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41955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5.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5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二)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2分)

1.[易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监督(dū)哗笑(huā)顽劣(liè)憎恶(zēnɡ)

B.喉咙(hóu)徘徊(huái)伤疤(bā)清澈(cè)

C.踌躇(zhù)放肆(sì)附庸(yōng)镌刻(juān)

D.窈窕(yǎo)涟漪(yī)困窘(jiǒng)薄弱(bó)

2.[易错]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

A.钮扣 遮掩 崭新B.摔跤 粉刷 衔接

C.呐喊 瞄准 侵犯D.发怔 芝麻 损失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中“信”的意思是(  )。

(2分)

A.相信B.信用C.消息D.信件

4.将下面句子合并为一句话,恰当的关联词是(  )。

(2分)

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猴子更加放肆起来。

A.不但……还……B.因为……所以……

C.即使……也……D.一边……一边……

5.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1)外祖父________回到自己的祖国。

(2)我们不能辜负师长对我们的________。

(3)蜻蜓飞得那么快,别________追上它。

A.指望 渴望 期望B.期望 渴望 指望

C.渴望 指望 期望D.渴望 期望 指望

6.对下面广告词中的错别字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某热水器广告词:

随心所浴——“浴”改为“裕”

B.某摩托车广告词:

骑乐无穷——“骑”改为“其”

C.某洗衣机广告词:

闲妻良母——“闲”改为“贤”

D.某止咳药广告词:

咳不容缓——“咳”改为“刻”

7.下面歇后语中不带四大名著里人物名字的一项是(  )。

(2分)

A.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B.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C.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D.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爷爷在汽车边站定,慈祥地望着前来送行的乡亲们。

B.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强的英语口语水平有了显著增强。

D.这道数学题实在是太难了,我花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才解答出来。

9.与下面句子的意思对应的诗句是(  )。

(2分)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0.[易错]小华认真听了同桌小丽对于学习方法的总结后,感叹道:

“(  )。

”(2分)

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11.[疑难]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B.周瑜疑惑起来,说:

“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C.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D.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

12.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拟人)

B.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拟人)

C.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比喻)

D.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反问)

13.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②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④好在一开始我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⑤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

A.②①③④⑤B.②③①④⑤

C.③②⑤①④D.②③⑤①④

14.按要求填空。

(6分)

(1)李白在送别友人孟浩然时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正如《论语》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王叔叔赤手空拳制服了正在持刀抢劫的歹徒,人们争相传颂他的英勇事迹,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填歇后语)

第二部分 阅读与欣赏(38分)

(一)晴天“下雨”的怪树(12分)

中国四川仁寿县的虞丞乡,在2009年2月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大树居然下起了雨,这个现象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前去观看。

这棵树长在南宋抗金名相虞允文的墓地里。

大树平白无故下雨就让人觉得很惊奇了,而它还生长在墓地的坟头上,更让大家觉得神秘。

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沾染了丞相的灵气,是神仙显灵的表现。

这种说法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赶来,为的就是沾沾灵气。

当地气象局和林业局的工作人员为了找出大树下雨的真正原因,也派了专人过来调查,他们要为这件稀奇的事情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虞允文墓地的这棵大树是棉丝树,学名滇朴,是一种乔木,树干挺拔高大,在中国南方十分常见。

而且这种树的叶子通常为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带菱形,并不是碗状的,也无法把水包起来。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棵大树“下雨”的时候,树干是光秃秃的,不存在叶子积水而形成滴水现象。

为了彻底查出大树下雨的真相,仁寿县派出消防队员爬上大树,取下大树的一根树枝研究。

结果,人们发现在干枯的树枝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昆虫,这种昆虫让在场的博士们一时叫不出名字来,只能带回去研究。

经过北京林业大学骆有庆教授的仔细检查和研究,他认为这是一种名叫朴巢沫蝉的昆虫。

骆有庆教授说这种小虫子其实和知了是一个家族体系的,虽然这种虫子的个头比知了小了很多,只有一个米粒那么大,但它们的分泌物却很多。

这种昆虫依赖于植物的汁液生存,而它们在吸取汁液的同时也在迅速地将汁液排出体外。

它们排出体外的液体,其实就是通过消化道肛门排出来的一些多余的新陈代谢的物质。

谜底就这样被揭开了,人们一直困惑的大树显灵的问题,其实就是这些小虫子在作怪。

它们遍布大树的枝干,吃饱喝足后将身体里不需要的水分排出,让人们误以为是大树在下雨。

虽然这种虫子给人们带来了困惑,但它们的危害并不大,不需要采取什么杀灭措施。

15.晴天“下雨”的怪树是什么树?

(  )(2分)

A.木棉树B.棉丝树C.神奇树D.乔木树

16.题目中“下雨”的“雨”指的是什么?

(  )(2分)

A.树叶积水B.天上下的雨水

C.虫子的排泄物D.大树分泌的汁液

17.大树“下雨”的原因是什么?

(  )(2分)

A.神仙显灵B.气象原因

C.长在坟头D.虫子作怪

18.最后揭开大树晴天“下雨”秘密的是谁?

(  )(2分)

A.消防队员B.气象局工作人员

C.林业局工作人员D.骆有庆教授

19.“虽然这种虫子的个头比知了小了很多,只有一个米粒那么大,但它们的分泌物却很多。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好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万箭复仇(26分)

围魏救赵后的第十三年,魏国攻打韩国。

韩国向齐国告急,请求救援。

齐国派田忌带兵前往,直攻魏国首都大梁。

魏国将领庞涓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从韩国赶回来阻拦,而齐军已经越过魏国边境,向西挺进。

孙膑对田忌说:

“魏国部队向来强悍,不把齐军看在眼里,而齐国部队又是以胆怯出名,所以会打仗的人必须懂得利用这种情势,从中取利。

根据兵法,每天赶一百里路去和敌人争利的,定要折损自己的前锋主将;每天赶五十里路的,只有一半的士兵到得了目的地。

就让魏军赶着来找我们吧!

请您下令,让我军在进入魏国的第一天造十万个灶来做饭,第二天减为五万,第三天减为三万。

田忌依孙膑的计划进行部署。

庞涓带兵走了三天,探查齐军驻留过的地方,非常高兴地说:

“我早就知道齐军是胆小鬼,到了我国境内,溜掉的士兵竟然超过一半。

庞涓舍弃步兵,只带装备轻简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赶齐军。

孙膑估算庞涓的行程,推算出他到达马陵的时间。

想起庞涓,孙膑不禁摸了摸自己残废的双腿。

庞涓和孙膑是同门师兄弟,曾一起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受到魏惠王的重用,当了魏国的将军。

但每当想起孙膑这位老同学,庞涓的心里总不免笼罩着一层阴影:

“这个人能力比我强,一定比我更有作为,绝不能让他出头。

”于是,庞涓暗中派人把孙膑找来,胡乱编了一个罪名,废了他的双腿,还在他的脸上刺字,想让他一辈子见不得人。

十多年过去了,伤ロ早已愈合,但每当想起这件事,孙膑都会心痛不已。

自从那次被庞涓迫害后,他就不再用本名,改名为“膑”。

“膑”即膝盖骨,又指挖掉膝盖骨的刑罚。

他以这个字为名,就是要自己牢牢记住心中的痛。

现在,复仇的机会来了。

马陵这个地方道路狭窄,两旁障碍又多,大可设下埋伏。

孙膑叫人把一棵大树的树皮刮掉,在白白的树干上写下一行字:

“庞涓死在这棵树下。

”又命令齐军擅长射箭的弓箭手藏匿在道路两旁,并下令:

“天黑以后,只要看见有人点火,就立刻放箭。

夜里,庞涓果然带兵来到马陵,经过这棵树下时,他见刮过皮的树上似乎写着什么,便叫人点燃火把,想借火光看个清楚。

他还没读完树上所写的那句话,只听见“嗖嗖”的箭声响起,齐国伏军万箭齐发。

一时间,魏军反应不及,阵脚大乱。

庞涓这时知道自己已是穷途末路,便刎颈自杀,死前恨恨地说:

“倒让这小子成就了名声!

”齐国部队乘胜追击,大破魏军,将魏太子申俘虏回国。

这场马陵之战让天下人都知道了孙膑的大名,也使他的兵书流传后世。

(节选自《少年读史记——辩士纵横天下》,有改动)

20.文中写的是谁复仇?

(  )(2分)

A.庞涓B.孙膑C.田忌D.太子申

21.文中谁穷途末路,刎颈自杀?

(  )(2分)

A.庞涓B.孙膑C.田忌D.太子申

22.庞涓和孙膑分别效力于哪个国家?

(  )(2分)

A.魏国和齐国B.齐国和魏国

C.韩国和赵国D.赵国和韩国

23.“庞涓的心里总不免笼罩着一层阴影:

‘这个人能力比我强,一定比我更有作为,绝不能让他出头。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庞涓心胸狭窄B.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

C.孙膑的才能超过庞涓D.庞涓很想出人头地

24.如果给本文换个题目,下面哪个选项最合适?

(  )(2分)

A.围魏救赵B.调虎离山C.知己知彼D.马陵之战

25.“请您下令,让我军在进入魏国的第一天造十万个灶来做饭,第二天减为五万,第三天减为三万。

”孙膑让田忌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认真阅读第4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说说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孙膑。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夜里,庞涓果然带兵来到马陵,经过这棵树下时,他见刮过皮的树上似乎写着什么,便叫人点燃火把,想借火光看个清楚。

”句中“果然”一词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30分)

28.小练笔。

相信你在这个学期阅读了不少好书,请用一段话把你读过的自认为最好的一本书推荐给同学们,让同学们也来阅读这本书,字数不少于150。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这学期,你班上哪位同学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

是勤奋学习的“学霸”,助人为乐的“雷锋”,还是调皮捣蛋的“他”?

请你把印象最深的那位同学写下来,注意通过一两件事突出他或她的特点。

(25分)

 期末测试卷

(二)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1.D [点拨]读音的问题主要是声调、声母、韵母容易混淆,对于一些特殊读音多加注意便可避免出错,本题“哗笑”应读“huá”;“清澈”应读“chè”;“踌躇”应读“chú”。

2.A [点拨]“钮扣”应为“纽扣”,“纽”本义跟丝线有关,而不是和金属有关,记字形要注意溯源才不容易出错。

3.B 4.B 5.D 6.A 7.B 8.A 9.B

10.C [点拨]做这题要认真审题,它的着眼点是听学习方法后的感叹,所以重在讲听后的收获,这样就只有C选项是最合适的。

11.C [点拨]做这题要有耐心,要逐句认真阅读,C选项“蚂蚱”的后面应该用逗号而不是继续用顿号。

12.B 

13.D

14.

(1)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3)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

第二部分:

阅读与欣赏

(一)

15.B 16.C 17.D 18.D

19.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让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了虫子的大小。

(二)

20.B 21.A 22.A 23.D 24.D

25.是为了迷惑庞涓,造成齐国军队确实是胆小鬼的假象,引诱庞涓上当追赶齐兵进入埋伏。

26.示例:

熟读兵书,善于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用兵,料事如神,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27.“果然”生动地写出了孙膑料事如神,体现了他对庞涓的了解和对整个战役部署的巧妙和周密。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

28.略。

 [点拨]可以从书的内容、表达手法、阅读收获等多方面进行介绍,抓住书本最大特点进行重点介绍。

29.略。

 [点拨]重点要放在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上。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二)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一、看拼音,结合语境写词语。

(13分)

1.夏天,农民们在田里chǎndì()、bácǎo()。

远处sānɡshù()枝叶茂盛,húdié()在飞舞,màzhɑ()在蹦跶,好一幅繁忙的景象。

2.沃克医生站起身,shúliàn()地解开病人右眼上的bēnɡdài()。

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jīnɡyí()。

3.一位带着màozi()的孩子坐在chuáncānɡ()里,望着liáo

kuò()的大海,看着海上飞翔的hǎiōu(),静静地xiǎnɡshòu()这美丽的画面。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4分)

1.与“一模一样”中的“模”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模仿模样B.模式模糊

C.模板模子D.模型模具

2.下列词语的读音与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水寨迸出(bìnɡ)铁锤

B.喵准旖旎(nǐ)泛滥

C.赋予牲畜(chù)吆喝

D.精勘顷刻(qǐnɡ)祸患

3.下列句子中依次填入的字是()

(1)武松定睛一看,哨棒折成两。

(2)我的奶奶是一个缝。

(3)河边了一排杨柳。

(4)这个笔记本里记了我童年的点滴。

A.裁截栽载B.截裁栽载

C.载截栽裁D.截载裁栽

4.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提高认识价钱便宜保卫公物

B.反映情况身体强大发扬风格

C.灌溉稻田生活俭朴远大幻想

D.发现问题参加演出改正错误

5.下面这句话中应该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________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________难以回转身来。

A.即使……也……B.只有……才……

C.只要……就……D.因为……所以……

6.将下列句子排序,组成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①归结起来,有两种态度是正好相反的。

②前者是错误的,注定会失败;后者是正确的,必然会胜利。

③人们对待事物运动的力量可以采取种种不同的态度。

④一种是积极疏导使之顺利发展。

⑤一种是堵塞事物运动发展的道路。

A.③⑤④①②B.③①⑤④②

C.①⑤④②③D.①②⑤④③

7.某天,王老师在办公室接待一位学生家长。

那位学生家长抱怨在家里不敢抽烟,并试探性地问在此能否抽烟,王老师委婉幽默地拒绝了,她说:

“()”

A.唉,你真是损人害己啊。

B.您看,这里写着‘禁止吸烟’。

C.先生,您的控制能力不太好啊。

D.先生,您就像在家里一样好了。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2分)

1.武松怕被店家耻笑,只好独自上冈。

(改为双重否定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改为陈述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6分)

(1)比喻句:

厚厚的积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夸张句:

一声虎啸,整个山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拟人句:

枝头的画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数字:

这个书包大小的旅行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比较:

这声音比,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举例子:

我国有许多石拱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句子写一写。

(2分)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留住一株小草,你却给了我整个绿地;我原想__________________,你却给了我__________________;我原想__________________,你却给了我__________________。

四、积累运用。

(8分)

1.《三国演义》中的蜀国军师_________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智慧的象征,与他相关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还有一部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这位军师是_________,他的绰号是_________,这部作品是《_________》。

(6分)

2.《乡村四月》一诗中通过刻画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体现出劳动紧张、繁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五、口语交际。

(3分)

不知不觉,你已经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了。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最想感谢什么?

是妈妈那双温柔的手,还是同学那一颗真挚的心,还是……请你用通顺、流畅的语言,把你最想感谢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六、小古文阅读。

(9分)

陈晋之读书法①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

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

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

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④良为得法⑤云。

【注释】①本文选自《扪虱新话》,题目为编者自拟。

陈晋之:

人名。

②诵:

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

③癖:

毛病。

④陈贤:

对陈晋之的美称。

⑤良为得法:

甚得读书之道。

⑥云:

语气词。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只画一处)(1分)

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2分)

(1)岁计有余者岁:

________________

(2)然旋读旋忘旋:

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用什么事例来证明陈晋之“良为得法”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11分)

把梦点亮的那盏灯

①那年春天,我被一场车祸轧断双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