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8821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岛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岛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青岛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青岛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青岛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青岛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青岛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青岛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青岛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青岛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青岛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docx

《青岛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docx

青岛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3.3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29,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提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算法。

交流时,教师不急于总结出计算方法,而是抓住重、难点让学生展开思考、小组讨论活动,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

经历和探索一个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提炼出简便算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一个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时,与0相乘的结果在积中的占位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口算题卡片、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口算题卡片,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准又快。

出示:

0+39=89-0=0-0=48-0=

师:

你们怎么算得那么快?

生:

加上0就还等于原数。

生:

减去0也是等于原数。

师:

你们真厉害,我们再来一组试一试。

出示:

0×4=8×0=11×00×0=999×0=

学生口答。

师:

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

都等于0。

师:

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设计意图:

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根据简洁的意义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的规律,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探究新知

一、学习中间有0的乘法。

1.创设情境。

出示信息窗3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师:

这是什么地方?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这个海产品加工厂看一看。

2.师: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

我看到了海产品加工厂里的工人们正在加工带鱼。

生:

他们正在装箱。

3.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

平均每个小时加工102千克,4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

4.解决问题。

师:

你能根据这个题目列式吗?

生:

1小时加工102千克,4小时也就是4个102千克,4×102

师: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下面大家就来试一试吧!

小组交流汇报

师小结:

102

×4

师:

用个位上的2乘4得8写在4的下面的个位上,0和8相乘等于0,写在十位上,表示4个0,1和4相乘得4,写在百位上,表示4个百。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在图中寻找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由独立解答到小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学习末尾有0的乘法。

1.出示例题:

平均每个车间加工820千克带鱼,2个车间加工多少千克带鱼?

教师:

怎样列式呢?

生:

2×820或820×2。

(师板书)

师:

你会计算吗?

同桌之间互相的说一说。

学生之间交流,老师指导学困生。

2.学生汇报。

(1)用口算的方法:

82×2=164,所以820×2=1640。

师:

你是怎样由82×2=164想到820×2=1640的?

生:

因为82×2=164,而820表示82个十,所以820×2就是164个十,也就是1640。

(2)用竖式计算。

生汇报:

820

×2

1640

师:

积的末尾的0是怎样得到的?

生:

三位数的个位和一位数相乘得0。

设计意图:

学习时,先让学生口算,再让学生列式计算,并重视追问,使学生联系到口算及简便算法的合理性,并明确了简便竖式计算的缘由。

(三)巩固新知:

1.尝试练习,及时指导。

         

807×3          109×4 

2.完成课本第30页第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指名说出算理。

设计意图:

学习计算的目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学生运用学习的新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方法,熟练计算。

(四)达标反馈

一、竖式计算。

208×6=180×9=306×5=

 

407×3=310×7=910×8=

 

二、判断下面的竖式计算是否正确,错误的在右边改过来。

三、先估一估,再填一填。

下面书店本周销售情况的统计。

请将表格填完整。

单价

数量

总价

儿童文学

9元

208

科学世界

8元

390

历史天地

7元

607

四、解决问题。

1、一箱羽毛球有150个,7箱共有多少个?

 

2、一台学习机180元,6台应会多少钱?

 

3、一盏台灯102元,学校要买8盏台灯,带800元够吗?

 

答案:

一、124816201530122121707280

二、

三、187231204249

四、1、150×7=1035(个)

2、180×6=1080(元)

102×8=816(元)800﹤816不够

 

(五)课堂小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收获吗?

能不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

 

生:

我学会了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

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即使数位上是0也要乘。

如果乘积不满十时,十位要用0来占位。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谈收获,谈的过程就是一个大脑整理的过程,学生在头脑中建构清晰地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反思能力。

(六)布置作业

一、口算 

8×200=      23×3=       4×12=       400×5=

41×2=       430×2=      7×600=       120×4=

二、竖式计算 

208×5=     306×3=       403×4= 

 

370×6=     420×6=       780×3= 

 

三、把得数小于5000的算式圈起来。

 8×610     510×8        609×9     537×9      

710×9     7×704        5×610 988×6

四、填写下表 

 

微波炉 

台灯

 随身听

单价(元)  

 540

380

数量

4台  

6台

7部

 总价

78元 

五、解决问题。

1、奶牛的体重是750千克,大象的体重是奶牛的9倍,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一把椅子的价格是150元,一张书桌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5倍,买这样的一套桌椅要多少元钱?

 

3、一列火车挂了16节车厢,其中8节各有120个座位,另外8节各有130个座位,这列火车共有多少个座位?

 

4、学校有206人参加健身跑,拉拉队的人数是健身跑人数的2倍,如果给每个拉拉队员每人一束花,需要多少束花?

 

 

答案:

一、160069482000828604200480

二、10409181612222025202540

三、 8×610 510×8  537×9  7×704 5×610

四、2160132660

五、1、750×9=6750(千克)

2、150×5+150=900(元)

3、120×8+130×8=960+1040=2000(个)

4、  206×2=412(束)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

102×4=408(千克)820×2=1640(千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以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为主,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是探究竖式的简便写法。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笔算。

首先要使学生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其次是要让学生利用这种特殊性简便计算相关问题。

所以在新课开始时,我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列出了两道算式350×3、406×5的题目,使学生充分回忆“0”的特殊性(0乘任何数都得0)对于末尾0个数的确定,采用了让学生先判断,再说明理由,最后大家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

总之,经此设计进行教学后,学生理解了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掌握了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本节课中,我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环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心理期待,将信息整理成表格的形式,既清晰又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而且还让学生进行观察,哪些是不变的量,哪些是变化的量?

将学习知识进行了很好的融会贯通。

中间有0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比较难,要注意提醒学生0乘任何数都等于0。

同时还涉及到价钱的计算,一节课要完成全部内容很紧张,因此我采用了两节课边讲边练,使必要的练习跟上。

 

末尾有0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容易出错,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漏写乘数后面的0。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练习,使学生做到熟能生巧。

在课堂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

大胆放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意精讲多练,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研讨、交流,让他们进行思维的碰撞,自己得出胜利的果实。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板书用估算和笔算的方法时,我让学生横式写估算,竖式写笔算的准确值,这样学生容易混,应该再写一步,比较清晰的展现出来。

在练习环节衔接的不是很紧密,应该让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及时发现不同做法,让学生进行展示。

不要等学生全做完了,再板书展示。

如果运用实物投影仪直接展示效果会更好,而且会节约时间。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师:

在前面我们领略了大海的无限风光,并且见到了了大海给予我们的馈赠,现在我们一起再到海产品加工厂一起去看看吧!

请看大屏幕。

 

师:

通过观察这幅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

平均每小时加工102千克。

    

生:

平均每个车间加工820千克。

 

师:

那你能不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生:

4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

    

生:

2个车间加工多少千克带鱼?

 

生:

一箱带鱼398元。

如果买7箱,3000元钱够吗?

    

教学资源

几种特殊因数的巧算

  例一个数×10,数后添0;

  一个数×100,数后天00;

  一个数×1000,数后天000;

  以此类推

  如:

15×10=150

  15×100=1500

  15×1000=15000

  例一个数×9,数后添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数后添0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9,数后添000,再减此数;

  以此类推

  如:

12×9=120-12=108

  12×99=1200-12=1188

  12×999=12000-12=11988

资料链接

计算错误的原因

学生在平时的课堂练习、课堂作业及家庭作业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计算上的错误,究其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

1、思维定势。

定势是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会使人按照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

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一面。

小学生在计算中思维定势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旧法则干扰新法则,而产生“积累性错误”。

如整数加法的法则是“数位对齐,个位算起”,学生在计算小数加法时却将末位对齐。

2、感知粗略。

由于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略、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

学生进行计算,首先感知的是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遇到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还没有看清楚就动笔算,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

3、记忆错漏。

一道计算题往往包括多步计算,中间得数需要进行短时记忆,而小学生由于急躁、抢时间、怕麻烦,使得储存的信息部分消失或暂时中断,造成“记忆性错漏”。

比如,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忘了退1,加法进位中忘了进1或进了1却没把进的1加进去,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4、情绪不稳。

小学生的情绪不够稳定,不同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计算过程,学生都希望算得又对又快,由于动机过强、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

算式简单则麻痹轻视;计算复杂,又表现出厌烦、畏难情绪、导致错误。

比如:

8×125÷8×125一眼看到这题觉得非常简单,许多同学会算成产生了8×125÷8×125=1运算顺序方面的错误。

5、教师方面的原因。

有的教师对计算教学有所忽略,不重视计算教法的研讨,教学过程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去分析错误原因而只是将其归咎于学生粗心。

另外,教师不去采取形式多样的贯穿每一堂课的旨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式方法,而是听之任之。

使得学生对计算没兴趣甚而厌烦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