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0566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docx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docx

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三讲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

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三讲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

[题组一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都门帐饮无绪

解析:

C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则群聚而笑之

B.吾得兄事之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

解析:

A项中的“群”、B项中的“兄”及C项中的“日”都属名词作状语,只有D项中的“渔樵”为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可译为“打鱼砍柴”。

答案:

D

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凌万顷之茫然

A.知不可乎骤得      B.渺渺兮予怀

C.客亦知夫水与月乎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解析:

例句是定语后置句,为倒装句,B项是主谓倒装句。

A、C、D三项都是正常语序。

答案:

B

4.指出以下特殊句式的类型。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    )

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

答案:

①定语后置 ②状语后置 ③宾语前置

5.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和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C.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不能喻之于怀

解析:

C项是被动句。

A、B、D三项均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答案:

C

6.下列句子没有介宾短语后置的一项是(  )

A.忠义暴于朝廷B.师不必贤于弟子

C.足下何以待之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解析:

C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C

7.下列各句中没有成分省略的一项是(  )

A.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西后

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C.遂相与一抱而别

D.所以敢先汝而死

解析:

A项,“请命”后省略介词“于”;C项,省略主语;D项,省略主语。

答案:

B

[题组二 断 句]

8.(2009·江苏高考)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

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解析:

解答本题,可借助“苟”“则”的作用先断开两处,再依据结构,确定“篇”“辞句”“不已”后,“古者”前应断开。

答案: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9.(2009·广东高考)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解析:

本题考查断句能力。

断句时要注意标志词,如本题当中的“也”“而”。

还要从内容上加以区分,相对完整的内容可作为断句的重要依据。

答案: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10.(2008·北京高考)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解析:

断句时应整体理解句意,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如句中的“曰”“也”。

答案: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11.(2008·浙江高考)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史记·刺客列传》)

解析:

给文言小段断句:

第一要悟大意,这是基础;第二要抓标志,有对话要抓“曰”字,有语气词的要考虑在它的前后断开;第三要抓关联词,如“而死者果政也”的“而”;第四要抓动词,动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

答案: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12.(2007·浙江高考)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颜氏家训·勉学》)

解析:

正确断句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作为标志词的句首,句尾词,如文中的“纵”;二是句式的对仗,如“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

当然,正确的文言断句,其根本是能弄通文意。

答案: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13.(2007·北京高考)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直线的部分断句。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解析:

本文段通过唐太宗向太子少师萧瑀叙述自己以弓矢定四方,但不完全了解弓的故事,说明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并不能尽识天下之务的道理。

给文言小段断句:

第一要悟大意,这是基础。

第二要抓标志,有对话的文段要先抓住标志“曰”字,有语气词要考虑在它的前后断开(因为既有句末语气词又有句首语气词)。

第三要抓关联词,如“则脉理皆邪”。

第四要抓动词,动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文句多是围绕谓语组合而成。

如“朕少好弓矢”的“好”。

“近以示弓工”的“示”。

答案: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说明:

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

]

14.(2006·北京高考)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

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解析:

根据文意和句末虚词“也”“矣”进行断句。

答案:

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题组三 翻 译]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初,楚子将以商臣为太子,访诸令尹子上。

子上曰:

“君之齿未也,而又多爱,黜乃乱也。

楚国之举,恒在少者。

且是人也,蜂目而豺声,忍人也,不可立也。

”弗听。

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

商臣闻之而未察,告其师潘崇曰:

“若之何而察之?

”潘崇曰:

“享江芈而勿敬也。

”从之。

江芈怒曰:

“呼!

役夫!

宜君王之欲杀汝而立职也。

”告潘崇曰:

“信矣。

”潘崇曰:

“能事诸乎?

”曰:

“不能。

”“能行乎?

”曰:

“不能。

”曰:

“能行大事乎?

”曰:

“能。

冬十月,以宫甲围成王。

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

丁未,王缢。

谥之曰“灵”,不瞑;曰“成”,乃瞑。

(选自《左传》)

(1)且是人也,蜂目而豺声,忍人也,不可立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之何而察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准确理解重点实词的含义。

(1)题中的“是”“忍”,

(2)题中的“察”。

②注意句式上的特点。

(1)题中“忍人也”是判断句,

(2)题中“若之何”是固定句式,可译为“怎样才能……呢?

答案:

(1)况且(商臣)这个人,眼睛(突出)像胡蜂,声音(尖厉)像豺狼,是个残忍的人,不能立为太子。

(2)怎样才能详查证明这件事呢?

参考译文:

早年,楚成王准备立商臣为太子,就此事征询令尹子上的意见。

子上说:

“君王的年纪还不大,而且有很多内宠,(如果立了商臣)一旦再加以废黜,就是祸乱(之源)。

楚国立太子的传统习惯,通常是挑选年轻的。

况且(商臣)这个人,眼睛(突出)像胡蜂,声音(尖厉)像豺狼,是个残忍的人,不能立为太子。

”楚成王不听劝告。

立了不久,又想改立王子职,而废黜太子商臣。

商臣听说这个消息但还不很清楚,告诉他老师潘崇说:

“怎样才能详查证明这件事呢?

”潘崇说:

“宴请(你姑母)江芈却故意表示不恭敬。

”商臣采纳了这个办法。

江芈很气愤,说:

“呸!

贱东西!

难怪君王想杀掉你要立职为太子呢!

”商臣告诉潘崇说:

“事情确实了。

”潘崇说:

“你能侍奉王子职吗?

”商臣说:

“不能。

”潘崇说:

“能逃亡他国吗?

”商臣说:

“不能。

”潘崇说:

“你敢采取一项非常行动吗?

”商臣说:

“能。

冬季十月,商臣带领宫中的禁卫军包围成王。

成王要求吃了熊掌以后去死,商臣不答应。

丁未日,成王悬梁自尽。

赠封他谥号为“灵”,他不能瞑目;谥号为“成”,才闭上了眼睛。

16.将下列文言语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蕃)仲举言为士则,行为士范。

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曰:

君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1)言为士则,行为士范。

译文:

 

 

(2)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

 

 

解析:

关键词语:

“士”,读书人;“则”“范”,同义词,榜样;“式商容之闾”,“式”通“轼”,名词,指车上的扶手板,“商容”,殷代的贤人,“闾”,里巷的大门,在此指商容住的地方;“席不暇暖”比喻特别忙碌;“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礼敬”。

答案:

(1)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

(2)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

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

参考译文:

陈仲举的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

他一开始做官,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一到任,就询问徐孺子居住的地方,想先去拜访他。

主簿禀报说:

众人希望太守先进官署。

陈仲举说:

“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

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

17.将下面的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宗曾罢朝,怒曰:

“会杀此田舍汉!

”文德后问:

“谁触忤陛下?

”帝曰:

“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帝惊曰:

“皇后何为若是?

”对曰:

“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

译文:

 

 

 

 

 

答案:

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

“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

”文德皇后问:

“谁惹陛下生气了?

”太宗说:

“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

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谏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

”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

太宗震惊地说:

“皇后为什么这样呢?

”皇后回答说:

“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进谏。

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人有言曰: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①,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

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

“德之流行,速于置邮②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公孙丑上》)

[注] ①镃基:

锄头。

②置邮:

驿站。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齐国有俗谚说:

“虽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势;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农时。

”现在(要称王天下)却是很容易的。

夏后、殷、周三朝兴盛时,土地方圆没有超过一千里的,而现在齐国有这么大的地方了;鸡鸣狗叫互相听到,一直传到四周的国境,齐国已经有那么多的百姓了。

土地不必再扩大,百姓不必再招聚,施行仁政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挡得了。

参考译文:

齐国有俗谚说:

“虽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势;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农时。

”现在(要称

王天下)却是很容易的。

夏后、殷、周三朝兴盛时,土地方圆没有超过一千里的,而现在齐国有这么大的地方了;鸡鸣狗叫互相听到,一直传到四周的国境,齐国已经有那么多的百姓了。

土地不必再扩大,百姓不必再招聚,施行仁政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挡得了。

况且,仁德的君王不出现的时间,没有比现在隔得更长的了;百姓受暴政折磨的痛苦,没有比现在更厉害的了。

饥饿的人什么都吃而不挑拣,干渴的人什么都喝而不挑拣,孔子说:

“德政的流行,比驿站传递政令还要快。

”当今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百姓对此感到喜悦,就像在倒悬着时被解救下来一样。

所以,事情只要做到古人的一半,功效必定是古人的一倍,这只有现在这个时候才能办到。

1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

之间。

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

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

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

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

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

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

然至今朝廷论人才

有用者,必推公。

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选自明·归有光《悠然亭记》)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淀山公依凭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数显有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

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起有用的人才,还一定推崇淀山公。

大概淀山公没有被世人忘怀,然而他自己却忘怀到这种地步。

参考译文:

回忆起我小时候常常在外祖父家,大概离县城三十里,远远地遥望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积的土灰一样,云雾缭绕,似有似无。

现在淀山公对这座山一天比一天喜欢,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楼阁,弯曲的栏杆,桌子、坐席、门窗到处都有。

又在房子的后面建了一座小花园,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取陶渊明诗中的“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

陶渊明的诗不像晋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饰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样。

而恬淡自然的韵味,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一时的适意。

而看到天地间的万物,心中无阻塞之处,到了哪里能不悠然自得呢?

我常常认为悠然自得的人确实能够和天道成为一体。

说陶渊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淀山公依凭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数显有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

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起有用的人才,还一定推崇淀山公。

大概淀山公没有被世人忘怀,然而他自己却忘怀到这种地步。

20.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

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

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

“子奚为者也?

”二人对曰:

“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飧饵之。

臣父且死,曰:

‘中山有事,汝必死之。

’故来死君也。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

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选自《战国策》)

译文:

 

 

 

答案:

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

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

参考译文:

中山国的国君宴请都城里的士大夫,大夫司马子期也在座。

由于羊羹不够,司马子期没能吃上,他一怒之下,跑到楚国去,并煽动楚王攻打中山国,中山君逃走。

这时,有两个人提着武器,尾随在他的后面,中山君回过头来问这两人说:

“你们为什么跟着我?

”两人回答说:

“在我们的父亲曾经快要饿死的时候,(多亏)您给了他饭吃,他才没有死。

父亲在临死的时候叮嘱我们说:

‘一旦中山君有急难,你们俩一定要冒死去保护。

’所以,我们是来保护您,愿为您效死力的。

”中山君听罢,仰天长叹:

“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

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

[题组四 整体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1~25题。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

建安初,正入蜀依刘璋,不任用,志意不得。

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

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

璋曰:

“谁可使者?

”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

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

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

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

“以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

北至葭萌,南还取璋。

郑度说璋曰:

“左将军[注]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

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

彼至,不过百日,必将自走。

走而击之,则必禽耳。

”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

正曰:

“终不能用,无可忧也。

”璋果如正言,黜度,不用其计。

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

“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

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

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

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作营。

渊将兵来争其地。

正曰:

“可击矣。

”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

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

“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选自《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有删改)

[注] 左将军:

刘备曾被授予左将军之职。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      善:

良好

B.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内:

进入

C.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胜:

击败

D.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乘:

趁着

解析:

A项,交好;C项,超过;D项,登上。

答案:

B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B项,“却”,连词,表转折关系。

A项,“对”,介词/“被”,介词,表被动;C项,“向”,介词/“在”,介词;D项,“凭借”,介词/“把”,介词。

答案:

B

2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溯江而西,与璋会(于)涪

B.(郑度)终不能用,无可忧也

C.举众往讨,则必可克(渊、郃)

D.此盖天以(时)与我,时不可失也

解析:

法正判断“不能用”的主语是刘璋,不是郑度。

答案:

B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法正与张松觉得自己得不到刘璋的重用,很不得意;在对曹操、刘备进行比较权衡后,决定投靠刘备,并暗中进行谋划。

B.法正在初次见到刘备之后,就向刘备献计说,可以趁着刘牧软弱无能,与张松里应外合,夺取益州,然后图谋大业。

C.郑度认为刘备孤军深入,兵力单薄,未得民心,钱粮匮乏,不能持久作战,只要刘璋坚壁清野,就能击退并擒获刘备。

D.法正判断夏侯渊、张郃的能力不如蜀国的将领,认为刘备带上黄忠出战,就一定能战胜他们,刘备很认同他的计策。

解析:

A项,文中只说“正入蜀依刘璋,不任用,志意不得”,并未提及张松不被重用;B项,法正向刘备献策是在第二次见刘备时;D项,法正并没有认为“刘备带上黄忠出战,就一定能战胜他们”。

答案:

C

25.断句和翻译。

(1)用“/”为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