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604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衡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中国传统绘画之所以能矗立于世界艺术之巅,主要是因为其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而形成了以意象、兴象作为理念的审美观、创作观。

B.中国画有别于世界其他造型艺术,就是因为它独一无二地呈现民族文化、精神和特色,构成了中国画的独特价值体系。

C.中国画注重主观意识,画家以手中笔墨抒发胸中逸气,作品倾注着思想和精神,通过形象、意象、兴象来寄物移情言志。

D.中国画不但可以让画家通过这一艺术形式增进个人的人生修为,同时也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教育功能。

2.根据原文意思,下列说法不符合中国画的民族传统的一项是()(3分)

A.“无法而法,乃为至法”B.“以形媚道”

C.“坚强者莫能守,而柔弱者长存焉”D.“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象、兴象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思想意识形态,中国画如果脱离这种理念的表述,就将失去其艺术生命力。

B.兴象理念体现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许多方面,比如龙与凤凰、麒麟等传统吉祥物都是典型兴象理念的杰出作品。

C.意象、兴象理念赋予了中国山水画抒情诗的意境,还赋予了它内美的性格,画家的自我精神在作品中得到了真实写照。

D.齐白石指出中国画意象、兴象的意义,主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强调主观意识以及自我心灵与山水灵性的结合。

1.【答案】B

【解析】“就是因为”错,原文除“独一无二地呈现民族文化、精神和特色”“构成了中国画的独特价值体系”两点之外,还包括“从形式到理论都自成体系”,选项表述不全面。

2.【答案】C

【解析】原文说中国画“刚柔相济“,而D项意为“刚强者不能持守,柔弱者可保长存”,强调的是“柔”的一面,对“刚”是否定的。

3.【参考答案】D

【解析】“强调主观意识”“自我心灵与山水灵性的结合”不是齐白石的意思。

且“自我心灵与山水灵性的结合”是山水画的要求,并非指整个“中国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到父母跟前吹牛去

尚小迪

自打17岁那年我到千里之外求学起,顶不住爸妈每天三问候,我学会了撒谎。

最初仅限于在电话里虚报平安,后来领域不断扩张,谎撒得也越来越夸张,成了吹牛皮。

“妈,垒球赛我们赢了耶!

“爸,这次考试你闺女全优,厉害吧?

听得出,爸妈在电话那端比我还开心,有次老妈甚至对着话筒鼓起了掌。

吹牛真好,它的益处在于爸妈欢愉,我呢,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好里,也身心舒畅。

挂上电话,我会朝着我吹出来的那个缤纷世界努力前行。

毕业初,我进了一家并不优秀的单位。

入职手续刚办完立刻给爸爸打电话:

“爸,我签了家好单位,您就等着享福吧!

隔三差五,我就跟妈妈说:

“我又签了大客户,一切都好!

实际情况是,当时我没底薪,每月刨去房租,连吃饭都成问题。

好在,逢月底我都会收到妈妈从老家邮来的煎饼和腊肉,我流着泪用它们果腹,然后擦干泪打电话责备妈妈:

“我这啥都有,你不用寄了,不嫌麻烦呀?

”妈在那端嘿嘿笑着说:

“外面卖的哪有你妈做得好吃!

瞧,连妈也吹上了。

后来我换了单位,有了男友,成了家。

记得第一次带男友回家时,我跟往常一样,像只报喜鸟,叽叽喳喳不停。

从家出来,男友跟我一笔笔算,咱俩年收入满打满算9万块,房贷得还6万块,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你还炫富!

“怎么,怕我家跟你借钱呀?

“不怕借钱,怕掏不出来伤感情。

“你想过没?

老人们聚一起,爱聊谁家孩子年薪多,以此佐证儿女有本事,我可不想让我爸妈抬不起头。

“可是你说1O来万,你没听到妈说呀‘一二十万哪,不错’,经妈的嘴传,就成了一二十万,坊邻再传,会变成二三十万……可怎么收场呀?

为此,男友特别焦灼。

好在,并没人向我们借钱,我们悠哉乐哉当了几年伪富人,每次回老家,一道道羡慕嫉妒恨的目光,让我的虚荣心飘啊飘,这算是意外之喜。

婚后第六年,有天弟弟打电话给我,说要做生意,差10万块钱,想从我这挪挪。

挂了电话我就懵了。

上个月我们全部存款刚满1O万元,这可是我跟老公这么多年从牙缝里一点一点省出来的,要是弟弟的生意赔了呢?

老公脸色很不好看,他说,爸妈年纪大了,我们做姐姐和姐夫的不帮一把说不过去,可钱在兜里还没热乎呢,我是真舍不得呀!

三天后,爸跟弟一起来我家,不等弟开口,爸就说:

“妮儿顶多只能借给你弟三万块。

”转头对弟说,“生意要从小做到大,一步步来,一下子投入这么多钱,赔了可咋办?

我松了一口气,当天下午就把钱给了弟弟。

后来我回家,旁敲侧击,为何爸只许我借3万元?

我又不差钱。

爸坐在堂屋八仙桌旁的椅子上,吧唧吧唧抽他的旱烟袋,吐出一大口白烟说:

“我的闺女我心里有数,人好心善,就是爱逞点能。

妈在一边附和,“这些年来,你说十分好,我和你爸就往一分里信。

你是怕我们挂念着,我们懂。

我的泪顷刻间滂沱

起来,多年来的憋屈全宣泄开来,在妈怀里,我哭得像个小孩。

许久,我抽抽搭搭地问,你们怎么断定我吃过苦,受过罪?

爸说:

“你刚毕业时每次往家打电话都在56秒时挂断,我断定你缺钱哪,怕饿着你,也怕你走孬路,就让你妈给你邮吃的。

妈说:

“你邮来的照片,跟你回家时穿的衣服总是同一身。

你那么臭美,要不是手头紧,会不多添置几件衣裳吗?

“每次回家,哪怕你妈炖个白菜豆腐,你也吃得津津有味,说明你在外面吃不着油水!

我嘟嘟嚷嚷替自己狡辩:

“那是妈做得好吃!

妈呵呵地笑了,她说:

“闺女呀,我和你爸没有责备你的意思。

你在外面打拼不容易,在自个爹妈面前,当然可以挺起胸膛来做包括畅所欲言在内的任何事,我们很愿意配合你的。

你想呀,你吹牛夸自己好,我们听着心里也畅快呀,这两全其美的事儿,何乐而不为呢?

是呀,何乐而不为,往后权当爹妈那儿是情绪宣泄站了,多个放松心情增添自信的地儿,挺好。

我对着镜子收拾妆容,边擦泪边说:

“这是谁家的姑娘,长这么俊,随谁呢?

爸和妈在一旁,会心地笑了。

4.下列对小说有光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太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从17岁到千里之外求学时起,学会了撒谎,因为爸妈每天电话三问候,为了让他们放心,就虚报平安,越来越夸张,就成了吹牛皮。

B.吹牛的好处就在于让牵挂着“我”的爸妈放心和快乐,“我”也一次次得到安慰和满足,挂上电话,“我”会以我吹出来的世界为目标而奋斗。

C.弟弟向“我”借钱,“我”和老公心里很是矛盾,不帮说不过去,可要帮的话又确实没有能力,感到很为难,爸爸体谅女儿的难处,出面解了围。

D.“我”毕业参加工作后,因为不想让爸妈牵挂远方的自己,就继续编织着一个又一个谎言,多亏有爸妈多次不动声色的支援,才渡过难关。

5.小说结尾写道:

“我对着镜子收拾妆容,边擦泪边说:

‘这是谁家的姑娘,长这么俊,随谁呢?

’”有怎样丰富的含义?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为什么题为“到父母跟前吹牛去”?

(6分)

答案:

4、C【解析】C.“没有能力”的说法过重,原文说“全部存款刚满10万元”,应是能力不足。

5、①收拾妆容是一种掩饰,而流泪表明父母的心疼、理解让我深受感动。

②说自己长得俊是在“吹牛”,也是在间接夸父母长得俊,是爱的融通与理解。

③在父母面前,“我”借玩笑宣泄情感,放松心情,增添自信,让父母释怀。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3点给5分)

6、①从情节安排看,小说中的故事与“到父母面前吹牛去”有关。

②从人物设置看,小说中的主要表现对象是心疼并理解女儿、配合女儿“吹牛”的父母。

③从主题表现看,借去父母面前“吹牛”,暗点(含蓄地点出)安享父母之爱的主题。

④从读者感受看,幽默风趣的说法,表现出两代人的关系的温馨、和谐,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⑤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任选三条作答,每条2分,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青年报:

“网红”为什么受欢迎?

朱红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副院长):

对于青少年来说,社会化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个体需要学习知识、技能及社会规范等,他们去学习或者模仿别人的行为是正常的。

在学习过程中的“示范”作用,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继承机制。

道理上讲,我们的确是应该通过一些非常杰出的社会精英,给年轻人一个很好的示范。

在网络时代,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叫符号化社会,为制造网络红人提供了可能性。

但是网络的碎片化和表面化,更催生了网络泡沫化的文化现象。

所以相较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有引导力的文化类型,但是我认为大众文化本身不能淹没或者否定精英文化。

中国青年报:

如何纠正这种错误示范?

朱红文:

网络红人是网络时代大众文化的一个现象,之所以会觉得这种现象不是特别好,觉得他们的“范儿”不是我们文化里所提倡的,主要是因为没有文化内涵。

首先,从文化界、知识界、教育界,都应该去思考,怎么面向青少年传播有思想深度、有知识的精英式的一种人格特征,怎么将这种思想渗入青少年的教育体系里。

知识界需要有这样一个意识,怎么能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确立他们可以学习的人格或榜样。

其次,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确应该反思,你追求的东西是真的“范儿”吗?

值得吗?

因此,应该培养青少年有一种非常鲜明的个性意识,反思意识。

反思你所人云亦云的、追逐的,那些跟你个人生活、未来成长及人格特征,到底是不是吻合?

青少年有反叛意识时,也会主动去学习,但如何借之引导到健康的成长路径上,就是教育的问题了。

现在类似网络红人这样的文化现象,不能简单地否认它,某种环境里,它是以主流文化的面貌出现的。

你既有告诉年轻人如何成长的责任,也有不能粗暴棒杀的意识。

另外一种情况是,很多网络红人的范儿,来源于商业操作。

相关的文化公司和媒体,都应该有职业操守和良心。

制造出这些文化垃圾去污染青少年的心灵、扭曲他们的人格,这是非常不道德的,甚至是在犯罪。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

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商业文化与其他文化间如何达成和谐,是值得我们社会大众或知识界去思考的问题。

偶像文化中的审美在堕落吗?

过去是什么样的?

我们不能说以往都比较好,现在就差,每一代人个性成长中都会有一些特征。

青少年需要标榜自己的个性,就在于把自我和非我割裂开来作标示,这是人的成长现象。

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对象。

以往的时代可能存在过分的标签化,可能是意识形态的现象。

尤其在比较左的时代,就过于脸谱化。

但现在的大众文化也有比较可怕的地方。

一上地铁,所有人都捧着手机,青少年现在接受知识的方式越来越依赖手机这种媒介,越来越琐碎和浅薄,这个值得反思。

令我们学者更担心的是,在数字文化、大众文化之外,印刷文化这样有深度的阅读,怎么才能吸引到青少年。

我们能给青少年提供什么样的文化?

青少年应该接受什么样文化?

我们不能一味地批判他们逆反。

虽然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征,但现在的青少年碎片化的学习是造成他们不会深度思考的主要原因,所以他们才会追逐那些比较虚化、停留在感官上的东西。

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真正涉及对人格和人生的反思和认知,没有对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和接受,这才是令人担心的。

(摘自《中国青年报》,记者孙震,实习生张瑛)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第一次出现“朱红文”名字的后面,用括号说明其身份,主要是为了表明访谈的真实性和回答问题的权威性。

B.朱红文认为青少年追棒网络红人,是他们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精神需要,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是无可厚非的。

C.记者认为“网络红人”实际上是偶像文化的表现,朱红文认为偶像文化过去有,现在有,都出现过不正常的现象。

D.“网络红人”,可以是好“范儿”,与“范儿”本身无关,与有关部门或媒体的推介、宣传有关。

8.在这篇访谈中,记者的提问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各有什么特点?

(4分)

9.朱红文认为应怎样对待“网红”现象?

7.D。

【解析】D“与‘范儿’本身无关”于文无据。

8.记者围绕话题分两个层次展开提问。

①第一二问是第一层,就现实中的“网红”问题提问,第一问从“为什么”的角度提,第二问从“怎么办”的角度提,提问逐步深入。

(2分)②第三问是第二层,由“网红”问题上升到偶像文化的审美问题,这是从具体问题上升到普遍性的问题,是前一层次的上升,增加了提问的厚度和深度。

(2分)

9.①有关部门应该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确立他们可以学习的人格或榜样,并进行宣传;

②青少年应有一种非常鲜明的个性意识、反思意识,去追求杰出的社会精英这样的真“范儿”;

③网络红人这样的文化现象,

不要简单地否认它,也不要粗暴地棒杀它;

④相关的文化公司和媒体,都应该有职业操守和良心,不要推出会污染青少年的心灵、扭曲他们的人格的“网红”范儿。

(每点2分,答对3点记满分)

二、古代诗歌散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人。

举正统十二年乡试,再上礼部,不第。

从吴与弼讲学。

居半载归,读书穷日夜不辍。

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

久之,复游太学。

祭酒邢让试和杨时《此日不再得》诗一篇,惊曰:

“龟山不如也。

”扬言于朝,以为真儒复出,由是名震京师。

给事中贺钦听其议论,即日抗疏解官,执弟子礼事献章。

献章既归,四方来学者日进。

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交荐。

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

归。

至南安,知府张弼疑其拜官,与与弼不同。

对曰:

“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自是屡荐,卒不起。

献章之学,以静为主。

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

或劝之著述,不答。

尝自言曰:

“吾年二十七,始从吴聘君学,于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

比归白沙,专求用力之方,亦卒未有得。

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日用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御勒也。

”其学洒然独得,论者谓有鸢飞鱼跃之乐,而兰溪姜麟至以为“活孟子”云。

献章仪干修伟,右颊有七黑子。

母年二十四守节,献章事之至孝。

母有念,辄心动,即归。

弘治十三年卒,年七十三。

万历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

门人李承箕,字世卿,嘉鱼人。

成化三十二年举乡试,往师献章。

献章日与登涉山水,投壶赋诗,纵论古今事,独无一语及道。

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

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选自《明史陈献章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B.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C.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D.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因在秋季举行,故称“秋闱”。

B.“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元代许衡也担任过此职。

C.“抗疏”,就是上书拒绝皇上所授的官职,杜甫诗“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中的“抗疏”正是此意。

D.“从祀”,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要祭祀对象但与其密切关联的祭祀对象,亦即“配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献章复游太学时称赞祭酒邢让一首和诗,说就连龟山先生杨时本人都比不上,他的话被到处宣扬,从而名震京师。

B.献章考中举人以后两次参加礼部会试,都落第了,而后跟着吴与弼学习,他静心读书,有时甚至几年都不出门。

C.献章读书求道,舍繁就简,终于长久静坐中得之,看见其本性隐隐约约地显露出来,被人称为“活孟子”。

D.献章教其弟子李承箕

,只是与他游山玩水,饮酒赋诗,谈古论今,却对“道”只字不提,时间长了,李承箕竟也有所领悟,辞别而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

(2)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

参考答案:

10.D。

11.C。

【解析】“抗疏”指向皇帝上书直言。

12.A。

【解析】原文意思是:

祭酒邢让试着让陈献章写了一首应和杨时的《此日不再得》的诗,邢让看了后赞叹连龟山先生都不如献章。

13.

(1)(陈献章)被征召到京城,(朝廷)让(他)到吏部试任官职,但是他多次以有病为由推辞不去,上书乞求回家奉养母亲,终其天年,(最终)被授予翰林院检讨的官职回去了。

(“召

”、“疏乞”“终养”各1分,句意2分)

(2)他教育学生(的方法),只是叫(他们)端正坐好使内心清静,从静中涵养出(道的)头绪来。

(“但”、“澄”使动用法、“端倪”各1分,句意2分)

附译文:

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人。

(陈献章)参加正统十二年的乡试,考中举人,两次参加礼部会试,但没考上。

就跟着吴与弼学习,过了半年回家,读书日夜不停。

他盖了一座阳春台,(在)阳春台中静静(心)地坐着,几年(专心读书),足不出户。

过了很久,又到太学游学。

(国子监)祭酒邢让试着(叫他)写了一首应和杨时的《此日不再得》的诗,(邢让看了和诗后)惊叹说:

“龟山先生(杨时)也不如你啊。

”(然后就)在朝廷中大力宣扬,认为(陈献章是)真儒复出,因为这件事陈献章名震京城。

给事中贺钦听了他的谈吐议论后,当天就向皇帝上奏章直言请求解除官职,用弟子礼侍奉陈献章。

陈献章回乡后,四面八方来向他求学的人日益增多。

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共同(向朝廷)举荐他。

(陈献章)被征召到京城,(朝廷)让(他)到吏部试任官职,但是他多次以有病为由推辞不去,上书乞求回家奉养母亲,终其天年,(最终)被授予翰林院检讨的官职回去了。

到了南安的时候,知府张弼质疑他被授予官职,和(他老师)吴与弼不一样。

(陈献章)就对他说:

“吴与弼先生以布衣百姓的身份被石亨举荐,之所以不接受官职而只求能看一看那些珍稀的藏书,是希望使皇上明白事理。

当时的宰相却不明白,先命令他接受官职然后才能看书,大大的违背了先生的本意,于是决然离开了。

我凭借国

子生的身份等候选用,怎么敢用虚假的言辞来沽名钓誉呢?

”从此他又屡次被举荐,但是最终没去。

陈献章的教学方法,以静修为主。

他教育学生(的方法),只是叫(他们)端正坐好使内心清静,从静中涵养出(道的)头绪来。

有人劝他著书立说(以传后世),(他)不予答复。

曾自言自语:

“我二十七岁才拜吴聘君为师,对于古代圣贤的书没有不讲解分析的,也不知道从哪里入门,等到回到家乡新会白沙里,专心致力于学习用功的方法,也最终一无所得。

于是舍去繁琐的,寻求简约的,长时间静坐,这之后才看见我的本性隐隐约约地显露出来,日常应用交际往来随心所欲,就好像上了勒的马(在道上奔跑一样不逾矩)。

”他的学问洒脱有独到之处,评论者认为有鸢飞鱼跃(万物各得其所)之乐,而兰奚姜麟至称献章为“活孟子”。

陈献章仪表堂堂,身材修长伟岸,右脸颊有七颗黑痣。

母亲二十四岁就守节,陈献章侍奉母亲特别孝顺。

每当母亲挂念他,他的内心就会有感应,于是立刻回家。

弘治十三年(1500)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万历初,配享于孔庙,被追加谥号“文恭”。

门人中有一个叫李承箕的,字世卿,是嘉鱼人。

成化二十二年通过乡试考中举人。

他前去拜陈献章为师。

献章每天与李承箕游山玩水,玩投壶赋诗的游戏,广泛地谈论古今事件,只是没有一个字涉及“道”。

时间长了,李承箕有所领悟,便告辞回去,隐居在黄公山,不再出来做官,与兄长进士承芳都喜欢做学问,被称作“嘉鱼二李”,去世时五十四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木兰花令

贾昌朝

都城水绿嬉游处。

仙棹往来人笑语。

红随远浪泛桃花,雪散平堤飞柳絮。

东君①欲共春归去。

一阵狂风和骤雨。

碧油②红旆③锦障泥④,斜日画桥芳草路。

【注】①东君:

司春之神。

②碧油:

用青蓝色油布作车帷的车辆。

古代为女子所乘。

③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