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61240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7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docx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知识分享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及方歌总结

1.感冒

感冒的治疗原则

  基本原则——解表达邪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风寒束表

  证候主症: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证机概要:

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治法:

辛温解表。

  代表方:

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荆防二活草茯,柴枳桔芎前胡)

  风热犯表

  证候主症:

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证机概要:

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治法:

辛凉解表。

  代表方:

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暑湿伤表

  证候主症:

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证机概要:

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治法:

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

新加香薷饮。

(为香薷散(豆朴香薷)易扁豆为扁豆花,加银花连翘。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

暑湿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虚体感冒——气虚感冒

  证候主症:

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证机概要:

气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

  治法:

益气解表。

  代表方:

参苏饮。

(益气解表参苏饮,二陈汤入木枳斟;前胡桔梗姜枣配,尚需加入干葛根。

方中为枳壳。

  虚体感冒——阴虚感冒

  证候主症:

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咽燥,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

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

  治法:

滋阴解表。

  代表方: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阴虚发汗此方魁。

2.咳嗽

外感咳嗽——风寒袭肺

  证候主症: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证机概要: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三拗汤用麻杏草)

(止嗽散用桔甘前,紫菀荆陈百部研。

  外感咳嗽——风热犯肺

  证候主症: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风热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证机概要: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

桑菊饮加减。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外感咳嗽——风燥伤肺

  证候主症:

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证机概要:

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治法: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

桑杏汤加减。

(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凉燥证——燥证与风寒并见,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用药温而不燥、润而不凉——杏苏散。

  内伤咳嗽——痰湿蕴肺

  证候主症: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证机概要:

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治法: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代表方: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二陈平胃散苍朴缀)(二陈汤苓夏甘橘)(三子养亲汤,芥苏莱菔方)

  内伤咳嗽——痰热郁肺

  证候主症:

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咯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

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代表方:

清金化痰汤加减。

(清金化痰黄芩栀,桔梗麦冬桑贝知;瓜蒌橘红茯苓草,痰火犯肺咳嗽止。

)  

内伤咳嗽——肝火犯肺

  证候主症:

咳嗽呈阵发性,表现为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边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证机概要:

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治法: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

黛蛤散合泻白散。

(黛蛤散,方名便是方。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

内伤咳嗽——肺阴亏耗证

  证候主症:

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治法: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

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玉桑,炒扁豆麦天花粉)

3.哮病

治疗原则

  基本原则:

朱丹溪“未发以扶正气为先,既发以攻邪气为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区分寒热虚实,分别论治。

  证治分类

  冷哮

  证候主症:

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证机概要:

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

  治法: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代表方:

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宣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星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热哮

  证候主症:

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证机概要:

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

  治法: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代表方:

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杏黄芩兼甘草,风寒痰热喘哮尝。

  寒包热哮

  证候主症:

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舌尖边红,脉弦紧。

  证机概要:

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治法: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代表方:

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风痰哮

  证候主症:

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舌苔厚浊,脉滑实。

  证机概要:

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治法: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代表方:

华盖散和三子养亲汤加味。

(华盖三拗陈,桑皮苏子芩。

)(三子养亲汤,芥苏莱菔方。

虚哮

  证候主症:

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咳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黏起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舌质淡或偏红,或紫黯,脉沉细或细数。

  证机概要:

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

  治法: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代表方:

平喘固本汤加减。

(脐夏沉夏参,苏款桃磁五陈)

方中二夏为半夏和冬虫夏草。

  肺脾气虚

  证候主症:

有哮喘反复发作史。

气短声低,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或可有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

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

  治法: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代表方:

六君子汤加减。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陈夏名六君,祛痰补益气虚饵。

  肺肾两虚

  证候主症:

有哮喘发作史。

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

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

  证机概要:

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

  治法:

补肺益肾。

  代表方: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生脉地黄汤=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六味地黄汤;金水六君煎=四君子汤+当归熟地)

4.喘证

 1.风寒壅肺

  证候主症:

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证机概要:

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

  治法:

宣肺散寒。

  代表方:

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麻黄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华盖三拗陈,桑皮苏子苓。

  华盖散:

麻黄、桑白皮、紫苏子、杏仁、茯苓、陈皮、甘草

  2.表寒肺热

  证候主症:

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扇,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舌苔薄白或罩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证机概要:

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

  治法: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代表方:

麻杏石甘汤加味。

(方名便是方)

3.痰热郁肺

  证候主症:

喘促气涌,胸部胀痛,咳嗽痰多,质黏色黄,或兼有血色,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

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

  治法: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代表方:

桑白皮汤加减。

(桑白皮汤半夏苏,杏贝芩连栀子储。

  4.痰浊阻肺

  证候主症:

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证机概要:

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代表方: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二陈汤,苓夏甘橘。

)(三子养亲汤,芥苏莱菔方。

  5.肺气郁痹

  证候主症:

喘促症状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

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

苔薄,脉弦。

  证机概要:

肝郁气逆,上冲犯肺,肺气不降。

  治法:

开郁降气平喘。

  代表方:

五磨饮子(四磨饮子去人参加枳实、木香;四磨饮子,人参乌药及槟沉)

  6.肺气虚耗

  证候主症:

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见咳呛,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或有苔剥,脉软弱或细数。

  证机概要:

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或肺阴亏虚,虚火上炎,肺失清肃。

  治法:

补肺益气养阴。

  代表方:

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生脉对,参麦味;补肺味参芪,熟地菀桑皮。

  7.肾虚不纳

  证候主症:

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脉微细或沉弱;

  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机概要:

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

  治法:

补肾纳气。

  代表方: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桂枝附子;参蛤散,方名便是方。

8.正虚喘脱

  证候主症:

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扇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或有痰鸣,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证机概要:

肺气欲绝,心肾阳衰。

  治法: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代表方: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5.肺痈

肺痈的治疗原则

  基本原则——祛邪——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1.初期

2.  证候主症:

恶寒发热,咳嗽,咯白色黏痰,痰量日渐增多,胸痛,咳则痛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

3.  证机概要:

风热外袭,卫表不和,邪热壅肺,肺失清肃。

4.  治法:

疏风散热,清肺化痰。

5.  代表方:

银翘散加减。

(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6.  2.成痈期

7.  证候主症:

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浊痰,呈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数。

8.  证机概要:

热毒蕴肺,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蕴酿成痈。

9.  治法:

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10.  代表方:

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千金苇茎,瓜桃苡仁。

瓜为冬瓜仁

  3.溃脓期

  证候主症:

咳吐大量脓痰,或如米粥,或痰血相兼,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或数实。

  证机概要:

热壅血瘀,血败肉腐,痈肿内溃,脓液外泄。

  治法:

排脓解毒。

  代表方:

加味桔梗汤加减。

(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及橘红;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痈。

  4.恢复期

  证候主症:

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痰渐少,臭味亦淡,痰液转为清稀;精神渐振,食纳好转。

或有胸胁隐痛,难以平卧,气短,自汗盗汗,低烧,午后潮热,心烦,口燥咽干,面色无华,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或见咳嗽,咯吐脓血痰日久不净,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

  证机概要:

邪毒渐去,肺体损伤,阴伤气耗,或为邪恋正虚。

  治法:

清热养阴,益气补肺。

  代表方:

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

(沙参清肺太子芪,苡桔瓜草及欢皮。

6.肺痨

  1.肺阴亏损

  证候主症:

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黏痰,或痰中带有血丝,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自觉手足心热,或见少量盗汗,皮肤干灼,口干咽燥。

近期曾有与肺痨病人接触史。

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细数。

  证机概要:

阴虚肺燥,肺失滋润,肺伤络损。

  治法:

滋阴润肺。

  代表方:

月华丸加减。

  2.虚火灼肺

  证候主症:

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或吐痰黄稠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涎,午后潮热,骨蒸颧红,五心烦热,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益消瘦。

近期曾有与肺痨病人接触史。

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证机概要:

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

  治法:

滋阴降火。

  代表方: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淤血肺家伤。

)(秦艽鳖甲地骨皮,柴胡知梅与当归。

  3.气阴耗伤

  证候主症:

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或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可并见,纳少神疲,便溏,面白颧红。

舌质光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治法:

益气养阴。

  代表方:

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4.阴阳两虚

  证候主症:

肺痨病日久,咳逆喘息,少气,咳痰色白有沫,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自汗,盗汗,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遗精阳痿,女子经闭,苔黄而剥,舌质光淡隐紫,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证机概要:

阴伤及阳,精气虚竭,肺脾肾俱损。

  治法:

滋阴补阳。

  代表方:

补天大造丸加减。

7.肺胀

  1.痰浊壅肺

  证候主症:

胸部膨满,憋闷如塞,短气喘息,稍劳即著,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畏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暗,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证机概要:

肺虚脾弱,痰浊内蕴,肺失宣降。

  治法:

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代表方: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苏子降气半夏归,前胡桂朴草姜随。

上实下虚痰嗽喘或加沉香去肉桂。

)(三子养亲汤,芥苏莱菔方。

  加减:

表寒里饮证—小青龙汤

  饮郁化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痰浊夹瘀——涤痰汤加丹参、地龙、桃仁、红花、赤芍、水蛭等。

  2.痰热郁肺

  证候主症:

胸部膨满,喘息气粗,烦躁,目胀睛突,痰黄或白,黏稠难咯,或伴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口渴欲饮,溲赤,便干,舌边尖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证机概要:

痰热壅肺,清肃失司,肺气上逆。

  治法: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代表方:

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加减。

(越婢汤为麻杏石甘汤去杏仁加姜枣。

  加减:

痰热内盛——加鱼腥草、金荞麦、瓜蒌皮、海蛤粉、大贝母。

痰热腑实——大黄、芒硝。

  3.阳虚水泛

  证候主症:

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咳痰清稀,胸闷心悸,面浮,下肢浮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舌苔白滑,舌体胖质黯,脉沉细。

  证机概要:

心肾阳虚,水饮内停。

  治法:

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代表方:

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

  加减:

若水肿势剧,上凌心肺,心悸喘满,倚息不得卧者,加沉香、黑白丑、川椒目、葶苈子、万年青根行气逐水;血瘀甚,紫绀明显,加泽兰、红花、丹参、益母草、北五加皮化瘀行水。

待水饮消除后,可参照肺肾气虚证论治。

4.肺肾气虚

  证候主症:

胸部膨满,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或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尿有余沥,舌淡或黯紫,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证机概要:

肺肾两虚,气失摄纳。

  治法:

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代表方:

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

(补肺味参芪,熟地菀桑皮。

8.肺痿

1.虚热

  证候主症:

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黏稠,或咳痰带血,咳声不扬,甚则音嗄,气急喘促,口渴咽燥,午后潮热,形体消瘦,皮毛干枯,舌红而干,脉虚数。

  证机概要:

肺阴亏耗,虚火内炽,灼津为痰。

  治法:

滋阴清热,润肺生津。

  代表方:

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

(麦门冬汤用人参,半夏甘草大枣粳。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

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可嘉。

  2.虚寒

  证候主症:

咯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不渴,短气不足以息,头眩,神疲乏力,食少,形寒,小便数,或遗尿,舌质淡,脉虚弱。

  证机概要:

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津反为涎。

  治法:

温肺益气。

  代表方:

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

(甘草干姜汤,方名便是方。

)(生姜甘草方,人参大枣襄。

  3.上热下寒

  证候主症:

咯吐涎沫,或咳脓血,喘促短气,咽干而燥,下利泄泻,形寒肢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终致阴阳两虚。

  治法:

寒热平调,清温并用。

  代表方:

麻黄升麻汤加减。

4.肾虚血瘀

  证候主症:

咯吐涎沫,喘促短气,呼多吸少,动辄尤甚,唇面青紫,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虚而涩。

  证机概要:

肺肾两虚,气不摄纳,气虚血瘀。

  治法:

纳气定喘,活血化瘀。

  代表方:

七味都气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9.心悸

 心虚胆怯

  证候主症:

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证机概要:

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

  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代表方:

安神定志丸加减(安神定志用远志,人参菖蒲和龙齿;;茯苓茯神二皆用,心虚胆怯用此治。

  心血不足

  证候主症:

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证机概要:

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治法: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代表方:

归脾汤(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心阳不振

  证候主症: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证机概要:

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治法: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代表方: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方名便是方。

  水饮凌心

  证候主症:

心悸,眩晕气急,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面浮肢肿,下肢为甚,甚则咳喘,不能平卧,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舌淡胖,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

  证机概要:

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治法: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代表方:

苓桂术甘汤加减。

(方名便是方。

  阴虚火旺

  证候主症:

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

  证机概要:

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

  治法: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代表方:

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和地黄。

) 

  瘀阻心脉

  证候主症:

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证机概要:

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

  治法: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代表方:

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桃仁红花煎,四物青丹香附延。

)青皮香附延胡索

痰火扰心

  证候主症:

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证机概要:

痰火扰心,心神不安。

  治法: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代表方:

黄连温胆汤。

(温胆陈半茯,枳实草竹茹;黄连温胆汤=温胆汤+黄连)

10.胸痹

心血瘀阻

  证候主症:

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证机概要:

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法: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表方:

血府逐瘀汤加减。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做劳。

气滞心胸

  证候主症:

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胁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证机概要: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治法: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代表方:

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疏肝川芎芍,枳壳陈皮香附草。

(四逆散+香附川芎)(四逆散方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四逆汤中附草姜。

 痰浊闭阻

  证候主症:

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证机概要:

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代表方:

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