推进计算机技术向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渗透;大力提升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整合和控制能力,推动传统计算机厂商向其他业务领域扩张和渗透。

到2015年,海淀区计算机产业力争实现收入2200亿元,继续保持国内技术领先优势,培育3家以上多业务模式、在2个以上不同产业领域内具有重大影响的龙头企业,力争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计算机产业研发和创新基地。

7.新型业态

云计算:

重点突破并行计算、虚拟化、海量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支持云计算产业基地、公共测试和验证平台建设,聚集一批云计算科研机构和产业链各环节的核心企业,鼓励企业创制行业标准,在重点行业和民生领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整体解决方案,加快行业解决方案在电子政务和城市管理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物联网:

重点突破高端传感器、核心芯片、关键设备、仪器仪表、智能通信与控制等关键技术。

大力支持物联网联盟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技术与运营管理标准制定。

重点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物联网关键技术工程中心和物联网专业孵化器建设,支持企业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孵化培育一批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构建物联网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

以示范应用拉动产业发展,推动在保障房小区实现安防、节能环保等物联网示范项目;加快物联网的医疗监护技术应用,建设智能重症监护病房示范平台、基于物联网的个人实时健康监测和服务平台。

移动互联网:

大力推动以新一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智能导航仪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

重点开发移动终端浏览器、移动搜索引擎、移动操作系统、移动计算平台等智能移动软件;大力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增值内容服务业务,重点扶持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搜索引擎、移动网络游戏、移动SNS、位置服务、移动支付、移动媒体、移动应用程序软件商店等创新服务业务。

围绕4G智能手机等手持移动终端设备,基于云计算服务平台,组织开展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的示范推广。

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应用:

基于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引导企业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智能搜索、数字出版、游戏动漫等领域开展技术联合攻关,支持行业公共服务与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打造全新的网络运营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开展SaaS服务、各类综合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计算服务等增值业务。

(二)科技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是海淀区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聚集了众多国家骨干科研院所、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和领先的科技服务企业,是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

2005-2009年海淀区科技服务业年均增速达到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