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2205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一、选择与填空题

1、下列过程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火力发电  C.滴水成冰  D.木已成舟

2、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石墨、氯酸钾、石油    B.钢、氧化镁、铁锈C.臭氧、二氧化硫、冰水混合物     D.液态氧、干冰、空气

3、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又被称为“惰性气体”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春色满园,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C.组成CO、C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变大

5、 灾区人民解决用水困难的一个应急办法,是将浑浊的河水直接静置(或投入沉淀剂静置)   后过滤。

若在化学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    )

6、某物质能与水反应,将少量该物质加到饱和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二氧化碳  B.反应后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少C.反应前后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   D.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7、日本福岛地震后,可用二氧化氯(ClO2)来作消毒剂。

用氯酸钠(NaClO3)和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氯,反应方程式:

2NaClO3+4HCl

2ClO2↑+Cl2↑+2X+2NaCl,请推断出X的化学式为(  )

A.HClO   B.NaOH      C.H2O      D.HClO3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铝用于制造炊具    B.天然气用作燃料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铜用于制造导线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向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出现大量白色沉淀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

铜丝加热变黑D.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10、如图所示,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该实验可以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C.实验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11、下列方法不属于净化水措施的是(   )  A.吸附 B.过滤 C.电解  D.蒸馏

12、吸烟有害健康,其原因是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有一种容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气体,这种气体是(   )A.二氧化硫    B.尼古丁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

13、下列有关元素符号“Cu”表示的意义中错误的是(  )

  A.一个铜原子

  B.一个铜元素  C.铜      D.铜元素

1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1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16、 “节能减排”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

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大力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B.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C.城市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D.提倡纸张双面打印

17、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18、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D.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

19、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应的名称均正确的是(    )

A.O3氧气   B.MgCl2 氯化镁    C.O4Fe3 氧化铁  D.Fe(OH)2  氢氧化铁

20、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

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

下列关于乳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乳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B.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C.乳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D.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21、 “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圆满完成任务,向地面发回数量堪称史无前例的图像和数据,为人类探索火星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

(1)“凤凰”号探测器发回的最新照片上显示,火星上确有液态水存在。

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________(填标号)。

(2)为了检验火星上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科学家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若是硬水,采用_________方法将其软化。

将软化之后的水溶解下列物质,能得到溶液的是___________。

A.粉笔灰              

B.蔗糖               C.食用油

(3)科

学家在溶解食用油时,不小心将食用油洒在了白色的实验服上,为了清洗干净,他马上用洗洁精清洗污渍,采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火星上含有丰富的二氧化碳和镁资源。

科学家设想,镁可作为未来火星上的燃料,因为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

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氧化镁和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人体中骨骼与牙齿的重要成分是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羟基磷酸钙由     种元素组成。

(2)二氧化碳、铜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变化Ⅰ表示的宏观事实是      ;变化Ⅱ表示的宏观事实是      。

(已知:

●代表氧

原子,     代表硫原子)

2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示意图。

①实验时,取下橡皮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

皮塞,待反应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能观察到

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填序号)。

 A.使用的红磷量不足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实验中弹簧夹没有夹紧

(2)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三大化石燃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燃烧化石燃料会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不仅如此,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因此,我们既要节约使用化石燃料,又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你写出一种新能源

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已经开发和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其中含乙醇10%,使用这种乙醇汽油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24、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    得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产生白烟——五氧化二磷。

(1)他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根据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使白磷在热水中燃烧,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

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将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

          (填序号)。

    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  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N  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3)20℃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

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______。

                                   

26、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和b的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

(2)利用上述装置和药品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

(3)利用上述装置和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

(4)组装仪器时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操作:

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27、我们学习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

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有        (填序号)。

A.反应物的状态          B.气体的密度

C.反应的条件            D.气体的溶解性

(2)某实验室的仪器柜里有如下仪器:

仪器①的名称是          。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时,不可能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3)老师提出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为了完成该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        (填序号),该装置的最大优点是                       。

28、目前,市场上畅销以木糖醇为原料的“口香糖”,对修复蛀牙有

所帮助。

木糖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其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约为7.89%,氧元素质量分数约为52.6%,且每个分子中含有5个氧原子

请回答:

(1)该有机物还含有的一种元素是               ;

(2)木糖醇的化学式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为                       ;

(3)一个木糖醇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                         。

二、计算题

29、用100g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前测得MnO2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5%,反应一段时间后,又测得MnO2占30%。

求:

此时分解的KClO3的质量是多少?

制得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与填空题

1、B 解析:

海水晒盐的过程只是海水中的食盐,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最后结晶析出的过程,整个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火力发电主要是通过燃料的燃烧,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燃料燃烧后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滴水成冰只是在较低温度下,水由液态转化为固态的冰,水和冰是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错;木材做成船的过程,只是木材的外形发生了改变,物质本身没变,属于物理变化,D错。

2、D 解析:

A项石墨属于单质,氯酸钾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石油属于混合物,不合题意。

B项钢属于铁合金,合金属于混合物,氧化镁属于氧化物,铁锈属于混合物,不合题意。

C项臭氧属于单质,二氧化硫属于氧化物,冰水混合物中的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状态,故冰水混合物属于氧化物,不合题意。

D项液态氧属于单质,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3、C 解析: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使温室效应增强,但二氧化碳本身无毒,是空气的重要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C错。

4、A 解析:

“春色满园,花香四溢”说明花香分

子在不停地运动,A正确;空气是一种混合

物,其中含有多种物质,即含有多种分子,不存在“空气分子”,B错;组成CO、CO2的元素种类相同,但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C错;气体受热膨胀只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导致气体的体积增大,出现膨胀现象,气体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D错。

5、A 解析:

过滤操作中用漏斗、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和烧杯,用不到酒精灯。

6、B 解析:

氧化钙也能和水反应,把氧化钙加到饱和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A错误;因为该物质加到饱和石灰水中,能和溶剂水反应,从而使得溶剂减少,饱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有一部分就

会析出,B正确;反应前后溶剂质量减小,C错误

;如果温度不变,石灰水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就不变,D错误。

7、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得X的化学式。

方程式的左边有:

2Na 6Cl 6O 4H;方程式的右边有:

6Cl 2Na 4O,可知右边还缺2O和4H,又因为X前的化学计量数为2,可求得X为H2O。

8、B 解析:

A利用物质的导热性,D利用物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C是二氧化碳由固体变为气态时吸热,是物理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

的性质。

9、D 解析: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结论,不是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应为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C 解析:

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

气的体积比约是2∶1,质量比是1∶8。

11、C 解析:

电解水是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不属于净水操作。

12、C

13、B 解析:

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论个数。

14、B 解析:

反应物中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15、C 解析:

取用固体药品时应使用药匙,绝不能用手抓,故A错误;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以免液体在受热沸腾时溅出,故B错误;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连接好装置后,将导管一端浸入液面以下,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绝对不允许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失火,故D错误。

16、A 解析:

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故A不符合“节能减排”的理念。

17、A 解析:

由于干冰会直接由固体变成气体,而且会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故A正确;由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是碳酸,因此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故B错误;由于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时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因此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石灰石和

稀硫酸,一般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故C错误;由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到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时,木条会熄灭,但能使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也有可能是氮气等,故D错误。

18、B 解析:

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所处环境一样,红磷没有燃烧只能说明是温度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即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实验2中温度并没有变化,只是提供氧气,水中白磷即能燃烧,说明是与氧气有关,如果撤了氧气,白磷就不能燃烧;因此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9、B

20、C 解析:

乳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3)∶(1

6)=6∶1。

21、

(1)b   

(2)加入肥皂水   蒸馏(或煮沸)  B    (3)乳化    

(4)2Mg

+CO2

2MgO+C       

解析:

(1)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因此b图所表示的分子为水分子。

(2)加入肥皂水搅拌后泡沫多的是软水,浮渣多的是硬水;硬水可以通过蒸馏或者煮沸的方法将其软化;粉笔灰溶于水后形成的是悬浊液,食用油溶于水后形成的是乳浊液,都不是溶液。

(3)洗洁精洗去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

(4)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氧化镁和碳,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⑴4 ⑵二氧化碳 ⑶化学变化(合理即可,有新物质生成或二氧化硫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物理变化

解析:

(1)羟基磷酸钙由Ca、P、O、H四种元素组成。

(2)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

成。

(3)对于变化Ⅰ,变化前与变化后的分子不同,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根据题意,还可知的宏观事实是二氧化硫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对于变化Ⅱ,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说明无新物质生成,宏观上发生了物理变化。

23、

(1)①烧杯中的水将流入集气瓶内,约到刻度1处   ②AB    

(2)煤   石油   天然气   ①温室效应   太阳能(或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②节约石油资源

解析:

(1)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

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的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进集气瓶,集气瓶内水面

升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原来氧气的体积,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烧杯中的水将流入集气瓶内约到刻度1处;②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或者装置气密性不好,使氧气不能全部消耗或者外界空气进入,造成结果偏低,故选A、B。

(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天然资源;①燃烧化石燃料会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造成温室效应;我们既要节约使用化石燃料,又要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②乙醇汽油是可再生能源,使用乙醇汽油的好处:

可以节约石油资源。

24、

(1)温度达到着火点   跟氧气接触  

(2)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3)使酒精与空气隔绝  解析:

(1)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说明铜片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烧杯中白磷缺少的燃烧条件是与氧气接触。

(3)用湿抹布灭火的原理为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25、

(1)无法判断 

(2)②③⑥ (3)药匙、量筒(100mL)、胶头滴管、玻璃棒

26、

(1)铁架台 集气瓶

 

(2)BD (3)AC或AD (4)用水润湿

解析:

(1)图中仪器a是铁架台,b是集气瓶。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中石灰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D(向上排空气法)。

(3)实验室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装

置C(排水法)收集,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也可选用D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可先把玻璃管口润湿(起润滑作用),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27、

(1)AC  

(2)长颈漏斗 ②⑤  (3)Na2CO3+2HCl

2NaCl+H2O+CO2↑  D  能控

制反应速率

解析: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

(2)仪器①是长颈漏斗,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不可能选择酒精灯。

(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因该反应不需要加热,不能选A装置,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B、C装置难以控制,也不能选,可以选择D装置,利用注射器控制进入反应器内药品的用量,可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28、

(1)碳(或C)

(2)152(3)12 解析:

(1)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

(2)由于木糖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2.6%,则木糖醇的化学式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为16×5÷52.6%≈152。

(3)

1

个木糖醇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152×7.89%÷1≈12。

二、计算题

29、解:

反应前:

MnO2的质量为100g×25%=25g

KClO3的质量为100g-25g=75g

反应后:

混合物的质量为25g÷30%≈83.3g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0g-83.3g=16.7g

设已分解的KClO3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      96

x     16.7g

 x≈42.6g

答:

分解的KClO3的质量为42.6g,制得氧气16.7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