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2976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

开远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开远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5日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

    开远市人民政府市长 庞俊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开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激流勇进 成就辉煌的“十一五”

    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坚持统筹城乡推动科学发展,坚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率先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实施整市推进战略,生态型新型工业化战略,城镇化战略,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重大突破,创造了开远文明发展的又一高峰,谱写了“十一五”的辉煌篇章。

五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2亿元,比“十五”增长1.3倍,年均增长10.9%。

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14.1:

50.9:

35调整为“十一五”末的11.5:

49.9:

38.6。

五年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42.7亿元,其中: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亿元,分别比“十五”增长1.4倍和1.3倍,年均增长16.6%和17.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2.1亿元,比“十五”增长1.6倍,年均增长22.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3亿元,比“十五”增长2.4倍,年均增长18.2%,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特色鲜明。

    过去的五年,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不断深化城乡综合改革,城乡一体化实现大突破大发展。

大手笔规划、大气魄推进新农村建设,“三农”工作在强势推进中破题,新农村建设在整市推进中提速。

五年来,制定配套文件48个,在全省首家成立新农村投资开发公司,首家对新农村建设进行高端理论研讨。

具有开远特色的农村理论、政策、措施为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产生巨大影响。

五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1.5亿元,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3.9亿元,兑付各种强农惠农补贴3.4亿元,分别比“十五”增长4.8倍、8.2倍和1.6倍。

实现所有通自然村道路及村内道路硬化。

农村电网“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村村寨寨免费安装路灯并由财政承担电费。

在全省率先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

成立“开远市日用品配送中心”,建成农村便民超市199家,覆盖全市60%以上的村庄。

实现每个自然村至少拥有1座以上卫生公厕。

农村教育、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进步。

“55110”[1]工程和品牌农业建设全面推进,优质稻、禽蛋、水果、蔬菜、肉类产量增加,“十一五”累计达13.2万吨、4.2万吨、12.7万吨、59.7万吨和12.4万吨,与“十五”比,增幅分别达1.1倍、2倍、3.4倍、30.8%和86%,建成无公害生产基地17.6万亩,13个农畜禽产品通过“三品一标”[2]认证,“云恢290”、“开远蜜桃”等成为全省著名农产品品牌,苗木花卉、家禽标准化养殖水平走在全省先进行列,主要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得到保证和提升。

发展农业龙头企业30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78家,辐射带动农户4.8万户。

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06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336元,分别是2005年的2和1.8倍,年均增长15.1%和12.6%。

完成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亿元,是2005年的3倍。

农村家庭每百户拥有37部固定电话、189部手机和生活用汽车7辆,基本普及了节能灯,近一半的农户用上了太阳能和沼气。

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126万亩林地确权率和确权到户率分别为99.5%和96.7%。

    过去的五年,以建设生态型现代工业经济强市为目标,实施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战略,工商经济实现大突破大发展。

五年投入产业建设资金130.9亿元。

完成国电开远发电有限公司、大唐国际红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各2×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云天化国际红磷分公司节能降耗技改等新、改、扩建工业项目108项。

全面淘汰小火电机组、湿法窑水泥生产线、硫铁矿制酸装置等落后产能,工业发展速度和质量双提升,被列为“云南省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市”。

传统商业业态转型升级,汽车、医药、建材、苗木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金融、房地产、旅游、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竞相迸发。

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医疗中心、汽车销售中心、苗木交易中心的巩固发展极大增强了开远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

组建城市开发投资公司等8个投融资公司,融资额11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十一五”工业总产值完成365.9亿元,是“十五”的2倍,年均增长14.6%。

工业增加值完成143.8亿元,是“十五”的2.4倍,年均增长10.5%。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8亿元,比“十五”增长1倍,年均增长19.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19%,削减二氧化硫8万吨,化学需氧量3100吨。

工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85.9%提升到2010年的88.5%。

对外经济合作交流取得新突破,外贸进出口总额4.9亿美元,引进到位资金76.8亿元。

    过去的五年,以“建美丽开远”为目标,加快城市化进程,城镇建设实现大突破大发展。

坚持“东扩、西盘、南延”的城市发展战略,完成《开远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凤凰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14项重大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投入资金24.9亿元,比“十五”增长1.5倍。

落云路、环雅路、智源东路等城市道路全面建成,城区道路里程达87.2公里。

实施泸江河综合治理、泸江公园提升改造、幸福大草原、“梦幻工程”[3]、“小巷细节工程”、“绿美香工程”等一系列市政工程。

青年路片区改造提升工程有序推进。

完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建设项目。

成功建立城市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

城市“五大秩序”[4]得到有效整治。

全市建成区面积达19.9平方公里,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6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42.8%,城镇化率比“十五”末提高5.2个百分点达69%。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过去的五年,以“建幸福开远”为目标,大力实施社会关爱工程,社会事业实现大突破大发展。

五年累计投入社会事业建设资金42.1亿元,比“十五”增长2.6倍。

制定和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公园风景区免费开放、农村孕产妇和城市低保家庭孕产妇入院专车接送、免费分娩并补贴100元营养费等90项民生工程覆盖城乡,其中20多项全国领先、30多项全省领先,“行路难、就医难、洗澡难”等农村“十四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共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励92项,获国家专利授权60项,在全省率先设立“农业创新奖”、“优秀乡土人才政府特殊津贴”。

教育事业投入资金9.7亿元,建立了从幼儿到博士教育系列奖励资助体系,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4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实施乒乓球、篮球健康行动计划,成功举办全国围甲联赛、全省青少年足球赛等244项赛事,群众广场文艺活动丰富多彩。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拥有各类医疗机构85家,每万人拥有医技人员77人、病床126张,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居民住院医疗费用同比例报销和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新农合”参合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连续五年位居全州第一。

开发就业岗位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建设保障性住房8.3万平方米,1752户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

成立全省首家县级慈善机构——阳光济困协会,筹集善款近1000万元。

社会治安持续好转,稳定和谐发展社会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

“雨露社区”的成功实践和探索,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受到公安部的高度赞扬,全国、全省公安机关戒毒康复场所工作现场会在开远市召开,由13个国家禁毒官员组成的国际禁毒参访团到开远市参观,各国禁毒官员一致认为“雨露社区”为世界禁毒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依法整治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双拥模范城,全省文明城市、甲级卫生城市、教育先进市、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全市集体和个人获得国家级表彰63项,省级表彰298项。

    过去的五年,以建人民满意政府为目标,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新转变。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4件,政协提案970件,办结率100%。

全面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民主行政、科学行政。

成功举办“工商经济”、“城市发展”、“新农村建设”、“合作经济”等高峰论坛和五届“市民论坛”。

完成中和营、小龙潭的撤乡建镇工作,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畅通信访渠道,建立网上信访系统,坚持市级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努力提高信访工作效率和质量。

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市工作。

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决纠正和治理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过去的五年是激流勇进、激情澎湃的五年,是强势推进、统筹发展的五年,是改善民生、普惠于民的五年,是理论创新、活力迸发的五年,是开远人民自信心、幸福感和自豪感极大地激发的五年。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州委、州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监督支持的结果,是中央、省、州驻开单位、企业、部队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开远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开远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一是经济总量偏小,节能减排压力加剧,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挑战严峻。

依托大企业发展,繁荣中小企业仍然是开远市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

二是深化综合配套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统筹城乡试点工作的情况复杂,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三是农村正处于社会重大变革时期,转变生产生活和社会服务管理方式日益紧迫,急需进一步推动和加强。

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稳定、保改革、保发展面临着新挑战。

五是政府职能转变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环境还需改善,政风行风建设有待加强。

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给予高度重视,在破解难题中激流勇进,在实践探索中奋勇前行。

 突围解困 生机勃发的2010年

    2010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迎难而上、生机勃发的一年,我们经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后金融危机、国家政策调控等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从容应对、科学调控、齐心协力、克难奋进,在围困中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发展。

圆满完成了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7亿元,增长13.5%。

财政总收入11.16亿元(含退税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亿元,增长17.4%和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亿元。

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1981元,增长7.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84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36元,分别增长13.7%和14.4%。

今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12.5亿元,增长40.4%,自分税制改革以来首次实现财政支大于收的局面,这是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支持。

    一、抓大促小战略的推进,工商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经济开发区和化工园区建设全面加快,大企业带动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中小企业生机勃勃。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工商经济运行稳健。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1亿元,增长17.5%,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5亿元,增长18.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4亿元,增长13.6%。

实现利税9.6亿元,增长1.5倍。

单位GDP能耗下降3.6%,削减二氧化硫1.3万吨、化学需氧量800吨,圆满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开展《开远产业发展规划》和工业、商贸加工、现代农业物流园区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汽车销售、建材、旅游、医药等专业市场进一步拓展。

汽车销售突破2万辆,销售收入达15.8亿元,分别增长6%和29%。

房地产业稳步增长,销售收入8.3亿元。

乡村旅游为旅游产业注入新的动力,接待游客163万人(次),总收入6.6亿元。

医药市场持续壮大,医疗机构实现经营业务收入5.3亿元,药品批发销售收入1.8亿元。

下乡家电、汽车、摩托车销售额8337万元,兑付财政补贴881万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亿元,增长21.1%。

外贸进出口总额1.59亿美元,增长11%。

    二、公园城市理念的引领,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

    围绕建设“公园城市”,全方位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全面开展城市总规修编、城乡规划、片区规划、专项规划工作,组建城乡规划服务中心和村镇建设管理所。

继续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完成城市建设项目27个。

完成凤凰山一号路、智源东路、河滨南路、泸江路等道路建设,南洞4A级风景区提升改造工程完成招标,热带植物园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开工,文化艺术中心、凤凰楼建设进入开工准备。

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投入运行,泸江河综合治理三期工程进入收尾阶段,顺利启动凤凰山五星级酒店和莲花湖建设。

在全省率先安装市民公共直饮水系统。

城市面山绿化完成1.25万亩,城郊采石场污染专项综合整治扎实开展,成功创建“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0天以上。

    三、抗击百年旱灾的成功,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成效

    建立“四位一体”包保责任制[5],动员全市力量投入抗旱救灾。

全市投入抗旱资金3703万元(含社会各界捐赠救灾资金802万元),解决196个自然村、6.2万人和2.8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

向受灾困难群众发放抗旱救灾补助金、蔬菜补贴和贫困大学生临时补贴156万元、救灾粮123吨,送水14万立方米。

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88件。

制定农业抗旱措施分布图,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行动,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7项,覆盖面积达33.8万亩。

大春农作物在百年旱灾下实现满栽满插,完成播种面积31.2万亩,增长3.7%。

主要农产品实现增产增收,粮食总产9.6万吨。

实施粮食高产创建15.5万亩,年内争取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蔬菜产业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现代烟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和营羊街土地整治等一批重点农业项目。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顺利推进。

建成节水农业、设施农业5万亩。

全面实施“五小水利”工程[6],开工4381件,建成3676件。

农村抗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合作经济发展论坛,供销合作改革掀起了发展的新高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

    四、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千方百计加快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投资拉动经济发展。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全年实施各类项目267项,涉及投资137亿元,其中:

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3个,涉及投资79亿元。

小龙潭矿务局五期扩建第二批搬迁工作全面展开,龙盛能源有限公司2×30万千瓦热电气多联产项目进展顺利,云南解化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解化分公司煤气水节能改造、硝酸铵装置技改、15万吨二甲醚/年尾气增产8万吨/年合成氨等项目投入试运行,国资水泥红河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水泥粉磨站等项目有序推进。

初步完成乡村旅游重点村改造并投入营运。

重点工程全面展开。

大庄水库建设顺利完成度汛坝体填筑及溢洪道、南北干渠招标,蒙开个大型灌区东干渠引水工程顺利实施,泸江水库建设前期工作顺利推进。

投资150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1421户。

完成长虹、泸江、木栖黑3个110千伏变电站项目选址,正在进行施工设计。

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1亿元,实施项目10个,开安公路、百花草公路等7项工程顺利竣工。

完成石蒙高速公路开远段征地拆迁工作,白草、碑羊、大马等重点乡村公路建设即将开工。

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得到加强。

招商引资工作位居全州前列,全年引资17亿元,增长13.7%,开发、储备项目45项,涉及投资28亿元。

    五、民生保障的持续改善,幸福开远指数不断提高

    教育改革稳步推进。

建立中心教研、片区教研机制,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狠抓教风、学风管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以BT模式加快学校危房改造,校安工程完成2.4万平方米,全州领先。

开远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在全国专业课题研究工作会议上作交流。

高中“小班制”[7]试点工作顺利启动。

在全州率先向中小学、幼儿园派驻安全保卫人员151名。

高考上线率达93%,600分以上考生人数居全州第一。

两基顺利通过国检验收。

    文体广电成绩突出。

成功承办ITF国际网联男子巡回赛、北京—香港女子足球对抗赛、全国围棋名人邀请赛等赛事,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优秀城市”称号,顺利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编撰出版《开远市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其现代适应》研究丛书、《乡村旅游文化丛书》,成功举办小龙潭老勒村(彝族)人祖庙考察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加快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免收贫困户广播电视安装费、收视费。

    医药卫生健康发展。

顺利启动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

完成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主体工程。

开展第二次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

积极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有效防控狂犬病、禽流感疫情。

建成全州首家阳光心理康复家园。

创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市”成功通过省级验收。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

继续推进民生关爱工程,新增10项民生工程。

积极开发就业岗位8300个,发放创业贷款3730万元。

转移农村劳动力70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8500万元。

发放城乡低保金3116万元。

市儿童福利院、农村敬老院建设稳步推进。

在全省率先开展保障性住房先租后售,建立低收入人群住房公积金、风险金制度,先租后售192套。

市民幸福感持续增强,幸福感综合指数达68.7%。

    六、党政有机体机制的推进,政府服务水平取得新进展

    按照市委“打造阳光党委政府、建设党政有机体”的部署,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升行政效能,更加注重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政府驾驭经济、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着力强化服务企业、市场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重点解决好企业、群众最关心、最紧要的事。

实施重大决策听证76项、重要事项公示3584项、重点工作通报5776项,均居全州第一。

受理行政审批事项8318件,公众通过“96128”查询政务信息927次。

实施企业、村委会(社区)、困难群众领导干部包保制,全市公职人员与3000多户困难家庭结对帮扶。

巩固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和谐互助示范村”创建活动。

率先在全州推行疑难信访案件化解救助机制,有效化解信访积案。

建立社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整治,社会公共安全形势持续好转,荣获“云南省先进平安县”称号。

成立应急救援大队,成功举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投资933万元购置先进消防车辆及器材设备,打造全国一流的县级消防队伍。

    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

监察、审计、人事编制、统计、计生、扶贫、档案、志鉴、侨务、粮食、民族、宗教、工商、质监、食药监、人防、地震、气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0年,我们战胜了百年不遇的旱灾,科学应对经济调控的新变化、新情况,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充分展现了市委总揽全局的强大能力,充分展现了人大、政协在监督中参与的极大支持,充分展现了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顽强拼搏精神。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给我们开启“十二五”规划,加快统筹城乡注入强大动力。

勇攀高峰再创辉煌的“十二五”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今后五年,是开远市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战略转型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开远作为云南省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桥头堡”战略的前沿城市和滇南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进一步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务实进取、真抓实干,在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建设进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十二五”时期,开远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两强一堡”[8]和“红河新发展”战略思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性突破、生态环境建设战略性改观、开放开发水平战略性提升,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普惠市民,全面提升开远“四个文明”水平,建设“四区开远”[9]。

    “十二五”时期,开远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实现300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以上,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5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化率75%以上,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快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全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按照“一年开好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工作要求,围绕“四个集中”[10],着力六类改革,推进“八大统筹”[11],强化工作措施,推进统筹城乡试点改革深入开展。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打破城乡户籍制度壁垒,实现城乡居民自由迁徙;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开展农村社区化改革;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制度,争取列为全省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市;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全面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区各大医院与各乡镇卫生院托管帮扶制度,实现城乡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林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向优势特色产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集中;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创办统筹城乡发展银行和村镇银行,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

到“十二五”末,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

1以内。

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

    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突出发展新型煤化工、电力、建材等支柱产业,巩固提升全省能源、化工、建材基地的重要地位。

大力推进经济开发区和化工园区提质扩容,依托大企业建设大项目,推进国电小龙潭发电厂2×60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四期)、云南解化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解化分公司年产40万吨清洁燃料等37个项目。

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市装机容量300万千瓦,年可发电量260亿度,年可生产水泥300万吨。

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全面提升煤化工、建材产业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水平。

建设年产60万吨煤制烯烃等37个能源项目,总投资276亿元。

抓住中缅天然气管道进入红河的历史性机遇,积极争取天然气化工项目引入开远市。

全面发展园区经济,依托小龙潭煤矿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以“两区四园”[12]为载体的“园区经济”。

重点抓好小龙潭工业区规划设计和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形成产业配套。

到“十二五”末,实现园区总产值150亿元。

    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

加快构筑国内和国际双向的区域性物流网络,建设四大物流中心和加工园区,培育壮大一批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实现城乡物流一体化。

到“十二五”末,物流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40%以上。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深入推进质量兴市工作。

加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