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制作大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267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3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琴制作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古琴制作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古琴制作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古琴制作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古琴制作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古琴制作大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古琴制作大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古琴制作大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古琴制作大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古琴制作大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古琴制作大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古琴制作大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古琴制作大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古琴制作大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古琴制作大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古琴制作大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古琴制作大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古琴制作大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古琴制作大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古琴制作大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琴制作大全.docx

《古琴制作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琴制作大全.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琴制作大全.docx

古琴制作大全

古琴制作大全(专贴收集琴材、木料、斫制资料)

(2011-02-0818:

54:

11)

转载原文

标签:

转载

分类:

原文地址:

古琴制作大全(专贴收集琴材、木料、斫制资料)作者:

之音琴社

 

古琴面板之选材 

我提倡要摹习古人,这是有道理的。

古人,我在这里是狭义的指。

按理说,古代有很多种人,有不识字的农民,有市井的泼皮无赖,有教坊的歌姬,有匠人,这些都是庶民。

虽然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如果论及高雅,我不得不说的还是那些士人,这些人所掌握的文化与生产方式是精细化的,是高一阶层的,如果除却阶级论的荼毒,那些文化人的道德操守是值得研究的。

  古琴几乎是最古老的弹拨乐器。

在传统文化中一直于我刚才说的士人文化联系在一起,我们容易见到古代士人抚琴,却很少看到工匠抚琴,歌姬抚琴。

古琴被列为“四艺”之首,是古代文人雅士的必习之技。

同时,琴又与剑一起成为古代文人雅士所推崇的随身之物,佩长剑弄兰操寄托着他们对刚柔相济、任侠儒雅完美人格的追求。

古人心目中地位如此重要的古琴,对于选材也有特别的讲究。

  汉朝的桓谭在其著作《新论.琴道》中说:

“昔神农氏继宓义而王天下,亦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

”认为最早的古琴是神农氏用梧桐制成的。

《诗经.庸风.定之方中》云: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桑”。

《后汉书》记载:

“蔡邕泰山行,见焚桐,闻爆声曰:

‘此良木也’,取而为琴”,是为“焦尾”。

王充《论衡》中说:

“神家皇帝削梧为琴”。

《齐民要术》也提到:

“梧桐山石间生者,为乐器则鸣。

”这都说明,古人是梧桐来制作古琴的。

 除了梧桐木外,杉木也可以用来做琴。

《琅寰记》云:

“雷威斫琴不必皆桐,每于大风雪中独往峨嵋,择松杉之优者伐而斫琴,妙过于桐。

”说明唐代制琴大师雷威已经开始用杉木制琴了。

但对于雷威是用新鲜的杉木,还是“木性都尽”的,并没交代清楚。

又见其他文本记述雷威入峨眉山,“听其声连绵悠远者伐之为琴”。

  雷氏家族在唐代制琴是非常有名的,也是非常特别的。

由于古琴面板需要满足“松”、“透”,底板相对要“坚”,“实”,才能发妙音,才能阴阳调和,所以古人在选面板材的时候非常认真仔细,也有很多典故,一般而言都是选用古旧的桐木,但是雷氏蹊径独辟,选用杉木,而历代评价胜于桐木琴,不得不说是雷氏斫琴的高妙之处。

同时,面板要选择纹理顺直的材质。

此外木材近地则音易浊,不清亮,不脆,而靠木梢则音易飘,因此取中段最好,也最贵重。

可用来斫琴,作面板的木材种类很多,如桐木、云杉、白松、涩木等都可作面板,不过木质硬的要用料薄一点,而木质松软的用料则相应要厚一点。

旧时个别有用樟木面,也有用桐 木。

樟木接近铁梨,色淡,发黄,也有人称之为硬木,而桐木则发黑,发暗。

琴材要年久干燥才不易变形,其木曲直已定,又加坚燥扣击其面而听其声,声坚劲清响,因此有人选梁木、梁柱或木电线杆作琴材。

这些都适合作面板,也可作底,但作面板尤佳。

老木越来越不易得,现在为节省时间琴材多用新木高温处理来满足松透的要求,然而这种新木材音质燥,用放大镜观察,则木材中纤维已断,而自然风干的木材则木纹完整,因此后者音色相对要更好。

古琴的制作——选材及斫琴工具

(一)田双琨

  古时有人说好琴“轻如叶,重如铁”,其实这种评价好琴的说法并不是全面的,琴的份量与选材有关,好琴的判断还与其声音、做工好坏密切相关。

可谓良材、良工必须兼备,才有可能出一张好琴。

选 材

  古琴的制作,首先要从选材讲起。

  古琴的选料,讲究:

轻、松、脆、滑。

轻字指木质要轻;松是指选用的木材要松透;脆是指选材要有脆性;滑则是指用料经打磨后要光滑。

这是对琴材的必然要求。

  斫琴的木材一般讲究用老木。

首先,琴人弹老木制的琴不易有火气,其次,与新木材相比,老木不易变形、开裂,木性相对比较稳定。

  老木的来源有老房梁、出土的棺木等等,但是棺木由于长年埋在地下,终年吸收地气,阴气十足,而且败棺也常裂,用此材做琴前最好先放置六、七年,行家称为返阳。

此外,老木并非越老越好,如横划木纹时木材掉面,则此木已朽,不堪再用,且木材一老,原有木性改变很多,所以选木以老而不朽为妙。

  琴材的底面一般比面板要硬,也有底板和面板用相同木种的。

以下,就分不同的部位讲一下琴材的选取。

  

面 板

  面板要选择纹理顺直的材质。

此外木材近地音易浊,不清亮,不脆,而靠木梢则音易飘,因此取中段最好,也最贵重。

  可用来斫琴,作面板的木材种类很多,如桐木、云杉、白松、涩木等都可作面板,不过木质硬的要用料薄一点,而木质松软的用料则相应要厚一点。

旧时个别有用樟木面,也有用桐 木(音)。

樟木接近铁梨,色淡,发黄,也有人称之为硬 木,而桐 木则发黑,发暗。

  琴材要年久干燥才不易变形,其木曲直已定,又加坚燥扣击其面而听其声,声坚劲清响,因此有人选梁木、梁柱或木电线杆作琴材。

这些都适合作面板,也可作底,但作面板尤佳。

  老木越来越不易得,现在为节省时间琴材多用新木火烤,然火烤的木材音质燥,用放大镜观察,则木材中纤维已断,而自然风干的木材则木纹完整,因此后者音色相对要更好。

琴 底

  枫木、色(shai,三声)木:

此两种木材作古琴的底板音色会很好,这也是制作小提琴底板的材料,但色木较易变形,如热处理方面做得不好就无法保证质量。

  松木:

白松做底是不错的材料,小提琴面就是用的白松。

落叶松也可,但落叶松易裂。

事实上除白松外的松木基本都易裂。

  黄花松:

阔叶材,重量好,但也易裂,注意制琴时要选用无裂隙之材为好。

  黄菠萝(音):

这是东北产的一种木材,纹理粗糙,木纹接近椿木,颜色发红,比金丝楠木的味道要好闻。

它的应力好,用来制琴底声音也不错。

  金丝楠:

此木较香,硬度适宜做底,然而它会受气候影响产生微变。

  椿木:

椿木分香椿、臭椿、白椿。

椿木本身有一定硬度、脆性,易断不弯,力超则断,在古琴应用上声音还是不错的,其中以香椿为好,无杂味,材质上比前述几种松木略硬。

  梓木:

又称广梓木,色如紫檀,重量则较轻,其中有黑芯木,发声较好。

  花梨木:

一般做高级琴的底材,声音不错。

  红木:

不宜制琴,因其音死,共鸣少。

  

  当然,上面说过,木材很老时,原有木性已变,则无所谓何木,敲击有响,木材不裂,就完全可以用作底材。

  总之木以老为贵。

附 件

  附件包括岳山、承露、轸池板、琴轸、冠角(焦尾)、雁足、尾托等。

  附件的选材以象牙第一,玉石次,紫檀木再次之,此下为老红木,花梨,枣木。

次品则有色木和硬杂木等。

实际上古琴附件用得最早的是枣木,红木等是外来的材质,中国本土并不出产。

个别的古代还曾有在岳山上镶金、象牙等材质的,琴轸也有用景泰兰的,成套的附件则以玉为主,有极少量的以珍贵的翡翠为材。

  徽的取材有金、银、玉、瓷、石决明、蚌、塑料?

穴如珠光玻璃?

雪等,目前以蚌居多。

灰 胎

  灰胎的选材分为孜子灰?

穴翡翠粉?

雪、八宝灰?

穴八种金石原素粉碎制成?

雪、菟丝子灰、古瓷粉?

穴老瓷器砸碎而得?

雪、粉末冶金、鹿角灰、瓦灰、砖灰等。

灰胎以硬为好,不过因鹿含有长春、吉祥之意,因此鹿角灰一直用得比较普遍,也以鹿角灰为上。

  古代只有天然漆(又称大漆),大漆与泥土相排斥,不发生化学反应,对古琴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木头,那些年代久远的古琴能很好的保留至今,大漆起了很大的作用。

所以大漆在琴上的应用最为广泛。

目前制琴用的漆还有以下几种

硝基清漆:

这种漆硬度相对较高,光亮度大。

还氧树脂漆:

漆中含有快干剂,快干剂越多漆干的越快,但是漆脆。

聚胺脂漆:

有气味且甚重,而且毒性较大

还有腰果漆、过滤大漆、合成大漆等。

  需要注意的是生漆是活性的自然漆,含有植物酵素酶,有毒性,会使皮肤过敏因此避免直接接触,若不小心触及皮肤用油擦去就好。

敏感的人连闻漆气也会过敏,因此须带上口罩与塑胶手套工作。

过敏情形因人而异,经常上生漆的人就不会有过敏现象,在夏天上漆时要注意通风,人在风源处施工,并选择早晚温度低时上漆,以避免夏天生漆所散发的毒气,会造成皮肤过敏起疹,奇痒难耐。

斫琴工具

  (以最简单工具为例,不考虑机械化)

  木挫刀:

可以挫琴肩、腰等导角的地方

  木凿:

斫琴的最基本的工具、负责铲腹腔等重要的部位

  锯子:

锯木头用

  水砂纸:

打磨面的工具(目前也有机器代之)

  刮刀:

刮漆等

  橡皮手套:

上漆时的保护手套

  刷子:

上漆时主要工具

  劈刀:

削木头时主要工具

  磨刀石:

打磨工具

  刨刀:

刨板时的主要工具

  还有些其他的工具:

铅笔、墨斗、卡尺、麻绳、楔子、电钻、钻头、庞(天梯)、车床等等,工具以越精良越妙,如各个工具型号齐全,自然使用过程中会更方便。

古琴的制作--面板槽腹

□ 田双琨口述 张玉萍整理

 上期讲到了选材、面板、琴底、附件、徵、灰胎、漆、斫琴工具。

这期我们从面板的尺寸谈起。

 以仲尼式为例,面板板材要求长1.25米,肩处宽21.5公分,厚5公分(或曰高度)。

面板边缘的厚度一般为1.2公分左右(加上底板1.8公分为好,上下不可差得太多)。

凤舌处长12公分,最高点1.8公分,两边最低点0.2公分。

岳山至琴头边缘处距离为8-12公分,岳山往琴尾方向4公分处开始槽腹,从琴尾往琴头方向5公分处开始槽腹,以上所述为槽腹时所留实木最多的,最少的从琴头到槽腹为2公分,从琴尾到槽腹为2公分至5公分,槽腹左右的边宽一般为1-1.5公分(左右对称),周圈除两侧均为此尺寸。

雁足位需留大约4公分宽,或者可以更多一些,面积太小雁足不容易固定,易歪。

龙池与凤沼位置要求隆起一块,厚度一般为3公分-2.5公分厚(龙池、凤沼厚度一样),个别也有1.8公分厚的(以长方形为例)。

龙池凤沼可以是圆形或者长方形等,示情况而定,龙池凤沼的大小与琴发音有直接关系,最好龙池处长21公分,宽2.5公分(古书上的尺寸),凤沼处长10公分,宽2.4公分。

以上尺寸为大概,既有比这长的,也有比这短。

常规是越窄的,一般长度相度要长,宽的呢,长度相对短些,但再怎么变,其面积大致一样。

龙池位置以七徵为起点,向琴头方向走到合适尺度,凤沼位置以十三徵为起点,向琴头方向走。

掏腹时槽腹中间稍厚,两边薄,最厚为1.8公分,最薄处为1.2公分,制作中用特殊的千分尺去量(乐器店有售)。

徵位的定置:

从岳山至龙龈,对折居中即七徵,以七徵至岳山对折居中,即四徵,以七徵至岳山三折,一折即五徵、再折即二徵、三折与岳山齐,四徵至岳山对折,即一徵,五徵至七徵五折,从五徵取二折则六徵,从二徵取一折则三徵,后之八九等徵,以七徵至焦尾,与前折相同(可先用纸对折,标出徵位后贴在面板上)。

 知道了尺寸,即动手用斧子砍出预计琴面的粗略大小,用铅笔在面板上画出中央基准线,然后根据基准线沿两边等距划出琴体形状(肩处斜度大约在40度左右),划出岳山处位置,划出徵的各处位置,划出龙池凤沼等处的位置。

面板各处位置用铅笔标出后,用斧子将面板砍出大致雏形,之后以长型刨刀刨面板,要注意铅笔线的距离以使两边弧度一致。

开始时可以使刨刀深度大些,接近完成的弧度时,调整为细薄刨刀,以细部修正弧度,刨出一个有弧度的古琴面板形状后,从面板头处往下量大约30公分处的位置开始做低头,靠近岳山处的琴面要比琴面最高处低1公分(低头又名流线)。

 注意在接近面板表面完工时用长尺测一下整个面板弦路的平坦度,两边弧度的量测可以先以目试法,由横切面单眼视角查看弦路的平坦度与弧度的曲线均匀度。

 面板表面做好后,开始槽腹,槽腹也叫掏膛。

首先根据上述尺寸画好槽腹范围,确认中心深度(注意两边深度要平均),以利槽腹弧形的修整。

然后先用大钻钻出比规定腹腔深度稍浅的洞(需要开槽的位置都要钻)。

然后用小锛子(称为小刨斧)锛,锛出一定尺寸后用刨子刨,根据不同的样式用不同的刨子刨,刨好以后,刨不到的位置用边铲修,最后将腹腔用砂纸磨光,注意弧度的角度需要,要在刨的同时不停地用卡尺量其深度,一次莫挖太深,造成槽腹是直角那就不好了,或是挖得琴体太薄也会没救。

 有人喜欢在腹腔写字,写字的位置一般都是在腹腔内龙池及凤沼的两侧。

上期完成了古琴面板制作的讲述,这期从底板开始,底板的长度比面板稍微短一点,厚度最厚处为3.2公分,依次递减为1.8、1.2,最薄处为0.8公分左右,底板也是中间厚,边缘薄。

先用铅笔根据前期所述尺寸在底板上画出中央基准线,然后根据基准线沿两边等距划出琴体形状,划出轸池位置,划出龙池凤沼位置,划出雁足位置。

 用斧子砍出大致雏形后,再用刨子刨平滑,注意底板表面一定要平整光滑,然后将轸池、龙池凤沼、雁足位置依据先前划的尺寸掏空。

轸池距离琴头位置约8-12公分,与面板岳山位置相同,底板龙池凤沼的位置与面板处相同,雁足的孔一般打在九至十徵之间,琴底雁足的孔为1.2乘1.2公分,有方孔,也有圆孔,依各人喜好定。

 做高级琴时,可在底板处的龙池、凤沼处的边缘镶上硬木、竹子等物,做装饰增强琴的外形美观,同时为保护龙池、凤沼边缘不受损伤。

 当面板、底板做好了,就可以将面板、底板合成。

以前古人说,合成需挑吉日,这有迷信说法,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不合适的天气、气温下合琴,的确对琴有一定的等影响。

 合成时用的胶有鱼膘、猪膘,还有用乳胶的,也有用其它化学胶的,这里以动物胶为例。

所谓熬制其实就是将动物的皮、膘等,先投入石灰水中浸泡,以溶解出内部的脂肪和杂质,然后洗净、加水煮沸提取,再进行浓缩、干燥而成。

按提取的次数,可分为一次液、二次液和三次液,而以一次液为最好。

好的胶液,应呈透明或半透明的橙黄色,无气泡,臭味很小,灰份含量少,胶液显中性。

使用胶时,须先将胶块敲碎,放入浸胶筒内,并加入温水浸泡成浓胶液。

然后,再稍加入清水加热,加热时间不应过长,否则胶液会水解而使胶接力下降。

为取得最大胶着力,在胶合时应加压一定时间,一般加压18小时、压力为49×10000-68×10000帕斯卡(10000表示十的四次方)、室温在20℃左右为适宜。

为提高胶接缝之耐水力,可以在一个胶接面上涂甲醛液,另一个胶接面上涂胶液,再进行加压胶接。

为使胶液在室内温度下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液态(以便于施工),可在胶液中掺入适量的醋酸或硝酸等。

一般是100份胶液中加入100份温水,再加入40份硝酸或75份醋酸,热数小时后,再用碳酸钙中和,也可以在胶液中加入适量尿素,其加入量视室内温度而定。

 胶调好后,将胶均匀涂在琴沿周圈,注意保持琴沿的干净与平滑,不可有杂质,合琴时,注意面板与底板的缜密度,注意左右上下对齐,合成琴后要捆绑,用绳或铁丝等物捆绑严实,不留缝隙。

然后放在通风处阴干,不可太阳直接暴晒,一般北方一天可干,等到干后修整胶溢出部位。

合琴胶干的现象是以用砂纸磨平溢出部位时不粘砂纸的面,不会有粘手状为好。

 

 附件

   前面讲述了面板、底板的制作,同时也提及了各项附件,这期就古琴附件的制作尺寸作详细讲述。

  古琴附件包括岳山、承露、轸池板、琴轸、冠角(护轸)、雁足、尾托、绒剅、琴弦、琴穗等。

  琴轸:

一般长约4.4公分,宽约φ1.5公分,中心打有小孔,以便穿绒剅,大约在垂直1公分处钻孔。

琴轸形状有方有圆,有长有短,可根据自己喜爱制作,但一般来说,不宜太短,否则不方便拧琴轸。

  岳山:

长约26公分,宽约3.5公分,厚度约为1公分。

注意岳山两侧约有15度左右的斜度,左右两边的斜度要对称,岳山最高处距离琴面的弧度约为1.8-1.6公分。

靠近琴头面上端要打磨出一定弧度,避免直角将琴弦或绒剅磨断。

  承露:

长度约为16公分,宽度约为2.1公分,厚度约为0.5,承露与岳山一样,需要修整出一定弧度,承露距离琴面最高处弧度约为2.9。

  轸池板:

长度约为14.8公分,宽度约为2.2公分,厚度约为0.5公分。

  龙龈:

龙龈共有六块,琴面三块,琴底安装三块,上下均为对称,琴面的龙龈要比琴底的厚(琴底龙龈厚度大约在0.4公分),其余尺寸相同,长度大约为10.8-13公分,宽度约为6.9,琴面处龙龈最厚处厚度约为1.1公分,最薄处约为0.5公分(注意有弧度),从底端往上量,大约在长4.4公分处开始挖槽腹弧度直至未端,弧度约为R6公分。

  雁足:

雁足形状多样,有上方下圆的,也有上圆下方的,或者两端均为方形,或者两端均为圆形,甚至有雕花的等等,此处以上圆下方形状为例,长度约为5公分,宽度约为1.4公分,圆处面积约为2.7*2.7,方处(也就是要插入到琴体的那一端)长度约为2.5公分,中间有一段较之两端都稍细的为绑弦处,长度长短不依,总体上从圆处底端到方处底端长度约为4公分。

  护轸又名冠角:

冠角的形状有长,有短,有弯有直,各不相同,冠角的长度一般在4-4.5公分为宜,过长过短影响美观,宽度一般为3*3公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供的尺寸为大约尺寸,大家在制作的过程中,还需依据自己琴体的形状再做进一步加工,以达到最符合自己所制古琴的尺寸。

  绒剅:

绒剅的材质各不相同,有棉、丝等。

绒剅是用来扣住琴弦的,绒剅的长度约20公分,不可太短。

绒剅需要自制,由一股或多股丝线搓成。

搓绒剅的方法是:

把绒线的一端由一人对立捏住,自己捏住另一端,用右手大,食两指,将线头向左搓旋,渐渐搓紧,然后将绒剅对中折,两端并齐捏住,任其两端自旋合成如绳,再于两端并齐处打结,勿使松退。

注意绒剅不可太粗、太细,以能穿过琴轸孔为宜。

  琴弦:

琴弦一副为七根,最细的为七弦,最粗的为一弦,音像或乐器出售店有卖。

商品牌子以星海、敦煌、乐圣、上音等居多,琴弦以弦身洁白,通体圆润,弹时手感不糙为佳。

  琴穗:

琴穗是古琴上的装饰品。

一般系在绒剅上,可上商店购买,颜色以褐色、深绿色居多。

古琴制作——刮灰胎与上漆

  前面已经把斫琴面板和底板制作,需要的附件,灰胎的种类和详细配制,以及其尺寸和斫琴工具等等做了详细描述,如上几期所述把这一切都做好了之后,将岳山、轸池、雁足、龙龈等附件粘贴上去,等胶干后,修整完毕即可以开始刮灰胎、上漆等。

刮灰胎

 灰胎最厚不可超过二分硬币的两个厚。

最薄为不可露出木头本色。

一般地讲灰胎上得比较厚的话,上一次就够了不用反复上,以免灰胎过于厚。

如果一次上得太薄的话要多上几次以得到所需要的音色。

多数情况下,灰胎上两至三次为宜。

以鹿角霜为例,先上道粗灰,待干了之后,用砂纸磨平,再上一道中灰,等其干了之后,再用砂纸磨平,最后再上一道细灰,等阴干后用细砂纸磨平便可(注意:

灰胎的粗细不同所用砂纸型号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讲,上粗灰则用颗粒稍粗的砂纸磨,细灰则用颗粒较细的砂纸打磨)。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琴上三遍灰胎即可,要注意观察灰胎的厚薄度。

 灰胎调制,以鹿角霜为例,用大漆和磨细的鹿角霜调和。

注意不要一下子在鹿角霜中倒入大量大漆,慢慢地往鹿角霜中加入大漆,在加入过程中不停地搅动。

大漆的颜色是一个逐变的过程,先是乳白色,逐渐呈褐红色,随着和鹿角霜地搅拌,颜色逐渐变为黑色。

鹿角霜加入大漆的搅拌需要均匀(加入比例大约为1(大漆):

3(鹿角霜)),直到搅成糊状且感觉粘性很强时既可用工具将鹿角霜刮至琴面、琴底(注意既不要太干,也不要太流性,以恰好可以上到琴面不会滑落为宜)。

 一般来说灰胎比较难干,主要是因为加入鹿角霜中的大漆比较难干,少的需要则二、三天,多则十天半月才可能完全干透。

灰胎在湿热的环境中干得较快,为了尽快的让灰胎干透,可以人工创造条件。

也因为如此夏天比冬天干的快。

北方的琴友在冬天上灰胎时可以将琴靠近暖气片,这样可使得琴面的灰胎干得更快一些。

还有就是可以利用家里的沐浴间,利用其间湿气和热度,同样可以使琴的灰胎干得更快。

 灰胎打磨:

灰胎完全干了之后,打磨时候要先用粗颗粒的砂布来磨,逐步地换细砂纸打磨,越到后面用的砂子越细。

这样磨出来的效果最好,琴面非常光洁,没有划痕(市面有最粗为:

cc60cw,最细为:

cw280-600的砂纸(布)出售)。

 灰胎打磨的时候,可以上弦进行试音,将琴的灰胎是否磨好的最重要标准是没有沙音,否则继续打磨。

同时要注意,不要磨到木头或者磨掉木头。

如果灰胎太薄,磨到木头的时候还有沙音则需要重新补灰胎,当然也可以在初上灰胎时就上厚一些,以便打磨。

有时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成品琴琴面上有灰胎露出来,就是因为上漆后发现仍有沙音,将表面再次打磨的缘故。

 整个琴体灰胎要磨得表面平整、无沙音,如此则可开始上漆。

上 漆

 上漆要有先后顺序。

一般来讲,开始上漆时应该上浓度较低的大漆(可以先稀释大漆),这样为的是能让大漆更好的渗透到已经刮好的灰胎子里去,如此增强灰胎的坚固性和大漆在灰胎中均匀性,一般而言,上两遍即可,注意上大漆时要等前一遍大漆干透之后方可继续。

之后再开始上浓度稍大的大漆,这样才能使漆的表面光洁,上漆次数不等,视情况而定,一般也是两次即可,同样要等大漆每一遍完全阴干后才可再上。

一般来说灰胎如果磨得很好,很平,没有沙音的话上大漆的次数相对会少些。

事实上,上漆次数的多少是不限的,主要是以上好为主。

 琴体颜色可在上漆的时候依自己喜好添加不同颜料改变。

比如可通过大漆调适量朱砂涂抹琴身,这是得出来的琴面颜色为红色;如果想得到一张黑色的琴,可在大漆中加入黑色颜料。

颜色的深浅等可先在废木材上做涂刷试验,直到调出自己喜欢的颜色为止。

然后在琴上上漆便可(注意大漆的颜色有个渐变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验定一个颜色)。

 有些琴是间杂的颜色的,一般是通过上两种或者多种调过颜色的漆来实现的。

比如有的琴是先将琴上成红色,然后再上黑漆,等大漆干了之后,经过砂子磨后,会出一种斑驳色(红黑杂夹)而且这两种颜色的对比度会越来越明显。

同样的,也可以先上黑漆然后再上红漆,这两种做法的先后不一样,虽然所用的颜色是一样的,但是可导致琴的颜色不一样,有兴趣的琴友可以自行试验。

 大漆上完并且等完全干了之后,通过更精密的抛光以后,可以再次调整岳山的高度,以自己适合为宜。

前面几期将古琴的基本制作过程做了详细描述,如木材的选择、附件的种类、附料的配置、灰胎和大漆种类与使用,斫琴工具的准备与使用,以及尺寸大小等等。

本期主要讲述古琴制作上的后期收尾工作。

 调整

 上期讲了刮灰胎和上大漆时候,特别需要注意打磨工作,为的就是保证琴面平整、无刹音。

古琴上好漆之后,待其凉干了之后,便可上弦试弹音色和对岳山、龙龈高度的调整。

上弦试弹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面板的平整性,自4徽至琴尾处保持水平,这点很重要,是否水平直接影响到弹奏该琴时的手感。

而岳山、龙龈高度的适当修整是为了指弹奏时不到琴弦距离琴面太高而抗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善琴的音色。

面板的平整性调整和岳山、龙龈的高度调整(一般是磨低)是在试弹的过程中逐步实施的,不断上弦试弹,逐步修整,直到调整到适合自己的手感为止。

注意不要把岳山和龙龈磨的太低,以免琴弦在弹奏的时候打面板。

 上弦

 上弦是一个和弹琴者更为贴切的活,换弦、重新上弦不仅仅是力气活,更需要技巧。

一般上弦时候要注重借力,这样即使是女性琴友,也可自己上弦。

 具体是这样的,绒扣和轸子的系结、蝇头的打结都完成后,先将绒扣头从琴底板绒扣孔中穿插到琴面与岳山平,再将打好的蝇头的琴弦弦尾一端穿入绒扣并拉到蝇头处。

上弦时将琴头竖立于地板的软垫上,雁足向外,琴面右侧附靠胸前,使弦尾一端过龙龈再过雁足尺许。

为防手掌皮肤受伤,可用软布团缠于弦尾,将琴弦紧贴底板从下向上顺卷数圈近至雁足处。

随后左手扶住琴尾,右手握住卷着琴弦的软布团用力下拉弦。

此时琴可稍离人体,左手大指轻拨琴面部位的琴弦,审定音高是否基本符合要求。

待确定音高基本符合要求后,右手以韧力将琴弦紧贴底板缠于雁足。

 缠绕雁足的过程中,初三至五圈至关重要,不可有丝毫懈怠。

须圈圈相压,以固定弦的张力。

最后将剩余的弦尾穿夹在琴背与弦之间或两弦之间(或者将弦尾打一小折以防滑脱)即可。

无须再多缠绕。

按传统习惯从一弦到四弦,依次先后顺时针方向缠于外雁足。

从五弦至七弦,依次先后逆时针缠于内雁足。

 附《西麓堂琴统》上弦法

 凡上弦,以弦入轸钩,却紧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