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8394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6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docx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夏港船闸

锡澄运河航道整治工程新夏港船闸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

锡澄运河航道整治工程XCYH-CZ-TJ1标项目经理部

二0一三年十月

 

新夏港船闸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为了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根据交通部和江苏省关于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求,项目部结合锡澄运河航道整治工程新夏港线船闸工程的特点,秉承事前控制的思想,对本工程进行了质量通病辨识、分析了质量通病产生原因,特制定预防和治理质量通病措施,以便在施工中做到主动控制,确保实现工程创优目标。

1、工程概况

锡澄运河船闸工程建设等级为Ⅲ级,船闸的建设规模为2×180×23×4.0m(线数×长×口门宽×槛上水深)。

西线船闸上游主导航墙长度160m,辅导航墙长度80m;西线船闸下游主导航墙长度为188.8m,辅导航墙长度为108.8m。

东线船闸上游主导航墙长度188.8m,辅导航墙长度为108.8m;西线船闸下游主导航墙长度为160m,辅导航墙长度为80m。

两线船闸共用引航道,上游停泊段长度480m,东侧均布靠船墩,西侧在导航墙末端至排涝河口段均布靠船墩;下游停泊段长575m,西侧均布靠船墩,东侧为锚泊区。

主体结构水工建筑物级别为:

上、下闸首,闸室按2级水工建筑物设计;导航墙、靠船墩按3级水工建筑物设计;临时建筑(除下游围堰按3级外)按4级水工建筑物设计。

本船闸承受双向水头,正向最大水头3.47m,反向最大水头3.63m;输水系统采用短廊道集中输水加门缝输水的组合型式。

上、下闸首工作闸门为钢质弧形三角门,阀门为钢质平板提升门,闸、阀门启闭机均采用液压直推式启闭机。

跨闸公路桥为长江防汛通道,桥宽7m,通航净高7m,桥长256.12m,主跨35m,钢筋砼桥。

闸室天桥桥梁全长74m,桥宽3m,通航净高7m,钢筋砼桥。

长江大堤改建177m,2级堤防,新大堤一端与船闸下闸首连接另一端接老长江大堤。

二、根据以往工程施工经验,本工程较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如下:

(一)管理通病

1、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质量责任奖惩制度不落实或无质量责任制度;项目部日常质量监督检查记录不全;工程的质量监督不到位、管理不严、检查不及时;部分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强。

2、施工图审查不细致;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没有实行三级技术交底制。

3、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

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内容未检、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原材料进场抽样复验、混凝土试块取样不满足规范要求。

检测设备或仪器不满足试验要求;试验检测适用标准错误;试验台帐建立不完善或台帐与报告不符;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试验检测原始资料记录、签认不规范。

4、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导致不能处理或处理不到位;发生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不能主动按规定程序报告,不能按规定程序认真处理。

5、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资料存在数据不实的现象。

(二)施工工艺通病

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

外加剂未经检测使用;雨季施工未增加砂、石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施工配合比未及时予以调整;未经批准随意改变配合比;商品混凝土未检测或检测频率不够。

2、混凝土拌合、浇筑、养护不规范:

计量不准确,生产记录不全;小型工程混凝土施工存在不用计量器具进行配料的问题;现场塌落度检测频率不足;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层厚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不能及时规范养护;冬季、雨季、高温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缺少同条件养护试块;钢筋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浇筑时出现偏差。

3、预应力施工不规范:

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够合理,穿束后放置时间过长;张拉时龄期控制不规范,张拉时强度、弹性模量不明确;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

4、铁件不除锈,不刷防锈底漆就安装的做法。

5、影响观感评分的外露工程用废机油作脱模剂工艺。

6、混凝土结构(构件)出现严重缺陷,不经检查分析、确定修补方案就随意修补的问题。

7、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位置随意确定的问题。

(三)实体质量通病

1、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

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布设偏差超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差大;桥梁立柱轴线偏位、竖直度超标;桩基工程沉桩偏位超标。

2、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

蜂窝、麻面、露筋、色差大;轮廓线不顺滑,有歪斜、错台现象;边角破损;通道沉降缝歪斜;裂缝超限。

混凝土分层(段)施工缝漏浆、错台过大、不顺直等。

混凝土接茬处凿毛不认真,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预埋件埋设位置不准确、不平整、错台较大。

成品保护不到位,发生碰边掉角现象、混凝土施工污染等。

3、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

原材料堆放场地未硬化,砂、石材料混堆或杂质过多;钢材、水泥保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钢材锈蚀、水泥变质。

三、质量通病原因分析

结合本工程实际,对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认真分析:

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因此,事先应对这几个因素给予严格控制,对人的控制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操作水平,防止违章违纪及错误行为产生;对材料质量的控制是保证材料的采购质量、运输质量和储存质量;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就是着重从机械设备选型,主要性能参数确定和操作三个方面予以控制;对施工方法的控制是对指施工期间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验手段等的控制;对环境因素控制主要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环境等。

四、预防和治理质量通病的措施

(一)强调领导作用,明确职责,建立健全质保体系和岗位质量责任制,健全各类规章制度。

1、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项目部成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有合理化建议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对治理不当、措施不力的个人要予以处罚。

组长:

江军才

副组长:

李洪平

成员:

高运平潘梦阳杨明韩忠杰李业伟陈冬郭其龙袁军磊刘维克王景龙司波孙亮付小海

2、强化质保体系运行效果、预防和治理质量通病措施执行到位。

保证项目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沟通,群策群力,开展群众性的公关活动。

3、根据工程特点,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治理措施,实行精细化管理。

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

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

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二)精细技术管理,确保达到既定效果

1、试验检测是工程的眼睛,规范试验检测工作是质量通病治理的重要环节。

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确保试验检测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是组织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流,全面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

二是确保工地试验室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设备满足要求,同时请检测中心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

三是积极推广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和方法。

四是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指导。

2、确保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

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

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3、慎重选用外加剂。

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4、严格控制配合比。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

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5、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模板制作前对其刚度、强度进行验算,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尤其要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

加强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应由专人管理,必须仔细记录使用台帐,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

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

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应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

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查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应填写施工记录。

6、重点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和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混凝土浇注前要作好周密安排,保证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

大体积混凝土浇注严格按照制定的防裂措施施工,要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

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应要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做好气温突变的应对工作,认真制取相同数量的试件与结构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试件强度以指导施工。

在重视大型结构物施工的同时,不忽视小型预制构件制作,做到精益求精,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7、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

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要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尤其要注重加强对现浇结构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

强度检测值低于规定值必须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8、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

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

同时,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

同时组织参观与学习,探索和总结质量管理经验,起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使通病治理取得实效!

五、本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5.1、船闸三角门闸首混凝土裂缝的防治

闸首混凝土由于结构特点,断面变化大,薄壁结构多,单体尺寸大,在墙身、顶板、截面变化处容易出现裂缝,这些裂缝的出现容易实际上减少了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造成钢筋过早地锈蚀,从而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

为了保证新夏港船闸闸首混凝土土的结构性能和耐久性,把闸首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治理作为本工程的重点。

 

5.1.1通病特征

(1)三角门门库与廊道交叉处的侧墙处出现裂缝。

(2)预留宽缝处的边角向45度方向伸展。

(3)阀门井处等断面薄弱部位出现竖向裂缝。

 

裂缝一般出现的位置

注:

①2、3、5、6号裂缝一般是从宽缝角点出现向廊道的顶板发展;

②1、2号裂缝一般是从阀门井处底板开始一直扩展到边墩顶部;

③4号裂缝从门库与廊道接头处出现,墙身和顶板均有发现。

5.1.2形成原因

(1)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干缩应力和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部环境温度的差异所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了混凝土当时所能承受的拉应力。

(2)混凝土在干缩和收缩的过程中受到结构其他部位的约束。

(3)闸首结构复杂,结构形状、断面尺寸的差异甚大,在截面变化处容易造成应力集中而产生的裂缝。

5.1.3治理措施

(1)调整闸首宽缝的预留位置。

预留原则:

让应力在设计的位置集中、完全释放,且新设置的宽缝不应成为闸首结构新的薄弱环节,从而成为新的应力释放点。

根据这一原则,闸首宽缝预留位置为:

闸首的阀门井处、闸首廊道与门库交汇处,设置的标高为从底板至空箱顶面,即边墩的全高,在廊道转角处预留宽缝,设置标高从底板顶面至廊道的顶板顶面。

(2)为了保证预留宽缝处二期混凝土的整体性,在宽缝设置处,将宽缝设置成企口宽缝。

(3)选择合适的砼浇筑顺序,减少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时间差,避免由于不同的龄期混凝土产生的约束应力而产生裂缝。

底板浇筑顺序

闸首底板浇筑分层示意图

廊道浇筑分层图

(4)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夏季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保湿,冬季棉被覆盖养护。

廊道内侧养护布置图

廊道外侧养护布置图

(5)混凝土配合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品种,选用连续级配的碎石,采用较小的水灰比,掺入同一厂家,同一级别的合格的粉煤灰降低水化热。

夏季砼浇筑选择夜间低温施工,夜间完成浇筑。

(6)采用泵送混凝土时严格控制砼质量,坍落度宜小,料石不宜过小,输送距离不宜过长,按规范和设计要求使用减水剂以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缩小温差,混凝土入仓时应进行二次搅拌和平仓工作。

(7)严格控制混凝土拆模时间,根据施工条件,保证砼的养护时间,廊道顶板的底模拆除必须达到设计强度方可拆除,拆除时以现场同步养护混凝土试块达到设计强度为准。

5.2、船闸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防治

5.2.1通病特征

温度裂缝又称温差裂缝,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的规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

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于平等,裂缝沿全长分段出现,中间较密。

裂缝宽度大小不一,一般在0.5mm以下,沿全长没有多大变化。

表面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深进的或贯穿的多发生在浇筑后2~3个月或更长时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细,沿截面高度,裂缝大多呈上宽下窄状,但个别也有下宽上窄的情况,遇顶部或底板配筋较多的结构,有时也出现中间宽两端窄的菱形裂缝。

5.2.2原因分析

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差较大引起的,混凝土结构构件,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的大量的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较大。

当温度产生非均匀的降温差时,将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此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裂缝。

应力分布图

5.2.3治理措施

(1)温控指标:

①大体积砼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

②大体积砼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

③大体积砼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④大体积砼的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2)原材料、配合比、浇筑

①夏季降低原材料温度;水泥提前备料,确保水泥温度降低至常温,所有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不大于60℃。

砂石料场设置敞篷,防雨防暴晒;夏天采用深井水搅拌降低砼出机温度,冬季混凝土加热水搅拌,提高砼出机温度。

采用分级供应石子,到拌和站在进行级配,级配范围为5~40mm,增加控制骨料的空隙率(<45%),利用控制骨料的形状和级配。

同时严格控制含泥量≤1.0%,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提高混凝土的抗干缩能力。

控制石子的含泥量:

石子含泥量小于1%,泥块含量小于0.5%,砂含泥量小于3%。

现场砂细度模数在2.5~2.8之间,砂泥含量一般小于2%,碎石含泥量一般小于0.7%,泥块含量一般小于0.2%,砂石含泥量大会直接影响骨料与水泥的粘结,影响施工所需的和易性,又影响混凝土的水化热和干缩。

尽量减少砼早期温度的上升值,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水泥其3d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7d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使用缓凝型减水剂,根据不同的季节调节缓凝时间,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SO3含量≤3.0%,烧失量≤5.0%,需水量比≤100%。

加大检测频率,掺照水泥检测频率,对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每批必检。

②砼配合比控制

结合抗裂混凝土的配比设计,控制含砂率≤39%,水胶比<0.5,用水量≤160kg,骨料体积率不小于70%,胶凝材料总量不少于340kg。

泵送混凝土掺适量粉煤灰,粉煤灰掺量为23%,坍落度在满足泵送条件下尽量选小值,以减少收缩变形。

③砼浇筑控制

充分利用低温季节施工,避免夏季高温浇筑砼,如气温较高可充分利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候施工。

炎热天气浇筑砼时,采用覆盖等降低砼原材料温度措施,砼入模温度控制在30℃以下;冬季浇筑砼时,采用热水拌合等提高原材料温度的措施,砼入模温度不低于5℃,冬季施工闸首底板实测温度均控制在10~12℃之间。

5.3、船闸主体钢筋保护层质量通病防治

《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要求钢筋保护层合格率在80%以上;工后检测偏差要求对于板为-5mm~+12mm、对于墙、梁要求-5mm~+15mm。

5.3.1通病特征

混凝土浇筑完成检测钢筋保护层合格率偏低。

5.3.2原因分析

(1)保护层垫块厚度不准,或垫块数量太少。

(2)主体结构物底板钢筋架立筋不足。

(3)墙身钢筋为大面竖立钢筋,钢筋骨架整个刚度不足。

(4)闸首廊道变截面较大,加工好的钢筋与模板间较易出现较大的偏差。

5.3.3治理措施

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垫块质量,采用专业厂家生产砂浆垫块,进场后由物资及现场技术人员对垫块质量进行验收,满足垫块厚度偏差0,+2mm的规范要求,垫块的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不得低于主体结构设计要求。

垫块与模板接触面采用点接触,减小对混凝土外观影响,与钢筋接触面设凹槽,保证垫块不搓动;垫块绑扎牢固,浇筑前不得出现偏位。

(1)控制钢筋下料尺寸,必须根据设计尺寸计算出实际下料长度。

(2)钢筋绑扎前根据放出的大样对钢筋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钢筋不绑扎。

(3)架立筋或架立钢管位置数量必须能保证钢筋网架整体稳定。

(4)控制扎丝长度,扎丝绑扎牢固,扎丝头全部按倒防止伸入保护层内。

(5)采购成品50mm、40mm的高强度砂浆垫块,侧面垫块间距横竖向间距均为1m。

(6)底板面层钢筋保护层,在绑扎好的钢筋网上,焊接控制钢筋头,用水准仪检测好顶面高程。

(7)闸首边墩墙身钢筋网片采用直径25钢筋进行支撑,确保在模板支设及砼浇筑过程中钢筋网片不发生位移。

(8)砼振捣过程中,规范操作,振捣过程专人指挥监督,严禁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振捣要按照操作规范要求认真有序,振动棒不得随意触及钢筋骨架,收面前钢筋工对插筋及时检查其位置,检查位置准确性。

(9)砼收面时由专人按照间距50cm一个点插到受力钢筋上进行控制。

5.4、现浇混凝土施工缝处理不规范

5.4.1通病特征

混凝土表面凿毛不规范;施工缝位置随意留设;分层浇筑,施工缝处理不到位,底部漏浆,上下两层间错台较大,墙后回填土方结束后存在漏水现象。

5.4.2原因分析

对规范规定掌握不够、理解不准确;施工组织安排不细,没有施工工艺要求;人工凿毛费工、费力;上部混凝土浇注前,施工缝表面清理不干净。

砼凿毛不到位,未凿除新鲜石子。

砼强度未达到就进行凿毛施工,砼顶面存在松顶。

5.4.3治理措施

(1)首先将施工缝处已浇筑砼彻底凿毛,将已浇筑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和软弱层凿去,并清除已浇筑砼松动粗骨料,浇筑前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低洼处不得留有积水,水平缝浇筑前均匀铺1~2cm高标号砂浆,垂直缝刷一层水泥浆。

(2)为保证扶壁、闸首施工缝质量,不渗漏水,在浇筑底板时在顶面位置留20*20cm纵向通长凸榫,以增加结合面渗径长度;并在回填前对墙后施工缝进行防渗处理,将接缝处表面清理干净后,把接缝处混凝土往里打一点,然后用丙乳砂浆封堵,再用丙乳涂刷一层,最外层用沥青涂刷,再粘贴上油毡。

(3)强调施工技术人员及作业人员学习规范、熟悉图纸;使用钻孔机凿毛,工作效率高且美观;下道工序施工前施工缝表面的杂渣必须清理完毕且用淡水冲洗干净。

5.5、混凝土缺陷修补工艺不合理、修补随意

砼表面易产生气泡、蜂窝、麻面、沙斑、沙线。

存在的现象、解决办法及修补方法如下:

(1)现象及解决办法

①气孔

表现特征:

分散、单独,小于10mm的气孔。

产生原因:

骨料级配不合理,粗集料过多,细粒料偏少;骨料大小不当,针片状颗粒含量较多;用水量较大,水灰比较高的混凝土;振捣不充分;使用表面刷油的模板。

解决办法:

把好材料关,严格控制骨料大小和针片颗粒含量,备料时要认真筛选,剔除不合格材料;选择合理级配,使粗集料和细粒料比率适中;选择适当的水灰比;加强混凝土的振捣;确保模板坚硬,涂抹均匀厚度的脱模剂。

②塑性开裂

表现特征:

裂纹,通常不延续,多发生在顶面。

产生的原因:

温缩是混凝土开裂的重要原因;早期干缩是混凝土产生裂纹的又一重要原因;混凝土硬化之前沉降也会造成开裂;基层不平整也会造成混凝土的开裂;单位用水量过大,水泥用量过大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

解决办法:

严格控制水灰比,减少混凝土拌和物中的含水量;选用适合的水泥、合格的沙石料并准确掌握配合比;加强养护,混凝土收面后,可以采用喷雾养护,以增加空气湿度和补充混凝土过早蒸发的水分:

在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覆盖草袋(或沙、土工布)并充分洒水养护,以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增长,防止因失水过快而产生干缩裂纹。

③应力开裂

表现特征:

通常产生较长、横距相同的裂纹。

产生的原因:

已硬化混凝土温度变化、过早承重、拆模(底模)过早。

解决办法:

检查构造钢筋的设计和施工缝的位置;注意浇筑程序;控制拆模时间,防止结构起载。

④蜂窝麻面

表现特征:

露石和粗糙表面。

产生原因:

混凝土拌和料中细料不够、粗集料中细料不足、振捣不充分,施工中在模板接缝处或在连接螺栓孔处漏浆。

解决办法:

检查水泥和沙子的配合比;检查粗集料的级配;充分拌和,精心浇筑,充分振捣;确保模板不露浆。

⑤失准(错牙)

表现特征:

凸出、成波形或其他种类与原设计不符的情况。

产生的原因:

模板安装不准确,浇筑时在荷载作用下或因模板含水量发生变化而造成变形。

解决办法:

检测模板是否顺直;检查是否有足够的模板固定夹具,模板加固是否稳定可靠;检测浇筑频率和混凝土数量,避免超出承载力;使用木模板时避免模板中的含水量变化过大。

⑥掉落(掉角)

表现特征:

硬化的混凝土掉落。

产生的原因:

拆模过早——提前拆模时,施工中不小心而使模板与混凝土结构发生碰撞,易产生掉落;混凝土本身的强度过低,不能承受碰撞;集料不符合要求,易碎;模板表面粗糙,脱模剂涂抹不匀,混凝土与模板粘附在一起,拆模时造成脱皮。

解决办法:

检查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拆模强度;延长拆模时间,特别是在较冷的天气;检查模板的设计,清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