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73035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5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二)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2分)

1.[易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监督(dū)哗笑(huā)顽劣(liè)憎恶(zēnɡ)

B.喉咙(hóu)徘徊(huái)伤疤(bā)清澈(cè)

C.踌躇(zhù)放肆(sì)附庸(yōng)镌刻(juān)

D.窈窕(yǎo)涟漪(yī)困窘(jiǒng)薄弱(bó)

2.[易错]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

A.钮扣 遮掩 崭新B.摔跤 粉刷 衔接

C.呐喊 瞄准 侵犯D.发怔 芝麻 损失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中“信”的意思是(  )。

(2分)

A.相信B.信用C.消息D.信件

4.将下面句子合并为一句话,恰当的关联词是(  )。

(2分)

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猴子更加放肆起来。

A.不但……还……B.因为……所以……

C.即使……也……D.一边……一边……

5.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1)外祖父________回到自己的祖国。

(2)我们不能辜负师长对我们的________。

(3)蜻蜓飞得那么快,别________追上它。

A.指望 渴望 期望B.期望 渴望 指望

C.渴望 指望 期望D.渴望 期望 指望

6.对下面广告词中的错别字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某热水器广告词:

随心所浴——“浴”改为“裕”

B.某摩托车广告词:

骑乐无穷——“骑”改为“其”

C.某洗衣机广告词:

闲妻良母——“闲”改为“贤”

D.某止咳药广告词:

咳不容缓——“咳”改为“刻”

7.下面歇后语中不带四大名著里人物名字的一项是(  )。

(2分)

A.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B.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C.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D.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爷爷在汽车边站定,慈祥地望着前来送行的乡亲们。

B.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强的英语口语水平有了显著增强。

D.这道数学题实在是太难了,我花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才解答出来。

9.与下面句子的意思对应的诗句是(  )。

(2分)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0.[易错]小华认真听了同桌小丽对于学习方法的总结后,感叹道:

“(  )。

”(2分)

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11.[疑难]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B.周瑜疑惑起来,说:

“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C.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D.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

12.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拟人)

B.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拟人)

C.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比喻)

D.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反问)

13.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②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④好在一开始我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⑤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

A.②①③④⑤B.②③①④⑤

C.③②⑤①④D.②③⑤①④

14.按要求填空。

(6分)

(1)李白在送别友人孟浩然时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正如《论语》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王叔叔赤手空拳制服了正在持刀抢劫的歹徒,人们争相传颂他的英勇事迹,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填歇后语)

第二部分 阅读与欣赏(38分)

(一)晴天“下雨”的怪树(12分)

中国四川仁寿县的虞丞乡,在2009年2月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大树居然下起了雨,这个现象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前去观看。

这棵树长在南宋抗金名相虞允文的墓地里。

大树平白无故下雨就让人觉得很惊奇了,而它还生长在墓地的坟头上,更让大家觉得神秘。

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沾染了丞相的灵气,是神仙显灵的表现。

这种说法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赶来,为的就是沾沾灵气。

当地气象局和林业局的工作人员为了找出大树下雨的真正原因,也派了专人过来调查,他们要为这件稀奇的事情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虞允文墓地的这棵大树是棉丝树,学名滇朴,是一种乔木,树干挺拔高大,在中国南方十分常见。

而且这种树的叶子通常为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带菱形,并不是碗状的,也无法把水包起来。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棵大树“下雨”的时候,树干是光秃秃的,不存在叶子积水而形成滴水现象。

为了彻底查出大树下雨的真相,仁寿县派出消防队员爬上大树,取下大树的一根树枝研究。

结果,人们发现在干枯的树枝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昆虫,这种昆虫让在场的博士们一时叫不出名字来,只能带回去研究。

经过北京林业大学骆有庆教授的仔细检查和研究,他认为这是一种名叫朴巢沫蝉的昆虫。

骆有庆教授说这种小虫子其实和知了是一个家族体系的,虽然这种虫子的个头比知了小了很多,只有一个米粒那么大,但它们的分泌物却很多。

这种昆虫依赖于植物的汁液生存,而它们在吸取汁液的同时也在迅速地将汁液排出体外。

它们排出体外的液体,其实就是通过消化道肛门排出来的一些多余的新陈代谢的物质。

谜底就这样被揭开了,人们一直困惑的大树显灵的问题,其实就是这些小虫子在作怪。

它们遍布大树的枝干,吃饱喝足后将身体里不需要的水分排出,让人们误以为是大树在下雨。

虽然这种虫子给人们带来了困惑,但它们的危害并不大,不需要采取什么杀灭措施。

15.晴天“下雨”的怪树是什么树?

(  )(2分)

A.木棉树B.棉丝树C.神奇树D.乔木树

16.题目中“下雨”的“雨”指的是什么?

(  )(2分)

A.树叶积水B.天上下的雨水

C.虫子的排泄物D.大树分泌的汁液

17.大树“下雨”的原因是什么?

(  )(2分)

A.神仙显灵B.气象原因

C.长在坟头D.虫子作怪

18.最后揭开大树晴天“下雨”秘密的是谁?

(  )(2分)

A.消防队员B.气象局工作人员

C.林业局工作人员D.骆有庆教授

19.“虽然这种虫子的个头比知了小了很多,只有一个米粒那么大,但它们的分泌物却很多。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好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万箭复仇(26分)

围魏救赵后的第十三年,魏国攻打韩国。

韩国向齐国告急,请求救援。

齐国派田忌带兵前往,直攻魏国首都大梁。

魏国将领庞涓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从韩国赶回来阻拦,而齐军已经越过魏国边境,向西挺进。

孙膑对田忌说:

“魏国部队向来强悍,不把齐军看在眼里,而齐国部队又是以胆怯出名,所以会打仗的人必须懂得利用这种情势,从中取利。

根据兵法,每天赶一百里路去和敌人争利的,定要折损自己的前锋主将;每天赶五十里路的,只有一半的士兵到得了目的地。

就让魏军赶着来找我们吧!

请您下令,让我军在进入魏国的第一天造十万个灶来做饭,第二天减为五万,第三天减为三万。

田忌依孙膑的计划进行部署。

庞涓带兵走了三天,探查齐军驻留过的地方,非常高兴地说:

“我早就知道齐军是胆小鬼,到了我国境内,溜掉的士兵竟然超过一半。

庞涓舍弃步兵,只带装备轻简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赶齐军。

孙膑估算庞涓的行程,推算出他到达马陵的时间。

想起庞涓,孙膑不禁摸了摸自己残废的双腿。

庞涓和孙膑是同门师兄弟,曾一起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受到魏惠王的重用,当了魏国的将军。

但每当想起孙膑这位老同学,庞涓的心里总不免笼罩着一层阴影:

“这个人能力比我强,一定比我更有作为,绝不能让他出头。

”于是,庞涓暗中派人把孙膑找来,胡乱编了一个罪名,废了他的双腿,还在他的脸上刺字,想让他一辈子见不得人。

十多年过去了,伤ロ早已愈合,但每当想起这件事,孙膑都会心痛不已。

自从那次被庞涓迫害后,他就不再用本名,改名为“膑”。

“膑”即膝盖骨,又指挖掉膝盖骨的刑罚。

他以这个字为名,就是要自己牢牢记住心中的痛。

现在,复仇的机会来了。

马陵这个地方道路狭窄,两旁障碍又多,大可设下埋伏。

孙膑叫人把一棵大树的树皮刮掉,在白白的树干上写下一行字:

“庞涓死在这棵树下。

”又命令齐军擅长射箭的弓箭手藏匿在道路两旁,并下令:

“天黑以后,只要看见有人点火,就立刻放箭。

夜里,庞涓果然带兵来到马陵,经过这棵树下时,他见刮过皮的树上似乎写着什么,便叫人点燃火把,想借火光看个清楚。

他还没读完树上所写的那句话,只听见“嗖嗖”的箭声响起,齐国伏军万箭齐发。

一时间,魏军反应不及,阵脚大乱。

庞涓这时知道自己已是穷途末路,便刎颈自杀,死前恨恨地说:

“倒让这小子成就了名声!

”齐国部队乘胜追击,大破魏军,将魏太子申俘虏回国。

这场马陵之战让天下人都知道了孙膑的大名,也使他的兵书流传后世。

(节选自《少年读史记——辩士纵横天下》,有改动)

20.文中写的是谁复仇?

(  )(2分)

A.庞涓B.孙膑C.田忌D.太子申

21.文中谁穷途末路,刎颈自杀?

(  )(2分)

A.庞涓B.孙膑C.田忌D.太子申

22.庞涓和孙膑分别效力于哪个国家?

(  )(2分)

A.魏国和齐国B.齐国和魏国

C.韩国和赵国D.赵国和韩国

23.“庞涓的心里总不免笼罩着一层阴影:

‘这个人能力比我强,一定比我更有作为,绝不能让他出头。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庞涓心胸狭窄B.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

C.孙膑的才能超过庞涓D.庞涓很想出人头地

24.如果给本文换个题目,下面哪个选项最合适?

(  )(2分)

A.围魏救赵B.调虎离山C.知己知彼D.马陵之战

25.“请您下令,让我军在进入魏国的第一天造十万个灶来做饭,第二天减为五万,第三天减为三万。

”孙膑让田忌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认真阅读第4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说说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孙膑。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夜里,庞涓果然带兵来到马陵,经过这棵树下时,他见刮过皮的树上似乎写着什么,便叫人点燃火把,想借火光看个清楚。

”句中“果然”一词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30分)

28.小练笔。

相信你在这个学期阅读了不少好书,请用一段话把你读过的自认为最好的一本书推荐给同学们,让同学们也来阅读这本书,字数不少于150。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这学期,你班上哪位同学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

是勤奋学习的“学霸”,助人为乐的“雷锋”,还是调皮捣蛋的“他”?

请你把印象最深的那位同学写下来,注意通过一两件事突出他或她的特点。

(25分)

 期末测试卷

(二)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1.D [点拨]读音的问题主要是声调、声母、韵母容易混淆,对于一些特殊读音多加注意便可避免出错,本题“哗笑”应读“huá”;“清澈”应读“chè”;“踌躇”应读“chú”。

2.A [点拨]“钮扣”应为“纽扣”,“纽”本义跟丝线有关,而不是和金属有关,记字形要注意溯源才不容易出错。

3.B 4.B 5.D 6.A 7.B 8.A 9.B

10.C [点拨]做这题要认真审题,它的着眼点是听学习方法后的感叹,所以重在讲听后的收获,这样就只有C选项是最合适的。

11.C [点拨]做这题要有耐心,要逐句认真阅读,C选项“蚂蚱”的后面应该用逗号而不是继续用顿号。

12.B 

13.D

14.

(1)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3)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

第二部分:

阅读与欣赏

(一)

15.B 16.C 17.D 18.D

19.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让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了虫子的大小。

(二)

20.B 21.A 22.A 23.D 24.D

25.是为了迷惑庞涓,造成齐国军队确实是胆小鬼的假象,引诱庞涓上当追赶齐兵进入埋伏。

26.示例:

熟读兵书,善于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用兵,料事如神,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27.“果然”生动地写出了孙膑料事如神,体现了他对庞涓的了解和对整个战役部署的巧妙和周密。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

28.略。

 [点拨]可以从书的内容、表达手法、阅读收获等多方面进行介绍,抓住书本最大特点进行重点介绍。

29.略。

 [点拨]重点要放在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上。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卷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基础训练营(39分)

1.选择题。

(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我躲在屏风后面,敛声屏气,生怕被人发现。

B.武松的梢棒折做两截,打虎过程一波三折。

C.山洪势不可当,顷刻间淹没了村民所有的家当。

D.军帐前挑着一面旗,军帐里的将士们正挑灯夜战。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碧波万倾 风光旖旎 乐此不彼B.美妙绝伦 顶天立地 不可胜数

C.良辰美景 拖男擎女 力倦神疲D.伸头缩颈 瞑目尊身 神机妙算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侮辱”的“辱”我不认识,我应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先查“辰”部,再查3画。

B.我不认识“诣”字,我应该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先查大写字母“Y”,再查音节“yi”。

C.“贼”字我不认识,我应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先查“贝”部,再查6画。

D.“乃”字我不认识,也不知道偏旁是什么,我用数笔画查字法,查2画。

2.读句子,看拼音,写字词。

(6分)

(1)祖国的领土是shénshèng(   )不可qīnfàn(   )的。

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守岛卫国32年,他们的精神令我们sùránqǐjìng(       )。

(2)乡间生活chéng(  )载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

在花丛间捉húdié(   ),在草地上逮màzhɑ(   )……

3.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12分)

(1)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6分)

养(  )处(  )半(  )半(  )(  )忙(  )乱

(  )机(  )算(  )(  )起敬(  )夜(  )更

(2)照样子,写词语。

(6分)

胸有成竹(出自历史故事):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不动声色(描写神态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哭笑不得(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读语段,找出语段中有错误的地方,并用修改符号改正过来。

(7分)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明,是中华儿女和穆相处,撷手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声声不息的动力源泉。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活力与内在的生命力。

5.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5分)

(1)“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

(2)“杨氏之子”与“誉之曰”中的“之”意思相同,都是“的”的意思。

(  )

(3)《红楼春趣》讲述的是贾宝玉、林黛玉等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故事。

(  )

(4)“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

太阳也不知道。

”这是反问句。

(  )

(5)“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  )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6分)

(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前的字母填到句中的横线上。

(4分)

凭着健壮的体魄,你可以支撑起________;凭着顽强的毅力,你可以攀登上________;凭着旺盛的精力,你可以开垦出________;凭着超人的智慧,你可以描绘出________。

A.一片蔚蓝的天空B.一幅精美的画卷

C.一座巍峨的高山D.一块肥沃的土地

二、综合展示厅(10分)

7.积累运用。

(1)边塞诗多悲壮苍凉,《从军行》中写青海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抒发了将士们誓死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填连续的两句诗)

(2)古人写诗常常借月抒怀,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你也来写一写吧: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快放暑假了,妈妈跟我约法三章。

她说咸菜烧豆腐——______________,

我只有和往年一样首先参加奥赛培训才能选择其他培训活动。

这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填歇后语)

(4)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_》主要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故事广为流传。

三、课本直通车(6分)

8.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______________的诸葛亮,______________的武松,____________的严监生,___________的刘伯承。

(2分)

9.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读《稚子弄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体会到了小孩子玩冰的快乐;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感受到了诗人初闻收复蓟北时悲喜交加的心情。

(4分)

四、阅读检阅台(20分)

(一)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9分)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①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②去之。

又尝③同席④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⑤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

“子⑥非吾友也!

【注释】①共:

一起。

②掷:

扔。

③尝:

曾经。

④席:

坐席。

⑤废书:

放下书。

⑥子:

你。

10.短文主要讲了管宁与华歆交往中的(  )事情。

(2分)

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11.短文中的管宁是一个(  )的人。

(2分)

A.刚正不阿,疾恶如仇B.刻苦勤奋,自强不息

C.自命清高,知足常乐D.淡泊名利,不事权贵

12.后来,人们往往用“管宁割席”比喻(  )(2分)

A.朋友断交。

B.朋友之间的感情比较淡薄。

C.朋友的德行有高有低。

D.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为真正的朋友。

13.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管宁的做法对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1分)

欲擒故纵

一个刚退休的老人回到老家,买了一座房住了下来,想在那儿安静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写些回忆录。

刚开始的几个星期,一切都很好。

安静的环境对老人的精神和写作很有益。

但有一天,三个半大不小的男孩子放学后来这里玩,他们把几只破垃圾桶踢来踢去,玩得不亦乐乎。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于是出去跟男孩子们谈判。

“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很喜欢看你们年轻人踢桶玩。

如果你们每天来玩,我给你们三人每人一块钱。

三个男孩子很高兴,更加起劲地表演他们的足下功夫。

过了三天,老人忧愁地说:

“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减少了一半,从明天起,我只能给你们每人5毛钱。

男孩子们很不开心,但还是答应了这个条件。

每天放学后,继续去表演。

一个星期后,老人愁眉苦脸地对他们说:

“最近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

对不起,以后我每天只能给你们每人两毛钱了。

“两毛钱?

”一个男孩子脸色发青,愤怒地说,“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宝贵时间为你表演呢,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宁的日子。

(有改动)

14.老人去跟男孩子们谈判,下面不是他的真实想法的一项是( )(2分)

15.文中两次写到老人的神情,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老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  )(3分)

A.通货膨胀使老人的收入减少了一半。

B.最近他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

C.他想让男孩子们误以为自己为不能观看他们的表演而感到可惜。

16.找出第四至六自然段中表现男孩子们心情变化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变化都是因为____,最后他们也因此不再“表演”了。

(4分)

17.老人利用“欲擒故纵”的策略,成功地获得了他想要的安宁,在这个故事中“擒”指(  ),“纵”指(  )。

(2分)

A.让男孩子们不再踢垃圾桶B.和男孩子们谈判

C.一步步缩减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