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133341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27.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5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5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5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5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5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5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5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5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5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

因为职教,我们相逢;因为职教,我们相识。

同是职教人,携手铸辉煌。

衷心感谢贵校的盛情邀约!

专业课程教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论,霍山职业学校程先畏2016-10-10,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序言,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中职学校与普通学校一样,也无疑是通过课程实施来实现其培养目标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既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也解决了“用什么教”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所要实现各个层次的目标,包括文化基础、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情感价值等要素皆融课程于一体。

一、课程的内涵,据专家考证,“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

唐朝孔颍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做了这样的注疏:

“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孔颍达用“课程”一词指”寝庙”,喻其“伟业”之义。

其内涵广盖,已非今日教育之课程所及。

在西方,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

1859年,他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即“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其原意为“跑道”的意思。

因此,西方根据这个词源来定义课程,即为“学习进程”(courseofstudy),简述为“学程”。

一般来说,经典的关于课程的定义是“跑道”,强调的是“道”,即“路径”。

现代意义的课程,更多强调的是“跑”也就是“过程”。

(一)课程词源学说,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课程思想都不是当代教育理念上的课程,而美国课程学者鲍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则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专属的教育领域概念的诞生,课程可以说也是现代课程理论研究的里程碑和奠基石。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课程研究的步步深入,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

(一)课程词源学说,从不同的认识角度来看,对课程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表述。

这里,对多种多样的课程定义进行了一番梳理,提出如下课程定义的“四分说”:

1、学科门类说2、目标计划说3、经验体验说4、环境活动说,

(二)课程的内涵表述,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既然课程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那么中学职业教育的课程就不仅包括所有理论教学的内容,而且包括所在中职学校或合作企业及其他机构实施的实践教学活动。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就是职业教育机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和全套教学活动的总和。

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发展性,因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当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教育的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通过文化基础、专业理论、职业经验和职业指导等课程的组织实施,即通过基本知识的传递,并且融合于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来实现上述目标,体现课程功能。

(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功能,促进学生能力提升职业教育的最根本的属性是职业性,因而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当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为落脚点,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就业创业需求为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则通过一系列“专业群”“岗位群”“职业群”课程的组织实施,让学生掌握技术技能、体验工作经历、取得职业经验,构建既与工作过程有联系,又能培养适应未来生活的必需的广泛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起来的课程体系,突出培养学生职业胜任力。

(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功能,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俄国著名教育家鸟申斯基说:

“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古希腊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柏拉图说:

“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立德树人,以人为本”,中等职业教育旨在有效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人文涵养、职业修养和品行教养,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

换句话说,我们要让学生学生活的本领、学生存的能力、学生长的才干、学生态的科学、学生命的真谛,帮助学生实现人格的完善,人生的完美。

让“一颗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功能,1、国外的主要观点美国职业教育研究者CurtisRFinch和JohnRCrunkilton的归纳是:

定向性(Orientation)适应性(Justification)针对性(Focus),

(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特点,2、国内的主要观点:

(1)黄克孝(上海职业教育研究所)认为:

从课程目标来看,职业教育课程具有定向性、直接性和兼容性的特点;从课程内容来看,职业教育课程具有职业导向性、技能主导性和内容适用性的特点;从课程模式来看,职业教育课程具有多样性和应变性的特点;从课程运行来看,职业教育课程具有昂贵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特点,

(2)姜大源(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把职业教育课程特点归纳为:

一是定向性二是应用性三是整体性,

(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特点,综上所述,职业教育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职业定向性。

从内容上说,职业教育以职业活动为主,专业课程体系是建立在满足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基础之上的;从形式上说,职业教育课程呈现虽然类型和方式多种多样,但其都是建立满足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重视学生在学校学习与在岗位工作的一致性要求的基础之上的;从需求上看,职业教育课程是从转岗、跨岗位能力培养殖的需要,其课程要与地区、行业的实际需求情况相适应,要与不同文化层次的劳动力相适应,要与技术的变迁相适应,这种应变性实际上就是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定向性特点的具体反映。

实际上,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教育领域改革得不断深化,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性地位越来越明显。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应定义在“职业基础性”上,也就是说通过中职学校两至三年的学习,能为学生走向基础性的工作岗位,走向高等职业院校,乃至将来走向社会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职业基础。

因此,无论是文化基础、专项理论还是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课程,都必须充分体现其“基础性”和“过渡性”特点,促使中职学校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的办学目标。

这是学习者从多年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给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特定的心理定位。

三、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是指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编制、组织实施和结果评价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价值的基本要求,也就是学生学习某课程后,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预期结果。

从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看,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的总体方向,它能体现的是教育的总体价值,是宏观上的价值总量;培养目标则是指不同性质或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

(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内涵,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指导下,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类别和阶段的教育,就有特定的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对于教师在开发课程与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对课堂教学起统领作用。

课程目标作为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的准则,体现课程自身的性质和理念。

教学目标则是教学目的和要求,专指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

教学目标作为指导教学过程的准则,通常反映了教师教育的理念。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起导向作用,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落实课程目标,体现课程宗旨,实质上,教学目标就是对课程目标的精细化。

从功能上说,中等职业教育课题程目标为中职学校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与教学组织、课程实施以及课程与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提供了依据。

1、层次分类法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根据不同层次可分为课程总体目标、课程分专业目标和课程门类目标三类。

(1)课程总体目标即课程总体方案目标,为开发具体的每个门类课程的目标与教学目标提供方向和依据。

实际上,课程总体目标是中等职业教育理念的哲学思考和宏观反映,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不可量化的概念表述,其中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这个意义上的具体呈现,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无疑起到了宏观的指导作用。

(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分类,

(2)课程专业目标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实施是通过各专业课程实施来实现的。

因此,在课程总目标的宏观指导下,各专业课程都有相应的课程目标,也是对课程总目标的一级分解,这种课程目标往往体现在“中等职业教育某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目标是这样表述的: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汽车运用与维修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客货汽车使用、维护、修理、检测、维修接待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3)课程门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各专业课程的实施是以各个不同门类课程为单位推进的。

因此,不同门类的课程也都有明确的课程目标。

每个门类的课程目标都是课程总目标在课某一专业某一门类特定内容的具体化。

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不同专业由多门类课程构成,各门类课程目标构成专业课程目标,各专业课程目标总和即为课程总目标。

2、价取取向分类法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反映中等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蕴涵着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

这里根据前述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把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分为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种,在此不再赘述。

3、行为过程分类法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某专业学生学习某门课程的行为过程和最终结果都要有明确的目标。

这样,即把课程实施行为过程和结果上的目标明确为过程目标和终结目标。

(1)过程目标。

指学生在某一门类课程实施过程中阶段性目标,也称促成性目标或阶段性目标。

这一目标的主要特征就是过程性和分散性。

过程目标是终结目标达成前必须实现的目标,换句话说,完成众多分散性过程目标才能达成终结目标。

(2)终结目标。

就是课程实施最终要达到的教学要求。

对中等职业教育来说,课程实施的终结目标就是完成特定的工作(学习)任务,实现自身价值。

所以终结目标表述一般都要尽可能接近于某一专业未来职业生活和现实的真实的工作情境,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也都要在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

终结目标往往被分解成过程目标,并通过过程目标的完成来实现。

1、学科性原则2、定向性原则3、应用性原则4、基础性原则,(三)中职教育课程目标的原则,1、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根本需要为依据;2、以社会对人才素质与规格的基本要求为依据;3、以课程之于学科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依据。

(四)中职教育课程目标的依据,1、整体性特征2、实践性特征3、适应性特征4、过渡性特征,(五)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1、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明确课程目标,充分体现职业需求;2、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必须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3、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价。

(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模块化课程模式,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三段式”课程模式,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核心阶梯课程模式,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行为导向课程模式,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影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很多,从实际的职业教育活动来看,培养目标与培养对象对其影响应该最直接。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从“学科知识”到“经验判断”两个维度来确定其基本取向的。

(三)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从中等职业教育实际出发,不难看出,其课程选择无外乎有这四个基本环节:

一是课程价值观的确定;二是课程目标的确定;三是课程选择基本取向的确定;四是课程要素(内容)的确定。

(三)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五、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1、课程开发基本模式的理论研究

(1)目标模式目标模式就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与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

其主要代表是“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创立的“泰勒模式”。

(一)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2)过程模式“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期腾豪斯(L.Stenhouse)系统确定起来的。

他以彼德斯(R.S.Peters,英国著名哲学家)的知识论为理论依据,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一)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在职业教育的具体实践中,我们提出两种课程开发模式:

一是系统模式。

这是姜大源教授在职业教育实践研究过程中,把课程开发作为一种系统工程来考量,所提出的课程开发模式,

(一)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一)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课程开发系统模式,二是校本模式。

与系统模式相比,校本模式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实践性更加突出。

校本课程开发是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改“自上而下”为“自下而上”的课程运作方式,主张把课程的决定权还给学校、教师、学生、企业,所谓“校本”即“以校为本、以生不本、以学为本”,实质上就是“特色课程”,强调课程的适应性和适用性,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发展性。

(一)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是对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期间的全部教学内容和全部教学活动加以规范和设计,即对全部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规划。

从教学过程来看,如果说课程是方案的设计,那么,教学就是方案的实施,所以课程开发更多地具有决策的性质,是实施教学工作的关键之所在。

实质上,课程开发是一个以价值选择为中心的过程(刘要悟试析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

这个价值选择体现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反应在课程开发的一般方法上。

(二)课程开发的一般内容和方法,1、课程方案(课程计划)的制定,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方案即课程计划是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是对有关课程目标概念、内容、结构的综合规定。

它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校外活动等方案作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中职学校的学科设置、学科教学顺序、教学及各项实习实训活动。

它与后面要阐述的教学大纲、教材相互联系,共同反映教学内容。

(1)课程方案(计划)的基本内容,1)指导思2)基本原则3)招生对象与学制4)培养目标与要求5)课程设置与要求6)课程计划基本内容与时间安7)课程计划管理,

(2)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1)科学性2)合理性3)客观性4)可行性5)操作性6)明晰性,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设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以学生结合职业素质为核心,为教育教学提供较详细指导而构建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其内涵主要包括课程内容标准和课程考核标准两部分。

前者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后者则解决“学得怎么样”的问题。

课程内容标准是对一门课程的定位、目标与任务、内容与体系、组织与实施提出的具体要求,其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是教学基本要求,即从宏观上给出该课程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二是课程内容体系,即具体给出该课程教学内容;三是课程教材与资料,即该课程使用的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与参考资料。

课程考核标准是对该课程在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等方面提出的“质”和“量”的标准,也包括三方面:

一是该课程的知识、能力、技能与素质的考核标准;二是考试大纲;三是考核方法,应取得的技能等级证书。

课程标准设计的理念和原则,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求。

实现“升学有基础,就业有能力”的目标。

2)基本理念,以职业生涯为目标,确定教学方向;以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技能种类;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

3)基本原则规范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前瞻性原则,3、课程标准设计开发的基本程序,六、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1、教材体系构成从课程的角度来看,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可分两文化课教材和专业课教材两大体系;从物质载体角度来看,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可分为纸质教材、实物教材和电子教材三大体系;从开发层次角度来看,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可分为国家课程教材、地方课程教材和校本教材三大体系。

(一)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现状,2、教材问题分析

(1)教材形式相对单一

(2)教材结构相对滞后(3)教材内容较为传统(4)教材编写队伍缺乏,

(一)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现状,1、总体思路与建设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完善教材管理体制,创新教材建设机制,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以突出对接、提高质量、完善机制为重点,加强队伍建设、深化产教合作、实施精品战略、规范出版选用,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二)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思路与目标,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按照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的要求,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教材内容的有机衔接和贯通。

更新教材内容和结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材呈现形式,大力开发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大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着力加强实训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2、教材建设目标进一步健全教材开发、编写、审定、选用、更新机制,建设一支能够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教材编写队伍、审定队伍和出版队伍。

编写出版一大批反映产业技术升级、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高质量教材。

实现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机制不断创新、教材质量不断提升、专业门类更加丰富、教材数量大幅增加。

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职业教育教材体系。

(二)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思路与目标,1、打造精品,服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强教材统筹规划,引领教材建设创新;贯彻现代产业理念,推动教材服务经济;加快教材内容改革,优化教材类型结构;创新教材呈现形式,推进教材建设立体化、生活化、情景化、动态化、形象化。

(三)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2、提升建设能力,推动教材开发可持续发展加强开发能力培训,提高教材编写质量;加强出版基地建设,促进优质教材出版;坚持科研先行,推动教材建设科学化;坚持改革开放,扩大教材对外交流。

(三)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3、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教材建设规范管理完善教材管理体制,提高教材管理水平;完善教材开发机制,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完善教材准入机制,规范教材选用秩序;完善教材评价机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三)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七、中等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在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范围内,以学校和企业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依据学校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学生的需求和可以利用的资源,由学校校长、教师、企业技术人员、行业和课程专家直至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及其评价的活动。

1、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满足劳动力市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2、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充分调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学生的积极性;3、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凸显中职学校办学特色;4、校本课程开发要有利于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中等职业教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立足于“四个有利于”的原则,中等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无外乎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开发什么?

二是怎样开发?

“开发什么?

”就是解决开发什么样的课程问题。

“怎样开发?

”就是明确课程开发的方法。

(二)中职学校课程开发的策略,中等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步,需求调研;第二步,课程编制;第三步,资源利用;第四步,课程实施;第五步,课程评价。

在校本课程编制中,我们可以考虑两种课程模式:

理论向心模式和实践向心模式,1、设计目标2、筛选内容3、明确结构4、编写程序5、编辑审定6、评价判断,(三)中等职业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八、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实施与评价,1、实施背景的影响

(1)价值取向

(2)校企文化(3)政策环境(4)物质基础,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实施及影响因素,2、课程特征的影响课程实施以课程计划为前提和基础。

课程计划本身的特征也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包括课程计划自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它在实施过程中的难易程度等,都影响着课程的实施。

3、实施主体的影响当教育物质基础得到一定水平之后,真正决定课程实施水平的因素还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和学生。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实施及影响因素,所谓评价,即指对人物或事件的价值进行必要的的衡量与判断。

评价分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两类。

一般来说,评价多指积极评价,即对人物或事件的正面进行判断。

课程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课程实施的实际结果进行判断,为课程实施的策略进一步优化提供决策判断的依据。

(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1、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作用,一是通过评价,可以判断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二是通过评价,可以改进课程建设。

三是通过评价,可以推进教学改革。

四是通过评价,可以提高教育质量。

2、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类型,3、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过程,第一阶段:

前期准备第二阶段:

资料搜集第三阶段:

整理分析第四阶段:

撰写报告,1、课程政策均权化2、课程目标多元化3、课程内容整合化4、课程结构综合化5、课程实施实践化6、课程评价标准化,(三)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精品课程是具有一定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观念,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中等职业教育的精品课程建设是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育质量,使中职学生得到很好的培养,并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得到资源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

(四)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1、建设内容,

(1)课程设置

(2)课程内容(3)教学方法与手段(4)师资团队(5)教学硬件(6)课程评价,2、精品课程建设的程序和任务,编写一份大纲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进行两项设计课程设计与电子教案设计(包括课件制作);完成三方整合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习题与实习实训项目库的整合;推进四个创新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课程评价;完善五项材料精品课程的立项、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精品课程教学录相、学校教学资源介绍及精品课程评价资料;实现一个目标建立系统完整、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精品课程。

总之,精品课程建设是构建中国特色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也是打造中职学校品牌专业的重要基础,更是促进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应广泛关注,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并以此来促进中职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升中职学校办学实力,全面实现中职学校办学目标。

(四)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