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0722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docx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docx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对本节课教与学的基本认识

1.1教学内容分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小说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

本课节选自我国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第十回。

历来是被人们击节称赏的著名篇章之一。

在这一章里,作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着力描写了林冲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被徽宗皇帝的宠丞太尉高俅害得家破人亡,终于投奔梁山,成为农民革命英雄的转化过程。

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和故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2学生情况分析

1此文本学习的主体为高二学生,之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多篇小说,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小说的阅读方法,还需要在阅读技巧的把握上下功夫。

本单元力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并力图与高考接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而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的作用。

2我所带的是我校本年级快班。

学生接受水平相对较好,所以我的课堂教学节奏较快,容量较大。

1.3教学三维目标的确定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巩固小说的阅读技巧:

感知小说的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赏析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

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评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正确理解林冲这一形象所暗示的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从而深入理解《水浒传》的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

了解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伟大成就。

目标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鉴赏--拓展延伸。

重点:

评析林冲的性格发展,鉴赏人物形象,正确理解林冲这一形象所揭示的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现实。

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四大名著”有更深的理解,“窥一斑而知全豹”,延伸拓展阅读能力1、4教学重难点分析

突破口:

①初读,筛选文中主要信息,理清故事情节。

②细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领悟内容,鉴赏人物形象,培养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③延伸读,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对文本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从多角度进行阐发和评价,培养个性化的阅读品质。

④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分析及知识整合。

总结归纳小说阅读的规律,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从而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采用以上学习的方法,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体现了教材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既能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能彰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5教法分析

最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适合教学内容合理呈现,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

本节课主要采用“7+2+3”教学模式设计。

所谓采用“7+2+3”教学模式设计是教师运用“导、疑、点、探、思、练、评”等7个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机组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两种教学形式,达到“设立目标,自主学习,有效参与”的三个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利用三分钟演讲导入新课,然后设疑引导学生明确鉴赏语言的重点段,接着在品味语言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以及教师不时的点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1.6教学准备

课前安排一名同学进行《走进林冲》“课前三分钟演讲”。

PPT课件

2、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2.1.1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表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上就是“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换句话说,新课标反对“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重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针对高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我安排了多层次阅读①初读,筛选文中主要信息,理清故事情节。

②细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领悟内容,鉴赏人物形象,培养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③延伸读,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对文本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从多角度进行阐发和评价,培养个性化的阅读品质。

④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分析及知识整合。

总结归纳小说阅读的规律,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从而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采用以上学习的方法,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体现了教材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既能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能彰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1.2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三分钟演讲)[导]

预设生成明确目标[疑]

合作交流品读探讨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朝、结局)[点]

质疑探究探究人物性格和环境描写的作用→[探、思]

课堂练习[练]

课堂总结[评]

布置作业[练]

2.2教学过程展示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

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

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板书篇目、作者)

[导]

1、根据课文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

走进林冲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我翻开《水浒》。

英雄聚集风云起,八百里水泊梁山汇集了108员猛将,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人称豹子头的林冲。

他不仅是一个有忍耐力的铁汉,更是梁山中罕见的帅才,他还是一个仁慈之心常在的恤苦之人。

林冲位居八十万禁军教头,社会地位高,武艺超群,还有一个温馨的家。

可因人称“花花太岁”的高衙内看上其妻,百般调戏。

此时林冲还“不怕官,只怕管”。

当鲁智深欲找那混蛋算帐时,林冲还千般劝止……再到林冲误入白虎堂,当二三十人蜂拥而上,浑如猛虎吸羊羔,将他擒住……并非他没本事,而是他能忍。

林冲对有罪之人也是很有宽恕精神的。

最明显的是他在蒙冤发配沧州的路上。

董超、薛霸受高俅好处,一路上用开水给林冲洗脚,之后用麻编的鞋给他穿。

林大哥的脚被折磨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还时常水火棒伺候。

后来路过一座林子,“枯蔓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

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断愁。

”此林唤野猪林,两个恶棍将林冲绑在树上,要结果了他,林冲“泪下如雨”地哀求也说不动这两个毫无良心的家伙。

若无花和尚相救,怕林冲早已命丧黄泉了。

但当花和尚要宰了这两个铁石心肠的混球时,林冲阻止道:

“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吩咐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么不依他?

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此等胸襟让人佩服。

有人认为林冲迂腐,但我的看法却相反。

他的言行真正显示出豹子头的阔大胸怀,他连对自己的杀身仇人都能如此相待。

说明林冲已经能忍许多所不能忍之事,他的仁慈之心已达到了一个相当的境界。

林冲是一个仁慈之心常在的人。

他在沧州服刑时,偶然碰到了自己曾帮助过的李小二。

“这李小二先前在东京时,不合偷了店主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

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林冲为人的品性,也就是他身上的仁慈之心。

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远高于人而拒人千里之外,不关心别人,而是极富同情心。

李小二做贼,本不关他的事,但他偏要管,不但请求店主原谅,还自己贴钱把事情圆满处理,这样的做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一件积德的好事。

林冲并不是在做一件施舍乞丐的事,他在这件事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弱者的同情和悲悯。

林冲为人疾恶如仇,视权利如粪土。

豹子头在柴大官人的指导下上了梁山。

当时山大王——王伦为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看在柴进面上才勉强让林冲留在山中。

当晁天王一干人等上山投寨时,王伦又是左推右推,拿了几十两黄金想打发他们。

这一次激怒了这头豹子,割下其首级,威震梁山。

当众人拥他为王时,林冲婉言拒绝。

见权见利而不心动,此等英雄气概更为可贵。

利用学生三分钟演讲导林冲的性格为下文作铺垫。

利用《好汉歌》,把同学们带到“水浒”之中,听后思考和想象,并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疑]高尔基说,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水浒》中的人物,尤其是林冲的性格,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过程。

谁先来说说这篇小说的情节。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预设】:

1、沧州遇旧   开端

 买刀寻敌    发展

 管草料场        发展

  杀仇上山       高潮、结局

2、学生自行阅读,用心体会。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流初步的感受。

既检查预习情况,又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抓住情节进行突破。

 

 

师:

1、根据刚才的情节概括,我们来探讨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谁先来?

(学生自由读)

2、既然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有两方面,那么,下面我请同学们来列举一下林冲有关“忍”的具体表现。

3、文中还两次具体写林冲防火,特别是两次锁门,而房子里实在没有什么好偷的,这些能说明林冲的“忍”吗?

[思]

[探]

4、说得好,你们看,林冲都忍到这个份上了!

有没有其他的旁证,来证明林冲确实是充满幻想,不敢面对?

5、师:

就是说,作者是在批评林冲不敢正视现实了?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点]

6、说得好,也更能够衬托林冲以后革命的坚定,无论是火并王伦,还是反对释放高俅,林冲都是梁山中斗争最坚决的人之一。

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我想听听林冲“不忍”的具体表现,可以结合你们看过的《水浒》来谈。

评:

林冲性格由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反抗增强-苟安求生-大怒杀敌-逼上梁山,让读者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是《水浒》的突出特点,作品对人物思想性格不加任何评点,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自己随着情节的发展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对林冲的描写是如此,对其他人的描写也是如此。

      

1、学生快速阅读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组推举一位代表发言。

3.1明确:

沧州遇旧是“忍”,买刀寻仇是“不忍”,管草料场又是“忍”,杀仇上山是“忍无可忍

3.2沧州遇旧中,林冲帮小二,说明林冲扶危济困,有侠义精神,一个“恶”字,一个“高太尉”,袒露了林冲软弱的内心,善良安分、严守等级、忍辱负重,这是林冲“忍”的一面。

陆虞侯来了之后,林冲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到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也自心下慢了,也就是说,林冲好不容易燃起的反抗怒火,又慢慢熄灭,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3……我认为这是林冲性格中的“忍”的体现,因为他不愿也不敢和统治者决裂,所以,他用管好草料场的幻想来麻醉自己。

明知危险,却不敢承认,不敢面对。

4.有,林冲在山神庙里顶礼说:

“神明庇佑!

改日来烧纸钱。

”他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庇佑上,说明他还是认识到了危险,只是不敢面对。

甚至到草料场烧掉了,都已经是死罪,还想着要去救火。

5、我认为不是,作者在这里反复“抑”,一方面是为了后文的“扬”;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林冲的善良,而如此善良软弱的林冲最后走上反抗道路,更能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逼民反的道理。

6【预设】:

林冲的反抗其实在此之前就有了,当陆虞侯为高衙内骗林冲的娘子到自己家去,林冲就开始反抗了,不过,反抗的对象不是高衙内而是陆虞侯。

当李小二告诉林冲陆虞侯来到沧州时,林冲又一次怒从心头起,买刀寻凶,但最终一无所获,于是反抗的怒火慢慢熄灭,委曲求全又占了上风;草料场着火后,当林冲在山神庙听到陆虞侯等人的自供状,终于忍无可忍,手刃仇敌。

 

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每小组派一个代表起来发言,说出本组答案。

 

在进行人物性格的探讨中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老师适时点拨。

 

探讨人物性格,深入社会现实

 

 

[疑]

同学们的交流中多次提到“雪”与“火”,给我启发很大。

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中哪几次写到雪,作用是什么?

(学生速读课文)

[评]

景物描写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起到烘托作用,而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手法。

细节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预设】:

1:

雪越来越大,是不是预示情况越来越危急,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

2:

阴冷的雪还是林冲孤苦命运的一种象征。

3:

烘托人物心理。

最后,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4: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如果不是风雪,林冲不会沽酒御寒,不沽酒御寒就见不到山神庙。

见不到山神庙后来就不会到那里栖息。

而没有风雪,草厅就不会倒塌,林冲也不会逃过一劫。

另外,如果不是风大雪紧,林冲可能不会用大石头抵住庙门,那就听不到仇人的自供,林冲由懦弱到坚强,由屈辱到反抗,也就失去了依据。

〔分析细节描写〕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练]

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中选取一点,写100字左右的评论文字。

及时训练

巩固效果

作出评价

鼓励学生

 

学习了这节课,谈谈你收获到了什么?

教师归结:

本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领略了《水浒》的魅力。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结合人物的生活背景和社会背景就能够对其内在的性格进行深入的挖掘,就能如疱丁解牛般轻轻松松抓住要点,条分缕析地展现人物性格发展的整个过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最大收获

学生思考发言。

 

有人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3、备注

3、1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酒雪火

酒店               草料场                古庙

(1~6)               (7~9)                  (10~12)

信息交通              严势相逼              手刃仇敌

前奏                  发展                  高潮

逆来顺受             随遇而安              忍无可忍

委曲求全             心存幻想              彻底绝望  

 

3.2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例设计一课时

教学环节

时间(45分钟)

创设情境(三分钟演讲)

6

预设生成明确目标

6

合作交流赏析语言

15

质疑探究深化拓展

10

课堂练习

5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3

3.3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必修五教材及教师用书.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4、教学反思

4.1成功之处:

一、整个教学设计,简明精巧,删繁就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二、道德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也在过程中得以渗透。

在理解“风雪”在文中主要作用过程中,结合人物及其在情节发展中的发展变化,让学生感受到了林冲这个人物在妥协中挣扎,在挣扎中最终走向反抗的飞跃,学生明白了“风雪”与“火”是对林冲人性的一次极大的考验,知道了封建社会黑暗现实,及人要在逆境中抗争才能有出路的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真正让学生受到了“真、善、美”的熏陶。

三、在这一堂课的教法上,我追求一个实字,即一定设法让学生有所得,或在知识方面,或在能力方面,或在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等方面,总要有所收获。

4.2欠缺之处:

一、本人在执教过程中,对于教学节奏的控制还欠佳,表现有三:

一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风雪在文中的主要作用”这一活动未能充分展开,学生的理解较浅显,我担心学生不能说到位而又影响时间,有些问题教师说得过多;二是最后对本节课内容的拓展也没有时间完成,只能匆匆展示出题目来,把他临时作为课后作业来处理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课堂的完整性;

二、这一堂课上,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问题主要在我的身上,由于自己的引导没做到深入浅出,学生要回答完整有一定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的热情,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这篇课文中,品味“风雪描写在文中作用”这一环节因为是重点部分,也是难点所在,我原计划,先采用学生讨论,以达到学生之间的交流,然后再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方式进行,准备用20分钟时间,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但是在实际进行时,由于上一环节比计划超出了6分钟,我当时很担心在这一环节用时不够,便草率地包办了很多。

在学生发言有啰嗦或偏离题意时,表现出坚持自己意见的做法,不利于对学生积极性的保护。

4.3改进措施:

注意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4发展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吸取本次教学的经验,寻找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的具体情况,不断提高我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