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5269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4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

镇江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镇江市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镇江市环境保护局

二00六年六月

 

目录

前言1

一、总则2

(一)规划背景及意义2

(二)指导思想2

(三)规划目标2

(四)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3

(五)规划原则3

二、“十五”环境保护工作评估5

(一)“十五”环境保护工作分析与评价5

(二)“十五”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8

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0

(一)面临的挑战10

(二)面临的机遇11

四、“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重点14

(一)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推进循环经济建设,促进镇江生态市建设14

(二)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城市非点源污染,深化城市环境保护工作16

(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防治土壤污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7

(四)以饮用水源保护和重点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18

(五)调整能源结构,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1

(六)以改善功能区声环境为重点,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23

(七)以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为重点,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23

(八)以巩固和深化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抓好工业污染防治24

(九)电磁辐射污染控制和放射性管理24

(十)重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25

五、“十一五”规划指标26

(一)总量控制计划26

(二)“十一五”主要指标体系27

六、投资计划29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0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完善管理保障体系,全面落实考核机制30

(二)加强执法,为规划实施提供法律保障30

(三)完善财税政策,探索环境保护的多元化投入机制31

(四)抢占人才资源的制高点,推动人才流动与储备32

(五)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营造和谐的保障氛围33

(六)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形成强大的智力支撑和技术保障34

八、规划实施与考核35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对环保规划工作的领导35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规划目标完成35

(三)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全社会环境意识35

(四)评估与考核36

附件1:

城区工业结构调整名单37

附件2:

工程项目表38

附件3: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表48

附件4:

环境功能区划图51

前言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环保优先”方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实施生态市建设战略,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

预防和应对环境风险,保护环境安全,成为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同时也将是关系城市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时期。

  《镇江市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根据《江苏省“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

加快建设生态镇江,让人民群众拥有一个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清新宜人的人居环境。

把积极的环境建设贯穿于发展的所有领域,确保经济持续增长,污染不断下降,提升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友好型社会,为我市实现“两个率先”和现代化目标作出努力。

本规划是《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专项规划,主要阐明我市环境保护“十一五”的主要目标、主要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及保障机制,是我市“十一五”环境保护的行动纲领。

 

一、总则

(一)规划背景及意义

“十一五”期间,是镇江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镇江市实现“立志两率先,奋力两步走,争当苏南后起之秀”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编制和实施好镇江市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面建设生态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行动,对科学指导镇江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现“三个转变”,紧紧围绕镇江市“两率先、两步走”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优先”方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与建成小康社会、基本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指标,城市和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确保环境安全,将我市建成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适合人居和创业的江南名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和全国生态示范区群的基础上向建设生态市目标迈进。

(三)规划目标

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重点地区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批重要生态功能区得到保护,初步形成全市循环经济建设的推进机制和循环经济体系的基本框架。

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和全国生态示范区群,环境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环保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确保全市环境安全,生态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促进镇江市生态市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

(四)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涵盖镇江市行政区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

本规划基准年为2004年,规划年限为2006年至2010年

(五)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环境优先

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确保区域环境安全。

2、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持续发展,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治理和解决环境问题。

3、不欠新帐,多还旧账

所有的新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努力做到以新带老,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继续加大投入,积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

4、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改善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

5、创新机制,强化监管

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行机制,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环境管理体制,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双赢”。

6、分类指导,区别对待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镇江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现状,制定切合实际情况的环境政策措施,处理好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环境问题。

二、“十五”环境保护工作评估

(一)“十五”环境保护工作分析与评价

“十五”期间,镇江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发展集约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社会,加快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镇江。

1、空气环境质量状况

根据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分,镇江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句容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句容茅山风景名胜区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镇江市区、丹阳云阳镇、扬中三茅镇、句容华阳镇、丹徒谷阳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但是各测点颗粒物和降尘浓度超标率比较高,尘污染仍是主要污染源之一。

2004年,镇江市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93893.94吨,烟尘排放量34540.41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3724.15吨,分别达到“十五”计划中108000吨、59084吨、18293吨的要求。

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是与全市“十五”期间的各项工作努力密不可分的。

“十五”期间,严格建设项目管理,实现管理规范化。

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制定总量控制目标和控制战略,促进污染物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落实,开展了大气环境容量测算工作,2004年《镇江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验收鉴定。

2、水环境质量状况

2004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8073.27万吨,达标排放量7947.13万吨,工业废水达标率98.44%。

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挥发酚9.32吨、化学需氧量13223.98吨,石油类48.67吨;氨氮排放量为439.25吨。

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十五”计划的范围之内。

从功能区水质要求来看:

长江及集中式水源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长江内江、除丹阳市区段以外的苏南运河、丹徒区的通济河和团结河、丹阳市的九曲河和丹金溧漕河、扬中市的主要内河达到三级标准;古运河、运粮河及丹徒区的捆山河、丹阳市的皇塘河、苏南运河丹阳市区段、句容河的部分河段达到四级标准。

3、固体废弃物排放状况

2004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02.5万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451.03万吨,其中危险废物利用量1745.22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92.63%,危险废物处置率100%。

“十五”期间,镇江市工业迅速发展,燃料需求大幅增加,集中供热率提高,导致用煤量变化显著提高。

因此,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也随之增加。

镇江市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来自于电力、蒸汽和热水的生产供应业,以粉煤灰和炉渣为主,其次是尾矿等。

2004年,国电谏壁发电厂、江苏镇江发电有限公司、镇江韦岗铁矿有限公司、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江苏船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企业,工业固废产生量之和为市区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97.36%.

4、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

全市区域环境噪声控制在56分贝以内,交通干线噪声控制在70分贝以内,各环境功能区基本达到相应标准。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增加,市民社会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娱乐、餐饮等商业活动频繁,居民文教区混杂区中第三产业噪声的现象有加重的态势。

另外,建筑施工如夜间挖土、打桩、浇注等噪声扰民现象时有发生,已成为群众噪声举报的主要问题。

5、幅射环境质量

各自然要素中放射性水平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6、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2004年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7.0%,接近40%的“十五”规划目标,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

森林覆盖率实现值为14.4%,接近15%的“十五”规划目标,达到了序时进度。

“十五”期间镇江建成各级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达200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8.06%,超额完成了“十五”规划中5%的目标。

全市积极开展农村“三创建”活动。

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通过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系统地提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指标,以点带面,巩固扩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成果。

“十五”末建成10个市级生态村、4个省级生态村,5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

7、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十五”期间,镇江市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4平方公里,集中供热总面积达到97平方公里。

2004年镇江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70.33%,超过了“十五”规划中50%以上的目标。

工业污水处理率和城镇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8.5平方米。

城市气化率为81.8%,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为81.22%,接近“十五”规划目标。

“十五”期间镇江市加速推进老城改造、新区建设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包括环境基础设施和污染源治理在内的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保持在2%以上,并逐年提高,促使全市环境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得到改善。

特别是天然气的引进、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的加快建设,缓解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于城市化进程的矛盾。

8、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情况

“十五”期间,镇江市的环保队伍建设达到国家及省要求,环境法规建设得到加强,环境监测与信息手段向现代化发展,建成基本满足环境管理需要的环境质量、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和功能较强的环境信息处理系统。

9、环境保护投资情况

全市在“十五”期间,注重对环保基础设施的投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运用价格、收费等手段引导各类要素资源按市场规则进行配置。

目前,全社会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01%。

10、重点项目实施情况

被省政府列入《镇江市”十五”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的7项内容,在责任单位的努力和环保部门的督查指导下,总体完成率为85.7%。

镇江市和丹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已完成,句容市污水处理厂也进入了验收阶段;全市垃圾填埋厂二期、2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置、54家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4家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工程均已完成。

列入镇江市“十五”二氧化硫污染综合治理计划的9项内容,到目前为止完成率为44.5%,正在实施的为55.5%。

丹阳市协联热电有限公司、丹皇协联热电有限公司、丹阳龙源热电厂、镇江大港热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工程均已完成;国电谏壁发电厂、扬中华太热电有限公司的二氧化硫治理工程、全市城市燃气工程和城市废气面源控制以及小水泥企业治理工程正在实施中。

(二)“十五”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增加了城市环境的压力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推动“十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

随着城市和集镇人口的大量聚集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污水大量增加,城市河流和城市河段有机污染更加突出;城市大气环境面临煤烟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双重压力;城市垃圾成为困扰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城市化水平提高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急剧上升。

2、新生的环境问题逐渐显现,潜在的环境危害日趋严重

一是生物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二是大量的新化学物质可能成为自然系统中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三是大量的产品类废弃物(如报废车船、废弃电器、废弃轮胎)和废水、废气处理产生的污泥等非传统废弃物增加;四是流动源带来的城市臭氧和光化学污染已经到了相当的程度;五是PM10等细径颗粒物污染问题严重;六是土壤污染的程度和污染面积有加重和扩大的趋势。

现有的技术和手段对上述问题,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

3、环境法制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依然存在。

环保监管能力薄弱。

环保部门执法装备不足,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和监管力量。

基层环保执法监管手段落后,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企业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问题。

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十一五”期间镇江市经济将处在进一步快速发展时期,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并向重化工、大建材、电力等方向发展,产业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的局面难以在短期内转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快速城市化的发展不相适应,这些因素将导致全市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省委提出了环保优先方针,为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面临的挑战

1、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

“十一五”期间,经济快速增长,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将继续存在,第二产业结构仍以大耗水、大能耗、占地多的重工业为特色。

以电力、造纸、机械加工、建筑材料、石油化工为优势产业,能源消耗以煤为主,造成严重的结构污染;建筑材料中以水泥、砖瓦为主,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同时,新区工业化快速发展,将导致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大量增加、污染加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将更加严重。

呈东西向滨江布设的带状城市格局,加剧了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彼此间交叉影响。

城市化快速发展将导致城市生活污染负荷大幅度增加,给城市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带来巨大压力。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特别是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和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更加繁重。

生态赤字逐年增加,环境容量资源逐渐下降,各种生态资源持续破坏,使得生态环境承载力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而改善环境的方法技术还不成熟,生态环境改善难度较大。

2、环保工作所面临的制约性因素

(1)环境保护资金、人才投入和分配制约

近年来,农村环境污染和乡镇工业污染日益严重,但是由于意识水平的限制,这方面的环保投资严重不足,专业人才的投入和分配也严重缺失,客观上加剧了农村及城镇的生态环境恶化。

另外,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服务收费的价格偏低,设施建设的运行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补偿,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机制还不够完善。

(2)环境保护技术水平制约

污染成本内部化、污染治理市场化机制和环境科技严重滞后,对环境保护制约严重。

此外,镇江市环境监测水平和仪器装备尚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

总的来说,全市的环境问题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

污染物排放量大,工业污染排放日趋复杂,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比重上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增加,环境隐患增加,生态系统功能不足。

环境问题已经制约了全市经济的建康发展。

(二)面临的机遇

1、科学发展观的树立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原则。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特别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些理论体系的确立,为“十一五”期间社会发展提供了带有根本性的重大指导意义,必将为镇江市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环保优先理念得到确立,环保投入增加

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环保优先”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

镇江市委、市政府出台《中共镇江市委、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环保优先促进生态市建设的意见》,将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为“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市正逐步建立社会筹资机制,通过政府财政投入、利用国内银行贷款、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以及利用外资等各种方式筹集资金。

增加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工业污染源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的环保投入,有利于解决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建设力度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

3、环保技术不断进步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实施,产业生产与综合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都有利于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同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为推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4、公众意识持续提升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高涨,环境保护将得到全社会更加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5、生态市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不断推进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镇江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进行生态市建设是提高全市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和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当前,建设生态市正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全市正在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实现现代化努力。

“十一五”时期,将是全市实现小康目标,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面建设生态市目标的具体行动,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四、“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重点

(一)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推进循环经济建设,促进镇江生态市建设

1、按照生态分区思想,优化生态空间布局

根据全市自然特征、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地域性差异,将市内生态功能划分为二级五类,一级区为生态保育区、生态开发区和生态控制区;二级区在一级区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具体空间布为自然生态保育区、人文生态保育区、发展提升区和发展保留区,见图4-1。

通过优化全市生态空间布局,构建镇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区域的资源与环境优势。

通过实施生态化的环境经济管理战略和政策导向,保持区域社会、经济和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全市可持续发展。

 

图4-1 镇江市生态功能划分

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全市国土面积的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率达到50%以上;小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农业灌溉用水基本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城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清洁生产。

在做好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基础上向所有产生废物的企业扩展,在电力、建材、化工、冶金等大气污染重点行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审计,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资源化。

提高资源循环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建立一批资源循环企业。

结合不同的城市布局、发展规划、地理水文等具体情况科学地制定城市生活垃圾以及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按照环境治理的要求和城市发展的规模逐步分期建设的,逐步提高垃圾与污水处理的数量、规模、工艺、等级以及资源化利用程度,促进城市环境的根本改善,居住空间质量的提高。

把资源循环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就业领域,提高资源循环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建立一批资源循环企业。

集中城市居民手中的闲散资金,以股份制的方式参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可开拓城市居民的投资渠道,解决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加快城市现代化的步伐。

通过学校教育、理论宣传、媒体传播等一切形式和手段向全社会宣传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先进理念、方法途径、政策法规,宣传表彰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并且把培育循环型社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消费行为同建设精神文明、现代市民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二)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城市非点源污染,深化城市环境保护工作

1、加快新建、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以及雨污收集管网配套系统

积极推动污水集中治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沿江各类开发区(包括各类园区),充分利用国家环保国债资金加快开发区内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

建设高资开发区、丹徒新区、丁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工程;完善镇江新区污水处理厂;提高现有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

无法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新建大型住宅生活小区实施污水集中处理的示范工程,基本形成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框架。

2、加强城市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与管理

非点源是指溶解的或固体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和地表径流冲刷的作用下,通过汇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如河流、湖泊、水库等,引起水体污染的一类污染源。

城市非点源污染是伴随城市快速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

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机动车辆多,污染物种类繁多,降水期间这些污染物可随地表径流进入城市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根据调查,中型城市水体中BOD与COD的总含量约40%—80%来自城市非点源污染,特别是在降雨较多的年份中,90%-94%的总BOD与COD来自城市非点源污染。

我市属于沿江型城市和河网地区城市,地表径流带来的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城市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功能区要求,加强对全市城市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与管理。

要考虑城市发展布局、城市排水系统、绿地和城市水体的布局,将城市暴雨水管理和非点源污染控制纳入城市统一规划与管理;城市新建小区在规划、设计、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暴雨水管理和利用问题,利用小区内绿地系统延滞暴雨径流的产生,并对暴雨径流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而有条件进行雨水利用的小区,应建设雨水利用设施;实施城市内河的生态修复工程,对湖滨水塘、湖滨带等,采用生态建设与景观建设相结合的措施处理净化城市初期暴雨径流中的污染物。

(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防治土壤污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通过建设绿色农村社区,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全面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编制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并逐步实施;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考核。

到2020年,有效控制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趋势,基本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得到切实改善,为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绿色农村社区建设是促进农村区域的水、土地、森林、能源等资源循环的重要保障,是保持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对保持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建设农村居民的人居环境都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推进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